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的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效果评价
2016-01-15陈艺,邓蓉,谢红珍等
·护理教育·
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的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效果评价
陈艺1,邓蓉2,谢红珍1,陈静3
(1.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护理部,广东 广州 510010;
2.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体检中心;3.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眼科)
【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岗前培训对提高新入职护士综合能力的效果。方法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新入职护士320名为研究对象,按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0名。观察组新护士采用基于岗位胜任能力“模块化、阶段化、分级管理”的岗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训模式,对照组新护士接受常规岗前培训,比较两组新护士培训后的综合能力。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培训后笔试中的技术操作、问题发现、问题解决、责任感及价值观、理论实际结合能力等指标,口试中的问题发现、责任感及价值观、配合协调力、沟通能力考核成绩等指标,操作中的技术操作、问题发现、问题解决、沟通能力、理论实际结合能力等指标的考核成绩均较前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考核成绩较对照组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岗前培训能明显提高新入职护士的理论知识、技术操作、人文素质及综合能力,从而能有效提升护理质量。
【 关键词】护士;岗前培训;岗位胜任能力
doi:10.3969/j.issn.1008-9993.2015.14.020
【 中图分类号】R197.323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8-9993(2015)14-0064-04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s of competency-based pre-job training on improving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newly recruited nurses.MethodsTotally 320 cases of newly recruited nurses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16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epted the training such as pre theoretical knowledge,practical ability through the mode of ‘modular,stage,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which was based on the post competence,whil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raining,the new nurse’s comprehensive ability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operation,problem discover, problem solving,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values,ability of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actual practice in written test;problem solving,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values,cooperation coordination, communication ability in oral test between two groups, and operation,problem discover, problem solving, communication ability,ability of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actual practice score in operation after training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before training (all P<0.05).The test score in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was higher than which in control group (all P<0.05).ConclusionThe competency-based pre-job train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technical operation,humane quality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the newly recruited nurses,thus to improve the nursing quality and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 收稿日期】2014-12-25【 修回日期】2015-05-09
【 项目基金】广东省护理学会“深化优质护理”主题研究基金课题(YH20140106)
【 作者简介】陈艺,本科,主管护师,从事眼科护理及护理培训工作
Evaluation of Effects of Competency-based Pre-job Training for Newly Recruited Nurses
Chen Yi1, Deng Rong2, Xie Hongzhen1, Chen Jin3(1. Department of Nursing,Gener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Military Command,Guangzhou 510010, Guangdong Province,China;2. Physical Examination Center,Gener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Military Command;3. Department of Ophtalmology,Gener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Military Command)
【 Key words】nurse; pre-job training; position competence
[Nurs J Chin PLA,2015,32(14):64-67]
护理是医院临床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医院品质与患者安全有重要影响。随着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深入推进、护理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护理人力资源的严重不足,医院每年都在不断地引进大批新入职护士,以满足患者医疗需求[1-2]。因此,提升护士,特别是新入职护士的素质,使其能胜任岗位工作尤为重要。护理岗位胜任能力指的是护士对各类护理技能、专业成长、价值观、终生学习、评判思维及信息的运用能力[3]。为了提升新入职护士的岗位胜任能力,近些年,我院采用了模块化、阶段化、分级管理的岗前培训模式,并开通了培训管理平台,获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便利抽样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新入职的护士320名,均工作经验≤2年。其中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入职的护士160名为对照组,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职的护士160名为观察组。对照组中女147名,男13名;年龄21~25岁,平均(22.75±1.390)岁;学历大专132名、本科28名。观察组中女18名、男142名;年龄20~26岁,平均(23.25±1.693)岁;学历大专126名、本科34名。两组新护士在性别、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可比性。两组新护士均知悉本研究目的,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1.2方法
1.2.1观察组观察组新入职护士均采取基于岗位胜任能力“模块化、阶段化、分级管理”的岗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训模式,结合学分管理,将其入职后第1年定为规范化培训阶段。(1)模块化。模块化是指把培训内容分成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职业道德与人文素养、综合能力培养等4大模块。(2)阶段化。阶段化是指将培训分成岗前教育、基础培训及综合力培训等阶段。岗前教育包括示教室岗前培训和科室上岗前培训,综合力培训采用科级和院级公共培训。培训周期共1年,其中示教室岗前培训为0.5个月,科室上岗前及基础培训为2.5个月,综合力培训为9个月。公共培训依托护理部及医院专业小组,每月开展1~2次,且每次时间为3 h。(3)分级管理。分级管理指由科室、总护士长及护理部一起管理新入职护士。护理部对教学师资进行统一选拔,并制订相关的培训计划,对新入职护士组织示教室岗前培训和定期组织集中公共培训。科室则负责新入职护士的日常管理及临床实践教育,尤其针对新入职人员的态度、信念和对医院及科室文化的认同感开展系列人文教育活动。总护士长以片为单位组织新护士的通用专科理论和技能培训,如内科片总护士长组织全体新护士参加内科常见病观察护理要点等的培训。(4)学分管理。采用医院学分管理系统和绩效管理系统对培训实行学分管理,采用柯氏评估法对培训进行4级评估,即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效果层,并依托护理部专用微信平台对岗前培训需求和授课质量进行问卷调查,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主要培训内容如下:(1)理论培训内容,主要包含护理理论的基本知识、安全知识、感染防控知识、有关法律法规、护理文件的书写规范、护理的核心制度、应急能力、案例分析能力、沟通技巧及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技巧等。(2)技能操作方面的培训内容,参照原国家卫生部颁发的《住院患者基本护理服务项目》[4]以及临床常用的16项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如铺床(危重患者卧床更换床单)、无菌技术、吸氧、青霉素皮试、肌内注射、皮下注射、静脉输液、静脉注射、静脉输血、鼻饲、灌肠、导尿、吸痰、生命体征测量、穿脱隔离衣、心肺复苏等。(3)职业道德与人文素养,包括医院文化与共同愿景、服务理念、职业规划、道德规范、护士专业形象与行为规范等。(4)教学方式。采用理论授课、操作示范与练习、基地见习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组织新入职护士开展护理实践,并制订不同的演练科目,实施教学工作坊等情景性模拟训练。课堂教学采取问题导向式、启发式及视频演示、多媒体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5]。注重临床实践,如对《住院患者基本护理服务项目》的培训采用分管床位、量化管理的方式,要求新入职护士主动管理、主动评估、主动实施基础护理,提高其基础护理的意识和能力。为提高护士的综合人文素养,结合部队医院文化特色,组织开展军训以及“我心目中的护士形象”、“广总印象”等演讲与讨论。尤其增加了科室对新入职护士人文教育的比重,如一对一的帮带制、对科室传统和文化的宣传,极大减轻了新护士初入陌生环境的不适应感,增强了“以科室为家,以科室为荣”的集体荣誉感。
1.2.2对照组由护理部对新护士进行0.5个月的集中培训,内容包括护理理论的基本知识、安全知识、感染防控知识、有关法律法规、护理文件的书写规范、护理的核心制度、沟通技巧和基本护理技术。科室对新护士进行2.5个月的上岗前专科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科室规章制度、基本专科理论和技能。培训的形式以理论授课、操作示范与练习为主,培训结束进行理论笔试和操作考试。最后9个月由护士长组织新护士参加科室的专科培训。
1.3观察指标聘请11名教育培训、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组成教育培训的评估小组,并依照相关的考核要点手册,制订考核内容及评估程序[6],并构建教育培训考核题库,在培训前后分别实施一次考核。考核以笔试、口试及操作的形式进行,其中笔试的考核指标主要包括技术操作、问题发现、问题解决、责任感及价值观、理论实际结合能力等5个指标,各指标总分为20分;口试的考核指标则包括责任感及价值观、配合协调力、沟通能力、问题发现等4个指标,各指标总分为25分;而操作则以技术操作、沟通能力、理论实际结合能力、问题发现、问题解决等5个指标为主,各指标为20分。其中,笔试分为AB卷,多项选择题100道,总分100分;口试为10道,分数100分;操作考试为16项操作内容,分数100分。
2结果
2.1两组新护士的笔试成绩的比较培训前两组新护士在笔试5个指标上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两组新护士在笔试5个指标上的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培训后观察组新护士在技术操作、问题发现、问题解决、责任感及价值观、理论实际结合能力上的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新护士的笔试成绩的比较 ,分)
2.2两组新护士的口试成绩的比较培训前两组新护士在口试4个指标上的考核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两组新护士在口试4个指标上的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培训后观察组新护士在问题发现、责任感及价值观、配合协调力、沟通能力考核成绩上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2)。
表2 两组新护士的口试成绩的比较 ,分)
2.3两组新护士的操作考核成绩的比较培训前两组新护士在操作考核5个指标上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两组新护士在操作考核5个指标上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培训后观察组新护士在技术操作、问题发现、问题解决、沟通能力、理论实际结合能力上的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3)。
表3 两组新护士的操作考核成绩的比较 ±s,分)
3讨论
3.1规范化的岗前培训能有效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规范化的岗前培训是医院新入职护士尽快适应临床、快速成长的必要方法,尤其在社会不断进步及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规范化培训对于新护士来说必不可少。目前,医院对护士的需求越来越大,临床护理工作繁忙,很多医院出现了“轻培训、重使用”的现象,而新入职护士多缺乏基本的护理理念知识,其沟通力、协作精神、操作技术熟练度及应变力等能力也相对不足,故其护理质量不高,这些极易引发护患矛盾[7-8]。为了有效提升新入职护士的护理技能与护理质量,近年来我院采用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的岗前培训模式,并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显示,培训前两组新护士笔试考核中5个指标的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笔试考核的成绩均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培训后观察组新护士在技术操作、问题发现、问题解决、责任感及价值观、理论实际结合能力等项目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口试考核结果显示,培训前两组新护士口试4个指标考核成绩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两组新护士口试4个指标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培训后观察组护士在问题发现、责任感及价值观、配合协调力、沟通能力等项目的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操作考核结果显示,培训前两组新护士在5个指标上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两组新护士在操作5个指标上的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培训后观察组新护士在技术操作、问题发现、问题解决、沟通能力、理论实际结合能力上的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上结果表明,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的岗前培训对提高新入职护士综合能力是有成效的。
3.2岗前培训要注意的问题(1)要注意培训教材、培训内容及方法的选择运用,尽量选用实用型的培训教材。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抽象化理论知识生动形象,便于新入职护士快速掌握基础知识[9]。我院自编的《新护士岗前培训教材》和《广总护士专业形象与行为规范》口袋书,方便实用,提升了培训的效果。(2)要注意培训模式的改善。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我院逐步形成基于岗位胜任能力“模块化、阶段化、分级管理”的岗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训模式,该模式的培训体系较为完善,不仅注重了护理基本知识的学习,基本操作及基本技能方面的训练,还注入了社会学、人文、伦理等方面知识,对新入职护士的人文素质给予了培养。教学培训方法也更为灵活,将辅导操作、课堂教学及实践训练等培训方式相互结合,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培训过程。在教学方法上,改变原来的“我做你看”、“我讲你听”的形式,采用床边示范教学,引导新入职护士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并培养新入职护士的“望、闻、问、切”评估能力,以提升新护士临床操作的能力。运用教学工作坊加强了对新入职护士的临床思维、实践能力和应急能力的培养。(3)要注意评估方法的系统全面。以往的岗前培训忽略了对培训需求的深入分析以及培训效果的有效评估,在评估工具、方法的选用上不成熟,导致培训评估流于形式,未能真正起到提高护理技能、提升护理质量的作用[10-11]。对培训效果评估缺乏反馈环节。对培训效果的检验仅仅局限于培训过程中,没有融入实际工作,造成了培训与日常工作脱节[12]。
综上所述,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岗前培训能明显提高新入职护士的理论知识、技术操作、人文素质及综合能力,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
【 参考文献】
[1]洪海兰,王薇.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新护士岗前培训大纲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53-255.
[2]杨春华,赵竞飞,李艳,等.探索新护士岗前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2(11):164-166.
[3]赵青华,张彩霞,关 锐,等.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新护士培训需求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4(20):117-119.
[4]卫生部.关于印发《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等三个文件的通知[EB/OL].[ 2010-01-26].http://www.nhfpc.gov.cn/mohbgt/s10696/201001/45754.shtml
[5]牟旭红.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新护士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11.
[6]庄平,林美珍,叶红,等.基于胜任力的岗前培训模式对新护士中医护理培训效果的实践研究[J].全科护理,2013,11(24):2289-2290.
[7]韩 巍,赵淑英,张林林.培训效果评估方法研究[J].林区教学,2008,8(8):121-122.
[8]张金凤,邱 红,刘兰莲.新护士三级连锁式岗前培训模式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0):23-26.
[9]Lott T F.Moving forward:creating a new nursing services orientation program.Journal for nurses in staff development:JNSD:official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Nursing Staff[J].Develop Organ,2006,10(122):679-685.
[10]赵丽华,王丽华.新护士岗前培训时机的选择对培训效果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1):982-983.
[11]徐海红,王永平,边亚滨,等.多学科联合护理教学在新护士岗前培训改革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9):100-101.
[12]Mccaughan D, Thompson C, Cullum N, et al.Nurse practitioner and practice nurses’ use of research information in clinical decision making:Findings from an exploratory study[J].Fam Pract,2005,22(5):490-497.
(本文编辑:郁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