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兴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研究

2016-01-15刘琳,雍海龙

关键词:协同发展

新兴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研究

刘琳1,雍海龙2

(1.金陵科技学院合作与发展规划处,江苏南京211169;2.金陵科技学院党委办公室,江苏南京211169)

摘要:新兴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新世纪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取得了丰硕成果,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生力军,但一些实践路径之争正阻碍其良性发展。从学科与专业两者概念、关系入手,结合新兴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征与发展趋势,探求学科专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新兴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 学科专业一体化; 协同发展

收稿日期:2015-03-06

基金项目: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课题(AVAS2013-2-11);金陵科技学院校级教改重点课题(JYJG2013-1)

作者简介:刘琳(1979-),男,江苏南京人,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31X(2015)01-0071-04

Abstract:Newly applied-oriented colleges which have obtained a lot of achievem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er education great development, have become a new force to realize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but some arguments about its way how to realize has blocked its healthy development.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puts the disputes aside to discuss the concep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cialty and the discipline, combin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explore a new path on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 and specialty integration.

Research on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 and Specialty Integration in Newly Applied-oriented Colleges

LIU Lin,YONG Hai-long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169, China)

Key words: newly applied-oriented colleges; discipline and specialty integration;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20世纪末,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逐步转型发展,为适应新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中国高等教育进一步优化转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孕育而生。新世纪以来,“有特色接地气”的新建本科院校快速成长,发挥着其独特的“草根”优势,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到目前为止,新建本科院校规模已达399所(截至2015年3月1日),约占全国本科院校(不含独立学院)总数的六成,地域分布上实现了从中心城市到县级城市的全覆盖,管理体制上由省市分管或共管,其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因其独特的发展背景和人才培养特点,一些学者将这类高校称为“新兴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

十六年的奋进与探索,新兴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在办学实践中也存在一系列观念性的困惑和争议,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例如,专业与学科谁更重要,谁是龙头,谁起到引领作用,就是新兴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改革发展中争论激烈的重要问题之一[2]。新兴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是延续升格前以专业建设为主的发展思路,还是照搬“老高校”以学科为龙头的建设方针,大家莫衷一是。思想上的摇摆不定,行动上的彷徨迟疑,严重阻碍了本该轻装上阵、敢尝敢试、锐意进取的新兴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改革发展步伐。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从学科与专业两者内涵、关系入手,结合新兴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征与发展趋势,以为地方社会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为发展目标,搁置争议,探求一条学科专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一、概念诠释

(一)学科的概念及基本内涵

学术界对“学科”所下定义甚多,经归纳与高等教育相关的有两类。一是指关于学术的基本分类,即一门科学或一定科学领域的专业分支, 例如:自然科学中的化学、天文学;社会科学中的教育学、美学等。 中国国家标准G/T 13745—92将“学科”具体定义为“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 二是教育教学科目的简称, 即科目。它是指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体系组成的科学知识体系。在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中,一般使用第一种定义。

众说周知,学科的分类方法多样。当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均按照13个门类划分学科(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工学、农学、理学、医学、军事学)。 而目前 GB/T 13745—92国家标准则依据学科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特征、研究目的、学科的派生来源五个方面对所有学科进行了划分, 即农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医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并在其下设置了一、二、三级学科, 其中一级学科 58 个、二级学科573个、三级学科近6 000个。

(二)专业的概念及基本内涵

《实用教育大词典》对“专业”所下的定义是:“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科的发展和分类状况而划分的学业门类。”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设置的各种专业,体现了各自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相应也有各自不同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辞海》将“专业”界定为“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 当下理论界又从广义、狭义和特指三个不同方面来诠释“专业”的含义。广义的“专业”是指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某一种特定职业。狭义的“专业”概念主要指某一种特定的社会工作,这类职业的从业人员从事的是相对复杂、专门化程度较高、比较高级的脑力劳动。通常大家所理解的“专业”是指此类特指的职业工作。所谓特指的“专业” 就是我们所指的高等学校中的专业。本文所指的“专业”指:“高等院校依据不同的社会分工、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科内容而划分的专业门类。”一般情况下,主要依据不同的学科门类来划分专业, 当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共有92个专业类别506种专业[3]。

二、新兴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之间的关系

(一)学科与专业的区别

通常所指的“学科”是与知识体系所关联的一个学术定义,它特指按照不同的门类划分的相对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大概念下的下位概念。相对于学科,专业通常是为了说明高校是在传授丰富的学科知识,并通过不同的教学管理方式来培养专门性人才,而不是创造和发现知识。从表1可以看出,两者在划分依据、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和构成要素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表1 学科与专业的区别

(二)专业与学科之间的基本联系

与老本科高校一样,新兴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与学科建设也是一种相辅相成、共生协同的关系。一方面,专业领域建设所涉及的问题为学科建设提供了研究课题;另一方面,学科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又可以反哺专业教育,为其提供重要的支持与发展动力。二者的联系可以表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学科是专业发展的力量之源。(1)学科团队建设、科技研发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学科建设中的团队建设可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较高学术能力和教学水平的优秀教师,新兴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本身师资力量薄弱,通过不断加强学科与专业的相互联系,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对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大有裨益。(2)专业建设中的教材、课程、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有赖于学科建设领域中科学研究的帮助。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从社会实践经验上升为对应的理论体系,科学研究至关重要。新兴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优势是擅长专业教学和实践实训,而劣势是科学研究不够深入。专业建设中的教材建设、课程开发都是要通过不断地推进学科领域的方向凝炼、科学研究来实现。因此,引导在校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使其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为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夯实基础。

2.学科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同样依赖专业建设。(1)高水平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可以极大地促进学术团队的建设。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离不开优秀的教师,在专业领域做出成绩的教师,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由此可推断,优秀的专业师资队伍一定会促进学科团队建设水平的提高。(2)专业课程建设的优化可以提升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课程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主体,它是学科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它的不断巩固和完善,必将促进科学研究的持续深化。

由此可见,有一条重要的知识体系链维系着专业与学科,其中学科建设是“源”,专业建设是“流”[4],学科是专业的基石,专业是学科的载体。优秀的本科专业必定依托于卓越的本科教学,卓越的本科教学必定有高水平的学科作支撑。重视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有机结合是提高新兴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层次和水平的关键所在。

三、新兴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与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与学科谁是龙头、谁主谁次之争

新兴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基本由专科院校合并或独立升格而来,学校的专业建设与地方社会发展结合度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学校升本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在自身的发展定位、使命、发展路径和方法选择上产生了诸多彷徨与困惑,包括学科要不要建,怎样建,要不要放弃专科阶段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观念模仿老高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这一系列的“嫡庶”之争严重阻碍了本应该轻装上阵、砥砺奋进的新兴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步伐。

(二)学科、专业“两张皮”

部分新兴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是独立学院,依托一定资源优势,起步高,对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内涵与关系有一定认识,但也出现了如老高校一样的学科、专业“两张皮”的现象。口号上高喊学科、专业并举,但在资源配置上又倾向于产出见效快的学科建设。教师在这一“指挥棒”的引领下焦虑抉择,往往最终选择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科研上,而忽略了课堂教学。

目前,新兴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管理与老高校趋同,基本还是两个思路、两种组织形式分而治之的基本格局。学科建设一般由学科建设办公室负责,专业建设一般由教务处负责。二者建设任务独立明确, 即:专业建设侧重本科生的人才培养;而学科建设侧重学科平台的建设和部分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由于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分属于不同部门负责,彼此协作配合少,基本没有建立完善的协同衔接机制和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因此缺乏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互动发展的整体意识,进而缺少协同一致的学科专业一体化的顶层设计,导致了学科与专业无法有机联系,同步发展[5]。

四、对新兴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协同发展的建议

(一)树立学科专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新理念

一体化建设是近几年倡导得比较多的管理理念,其在学科专业的协调发展上尤为适用。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是指高等学校应树立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同举并重的建设理念,将本科专业建设同步纳入到学科建设的规划设计中,使学科建设成为专业内涵建设的力量之源。就新兴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使命而言,教书育人永远是第一位的,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因此,专业与学科建设必须要以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各项工作的开展必须有利于学科专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由于新兴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时间较短,从促进发展的角度,建议按照学科专业一体化的思路去整合专业学科建设,这不仅仅能确保教学的中心地位不被动摇,更是实现高等教育四大功能的必然选择。高校应合理调配学校人、财、物等各项资源,优化布局,实现学科专业一体化协同发展。在专业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一体化实验实训平台的构建等方面率先寻求政策、制度、激励机制上的突破,通过专业建设促进学科建设,同时通过学科建设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二)新兴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1.营造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良好氛围。(1)从顶层设计上强化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之间的联系。新兴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拟定学科建设规划中,要将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如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资源共享、资金投入、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等)统一纳入学科规划中,通过具体的目标举措强化学科对专业的支撑力度,把学科做实,把专业做特。(2)营造科研、教学一体化的校园文化氛围。在专科阶段遗留下的只重专业培养不重科学研究的情况要及时调整,要通过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要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新的科研问题和学科发展趋势,并结合实验实训、毕业设计、学年论文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职业素养。

2.构建学科专业一体化的组织架构。(1)从学科建设角度,建立和完善学科群,优化调配以学院为基础的相近的学科资源,将仪器设备、人员队伍、图书资料等化零为整,高效利用,发挥协同创新的资源配置优势。(2)从专业建设的角度,新兴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继续保持专业建设“有特色接地气”的固有优势,在专业教学中要强调灵活性和差异化,引导有相近学科背景的不同研究领域的教师为学生上课,进一步增加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学科元素,碰撞出人才培养的新亮点。(3)从学科、专业互为支撑的角度,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学科平台的有力支撑下,鼓励教师跨学科资源共享,人员科学流动,有步骤地引导学生接触并进入到交叉学科专业的研究中来,逐步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最终形成办学特色和优势。

3.创建富有激励性的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制度环境。学校应出台一系列有利于教学与科研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建立各类优秀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科研基金及人才培养基金制度等,努力创造优越的科研环境和人才培养环境,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有效促进学科发展的同时,使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小虎,聂影.金陵科技学院创建新兴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与实践.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5

[2] 陈小虎.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发展中的十个困惑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4(7):17-22

[3] 洪世梅,方星.关于学科专业建设中几个相关概念的理论澄清[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2):55-57

[4] 陈江波.高等学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07

[5] 唐纪良.“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动因与路径——“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研究之二[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25-129

(责任编辑:唐银辉)

猜你喜欢

协同发展
农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路径探析
河北省对接京津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措施研究
协同发展视角下的黑龙江省民办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训教学
农业投资的要点及其保障措施
浅谈区域发展协同机制的构建
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探讨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智能电网技术和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