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

2016-01-15刘春霞

关键词: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城镇化

中国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

刘 春 霞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摘要:基于1980—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城镇化水平和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农村经济发展是城镇化水平的格兰杰原因,城镇化对来自农村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较强,而农村经济增长对来自城镇化的冲击效应较弱,城镇化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解释水平仅为8%。

关键词:城镇化; 农村经济增长; 协整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

收稿日期:2015-03-10

作者简介:刘春霞(1986-),女,河南商丘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与资源环境利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31X(2015)01-0027-06

Abstract:The study seeks to empirically analyze dynamic econometric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growth of rural economy during the years of 1980-2011 in China, by making use of co-integration test, Granger causality test,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and variance decomposi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s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n a long term. The causality tests further suggest that the rural economic variable Granger-causes the urbanization variable.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ponse of urbanization to growth impulse of rural economy is remarkable while the response of growth of rural economy to urbanization impulse is weak, and urbanization impulse can explain the change of growth of rural economy to a certain extent of only 8% either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or variance decomposition.

Dynamic Econometric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Growth of Rural Economy in China

LIU Chun-xia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2, China)

Key words: urbanization; growth of rural economy; co-integration test; Granger causality test

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及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工作部署,再次把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放在了重要战略地位。经济发展促进了城市集聚和城市规模扩大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往往比较注重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而忽视农村经济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事实上,农村经济发展正是城市化发展的基础。研究我国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有助于更好地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农村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

一、相关研究综述和问题的提出

国外学者关于城镇化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大多认为城镇化和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Berry基于95个国家的数据对43个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寻求城镇化发展与这些因子变量之间的关系,最后证明了城镇化和经济增长有显著正相关关系[1]。Northam采用面板数据分析了城镇化和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呈现粗略的线性关系,城镇化水平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反之也成立[2]。McCoskey基于5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城镇化水平与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之间的动态计量关系,结果表明它们之间有长期均衡关系[3]。

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大量成果。陈利兵对江西省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研究,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4]。李妍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两变量的依赖程度[5]。刘耀彬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分时段实证研究了我国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两者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6]。曾凡慧分析了我国城镇化发展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化既有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技术进步等正面影响,同时也带来占用大量耕地和造成农业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并提出了促进城镇化和农业健康发展的策略[7]。苏发金基于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城镇化水平和农业经济增长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二者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在不同的滞后期具有不同单方向的因果关系[8]。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实证研究了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人均收入、农业产业等之间的关系。结果也表明,城镇化水平推动了经济增长,且与人均GDP、农民收入等关系密切。但关于我国城镇化水平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定性研究和实证研究较少。那么,我国城镇化水平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到底如何?是城镇化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还是农村经济发展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如果是城镇化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那么国家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中就应该采取优先发展城镇的战略,进而由城镇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反之,则应把重心放在农村经济增长方面,进而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如果二者是相互促进关系,则应着眼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成果,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方法研究我国城镇化水平和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计量关系。

二、变量选择和数据说明

本文主要研究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城镇化水平和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因此主要选取城镇化水平和农村经济增长两个指标。对于城镇化水平指标,国内外学者主要采用单一和复合指标。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并考虑实际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城镇人口占我国总人口比重来衡量我国城市化水平,记作u。以往学者的研究中一般采用人均GDP来衡量我国经济增长情况,鉴于此,要对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动态进行分析也应选取农村GDP指标作为衡量标准。但由于国家统计局至今尚未正式公布农村GDP数据,因此,本文借鉴华南农业大学熊启泉博士对农村GDP估计和测算的研究成果[9],采用公式:农村GDP=(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乡镇企业增加值+农村非物质生产部门所创造的增加值)*100/90,农村非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乡村人口数*10%。结合上述公式得出农村人均GDP的核算公式为:农村GDP=(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乡镇企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乡村人口数*10%)*100/90,农村人均GDP=农村GDP/乡村人口数,记作g。

本文数据样本时间为1980—2011年,所选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乡镇企业统计年鉴》《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和国家统计局网站等。其中农村GDP核算是以1980年为基期消除了物价指数影响。同时,为了消除可能的异方差影响,本文对所选指标分别进行自然对数处理,记作lnu和lng。

三、实证分析与检验结果

(一)单位根检验

首先对城镇化和农村人均GDP两个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采用ADF方法对lnu和lng的平稳性进行检验(表1)。结果显示,在未经差分的情况下,lnu和lng的ADF检验值均大于1%和5%置信水平下的临界值,说明这两个时间序列存在单位根,原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对lnu和lng进行一阶差分得到Δlnu和Δlng,结果显示,两个一阶差分序列的ADF检验值均小于1%置信水平下的临界值,说明一阶差分后的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ADF检验结果说明,非平稳时间序列lnu和lng进行一阶差分后平稳,lnu和lng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即lnu~I(1),lng~I(1)。

表1 ln u和ln g的ADF检验结果

注:表格中(C,T,L)表示ADF检验时所选择模型中的常数项、趋势项和滞后阶数。

(二)协整检验

本文中两个序列lnu和lng均为一阶单整序列,满足协整检验前提,说明两变量之间可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为了解我国城市化水平和农村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本文用EG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其实质是检验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是否平稳。

第一步,用OLS方法对两个时间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鉴于目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强调城镇化对“三农”问题中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首先考虑农村经济增长变量lng为被解释变量,城镇化水平lnu为解释变量,考察城镇化水平对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用Eviews6.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方程如下:

lng=2.060 5+0.174 1*lnu

(1)

(-3.609 0)(10.092 5)

R2=0.839 2,调整R2=0.833 8,说明方程拟合效果较好;F=156.509 9,DW=0.970 2。计算得到残差序列为

ECM1=lng-2.060 5-0.174 1*lnu

(2)

第二步,检验(2)式中残差序列是否平稳,即是否为I(0)序列,若ECM1是平稳序列,则说明我国城镇化水平和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对ECM1进行ADF单位根检验(表2),结果显示,序列ECM1的ADF检验值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说明残差项为平稳序列,即ECM1~I(0),说明lnu和lng之间有协整关系,我国城镇化水平和农村经济增长之间有长期均衡关系存在。而方程(1)显示,城镇化水平每增长1百分点,我国农村经济将增长0.174 1百分点。

考虑到农村经济增长为城镇化发展提供物质和原料基础,本文以城镇化水平lnu为被解释变量,以农村经济增长变量lng为解释变量,同样运用OLS进行回归分析,回归方程如下:

lnu=-8.654 1+4.818 8*lng

(3)

(-6.507 0)(12.510 4)

R2=0.839 1,调整R2=0.833 8,说明方程拟合效果较好;F=156.509 9,DW=1.102 6。同样,计算得到残差序列为

ECM2=lnu+8.654 1-4.818 8*lng

(4)

用ADF方法对ECM2进行单位根检验(表2),结果显示,残差序列ECM2的ADF检验值小于5%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说明为平稳序列,即ECM2~I(0),我国城镇化水平和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方程(3)表明,长期来看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对城镇化发展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以上分析说明我国城镇化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促进,且长期来看城镇化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要小于农村经济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

表2 残差序列的ADF检验结果

注:表格中(C,T,L)表示ADF检验时所选择模型中的常数项、趋势项和滞后阶数。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可以判断两个时序变量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不能反映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要进一步明确我国城镇化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需要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为了检验不同阶段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本文采用不同滞后阶数分别对lnu和lng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表3)。结果显示:滞后1期时,拒绝lnu不是lng的格兰杰原因和lng不是lnu的格兰杰原因,即我国城镇化水平和农村经济增长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滞后2~6期时,拒绝lng不是lnu的格兰杰原因,接受lnu不是lng的格兰杰原因,即农村经济增长是城镇化水平的格兰杰原因,而城镇化水平不是农村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即长期看来,城镇化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明显,而农村经济始终是城镇化发展的保障。

表3  我国城镇化水平与农村经济增长的

可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对城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要强于城镇化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主要原因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镇化进程开始加快,城乡二元结构使城市比农村有更好的教育机会、择业机会和良好的基础设施,出现大批剩余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现象,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是城镇化促进农村经济增长阶段。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致使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明显减少,且滞留农村人口多为老、幼、妇等弱势群体,使农业生产效率明显下降,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带来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长期看来,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并不能明显带动农村经济的增长。而农村经济发展要为城镇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二、三产业原料供应,且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农民的进城意愿更强烈,这些都推动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要首先关注农村经济的基础地位,只有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城镇化进程才能有效推进。

(四)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

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城镇化水平和农村经济增长进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

1.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在VAR模型基础上建立反映我国城镇化水平和农村经济增长动态影响的脉冲函数(图1、图2),分析结果显示:农村人均GDP对自身的一个新息冲击刚开始反应较强烈,随后开始下降,到第6期维持在一个较高的平稳态势;而农村人均GDP对城镇化水平的一个标准差冲击,第1期就呈现负向响应,在第2期达到负的最大响应,随后负的响应逐渐减弱,最后趋于零,但始终都是负响应,原因在于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农村“空巢”现象普遍存在,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同时,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农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加之城镇化重数量而轻质量不良现象的存在,这些都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城镇化水平对自身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刚开始反应较强烈,从第2期后逐渐减弱,到第9期左右维持在一个低位平稳态势;城镇化水平对农村人均GDP一个标准差冲击开始反应较弱,但后来逐渐增强,直到超过对自身冲击的响应,到第8期左右维持在一个较高平稳态势。总体而言,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对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具有较大的正向冲击响应,城镇化水平会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显著提高;相反,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不强,甚至出现负向响应。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与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一致。

图1 城镇化对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响应

图2 农村人均GDP对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响应

2.方差分解。为进一步评价不同冲击对各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比例,本文依据方差分解模型,对我国城镇化水平和农村人均GDP进行预测均方误差分解(表4)。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波动在第1期完全只受其自身波动影响,而农村人均GDP对城镇化水平波动的影响从第2期才开始发挥作用,然后逐步增强,从第2期的26.57%增长到第15期的87.28%,且有继续增长趋势;同期,城镇化水平波动受自己冲击的影响逐渐减弱,由第2期的73.43%下降到第15期的12.72%,这与脉冲响应分析结果一致。农村人均GDP波动从第1期就受到自身和城镇化水平冲击的影响,且受自身冲击的影响大于受城镇化水平冲击的影响,随后农村人均GDP受自身影响开始减弱,到第7期后基本维持在91%~92%;同期,农村人均GDP受城镇化水平冲击影响开始增强,到第12期后,基本维持在8%左右。正是由于我国城镇化水平受农村经济增长影响要强于城镇化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反作用,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化水平波动主要受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而城镇化水平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大,这也与脉冲响应分析结果一致。

表4 我国城镇化水平和农村人均GDP的预测均方误差分解结果

四、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

(一)研究结论

1.我国城镇化水平和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对城镇化水平和农村人均GDP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两者均不是平稳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后序列平稳,即均为一阶单整序列,满足协整检验条件;对回归方程残差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两回归方程残差均为平稳序列,即城镇化水平和农村经济增长之间有长期均衡关系。从长期看,城镇化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要小于农村经济增长对城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2.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对城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要强于城镇化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显示,滞后1期时,两者互为因果关系;滞后2~6期时,农村经济增长是城镇化水平的格兰杰原因,而城镇化水平不是农村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原因在于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城市转移及城镇化发展对农村资源环境的破坏,均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农村经济发展要为城镇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二、三产业原料供应,且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农民的进城意愿更强烈,这些都推动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所以,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要首先关注农村经济的基础地位。

3.我国城镇化水平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冲击影响差异明显。农村人均GDP开始受自身冲击反应较强,然后逐渐减弱,直至趋于平稳,而受城镇化水平一个标准差冲击的影响较弱;城镇化水平受自身的标准差冲击较强,但不断减弱;城镇化水平受农村人均GDP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开始较弱,然后增强,直到超过对自身冲击的响应。长期来看,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对城镇化水平的推动作用影响时限更长;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强度不大。

(二)政策启示

经分析发现,以上研究结果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严重,基础配套设施跟不上城镇化的速度,甚至有些地方出现“空城”现象,使现阶段城镇化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另外,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改变,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农村经济发展为城镇化建设提供粮食和二、三产业原料基础,以及随着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激发的强烈进城意愿,这些都促进了城镇化发展。未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质量水平的提升以及对农村资源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城镇化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反向拉动作用将会增强。为促进我国城乡一体化顺利推进,结合上述结论可采取以下政策:

1.城镇化水平提高必须以农村经济增长为基本前提。回顾过去,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为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当前,有些地方盲目大搞城镇化建设,人为地提高城镇化水平,忽视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资源严重浪费和农村环境严重污染的后果。各级政府要重视农村经济的基础地位,注重城镇化质量水平的提升,形成城乡一体化的良性互动发展。

2.理性看待城镇化带动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观论断。当前,有些专家学者提出应大搞城镇化建设,大力促进我国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转移,从而提升城镇化水平,以此带动农村经济的增长。本文实证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以城镇化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增长有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要按照客观规律进行,企图人为地抬高城镇化水平来带动农村经济增长,往往会引发资源浪费和农村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给社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3.以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为指导,形成城镇化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农村经济增长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制定城乡一体化政策时,要优先考虑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城镇化发展。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做好城镇化规划,完善户籍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实行严格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做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Berry B J L. City Classification Handbook:Methods and Application[M].New York:John Wiley & Sons,1970:

35-41

[2] Northam R M. Urban Geography[M]. New York: John Wiley&Sons,1975:117-125

[3] McCoskey K. A Model of Labo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8(59):138-149

[4] 陈利兵,张子龙.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协整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商业时代,2014 (1):137-139

[5] 李妍,薛俭.中国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24):130-133

[6] 刘耀彬.中国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6(24):23-27

[7] 曾凡慧.试论我国的城镇化对农业持续发展的影响及未来的政策选择[J].特区经济,2008(5):265-266

[8] 苏发金.城乡统筹: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11(4):111-115

[9] 熊启泉.中国农村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估计:理论、方法及实证测算[J].统计研究,1999(2):29-34

(责任编辑:刘鑫)

猜你喜欢

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城镇化
家乡的城镇化
河南省入境旅游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与重庆市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通货膨胀对上市公司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研究
中国卫生总费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知识产权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