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目标成本管理的高校后勤经费管理研究

2016-01-15陈金婷

关键词:目标成本目标管理

基于目标成本管理的高校后勤经费管理研究

陈 金 婷

(金陵科技学院后勤管理处,江苏南京211169)

摘要:强化后勤经费管理、建设节约型校园,对于提高办学效益、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就目前高校后勤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目标管理原理,从目标成本管理角度出发,通过目标成本制订、分解、控制、分析与考核四个环节来分析如何做好高校后勤经费管理。

关键词:目标管理; 目标成本; 高校后勤经费; 节约型校园

收稿日期:2015-02-23

作者简介:陈金婷(1979-),女,江苏南京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公共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31X(2015)01-0089-04

Abstract:There i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teaching efficiency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by strengthening logistics department fund management and building conservation oriented campus. This paper uses the principle of target management from four aspects to analyze how to improve university logistics department fund management: target cost formulation, cost decomposition, cost control, cost analysis and cost assessment.

Research on Logistics Fund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Based on Target Cost Management

CHEN Jin-ting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69, China)

Key words: target management; target cost; university logistics department funds; conservation oriented management

创建节约型校园是当前各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工作目标,在工作中,涉及大量的后勤经费管理,需要管理者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通过特定的管理行为和活动,使全体成员努力工作,实现后勤经费管理工作目标。在一个单位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后勤经费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但又经常被人们忽视的管理活动。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该单位后勤管理工作的好坏。本文主要尝试利用目标管理原理,从目标成本管理的视角入手,对如何科学开展节约型高校后勤经费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目标管理与目标成本管理概念

(一)目标管理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于1954年在《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目标管理”的概念,后来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德鲁克的主要观点是: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如果在某个领域没有目标,那么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会被忽视。所以,各项工作领域都应该制定相应的目标,并通过目标进行管理。一个单位必须要有自己的总目标,然后对总目标进行分解,确定各个部门成员的分目标,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部门和成员进行考核、评价[1]。目标管理理论提出以后,美国企业利用该理论,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了生产能力。后来,日本和欧洲的一些国家也逐渐引入目标管理理念。

总体而言,目标管理就是通过对单位或组织一定时期的总目标进行科学制订与分解,确定上级和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分目标作为重要的控制和考核标准,促使全体人员共同努力,进而实现单位或组织总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目标成本管理

目标成本管理是保证企业目标成本实现的一种民主、科学的管理方法,是目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降低耗费,提高经济效益,保证目标管理的核心——目标利润的顺利实现具有决定作用。

目标成本管理由目标成本的制订、分解、控制、分析与考核四个阶段组成,其实质就是着力于适应企业经济效益整体性的要求,努力提高和协调企业成本管理各环节的水平并使之充分发挥作用,促使它们共同管理成本、努力降低成本。目标成本管理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目标成本管理的四个组成阶段形成一个循环周期,它就是通过从上一个阶段转入下一个阶段,从上一周期转入下一周期,进行不断地循环往复变化,每一个循环期的成本目标,都有新的内容和新的水平[2]。

目标成本管理是一种全员性、全过程的管理,它通过将目标成本归口分级、层层分解直至到个人,使每个环节的每个人都来参与核算和管理。同时,它又是一种与经济责任制紧密结合的管理,它不仅要求按照产品计算成本,而且要求以各个费用、成本发生部门与环节为责任中心,计算责任成本,并据此对各责任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奖惩。

二、当前高校后勤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计量管理不到位

各地高校后勤社会化、市场化管理虽然已经倡导和执行多年,但是在管理和服务的对象上,有些高校对单位和个人、老师和学生区别对待,没有严格遵照市场规律办事;一些后勤服务、设施和资源让高校的部门、院系和教职工免费使用;节约意识不到位,“长明灯、长流水”等铺张浪费现象屡禁不止。没有真正建立起资源价格管理和成本核算机制,是高校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因此,在高校后勤管理市场化运作方面,应该使所有的服务对象都与后勤部门成为甲、乙方的服务签约关系,一切支出均有偿使用或包干使用,严格开展计量管理,真正使高校的水、电、耗材、用房等一切资源费用和高校各部门以及个人的切身利益挂钩,真正运用市场化运作、计量管理手段,做到“多用多付钱,少用少付钱,不用不付钱”,利用经济杠杆警醒广大师生员工,自觉提高节约意识,防止铺张浪费。

(二)节能措施不到位

随着节约型社会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各种节能设备、技术和系统不断被研发,但是有些高校在节能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系统的研发、引进、管理和使用方面的工作力度不够大,缺乏长远眼光,不能正确理解节能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导致高校的节能措施不到位。例如:在水电节能设备方面,不能使用节能设施并普及能耗小的节能灯、感应灯及具有自动节能控制的水龙头等设备;老式的高能耗锅炉没有得到及时的改造和淘汰;仅注重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工程,对一些看不见的、隐性的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改造不到位,不能有效减少“跑冒滴漏”现象,水资源不能实现循环、绿色、节约使用。

(三)监管机制不到位

节约型校园的建设需要后勤部门能够掌控各项经费支出的各个环节,减少资源浪费。在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市场化、有偿化的同时,依然需要建立相对完善的监管机制,确保各项节约措施和工作落实到位。后勤部门要积极会同宣传、财务、基建、审计和纪检等部门,共同商议制定监管制度,拿出监管措施,加强监管力度。在宣传教育方面,要提高广大师生的节约意识,开展以节约为主题的活动,实行节约奖惩评比活动;在财务预算方面,实行财务预算制度、工程造价制度、经费申报和使用制度、审计审核制度[3];在后勤管理方面,实行岗位责任制、巡察制度、限电措施、告别待机状态等办法。但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之间缺乏统一机构牵头和管理,协同关系不强,不能形成合力;相应机构的权威震慑力度不足,各项监管措施和规范得不到有力落实,各项监管规定仅停留在纸上,违规现象不能得到有效发现和制止。

因此,要使高校后勤经费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提高后勤经费管理水平,有必要引进目标成本管理方法进行后勤经费的管理。

三、基于目标成本管理的高校后勤经费管理的开展

目标成本管理的具体开展分为目标成本的制订、分解、控制、分析与考核四个阶段,各个阶段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它们周而复始地循环进行,促进了目标成本管理不断地向前发展。

(一)目标成本的制订

目标成本的制订是开展目标成本管理的出发点,对于以后各阶段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属于事业单位,与企业不同,无法根据市场情况确定目标利润进而倒推出目标成本。它属于行政预算体系,首先由后勤部门根据第二年的实际情况编制后勤费用预算上报给校财务处,然后学校财务处根据财政部门下拨的预算总盘子运用增减静态预算的方法进行全校预算的分配与调节,最后上报校长办公会审批通过后下拨给后勤处[4]。后勤处以下拨的后勤预算费用为控制目标,进行分解与控制,确保后勤工作能够很好地完成且不突破预算金额。

(二)目标成本的分解

高校后勤经费主要包括水电费、维修费、宿管费、物管费、车辆运行费、绿化费等,后勤处将学校财务处下拨的后勤预算费用作为目标成本,根据宿管科、物管科、车辆中心、能源中心等责任中心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它们能够控制的目标,这些责任中心再将这些目标进一步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

分解目标成本时应注意遵循以下三原则:

1.统一性原则:分解的小目标不能互相矛盾,互相脱节,要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的整体。

2.可行性原则:分解的小目标不能高不可攀,要符合各责任中心的实际,使其通过努力就可以达到。

3.可控性原则:分解的小目标必须属于各责任中心的可控费用,要做到“谁能管、谁负责”。

最后在分解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平衡后,后勤处就正式向各个责任中心下达成本目标表,作为各责任中心自我控制和自我检查的依据。

(三)目标成本的控制

目标成本控制是目标成本管理的核心环节,是保证目标成本顺利实现的必要手段。后勤处要建立成本费用报告制度,定期反映各级成本费用目标的完成进度,要每月组织责任成本中心召开一次目标成本执行情况分析研究会,分析成本费用目标的完成进度及未完成的原因,对于例外差异要遵循例外管理原则,重点分析,查明原因,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各责任中心及时上报的成本差异是非常重要的资料。上级部门可以通过对差异的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迅速采取措施协同各责任中心共同解决,或对其目标进行适当的修改与调整,以便目标成本管理能够更好地进行(图1)。

图1 目标成本控制过程

(四)目标成本的分析与考核

目标成本的分析与考核是目标成本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整个成本费用形成终了时进行的定期分析。它通过将年度实际成本费用同目标成本比较,一方面分析目标成本的完成情况,为下一期制订目标成本提供资料;另一方面根据各责任成本中心的差异分析,对其工作进行考核与评价。

目标成本完成情况的分析是由各责任中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编制分析报告逐级上报,然后由后勤处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分析内容包括:目标成本是否按期完成,在执行过程中有无变化;采取的措施是否取得成果;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各责任中心协调配合的经验与教训;在目标成本管理过程中运用的方法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有待于改进等。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提出建议,为下一期目标成本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标成本考核是实现目标成本管理的关键环节。目标成本考核的重要一项就是要对具体环节、部门和个人在降低成本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并根据贡献的大小给予相应的奖励。在目标成本考核管理工作中,只有将成本责任、成本效益和经济利益挂起钩来,才能做到部门和个人利益的综合统一。通过客观公正地对个人工作绩效进行考核,使个人所负的成本责任、所实现的成本效益与其所得的经济利益相适应,做到物质奖罚、精神鼓励和思想教育三方面结合,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方面,有效提升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结语

目标成本管理是一种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在高校后勤经费管理中引入目标成本管理,对于高校后勤管理改革无疑将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应站在理论研究的角度,拔高起点,着眼未来,进一步加强后勤管理职能的分析、总结和创新,并以理论指导实践,全面做好后勤经费管理工作,真正创建节约型校园。

参考文献:

[1] 倪杰.管理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64-166

[2] 葛军.试论目标成本管理[J].金陵职业大学学报,1996(3):9-10

[3] 石素霞. 高校后勤经费使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制度改革刍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1(35):217-218

[4] 赵梅梅. 农业高等院校后勤经费管理存在问题的探析[J].陕西农业科学,2011(5):242-243

(责任编辑:李海霞)

声明

本刊已许可相关合作单位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相关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视为同意我刊上述声明。

本刊编辑部

猜你喜欢

目标成本目标管理
浅析目标成本编制和管理方法
园林工程目标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新常态下企业目标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目标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目标利润导向下的基层采油单位绩效评价研究
目标管理在国土资源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目标管理的应用研究
目标成本管理在汽车电器行业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