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针刺护理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研究

2016-01-14岑莉,温洪樱

护理研究 2015年15期
关键词:分娩镇痛内啡肽针刺

中医针刺护理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研究

岑莉,温洪樱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TCM acupuncture care in labor analgesia

Cen Li,Wen Hongying

(Shenzh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 of Guangdong Province,Guangdong 518000 China)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针刺护理在分娩镇痛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初产妇6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水针镇痛,观察组采用针刺镇痛。比较两组病人镇痛效果、产程、出血量及血清β-内啡肽水平。[结果]对照组镇痛总有效率为76.5%,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为94.1%,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程、出血量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镇痛后观察组血清β-内啡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可明显提高产妇血清β-内啡肽水平,减轻分娩镇痛。

关键词:分娩镇痛;针刺;β-内啡肽

中图分类号:R473.71

作者简介:岑莉,本科,单位:518000,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温洪樱单位:518000,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

收稿日期:(2014-05-27;修回日期:2015-04-25)

分娩痛是自临产开始,由于胎头下降、子宫生理性收缩等因素促使子宫颈口、宫颈管和子宫下段呈进行性展宽、扩大和变薄,子宫缺血,圆韧带及子宫肌纤维受强烈牵拉而伸长,临床表现为典型的内脏痛,分娩痛随着产程进展呈进行性加剧,直至胎儿娩出[1]。目前临床多采用以椎管内阻滞为主的药物镇痛法进行分娩镇痛,其镇痛效果确切,但麻醉药物的禁忌证及毒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2]。因此,寻找一种有效、安全、简便的分娩镇痛方法,对于提高临床分娩镇痛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针刺分娩镇痛,分析针刺对分娩镇痛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旨在为临床应用针刺分娩镇痛提供可靠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4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住院分娩产妇68例。纳入标准:①初产妇;②单胎头位;③孕期各项实验室检查及B超检查均无异常;④病人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产道异常者;②头盆不称者;③有剖宫产指证者;④双胎妊娠者;⑤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内科及产科合并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年龄26.8岁±5.9岁;体重71.5 kg±4.3 kg;身高160.9 cm±6.8 cm;孕周38.8周±1.4周;月经周期29.6 d±3.5 d;月经期7.1 d±1.6 d;胎儿双顶径9.4 cm±1.2 cm。观察组:年龄27.4岁±5.3岁;体重70.8 kg±4.9 kg;身高161.5 cm±7.3 cm;孕周39.1周±1.3周;月经周期30.1 d±4.2 d;月经期6.9 d±2.2 d;胎儿双顶径9.2 cm±1.4 cm。两组产妇年龄、体重、身高、孕周、月经周期及月经期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镇痛方法对照组采用水针剂镇痛,宫口开至2 cm~3 cm时,以第5腰椎棘突为中心点,选择左右旁开2 cm为注射点,并以此2点各向下2 cm为注射点,在此4点内注射0.5 mL注射用生理盐水,形成约1.5 cm直径的皮丘。观察组采用针刺镇痛,宫口开至2 cm~3 cm时,选择足三里、三阴交和双侧合谷穴针刺,手法以泻为主,轻度刺激30 min,待进入活跃期时加强针刺刺激至宫口全开,取针。烦躁不安、恶心或呕吐者加针刺内关穴。

1.2.2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镇痛效果、产程、出血量及血清β-内啡肽水平。镇痛疗效判定[3]:参照WHO疼痛分级标准,将疼痛分为4级,Ⅰ级为无痛,腰部酸胀,稍微感觉不适者;Ⅱ级为腰部酸痛,可忍受,不出汗或微汗,睡眠基本不受影响;Ⅲ级为腰部酸痛明显,大量出汗,呼吸急促,尚可忍受,睡眠轻微受影响;Ⅳ级为腰部酸痛强烈,大量出汗,无法忍受,喊叫,无法睡眠。镇痛后疼痛分级较镇痛前减轻1级以上者为显效;疼痛分级较镇痛前减轻1级者为有效;疼痛分级无改变甚至加重者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结果

2.1两组镇痛效果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镇痛效果比较  例(%)

2.2两组产妇产程和出血量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产程和出血量比较

2.3两组产妇镇痛前后血清β-内啡肽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镇痛前后血清β-内啡肽比较 ±s)

3讨论

3.1针刺镇痛的意义分娩痛在医学疼痛指数中仅次于烧灼伤痛,阴道分娩过程中剧痛的疼痛,可诱导产妇发生强烈应激反应,导致机体肾上腺素升高,产妇呼吸加快,通气过度,耗氧量增加,影响胎儿氧供及胎盘血流量,造成酸中毒和低氧血症;同时,产妇机能和代谢改变,还可明显抑制子宫收缩,导致产程过长,引发子宫动脉收缩性胎儿宫内窘迫[4]。理想的分娩镇痛方式应起到确切镇痛效果,且不影响子宫血流、宫缩,不延长或阻滞产程,不抑制胎盘血流量和胎儿呼吸。中医学理论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疼痛是由气血运行阻滞引起,选择相应穴位进行针刺,可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止痛的效果。现代医学证实,针刺可通过调节中枢神经递质分泌,提高机体疼痛阀值,从而起到明显的全身镇痛作用[5]。

3.2取穴原则本着“辨证取穴”的原则,本研究观察组选择足三里、三阴交和双侧合谷穴进行针刺。三阴为肾、脾、肝经交会穴,针刺三阴穴可调经止带、补益肝肾、补气行血[6]。双侧合谷穴是古代产科治疗胎衣不下、滞产的常用穴位,针刺合谷穴可镇静止痛、行气活血[7]。针刺足三里可调补正气,缓解因分娩痛引起的气血耗伤、体虚等虚损征象[8]。诸穴合用,可起到运行血气、行气导滞之功效,提高循经部位的疼痛阀值,从而达到有效的镇痛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针刺分娩镇痛,其镇痛有效率达94.1%,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3针刺镇痛机制β-内啡肽作为化学递质,其大量释放可兴奋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上行抑制丘脑束旁核的疼痛感受反应,下行抑制后角细胞的疼痛传递路径,从而有效抑制分娩镇痛;同时,β-内啡肽作为抑制性激素,可拮抗催产素诱发的子宫收缩,有效协调子宫收缩频率,从而提高产妇对分娩镇痛的耐受性[9,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针刺处理后,产妇血清中β-内啡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调节β-内啡肽分泌可能是针刺镇痛的主要作用机制。

3.4针刺的注意事项针刺的强刺激虽可有效提高产妇疼痛阀值,产生全身镇痛效果,但局部针刺痛亦较为明显,部分产妇依从性较低或拒绝针刺。因此,针刺前应向产妇及其家属详细解释针刺的镇痛效果及其作用机制,鼓励并引导产妇接受针刺,提高产妇依从性。同时,在针刺镇痛的基础上,配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可有效缓解产妇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减轻其身心负担,从而提高针刺镇痛效果[11]。

参考文献:

[1]Cho SH,Lee H,Ernst E.Acupuncture for pain relief in labour: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BJOG: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aecology,2010,117(8):907-920.

[2]朱庆双,王凤英,孙晓燕.针刺镇痛在分娩中的作用及其机制[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31(6):679-682.

[3]陈常霞.硬膜外麻醉对产妇分娩镇痛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8(2A):325-326.

[4]Landolt AS,Milling LS.The efficacy of hypnosis as an intervention for labor and delivery pain:A comprehensive methodological review[J].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2011,31(6):1022-1031.

[5]王锋,谭奇纹,任红艳.针刺分娩镇痛的现代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4):624-625.

[6]王丽娜,吴中朝,韩颖,等.穴位分娩镇痛方法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6):110-112.

[7]兰晓玲,谢斯炜,田金艳.针刺合谷、三阴交分娩镇痛疗效观察[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4):323-324.

[8]王丽娜.电针体穴分娩镇痛与母婴安全性临床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1.

[9]李平,刘学文.针刺分娩镇痛的临床试验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5(2):74-76.

[10]Dabo F,Nyberg F,Zhou Q,etal.Plasma levels of β-endorphin during pregnancy and use of labor analgesia[J].Reproductive Sciences,2010,17(8):742-747.

[11]付明举,黎莉,吴华青,等.针刺镇痛对分娩效果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12(3):137-138.

(本文编辑苏琳)

猜你喜欢

分娩镇痛内啡肽针刺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内啡肽
舒芬太尼以及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比较
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分娩镇痛及对母婴安全影响
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应用及对产后抑郁的影响
全产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及推广的可行性
温和灸对脾虚证大鼠血浆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