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解决理论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睡眠质量的影响

2016-01-14杨俊恩,刘小平

护理研究 2015年34期
关键词:睡眠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聚焦解决理论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睡眠质量的影响

杨俊恩,刘小平

Influence of focusing solving theory on sleep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Yang Jun’en,Liu Xiaoping(Tangshan City Worker Hospital of Hebei Province,Hebei 063000 China)

摘要:[目的]探究聚焦解决理论应用于护理程序中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于2010年5月—2012年4月收治的3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设为对照组,实施心内科常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于2012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设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聚焦解决理论。两组病人在入院后24 h、干预后2周末及干预后4周末均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进行测评,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病人在入院后24 h AIS各条目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周末研究组AIS评分中夜间睡眠中断、早醒、对总睡眠质量的评价、对白天情绪影响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4周末研究组AIS各条目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程序中应用聚焦解决理论,能明显改善病人睡眠质量,促进疾病向好转和痊愈方向发展的转归。

关键词:聚焦解决理论;急性心肌梗死;睡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4

基金项目河北省唐山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12130264b。

作者简介杨俊恩,主管护师,本科,单位:063000,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刘小平单位:063000,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

收稿日期:(2015-01-13;修回日期:2015-11-1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脏疾病,指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肌坏死,易引发休克、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心脏破裂等并发症,对病人的生命健康及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1]。据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在极大的压力下超负荷工作,加之不良的生活习惯与方式的影响,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现患病人数已达200余万例[2]。目前的研究认为,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生理、心理疾病,其病情的转归与心理因素中的睡眠质量息息相关[3]。长期睡眠质量不佳,不仅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而且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病人的治疗与预后均造成负面影响[4]。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程序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改善病人的睡眠问题举足轻重。笔者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发现聚焦解决理论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护理工作中已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故设计本研究,旨在进一步研究聚焦解决理论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对其睡眠治疗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心内科于2010年5月—2012年4月收治的3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设为对照组,其中男27例,女11例,年龄31岁~76岁(47.8岁±15.7岁);选取我院心内科于2012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设为研究组,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35岁~72岁(46.9岁±14.8岁)。两组病人于就诊当日均经心电图联合实验室诊断,明确为急性心肌梗死,且诊断依据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内科学》教材中关于该病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病人肝、肾、胃等各项指标经生化检验后无异常;精神正常;有填写问卷调查的能力;对本次研究知悉并签署知情书。两组病人性别、年龄、教育水平、疾病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基线资料比较 例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健康宣教、饮食护理、功能训练、药物治疗等内容。 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聚焦解决理论,主要包括5个阶段。①第一阶段:在病人入院当天,护理人员应收集病人的病历、家庭情况、教育水平等基础资料,初步评估病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病人基本信息后,护理人员与病人进行访谈,了解病人为改善睡眠问题是否付诸过行动,从而初步评估病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病人的正确、有效行动当面予以表扬,以此强化病人的自信心与决心。②第二阶段:护理人员设定一些假如睡眠问题改善后的情境,要求病人具体描述问题解决后将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引导病人将自己的描述作为自己的动力与目标。③第三阶段:邀请病人共同探讨睡眠问题不严重或没有睡眠困扰时的生活状况及习惯,引导病人对睡眠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帮助病人总结出解决睡眠问题的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水平,为病人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④第四阶段:护理人员应整合前面3个阶段所掌握的信息,对病人进行一个全方位、全角度的评价,及时总结病人的优点、能力资源以及付出的努力,并充分给予肯定,鼓励病人积极实现自己预设的目标。⑤第五阶段:在干预后2周末、4周末护理人员应再次邀请病人进行会谈,帮助病人认识到所发生的进步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一旦病人在原基础上取得一定进步,无论或大或小,护理人员均应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病人不骄不躁、再接再厉,坚持朝着既定方向不断前进。

1.2.2观察项目在入院后24 h末、干预后2周末及干预后4周末,两组病人均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作为评价睡眠质量的依据。阿森斯失眠量表是国际公认的睡眠质量自测量表,主要涉及8个评估条目,分别为睡眠延迟、夜间睡眠中断、早醒、总睡眠时间、对总睡眠质量的评价、对白天情绪的影响、对白天功能的影响及白天睡意情况,每个项目均以0分~3分4级评分,总分低于4分,表示无任何睡眠障碍;总分为4分~6分,代表可疑失眠;总分高于6分,即代表失眠。AIS主要评价个体对睡眠问题的主观感受。对于表中的自测问题,如果在过去的1个月内每星期至少发生3次以上,即需在相应的自我评估结果项目上做出选择。

2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入院后24 h及干预后2周、4周末AIS评分比较 分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临床上表现为胸痛、心肌损伤、急性循环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将会危及病人的生命健康[5]。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病急,一入院基本就被送往监护室。而入住监护室的病人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监护室综合征,睡眠质量不佳就是主要的外化表现之一[6]。据研究显示,住院病人通常表现出睡眠紊乱,这对病人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均有极大危害。睡眠是人体恢复精力所需要的休息,不仅是维护生理健康的基础,而且也是生产能力的保证[7]。因此,护理人员应关注病人的睡眠质量,最大限度激发病人潜能,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及积极性。聚焦解决理论以尊重病人为核心,其关键并不在于对问题的追本溯源,而在于激发病人主观能动性,帮助病人寻找有效的解决策略[8]。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入院后24 h,两组病人AIS各项目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两组具有可比的基础。干预后2周末研究组AIS评分中夜间睡眠中断、早醒、对总睡眠质量的评价、对白天情绪的影响条目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聚焦解决模式在护理工作初期就具有成效。干预后4周末研究组AIS各条目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表明聚焦解决理论对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大有裨益。本研究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重在通过第一手资料的获取及与病人面对面的访谈,从而全面评估病人解决问题的资源能力,帮助病人建立与疾病抗争的自信心[9]。第二阶段在于引导病人想象睡眠问题解决后所带来的好处,从而将美好的愿景作为自己的目标[10]。第三阶段重在帮助病人制定解决睡眠问题的方法,为病人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11]。护理人员在第四阶段应针对所掌握的信息,给病人进行一个系统的评价,及时肯定病人的优点、努力,鼓励病人持之以恒的行动[12]。第五阶段主要是反馈环节,护理人员对病人取得的进步给予肯定,并告知与最终目标的差距,鼓励病人再接再厉。在所有阶段中,聚焦解决理论都强调尊重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强调把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引导人的正向方面,最大化地挖掘个体力量、优势[13]。

综上所述,聚焦解决理论应用于护理程序中有助于改善病人的睡眠质量,强化病人的遵医行为,促进病人身体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任伟.聚焦解决理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8):18-19.

[2]赵明明,赵国军,李宁,等.术前访视应用聚焦解决模式对全子宫切除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48(36):4470-4472.

[3]杨俊恩,乔爱新,韩静,等.聚焦解决理论对PCI术后患者的心理影响[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5):630-631.

[4]刘翠贞,邹小芳,毕赐成,等.聚焦解决模式在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26-29.

[5]彭爱学,高光美,唐福爱,等.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5):1116-1118.

[6]蔡伟萍,霍世英,支晨,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行介入治疗前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3):470-471.

[7]丁敏,谌绍林,朱健华,等.应用评判性思维优化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流程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4):4113-4117.

[8]罗紫兰,谢锦嫦,谭建兰,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7):1277-1278.

[9]曲振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抑郁心理及护理干预[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3):508-509.

[10]唐蓉.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60-2062.

[11]张文清,邓军.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48-149.

[12]魏欣.急性心肌梗死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应用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4):773-774.

[13]张红岩.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0):2599-2601.

(本文编辑孙玉梅)

猜你喜欢

睡眠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早产儿不同体位护理对其心肺功能睡眠呼吸暂停胃潴留影响的临床研究
ipillow健康睡枕
组织公平对员工睡眠的影响
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对睡眠生理的不同认识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