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宁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临终关怀态度及认知度的调查分析

2016-01-14邝亚莹,吴剑平,曾志励

护理研究 2015年34期
关键词:临终关怀认知度态度

南宁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临终关怀态度及认知度的调查分析

邝亚莹,吴剑平,曾志励,林丹丹

Survey and analysis of nurses’ hospice care attitude and

cognition level in the third grade A hospitals in Nanning city

Kuang Yaying,Wu Jianping,Zeng Zhili,et al(Nursing College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Guangxi 530021 China)

摘要:[目的]了解南宁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临终关怀态度及认知度,以期更好地开展临终关怀服务,提高临终病人生命质量。[方法]对南宁市7所三级甲等医院381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护士对临终关怀的态度、行为及认知度。[结果]有81.6%的护士表示在家人处于临终状态时会持积极的治疗态度,有82.9%的护士认为有必要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实行临终关怀,有76.1%的护士认为临终关怀会提升病人的生命质量;有55.4%的护士表示能最大限度减轻临终病人的病情、疼痛,有40.7% 的护士表示要对临终病人实行心理治疗,而对于如何帮助病人建立信仰和建立使病人舒适的环境方面能实施的比例则更低,分别仅为25.5%和34.4%,有31.0%的护士愿意成为临终关怀工作者;护士对临终关怀的基本内容掌握较好(71.7%),而对于临终关怀的服务对象、目的的回答正确率只有38.3%和47.2%;专科学历护士较本科护士对临终关怀态度更为积极,认知度也较高。[结论]南宁市大多数护士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积极的临终关怀态度,愿意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临终关怀,在面对濒临死亡的人时压力较大,普遍缺乏系统临终关怀知识的专业培训。建议加强医护人员临终关怀教育和研究,同时政府应给予支持,加大临终关怀推进力度,以更好地让护士实行临终关怀服务工作。

关键词:护士;临终关怀;态度;认知度

中图分类号:R47

基金项目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2013年“未来学术之星”大学生课外科研课题项目,编号:护理学类NO.7。

作者简介邝亚莹,本科在读,单位:530021,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吴剑平、曾志励(

收稿日期:(2015-04-10;修回日期:2015-11-09)

临终关怀是近代医学中新兴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全面支持与照护的医疗保健服务,与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适应[1]。临终关怀旨在为病人提供积极的支持,通过减轻疼痛或其他不适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让病人有尊严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旅程。它将身心健康统一起来,把减轻身体病痛和心理、精神健康结合在一起[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3亿人,预测到2020年将达到2.48亿人,在人口老龄化加快的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的态势引人注目[3]。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愈加重视,临终关怀越来越受到关注。护士在临终关怀工作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作为临终照护者的地位也愈加突显。为了解临床护士对临终关怀所持态度和对临终关怀知识的掌握情况,笔者对南宁市7所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进行了调查,以期为医院更好地开展临终关怀及相关部门制定临终关怀政策与规范提供一定的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抽取南宁市7所三级甲等医院450名在职护士作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法。

1.2.1问卷设计本研究调查问卷经查阅相关文献后自行编制而成。问卷内容: ①一般资料,包括护士的年龄、性别、工作时间、学历等。②护士对临终关怀的态度、行为及认知度,其中态度方面包括临终关怀的必要性、对病人死亡的态度、对临终关怀工作者的态度、对临终关怀发展前景的态度;行为方面包括护士在临终关怀时能否最大限度减轻病人的病情和疼痛、对病人实行心理治疗、帮助病人建立宗教信仰的价值观、创造能满足临终病人身心需要的环境等;认知度方面包括临终关怀的内容、目的、宗旨以及临终关怀涉及的服务对象。本问卷采用了Likert的5级计分法,“非常同意”计5分,“同意”计4分,“不确定”计3分,“不同意”计2分,“非常不同意”计1分。将回答“非常同意”和“同意”的人数均列入同意进行统计计算。

1.2.2调查实施取得各抽样单位对本次调查的许可和认同后实施。采用随机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发放问卷450份,使用统一指导语,由调查对象独立完成问卷,完成后当场收回,回收有效问卷381份,有效回收率84.7%。

2结果

2.1护士一般资料本组381人,男15人(3.9%),女366人(96.1%);年龄20岁占12.0%,21岁~30岁占64.8%,31岁~40岁以上占18.8%,40岁占4.4%;工作年限≤10年占75.4%,11年~20年占17.0%,>20年占7.6%;学历中专29人(7.6%),专科190人(49.8%),本科157人(41.3%),研究生5人(1.3%)。

2.2护士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度(见表1)

表1 护士临终关怀的认知度( n=381)

2.3护士对临终关怀的态度及行为(见表2)

表2 护士临终关怀的态度及行为( n=381) 人(%)

2.4不同学历护士对临终关怀态度及认知度的比较(见表3)

表3 不同学历护士临终关怀态度及认知度比较( n=361) 人

3讨论

3.1护士对临终关怀态度及认知度的分析临终关怀不是使病人康复,而是为临终病人提供特殊的缓和医疗服务,使病人在有限的生存期间内,在充满人间温暖的氛围中,安详而平和、舒适而尊严、无憾无怨地离开人世,也让家属在病人死亡后没有留下遗憾和阴影。有些病人认为临终就是等待死亡,生活已经没有价值,从而变得消沉,对周围一切失去兴趣,甚至有的医护人员也可能这样认为。由于对临终关怀认识的不足和受传统死亡观念的制约,有的医护人员不知该如何面对临终病人,或表现出对病人的冷漠,语言生硬,操作粗鲁。本调查中,在临终关怀的态度方面,有81.6%的护士表示在家人处于临终状态时会持积极的治疗态度,这与中国人重视亲情、孝道,以及受西方医学教育思想——以延续病人生命为最高目标的影响有关。但这也有悖于临终关怀所提倡的“姑息治疗,使临终病人的生存质量提高,能够舒适而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的精神。有82.9%的护士认为有必要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实行临终关怀,且有76.1%的护士认为临终关怀会提升病人的生命质量,表明临床护士对临终关怀的态度是积极的、正向的,说明大部分护士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然而只有31.0%的护士愿意成为临终关怀工作者,分析可能与临终关怀护理薪资较低、护士缺乏临终关怀教育与不愿承受死亡带给自己的压力有关。此外,在临终关怀的行为方面,只有55.4%的护士表示能最大限度减轻临终病人的病情、疼痛,且只有40.7% 的护士表示要对临终病人实行心理治疗,而对于如何帮助病人建立信仰和建立使病人舒适的环境方面能实施的比例则更低,分别仅为25.5%和34.4%。说明护士对于临终关怀的实施尚缺乏有效的认识,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临终病人。这与护士在临终关怀系统照护这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不够有关[4]。本调查中,在临终关怀的认知度方面,护士对临终关怀的基本内容掌握较好,回答正确率为71.7%,而对于临终关怀的服务对象、目的这两项回答正确率只有38.3%和47.2%。这符合护士目前受到的临终关怀教育情况。护士接受临终关怀的基础知识大多来源于学校的教育,而缺乏来自医院与社会深层次的继续教育。其次本调查对象均为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其工作量多、压力较大。死亡话题较敏感,护士为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不会主动对危重病人开展临终关怀。如表3所示,专科学历护士较本科护士对临终关怀态度更为积极,认知度也较高,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可能为本科护士相对学历较高,更多愿意选择考研或者从事教育工作,流动性更大,对临终关怀很少顾及。因此,对于临终关怀的学习主动性不强,临终关怀相关知识涉及很少,态度相对不积极。

3.2提高护士临终关怀认知度与态度的对策针对提高临床护士临终关怀认知度有以下建议: ①制定详细培训计划,对护士进行临终关怀相关内容的培训。有学者认为,临终关怀教育应该作为医学院校的必修课程[5]。在国外,临终关怀教育问题已成为医学院校非常突出的一个矛盾,国外学校将在校护生作为志愿者定期为临终关怀病人进行护理,以达到临终关怀教育、学习的目的[6]。在护理人员中开展临终关怀教育有重要的意义,加强临终关怀教育是培养临终关怀人才,提高我国临终关怀护理水平的重要环节之一[7]。医院可设置专门的临终关怀课程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与医院综合质量。②医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临终关怀的相关配置。护士在护理临终病人时,自身的意识及心理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医院可进行心理辅导,帮助护士克服不良心态,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同时应增加一定比例的临终关怀护理人员,保证临终关怀工作的开展。③深化临终关怀相关理论研究。临终关怀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和临床上有待深化。有些问题的解决更加迫切,如怎样将临终关怀在临床具体实施、临终关怀的护理常规、临终关怀所面临的伦理问题、临终关怀的相关教育模式等。研究应从生理、心理、伦理、人文、社会等各个方面细化,以更好地指导临终关怀工作。④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加大推进力度,完善相关机构设施。卫生部门应制定出护士执行临终关怀的规范措施,提升护士对于临终关怀的态度和认知度,使临终关怀更加标准化与规范化。同时应加大宣传力度,向全民普及临终关怀的内涵,提高社会对于生命的认知。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85-200.

[2]余悦,周绿林.关于我国临终关怀发展策略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6,27(1):65.

[3]苏永刚,马娉,陈晓阳.英国临终关怀现状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J].山东社会科学,2012(2):48-54.

[4]郑悦平,李映兰,周阳.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照护态度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4):53-55.

[5]郭巧红,任小红,周丽娟,等.对护生开展死亡教育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9,23(2B):453-455.

[6]Mott ML,Gorawara-Bhat R,Marschke M,etal.Medical students as hospice volunteers:Reflections on an early experiential training program in End-of-Life Care education[J].Journal of Palliative Medicine,2014,17(6):1-5.

[7]胡苏珍,卢慧娟.护理本科教育设立临终关怀课程的必要性及建议[J].护理学杂志,2008,23(4):23-24.

(本文编辑孙玉梅)

猜你喜欢

临终关怀认知度态度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托幼园所教师卫生保健知识认知度的研究分析
PICC置管患者置管认知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提高临终关怀认知度和更好的开展临终关怀的研究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中国临终关怀探析
从浦东新区老年医院发展看地区机构临终关怀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态度决定一切
综合护理干预改善未婚人流术患者避孕知识认知度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