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在中职护理专业教育中的应用
2016-01-14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在中职护理专业教育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求的逐渐增高,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深化改革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1]。为使我校护理专业临床专科护理更贴近临床,提高中职护生的综合职业素养,2010年我校在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大胆创新,加强校企合作,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与职业性,将工学结合应用到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中,通过4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我校2010级中职护生110人作为试验组,其中女100人,男10人,年龄16岁~19岁;另选取2010级中职护生165人作为对照组,其中女150人、男15人,年龄16岁~19岁。两组学生在学制、课程、授课教师及实习经历方面相似。
1.2干预方法
1.2.1试验组运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进行教学,即理论、实践、强化理论、再实践,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的培养模式。试验组第1学期和第2学期以“识岗”为主,在校本部学习基础知识和人文知识,在此期间每隔数周组织护生参观实训中心、参加临床兼职教师讲座、真实岗位认知讲座等,主要是在培养护生通用和基本能力的同时让其感知岗位职责,明确学习目标,达到“识岗”的目的。第3学期~第5学期进入宿迁市人民医院和工人医院进行实习式见习半工半读,由实践经验丰富且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医护人员结合临床案例讲授专业知识,上午进行理论学习,下午进行临床技能学习,晚上对当天学习内容进行巩固内化,主要培养学生专科能力,达到“临岗”“练岗”的目的。见习期间学校教师全程跟班,负责组织协调及学生管理工作,随时了解护生的实习情况,下达任务指导学习。第6学期和第7学期进入医院顶岗实习,在带教教师严格监督下,每名学生在每个科室负责分管1例或2例病人,针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阅资料、自行研讨、请教带教教师等方法解决护理问题,主要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提高岗位胜任能力,达到“顶岗”实习的目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教学过程中需注意:①实践前护生准备。第2学期课程结束时,在2010级随机抽取两个班级,并将工学结合学习模式告知学生,以便他们在暑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于进入临床前1周学习医院相关规章制度及工作职责,使其能顺利的在工学结合模式下进行学习。②健全规章制度。与教学医院护理部共同合作建立教学管理委员会,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在医院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补充完善一系列的学生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实施教学管理工作,以确保教学工作有序进行。③师资队伍建设。安排曾在临床工作多年、护理经验丰富的专任专业教师提前两周进入医院,熟悉医院工作环境及特点,于护理部共同研讨带教方法,精心挑选出责任心强的带教老师。在学生进入医院前对带教人员及学生做好相应培训,以便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学习。
1.2.2对照组采用“2+1+1”的传统式培养模式进行教学,即两年理论教学、1年见习教学、1年临床实践。
1.3评价方法①考试成绩。在第5学期对两组护生临床护理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量化分析,两组教学安排和考试组织严格按照原教学计划程序,各专业课程结束后,抽取试卷库试卷进行考试,严格执行考教分离。采取标准化考场、电脑阅卷以消除两组的人为差异因素。②综合素质。第7学期临床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在相同7所医院实习的220名护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各实习医院分别调查20名带教教师,问卷内容包括护生学习主动性、工作责任性、操作技能熟练性、临床适应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问题能力等,以优、良、中、差表示,以最低评价为准,统计出优良率进行评价。③对实习式见习的实践认知状况。第5学期结束后,对试验组学生和带教教师进行实习式见习的实践认知状况问卷调查。学生问卷内容涵盖了学习兴趣与状态、理论知识的巩固、人际沟通能力、临床课程的学习效果、团队合作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护士的角色定位等;教师问卷内容为是否有利于培养护患沟通能力、临床观察能力、护生职业行为、能否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是否提高教学效果等。均用肯定和否定回答。对试验组护生发放问卷110份,收回110份,有效回收率100%;对教师(包括医院带教教师和学校任课教师)发放问卷20份,收回20份,有效回收率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护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分
2.2两组护生综合素质比较(见表2)
表2 临床带教教师对两组护生综合素质评价比较 人(%)
2.3试验组护生及教师对实习式见习的实践认知状况(见表3)
表2 试验组护生及教师对实习式见习
3讨论
3.1实施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意义工学结合培养方案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容“教、学、做”于一体,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强调以能力为核心,注重专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与掌握,打破传统教学时段的分割,使学生能尽早进入临床,接触鲜活的病案,结合护理岗位需求,掌握与其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该模式建立在院校合作的基础上,双方互惠互利,从而达到资源共享。我校通过此培养模式深入了解护理人才的需求现状,及时掌握专业培养方案与护理行业需求的对接程度,调整课程标准,以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护理行业需求无缝对接。
3.2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作用与效果评价
3.2.1尽早接触临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问卷调查显示87.3%的护生和95.0%的教师认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88.2%的护生认为该模式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85.0%的教师认为该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92.7%的学生认为该模式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与状态。表2显示临床带教教师对试验组综合水平评价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因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旨在培养护生的护理职业感,全面提高职业能力,这也是传统课堂无法完成的。学生通过观察医务人员的工作,临床带教教师带教下顶岗实习等对病人痛苦有了深刻认识,进一步体会“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职业使命感,端正职业态度,严格恪守职业操守。通过工学结合学习模式,使护生尽可能接触到真实而非模拟状态的病人及形形色色的家属,丰富了社会阅历,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人际沟通的能力。
3.2.2循序渐进接触临床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93.6%的护生和90.0%的临床教师认为工学结合模式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表1中试验组临床护理课程期末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1)。传统医学教学模式“三段式”教学,即基础课程教学、临床课程教学、实习教学,“三段式”教学存在互相脱节的缺陷,已经被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所替代。早期接触临床从第1学期开始,采用讲座、见习、实习、顶岗工作等循序渐进的形式完成教学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本研究针对四年制中职护生所采取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在护生及教师的认知情况、理论成绩及临床带教教师对护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等方面均取得了满意效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护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与验证,从而使其认识到了所学知识与技能在临床工作过程中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并且有助于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完成知识与技能的内化。对于后续课程的学习、理解、内化打下坚实基础,使得“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理论-实践”两种教学模式得以充分发挥作用。事实上根据教学情况循序渐进地增加临床工作的接触量,分阶段实施不同的接近临床的工作,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果。
3.2.3有利于“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在该培养模式下,专职教师要同护生一起进入临床,指导并帮助护生学习,护生在工学过程中遇到问题会随时随地向教师请教,而教师也会针对临床学习过程中所发现的新问题、新知识、疾病特征性表现以及特殊护理向护生进行讲解。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水平,更新知识,充实自己。而临床带教教师临床经验相对丰富,理论知识相对薄弱,为了能全面的进行知识传授就要求他们在临床工作的同时加强理论学习[2],同时还需要学习掌握中职护理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实习内容、进度、方法等,也就是要求带教教师既是护士又是教师。医院与学校还会定期进行教学与临床实践方面的培训,召开经验交流大会,以促进教师素养的全面提高。通过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双师型”队伍建设。
3.3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在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工学结合实践模式自实施以来深受护生、学校、合作医院的认可,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由于护理专业的特殊性以及医疗法律法规的规定,护生仅能从事铺床、处理垃圾、消毒隔离工作甚至是搬运医疗、护理用品等简单、风险较小的工作[3]。而学生的兴趣却是与临床工作有关的实践操作。简单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容易打击护生学习护理知识的积极性。而护生在医院学习周期短、流动性大,每个科室只有两三周时间,对每个科室的护理常规和相关技能还不能充分了解就将进入下个科室学习。作为临床带教教师,既要完成临床护理工作,又要兼顾护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容易忽略护生的学习任务,同时也出现了护生管理不到位、放任自流的情况。此外由于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病人对护生缺乏必要的信任,拒绝充当示教案例或拒绝在自己身上操作,使护生动手机会减少,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情绪,影响护生学习积极性。
4小结
针对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建议建立相关的保障体系,以达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目的。建立相关保障体系,如成立“院校合作”指导委员会,由学校领导和技术骨干组成,医院代表占有一定比例[4],其主要责任在于构建完善的政策体系;建立临床护理教研室,由临床专家和学校骨干教师组成,其主要职责是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完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充分的利用好医院和学校的资源,强化护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制定师资准入标准,带教教师应该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认真的工作态度、丰富的专业经验、高水平的业务素质,且取得了主管护师资格证书并且有5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完善合作模式,进一步深化合作体系[5],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意见进行整改,形成一校多院网络教学模式,多方面采取措施协调矛盾;学校与医院间需签订协议,规定工学结合具体的实施办法;严格执行实习手册的有关规定,由专任教师与临床教师共同完成护生的考核评价工作。工学结合是建立在校企合作基础上的,双方通过资源共享,互惠互利达到共赢的目的[6]。首先通过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校方可以充分利用医院的教学资源如技术、设备、人力、环境等培养护理人才,并使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得到真正的实践。学生借助该培养模式,得到了与护理岗位零距离接触,提高了职业能力,增加了就业机会。院方通过该模式为其订单式培养了护理人才,缩短了新护士上岗的适应时间,降低了医院在人力资源挖掘方面的成本。同时临床带教教师也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有了长足进步。
综上所述,我校开展“院校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因其涉及面广、内容多、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实施条件要求高,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始终要以“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为原则,推进中职护理的教育改革,培养合适现代护理模式的护理人才[7]。
参考文献:
[1]卢玉仙.以护理岗位为切入点深化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护理教育,2013,13(7):43-44.
[2]游细玉.中职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0,8(8A):2053-2054.
[3]段均平.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工学结合临床实践教学效果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01.
[4]魏志明,王辉.护理专业“1+1+1”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1(1):8.
[5]张连辉.高职护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护理研究,2012,26(4C):1129-1130.
[6]刘小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在护理专业中的运用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 2012(4):88.
[7]杜爱萍,罗红艳,王哲敏.高职护理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9,24(7):10.
(本文编辑崔晓芳)
张为为
摘要:[目的]探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在中职护理专业教育中的应用效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依据。[方法]将我校2010级110名中职护生作为试验组,同级165名中职护生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运用传统培养模式,试验组运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进行半工半读。学习结束后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试验组护生和临床带教教师对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认知调查,并对两组学生临床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及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结果显示大部分试验组学生和教师对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持肯定态度;试验组学生考试成绩及综合素质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采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学结合;中职护理;培养模式;
Application of work learning combination training mode in nursing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
Zhang Weiwei(Jiangsu Province Suqian Health School,Jiangsu 223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probe into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work learning combination training mode in nursing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and provide the evidences for the reform of talents training pattern.Methods:A total of 110 nursing students in grade 2010 in our school were taken as experimental group,another 165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at the same level were taken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students in control group used 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mode,the stud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work learning combination training mode for a part-time job.At the end of learning,self-made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ognition of nursing stud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linical teachers on work learning combination training mode,and to compare the final exam scores of clinical courses between both groups and the excellent rate and good rate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level.Resul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tudents and teachers hold affirmative attitude on work learning combination training mode;scores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level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tudents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1 or P<0.05).Conclusion:Using work learning combination training mode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occupation quality and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work learning combination;vocational nursing;training mode
收稿日期:(2014-06-16;修回日期:2015-01-22)
作者简介:张为为单位:223000,江苏省宿迁卫生中等专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5.06.016
文章编号:1009-6493(2015)02C-06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