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原发灶、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SATB1和BRMS1的表达变化

2016-01-12姚亚峰,龚烨,李炳军

山东医药 2015年43期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腺癌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原发灶、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SATB1和BRMS1的表达变化

姚亚峰1,龚烨2,李炳军2

(1太原市妇幼保健院,太原030012;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原发灶、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SATB1)和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的表达变化。方法乳腺浸润导管癌患者78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全部留取原发灶组织标本,其中52例同时留取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组织标本、63例同时留取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三种组织标本中的SATB1、BRMS1蛋白及mRNA。结果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SATB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82.7%,与癌旁组织的28.6%相比,P均<0.05。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BRMS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为25.6%、23.1%,与癌旁组织的87.3%相比,P均<0.05。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组织SATB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7.93±1.42、7.27±0.42,与癌旁组织的9.88±1.28相比,P均<0.05。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组织BRMS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21±1.82、10.23±1.28,与癌旁组织的8.69±1.03相比,P均<0.05。原发灶组织SATB1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转移淋巴结数及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原发灶SATB1蛋白和BRMS1蛋白表达无相关关系(r=-0.523,P>0.05),SATB1 mRNA和BRMS1 mRNA表达量无相关关系(r=-0.093,P>0.05)。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原发灶、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SATB1蛋白及mRNA呈高表达,BRMS1蛋白及mRNA呈低表达, SATB1蛋白及mRNA表达与乳腺浸润癌性导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腺癌;乳腺导管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5.43.029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志码:B

收稿日期:(2015-06-09)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约占乳腺癌的70%[1],较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SATB1)是一种核基质区结合蛋白,其高表达时患者预后较差,而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高表达时患者的预后较好。本研究观察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原发灶、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SATB1和BRMS1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3年3~2015年1月太原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乳腺浸润导管癌患者78例,均为女性,年龄31~82岁,均接受手术治疗,全部留取原发灶组织标本,其中52例同时留取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组织标本、63例同时留取癌旁组织标本。所有标本均于离体5 min内取材完毕,各种标本分别取两份。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至少2 cm,且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未发生癌变的正常乳腺组织。

1.2SATB1蛋白及BRMS1蛋白检测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织中的SATB1、BRMS1蛋白,用已知阳性切片作阳性对照,用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受检组织切片染色后光镜下观察,于100倍视野下选取5个细胞,然后在400倍镜下随机观察每个视野的100个细胞,计算阳性细胞百分比,取5个视野的均值:无阳性细胞计0分,阳性细胞≤10%计1分、11%~50%计2分、51%~75%计3分、>75%计4分;同时根据细胞着色强度计分:不着色计0分,浅黄色计1分,棕黄色计2分,深棕色计3分。上述两分的乘积≥3判为阳性。

1.3SATB1 mRNA及BRMS1 mRNA检测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织中的SATB1、BRMS1 mRNA。取受检组织约50 mg,用TRIzol试剂提取RNA,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RNA纯度,电泳法检测RNA的完整性。将RNA逆转录成cDNA,然后进行PCR扩增:95 ℃ 30 s、95 ℃5 s,60 ℃ 20 s,共40个循环。以ΔΔCt值表示目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方差分析、t检验,相关性分析用Pesrson直线相关分析法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癌旁组织中SATB1蛋白和BRMS1蛋白的表达比较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中SATB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59/78)、82.7%(43/52),与癌旁组织的28.6%(18/63)相比,P均<0.05;前两者相比,P>0.05。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中BRMS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6%(20/78)、23.1%(12/52),与癌旁组织的87.3%(55/63)相比,P均<0.05;前两者相比,P>0.05。

2.2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癌旁组织中SATB1 mRNA和BRMS1 mRNA的表达比较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及癌旁组织SATB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7.93±1.42、7.27±0.42和9.88±1.28,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是癌旁组织的3.79和6.12倍,二者与癌旁组织相比,P均<0.05。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及癌旁组织BRMS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21±1.82、10.23±1.28和8.69±1.03,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是癌旁组织的0.37和0.35倍,二者与癌旁组织相比,P均<0.05。

2.3原发灶SATB1表达与乳腺浸润癌性导管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原发灶SATB1蛋白及mRNA表达与乳腺浸润癌性导管癌转移淋巴结数和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是否绝经无关(P均>0.05),详见表1。

表1  原发灶SATB1表达与乳腺浸润癌性

2.4原发灶SATB1与BRMS1表达的相关性原发灶SATB1蛋白和BRMS1蛋白表达无相关关系(r=-0.523,P>0.05),SATB1 mRNA和BRMS1 mRNA表达量无相关关系(r=-0.093,P>0.05)。

3讨论

SATB1是属于核基质结合区的结合蛋白。SATB1在普通上皮细胞中会呈现低表达甚至不表达,而在具有高度侵袭性的乳腺癌组织中会呈现高表达。SATB1高表达会改变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表型,进而使乳腺癌细胞出现转移。将高侵袭性乳腺癌细胞注射至小鼠体内,9周后在小鼠肺部发现转移结节,且肺组织中SATB1高表达[2]。BRMS1是最新发现的具有抑制肿瘤转移作用的基因,该基因存在多个磷酸化位点,BRMS1的表达和乳腺癌预后是否存在关系研究较少,且不同学者持有不同意见[3]。有研究[4]发现,BRMS1不能改变乳腺癌原发灶的生长,但是能有效抑制肿瘤发生转移,促进转移灶肿瘤细胞的凋亡。

本研究发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原发灶、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组织SATB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而BRMS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旁组织,癌原发灶、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组织SATB1 mRNA的表达量是癌旁组织的3.79和6.12倍,与文献[5]报道相符。本研究还发现,原发灶SATB1蛋白及mRNA表达与乳腺浸润癌性导管癌转移淋巴结数以及临床分期有关,提示SATB1表达增强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存在较大关系,可以作为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是否出现转移的指标之一。另外,本研究发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原发灶组组织中SATB1和BRMS1表达无相关关系,也与文献[6,7]报道相符,提示SATB1和BRMS1之间可能无调节关系。

参考文献:

[1] 姚维深,周国华,张旭,等.Bcl-2和Beclin1及PTE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3,34(10):1538-1540.

[2] 印永祥,赵华,顾颖,等.RhoA、ROCK1和ROCK2信号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9):1496-1499.

[3] Niu Y, Wang L, Cheng C, et al.Increased expressions of SATB1 and S100A4 are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in human colorectal carcinoma[J].APMIS, 2015,123(2):93-101.

[4] 吴骥,管小青,顾书成,等.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和Ki-67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4,21(2):197-201.

[5] 戴小丽,韩中保,韩扣兰,等.Fas、NF-κB和VEGF-C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江苏医药,2014,40(9):1035-1038.

[6] 张文进,李云涛,袁洋,等.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血中PF4和VEGF表达临床意义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4,21(11):827-830.

[7] 崔霞,王婧男,郑燕,等.乳腺癌组织HR与ER-2和SATB1表达相关性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4,21(12):885-889.

猜你喜欢

乳腺肿瘤乳腺癌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中医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复合麻醉在乳腺肿瘤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研究
基于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的乳腺肿瘤辅助诊断模型
超声与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的对比分析
高频彩超对比X线钼靶对早期乳腺肿瘤中的诊断效果评价
B超诊断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