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卒中偏瘫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
2016-01-09兰长安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卒中偏瘫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兰长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门诊康复室,北京100010)
【关键词】卒中;护理评价研究;整体护理;生活方式
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5.06.044
【中图分类号】R743.3;R473.5;R2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19(2015)06-0918-03
作者简介:兰长安(1963—),女,主管护师。从事针灸科临床护理工作。研究方向:护理及中西医康复治疗各种疾病。
收稿日期:(2014-03-27)
※项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编号:2014CB54320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
卒中是一种发展迅速、具有血管源性、局灶性脑功能障碍,且持续时间超过24 h甚至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主要病理过程有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单独或混合存在,也可反复发作。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构成严重威胁。本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长期缺乏运动、吸烟、酗酒、高盐高脂低钙饮食、情绪急剧变化,以及过度疲劳等不良生活方式,可造成脑血管不可逆转的病理损害[1]。因此,有效地干预这些危险因素对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2009-04—2012-04,笔者对120例卒中偏瘫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并与常规护理干预12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240例均为我院针灸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120例,男79例,女41例;年龄43~77岁,平均( 61.9±8.08)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105±6.5) d;其中脑出血27例,脑梗死8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左侧偏瘫57例,右侧偏瘫63例。对照组120例,男78例,女42例;年龄45~76岁,平均(63.7±7.95)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104±7.5) d;其中脑出血29例,脑梗死8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左侧偏瘫59例,右侧偏瘫61例。2组患者入院时均进行不良生活方式问卷调查,均存在缺乏运动、吸烟酗酒、高盐高脂低钙饮食、情绪暴怒激动、生气紧张、过度疲劳等不良生活方式,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2]确诊。西医诊断: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所有病例均经 CT 检查确诊[3]。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包括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合理膳食,低脂、低盐、低糖、高蛋白、高纤维素、易消化饮食;正确体位摆放,避免手臂的机械性悬吊作用造成肩胛骨损伤及疼痛,避免腕关节屈曲,保持腕关节适度背伸;规律排便;安慰患者,消除紧张和焦虑情绪。
1.3.2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
1.3.2.1饮食护理肥胖患者需采取减肥措施,使体质量指数小于或接近标准。合理安排患者饮食,选用低热量、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糖食物,多食用粗粮杂粮、新鲜蔬菜水果等含有维生素C和纤维素的食物。在此基础上,按照中医辨证施膳原则,因人酌情选用补益气血、强壮筋骨、活血通络食物[4]。此外,按摩内关穴,每日2次,每次20 min,以降低胆固醇水平。
1.3.2.2生活习惯护理要求患者戒烟,酗酒患者戒酒或限制酒量,可饮用少量红葡萄酒,每日饮用量不超过50 mL。保持大便通畅,若患有便秘应积极治疗,必要时可用开塞露辅助排便,不要用力排便。嘱患者由卧位或坐位起立时,不要动作太快,做弯腰低头动作时亦要缓慢,以免诱发卒中。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中医“慎起居、劳逸适度、远房帏”教育培训。此外,对高血压及高血脂患者进行足三里按摩,每日1次,每次20 min。
1.3.2.3心理护理卒中患者心理反应极其复杂,面对身体残疾,几乎所有患者都会出现各种心理障碍,如抑郁、恐惧、焦虑、情感脆弱、自我控制力差、行为依赖被动等,这些心理障碍直接影响疾病的发展和预后。研究显示,卒中后3个月内,抑郁发生率为41%~54%,大部分为轻、中度抑郁,重度抑郁占9%,病程可持续1年[5]。因此,我们帮助患者住院期间减轻压力,保持良好心态,主动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谈心了解患者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帮助患者增强信心,缓解和消除其负面情绪。对患者无条件尊重,对敏感问题采用灵活的方法,努力改善患者的人际关系环境,帮助患者改变不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对严重心理障碍者给予行为治疗,积极帮助患者完成角色转变,并正确接受残疾。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中医“避免五志过极”的配穴按摩,怒、喜、思、悲、恐对应的五脏原穴为太冲、神门、太白、太渊、太溪。情绪太过者对相应穴位进行按摩。此外,对于抑郁及精神紧张的患者给予神门穴按摩,每日2次,每次20 min。
1.3.2.4康复指导在专业康复训练室进行,以便患者在医护人员指导及家属陪伴下进行主动和被动康复训练,如滚筒、拿木钉、踢球、正确站立和
行走训练等。每周5~6次,每次45 min,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以防复发。
1.4评价方法于干预前(即入院时)及干预后(出院后4周)来门诊复查或入户家访时发放本院自行制订的调查表,调查患者吸烟情况、体质量指数及不良生活习惯改变情况。填表前与受试者进行面谈,消除其顾虑,然后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言,对文化程度低或有认知障碍不能理解题意者,予以解释,由家属理解后代为填写。
2结果
2.12组患者干预后吸烟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干预后吸烟情况比较 例
经秩和检验,干预组患者吸烟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
2.22组干预前后体质量指数及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体质量指数及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情况比较 例(%)
由表2可见,2组干预后体质量指数及不良生活方式人数均较本组干预前降低(P<0.05),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低于对照组。
2.32组6个月复发率比较干预组120例,卒中复发3例( 2.5%);对照组120例,卒中复发11例( 9.2%)。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3讨论
卒中的发生和复发与患者的不良健康行为密切相关[6],包括缺乏运动、酗酒、吸烟、高盐高脂低钙饮食、过度疲劳、情绪易急剧变化等,这些危险因素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消除。中医学认为,烦劳过度会导致气血失衡,张景岳谓“卒倒多有昏愦,本皆内伤积损颓败使然”。故卒中患者应慎起居,劳逸适度。饮食不节,久食肥甘厚味,嗜酒过度,易伤脾胃,脾胃虚弱则蕴湿生痰,痰瘀化热,痰热互结,阻滞经络,发为中风。《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偏枯……甘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故卒中患者应节饮食,以清淡为主,少食膏粱厚味肥甘之品,不酗酒,不暴饮暴食。五志过极,心火暴盛或暴怒伤肝,肝阳暴动也会影响卒中患者的预后。《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曰:“多因喜怒思悲恐之五志有所过极而卒中者。”故卒中患者应调情志,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避免五志过极。房事不节,肾阴亏损,水不涵木,肝阳上亢,会加重卒中患者的病情。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精血衰耗,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内风时起”。故卒中患者应远房帏,节制性生活。我们通过中西医护理干预,运用科学的手段,恰当的方法,和蔼的态度,对患者进行积极疏导,帮助其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从而有效降低或消除诱发卒中的危险因素,降低了其复发率。故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改善卒中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是有效防止卒中复发的一条重要途径,值得进一步深化推广运用[7]。
参考文献
[1]王志,何威.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其控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2):69-7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学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节选)[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6,6(6):432,445.
[4]张传芹,贾存娟.舌象与饮食的辨证施护[J].黑龙江护理杂志,1998,4 (8):6-7.
[5]Kotila M,Numminen H,Waltimo O,et al.Depression after stroke:results of the FINNSTROKE Study[J].Stroke,1998,29(2):368-372.
[6]黄华云.脑梗死近期再发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1):38-40.
[7]闫青.对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护理指导的意义[J].临床军医杂志,2007,35(6):916-918.
(本文编辑:曹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