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足浴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康复的影响 ※
2016-01-09李小潘,刘积平,农小珍
中药足浴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康复的影响※
李小潘刘积平农小珍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广西百色533000)
【关键词】疱疹,带状;并发症;神经痛;浴疗学;足;中药疗法
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5.06.014
【中图分类号】R275.921;R745.053.1;R752.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19(2015)06-0841-03
作者简介:李小潘(1967—),女,副主任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4-03-31)
※项目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012年第一批)(编号:2012011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常见并发症,是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仍持续1个月以上的慢性疼痛综合征[1]。临床上表现为局部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痛如烧灼、电击、针刺、刀割、重压或勒紧等,且白天夜晚均存在,严重影响患者休息、睡眠、精神状态。2011-01—2013-11,我们运用中药足浴辅助治疗PHN 40例,并与常规治疗4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80例均为我院中医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50~78岁,平均(63.45±8.44)岁;病程34~103 d,平均(58.50±18.19)d;受损神经:三叉神经痛6例,肋间神经痛20例,腰部神经痛8例,骶部神经痛6例;疼痛性质:深部持续性疼痛8例,激发性疼痛20例,针刺样及刀割样疼痛12例。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52~76岁,平均(62.93±7.03)岁;病程34~102 d,平均(57.25±19.42)d;受损神经:三叉神经痛6例,肋间神经痛18例,腰部神经痛10例,骶部神经痛6例;疼痛性质:深部持续性疼痛12例,激发
性疼痛22例,针刺样及刀割样疼痛6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
1.2.1诊断标准①急性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持续疼痛超过1个月;②按神经支配区域分布的痛觉触觉有明显异常;③疼痛性质:自发性刀割样、闪电样发作痛或持续性烧灼痛;④患区内有明显痒、紧束、蚁行感等神经受损后不适;⑤患者心理负担沉重,情绪抑郁[2]。
1.2.2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年龄50~80岁,小学以上学历,言语表达清晰,依从性好;③能全程接受治疗护理者;④自愿参加本试验,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排除标准①足部皮肤有皮肤病、开放性软组织损伤、严重感染以及较重静脉曲张者;②合并有严重心肺疾病或肝肾功能损伤者,或确诊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③有出血性或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尿、血便、呕血或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等病;④极度虚弱、精神极度紧张、皮肤高度敏感者;⑤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病,如活动性肺结核、梅毒等疾病。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予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①维生素B12片(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3321)50 μg、维生素B1片(广东恒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620)20 mg,每日3次口服;②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加入注射用更昔洛韦(山东北大高科华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419)0.5 g,每日1次静脉滴注;③薄芝糖肽注射液(北京赛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2156)4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④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威世药业(如泉)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40022]3 mL,每日1次肌肉注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及疾病知识宣教。
1.3.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组方煎液泡足。选取桂枝20 g、红花20 g、赤芍药40 g、干姜20 g,如痛处灼热加黄柏20 g、三棱20 g组成方剂,水煎成150 mL的浓缩液袋装备用。每晚临睡前于床边用木制足浴桶,倒入2 500~3 000 mL温水,测试温度使之保持40~50 ℃。然后将中药足浴浓缩药液150 mL 溶入其中,以患者感觉不烫、舒适为宜,并使双足在药物中搓洗,遇水温下降及时添加热水,保持恒温,直至下肢及背部微微出汗,每次约20~30 min,结束后擦干双足即可入睡。
1.3.3疗程2组均1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4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疼痛频率、疼痛程度及疼痛对睡眠的影响程度。①疼痛频率:0分为不发生;1分为偶有发生;2分为经常发生;3分为严重发生;4分为少有缓解。②疼痛程度:0分为无疼痛;1分为极轻度疼痛,极易忍受;2分为一般疼痛,可忍受;3分为中度疼痛,很难忍受;4分为重度疼痛,不能忍受。③对睡眠的影响:0分为不影响;1分为轻度影响;2分为中度影响;3分为重度影响;4为严重影响[3]。
1.5疗效标准治愈:疼痛发作消失;显效:疼痛发作次数减少,或明显减轻,可忍耐,夜间正常睡眠;有效:疼痛发作次数减少,较治疗前减轻,但仍影响夜间睡眠;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4]。
2结果
2.12组治疗前后疼痛频率、疼痛程度及疼痛对睡眠的影响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疼痛频率、疼痛程度及疼痛对睡眠的影响评分比较 分, ± s
由表1可见,2组治疗前疼痛频率、疼痛程度、疼痛对睡眠的影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疼痛频率、疼痛程度、疼痛对睡眠的影响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
2.2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由表2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讨论
PHN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疱疹消退后,在皮损部位遗留下慢性、持续性神经疼痛综合征。目前,国内外研究普遍认为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此外与病毒感染急性发作后遗留的神经内组织炎症、水肿、出血、瘢痕有关[5]。中医学认为,“瘀血”是该病最基本、最主要的病理因素。疾病初期系因湿、热、毒邪侵犯人体,蕴于肌肤所致。疱疹消退后,由于邪毒稽留不去,湿热余毒不尽,瘀阻络脉,而致“不通则痛”;或由于患者年老体弱,机体免疫力低下,脏腑功能失调,湿热余毒伤及阴阳气血,阳失温煦,阴失濡润,局部肌肤失于濡润,而致“不荣则痛”[6]。
根据上述病因,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应用维生素B12、维生素B1营养神经,更昔洛韦注射液抗病毒,薄芝糖肽注射液提高免疫力,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镇痛。治疗组在用以上方法的同时,根据中医病因病机,注重中西医结合,给予中药足浴。中医学认为,足为精气之根,为足三阴经之始,又是足三阳经之终,这些经络与五脏六腑息息相连。热水足浴养生,为历代养生学家和名医所重视,温暖足部,经过经络,带动气血运行,从而温暖全身,松弛肌筋,疏松腠理,活血通络,镇静安神,去病健身,平衡人体阴阳;热还能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起到消炎、止痛作用。中药足浴是循“外治之理,宗内治之法”,通过热、药的双重作用而取得疗效。通过辨证论治,将药物施于皮肤、孔窍、腧穴并吸收,循经入脏腑,再通过脏腑的输布,到达病所,发挥其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调整阴阳、祛邪扶正等作用,使瘀阻经络得以疏通,气血通调,脏腑阴阳得以调整和改善,促进机体功能恢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研究证明,中药足浴可以提高患者睡眠质量[7-9]、治疗骨性关节病[10]。足浴方中红花温经通络,散瘀止痛;赤芍药祛瘀止痛,凉血消肿;桂枝温经通脉,发汗解肌;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三棱行气,破血,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等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红花有明显血管扩张及抗炎作用[11];赤芍药有镇痛、镇静和抗惊厥的作用[12];桂枝有扩张血管,镇痛、镇静、解热等作用[13];干姜甲醇提取物有镇痛、镇静、抗炎等作用[14]。
PHN主要表现为皮损消失后仍存在局部持续性隐痛伴阵发性剧痛,尤其以夜间为甚,严重影响患者休息、睡眠。通过观察PHN疼痛发生频率、疼痛严重程度、疼痛对睡眠的影响,并赋予分值,获得治疗前后分值变化,便于疗效比较。研究结果可见,2组治疗后疼痛频率、疼痛程度、疼痛对睡眠的影响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药足浴能有效缓解PHN患者的症状,改善睡眠质量,则精神状态良好,气机条达,气血调和,脏腑气血功能恢复正常,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且中药足浴操作简单、安全,患者乐于接受,不失为治疗PHN的良好方法。
参考文献
[1]谢衡辉,郑斌.针刺配合砭石感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5例[J].中国针灸,2011,31(4):309-310.
[2]瞿幸.中医皮肤性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78.
[3]鲁元刚,伍津津,杨亚东,等.前列腺素E1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试验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2,6(20):3092-3093.
[4]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S].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97.
[5]杜冬萍.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了解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避免盲目治疗[J].上海医学,2009,32(6):473-475.
[6]梁美爱,段权.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6):186-188.
[7]徐海虹,李校.中药足浴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 (1):26-28.
[8]罗秀梅,袁玉萍,李莉,等.中药足浴加穴位按摩对提高血透患者睡眠质量的相关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0):30-31.
[9]邓燕妹,池晓玲,谢玉宝,等.中药足浴治疗慢性肝病失眠症临床观察及护理[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6):186-187.
[10]祁艳萍,吴源华,闻亚军,等.中药足浴对痛风的治疗效果观察[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2):2474-2475.
[11]徐如英,童树洪.红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0,19(20):86-87.
[12]冀兰鑫,黄浩,李长志,等.赤芍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2010,33(3):233-236.
[13]赵菊宏,刘书苑.桂枝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4):1575.
[14]营大礼.干姜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08,19(18):1435-1436.
(本文编辑:董军杰)
本刊E-mail:hbzyzz@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