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2016-01-09沈逸

职教通讯 2015年29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刍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沈逸

摘要:近2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也得到较快发展,呈现出本身的特点与教育规律,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广泛关注。在分析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特点的基础上,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等战略及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育规律;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沈逸,女,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实习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就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变和经济发展理念的进步,对应用型技能技术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来指导和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高职教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或传统的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方法、实验实训、师资建设、学生管理、招生制度等方面有显著特点,具有自身的教育发展规律,在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具有普通大专理论水平的同时,更加强化实践教学,重视实训与顶岗实习,注重培养实践操作能力与专业技能。因此,高职毕业生具有职业性强、上岗快,职业技术能力适应面宽等特点,更能满足用人单位对应用型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培养以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线的同时,实施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拓宽人才成长通道,为学生多样化发展提供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二)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实践教学是重点。高职院校积极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相关企业密切联系合作,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为出发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多方联合办学等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定向培养,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等,提高高职毕业生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同时。部分高职院校探索与国外(境外)职业院校合作,开办中外合作班或合作项目,学习引进国外(境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优质师资、教学内容方法等,拓宽学校办学视野,提升高职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及影响力。

(三)专业设置与布局

必须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及企业转型升级需求,密切联系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及企业行业对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情况,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灵活调整专业设置或专业培养方向,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扣市场发展步伐,以需求为导向,做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按区域产业来设置专业,力争建设成为人才开发、技术培养、劳动力培训和技术研发服务的综合基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四)教学内容和方式

(五)学生管理与服务

围绕学生成长成才这个核心问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教育教学中,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搭建多种平台和载体,采取多种措施,实现学校教育的一、二、三课堂的联动,全员动员协同育人,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着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责任意识,着力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让学生在学校完成从“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实现学生与员工的无缝对接。

(六)师资队伍建设

围绕以“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为主线,要求专业教师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同时,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落实高职院校基本实行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制度,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力提升专业教师应用研发能力,鼓励专业教师考取相关专业资格证书。同时,通过校企合作等多种措施,聘请企业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相关业务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进一步提升学校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

(七)招生制度改革

目前采取的招生制度,同时,招收中职与普高毕业生的两种生源,采取实行单考单招、自主招生、三位一体等多种方法,考试内容采取“文化+技能”办法等,同时,根据中高职衔接的“3+2”和五年一贯制等多种招生办法。进入高职院校后,根据普高学生文化基础较好和中职学生职业技能较强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使招收的学生对相关专业方向和职业发展具有较强适应性和稳定性,为高职毕业生多样成才、多元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

我国经过近20年的发展,高职教育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在高等教育中占据半壁江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当前高职教育的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终身教育的需求,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等发展战略的实施,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在各个领域中应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给高职教育的发展提出新任务,带来了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理清发展思路,展望发展趋势,丰富高职教育理论,对于面对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挑战,探索合适的发展途径,走出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定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定位现代化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一目标[1],高职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职业教育的领头羊,要至少做到以下三个方面:(1)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高职教育需要适应“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主动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服务人民民主建设,主动服务文化强国建设,主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主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当前要紧密对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2)要体现终身教育理念。高职教育需要满足人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要求,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与终身学习需求的满足,着力与全面的职业素质养成,着力人的多样性发展机会的创造,促进高职教育与其他教育的相互沟通,协调发展,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建设;(3)要符合高职教育规律。高职教育需要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不断推进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密切产学研合作,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完善高职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标准体系和体制机制,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实现有机衔接和协调发展。

(二)办学模式集团化

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能就是要培养一线高素质技能技术型人才,主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必须是开放办学,合作办学,而不能闭门办学,独自办学。高职院校要提高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能力,把职业教育做大做强,突显高职教育的特色,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相关企业及院校之间进行密切合作,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协同育人,实施集团化模式办学,是发展必然趋势。集团化办学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机制为重点,充分发挥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作用,本着市场化、社会化的办学的原则,凝聚国内外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加入职业教育集团,探索多种形式的集团化办学模式。[2]相关政府部门要给集团化办学提供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给高职教育发展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如教育经费的财政保障,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的政策保障等;行业企业在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全过程参与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师资设备业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主动融入集团化办学模式,探索适合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途径,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布局、行业指导、课程体系、教育教学过程、师资建设、就业创业等方面实现全方位衔接,同时,为集团成员企业员工接受职业教育及培训提供机会,拓宽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通道,取得双赢多赢的效果。

(三)教育视野国际化

通过与国外相关院校合作办学、学习引进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办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专业师资等途径,借鉴学习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职业教育办学经验,来创新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际上国内许多高职院校办有中外合作班或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就是国际化的具体体现和实践探索。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时间不长,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在高职教育实践中不断改革和完善。国外有许多先进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值得学习、借鉴和完善,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职业教育模式、美国的“社区学院”模式等。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改革开放,也需要国际化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我们要根据中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吸收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和方式方法,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标准、优质的课程和教材及教学资源,结合中国国情进行本土化,探索职业教育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建立政府、行业协会、学校三个层面的中外合作与交流机制,促进教育项目合作与师生交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加强与跨国企业、国外境外院校合作,进一步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四)教育技术信息化

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教育技术信息化的条件已经成熟。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1],要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行业、跨区域共建共享,高职院校联合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开发一批优质的教育资源库、网络课程、模拟仿真的实训软件和生产实际的教学案例。高职院校要重视专业教师信息化水平提高,积极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学校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组织和支持教师和教研人员开展对教育教学信息化项目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结合教学实际,鼓励专业教师制作应用慕课、翻转课堂等,推进信息化进程。通过举办信息化教学大赛等途径,使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在信息化技术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应对教师角色、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变化。教育技术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将大大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五)培养目标多元化

高职教育在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同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及国家全球化战略的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的需要,培养目标也会呈现多元化趋势。(1)培养层次会逐步提高。目前浙江省已经开始通过校校合作探索举办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试点,由5所高职院校与相关本科院校合作进行办学;(2)在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中,实行系统化教育与培养,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提供学生多元化发展选择。如浙江省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的“专升本”招生比例逐年提高,今后三年达到毕业生的20%左右,为高职毕业生进一步深造机会;(3)鼓励学生创新创业。为了顺应潮流,开展更好的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为有意创新创业的学生开设相关课程,举办创业竞赛,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强化创新创业意识,部分高职院校建立创业学院,并推行“专业+创业”学习模式,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助力。

(六)质量评价社会化

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评价高职教育质量,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利益相关方有学生及家长、用人单位、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高职院校等。由教育行政部门独家进行考核监督管理评价的格局已经逐步发生变化,引进社会第三方机构参与的社会化的质量评价体系逐步形成。从社会化的视角来看待高职教育的发展情况,来评价高职教育的质量,能够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和看法,比较客观公正有效来评价高职教育的质量。随着高职教育开放办学、合作办学的不断推进,社会各方对高职教育情况也越来越了解,目前由第三方机构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麦可思研究院编著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3],通过各种实际调查数据及相关案例,官方公布的相关材料数据,进行分析梳理,从学生发展、教学改革、政策保障、服务贡献、面临挑战等五方面来阐述高等职业教育的年度质量,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公信力。根据教育部招生改革要求,从2017年开始按专业招生,高职院校的专业投档线、报到率、就业率、创新创业率、学生及家长满意度、毕业生起新率、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成为衡量高职专业教育质量的核心指标,受到各方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

[2]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Z].职成教[2015]4号.

[3]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李漪]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SPOC混合教学模式设计探讨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