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负荷对警察射击精度的影响①
2015-12-28刘龙
刘龙
(浙江警察学院 浙江杭州 310053)
心理负荷对警察射击精度的影响①
刘龙
(浙江警察学院 浙江杭州 310053)
心理负荷是一个多种心理因素集合的心理变量,警察实战用枪中通常面对复杂环境,受到多种心理因素影响,这些心理作用的集合即心理负荷对射击精度有重要影响。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以模拟不同实战情境通过对对象施以控制手段使其形成不同的心理负荷,进而考察心理负荷变化对警察手枪射击精度影响为研究内容,展现心理负荷对射击精度的影响,探索其内在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警察实战射击中有效调控心理负荷的方法,以改进射击教学,服务基层警务实战需要,提升警察射击精度。同时,该研究也有助于丰富警察射击理论,为提高警察实战射击精度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
警察 心理负荷 精度
警察实战中枪支的使用,可查阅到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场景。场景一:视频中持刀人近距离砍杀警察,而警察近身对着犯罪分子连续开枪,直至子弹打光仍未击中犯罪分子;场景二:2014年3月1日晚5名歹徒在昆明火车站广场上持刀砍杀无辜群众。昆明公安特警队员出警至现场后,在面对5名穷凶极恶的暴徒挥舞长刀迎面扑来,最近只有1 m左右的情况下沉着应对,果断开枪,15 s内将5名歹徒当场击倒在地,避免了人民群众的更大伤亡。我们不禁要问,同为训练有素的警察,为何有如此大差别?如此近距离的射击,技术因素几乎可忽略,但心理的影响则是巨大的。警察实战中使用枪支不同于平日靶场训练,也不同于射击运动员打靶,往往是生与死的较量,心理负荷对其射击精度具有重要影响。
表1 警察心理负荷问卷指标
图1 实验的4个场景
表2 实验前射击成绩(单位:环)
表3 实验中射击人员成绩(单位:环)
表4 实验前后心理负荷对照(单位:分)
心理负荷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但心理负荷的定义目前尚有争论,有研究者认为心理负荷是一种精神能量的消耗,认为心理负荷实质是刺激、反应和适应不断起伏应激的总和(张元健,1987)。也有研究者将心理负荷定义为最大的瞬间心理努力和在一段时间内可进行的心理活动量,并指出心理负荷与能力、个性、任务、心理变量紧密相联,与社会变量如压力、期待等紧密相联(《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1994)。也有认为体育心理负荷是由身体练习引发,在个体知识、经验等参与下所形成的现实与过去的整合心理压力。它由压力强度和压力量组成,每一因素发生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心理负荷的变化,二者统一于心理负荷的变化实践中(郝延省,2003)。心理负荷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均有较多研究,但其在射击领域国内首次提出的郑猛(2011)认为射击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关于射击训练的负荷监控,多是一些生理负荷的研究,但当前尚无相关文献研究射击运动员的心理负荷。专家们认为心理负荷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它涉及到工作要求、时间压力、操作者的能力和努力程度、行为表现和其它许多因素。北约(NATO)关于心理负荷的专题学术研讨会上认定的这个定义从此被广泛地接受。虽然其测量也没有完全一致的技术和方法,但毫无疑问的是心理负荷密切影响即时表现与工作绩效,其而警察临战射击中心理负荷与直接影响射击精度,对于射击心理负荷的研究方兴正艾,本课题相同研究文献的不足也体现了本研究的前瞻性与创建性。
图2 实验前后心理负荷与射击精度关系的直观图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上海市、浙江省、浙江警察学院图书馆搜集“警察射击心理”、“心理负荷”、“心理状态对射击影响”等相关文献资料,对所获得资料进行梳理分析,为研究的开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1.2 问卷调查法
查阅有关焦虑、注意、唤醒等相关心理问卷量表,重点参考了《库珀-哈珀量表》与《谢里登维度量表》;通过对基层警察进行访谈,尤其注重调研在出警中有开枪经验的民警,在此基础上确立了警察心理负荷4个维度即身体状态、心理刺激强度、心理刺激量及心理承受力,也就是说任务困难度的增加通常引起负荷的增加,时间繁忙程度、心理努力的强度和情绪压力的强度与心理负荷变化息息相关。最终,将问卷细化为12个指标(表1),征求专家意见项目关联度排列后计算确认每项分数权重,最终确定量表具体内容,采用五级评分法对应项目折算分数,初步制定警察射击心理负荷量表(信度检验结果R=0.85,P<0.01)。该量表实验前后共发放20份问卷,回收20份,有效率100%。
1.3 实验法
1.3.1 实验对象
随机选取2014年9月到浙江警察学院进行培训的来自浙江省一线在编巡特警队员10名,均曾接受过大于32学时射击课程训练,年龄在28±3岁。
1.3.2 实验内容
在安全员保护、干扰员影响下完成4个场景(如图1),每个场景5发子弹的射击。在警务实战中,警察不仅要掌握基础训练的内容,还应有意识地进行符合常规实战需要的应用性射击训练,来应对现实中单体目标躲闪、移动、突袭、变位及受动态天气条件影响等不定情形。因此,实验内容包括为如下4个场景。
1.3.3 实验过程
实验前宣布射击结果对培训结业的个人考核产生重要影响(施加心理压力),射击过程伴随旁边安全员、干扰员的催促、错误指令干扰,在模拟爆炸声、雨与风环境,全过程需换弹夹,排除障碍,每组射击距离5 m,共有4个场景,每个场景5发子弹,每人共计完成20发子弹射击。对研究对象施加语言、图像、声音、图片、照明变化(灯光)、空气对流变化(风扇)等手段调控心理负荷强度,采用即时问卷和回顾测试进行射击前的心理负荷测量,记录不同心理负荷下射击精度的变化情况。
1.3.4 实验工具
92警用手枪10支(2支备用),子弹230发(30发备用),投影仪1台,帆布6块、木制掩体1个、靶纸10块,靶台2个,爆竹30个。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前在无干扰下,每位受试者依次完成射击内容,射击成绩如表2所述。
在实验条件下,受试者依次完成射击内容,成绩如表3所述。
实验开始前,在未施加实验条件的情况下,实验前的心理负荷客观存在,并呈现个体差异,但心理负荷值远低于实验中的心理负荷值(表4)。由图2,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心理负荷与射击成绩间的变化规律,即心理负荷值在43分至99分之间,射击精度和心理负荷具有负相关。实验中增加了干扰和压力源以提升射手心理负荷,心理负荷提升后射手射击精确度普遍显著下降;我们还可以看到,心理负荷值低的时候,射击精度明显高于心理负荷值高的时候;心理负荷值上升,射击精度明显下降。但是其边界并不能由此次试验判断,即不能说明心理负荷是否越低于43分,射击精度越高,同样不能说明心理负荷越高于99分,射击精度越低。
心理负荷和射击精度在实验前测试和试验中测试中之所有有如此大的变化,干扰员、干扰源等外在及个人内在对测试者所施加的心理压力达到预期,这主要体现在测试前后结果的变化上,同时也说明类似的射击训练在平常体验很少,测试者对此类环境缺乏适应性,测试者的抗干扰能力和心理调控能力需要努力加强,以在实战复杂的环境中保持稳定的射击稳定性与精确度。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警察实战射击不同于射击比赛和靶场练习,警察现实中的每一次出枪都是一次生与死的考验,总是伴随着紧张、焦虑等特殊的心理压力,对自身内在形成较大的心理负荷,并在其影响中完成,该文实验也表明心理负荷是影响实战中警察射击精度的重要因素。因此,警察日常射击训练应以射手在一定心理负荷范围为射击训练前提。
3.2 建议
(1)对射击方面的心理研究多从单独的心理状态进行,如焦虑、注意等,然将警察实战中情况复杂,其枪支使用中多种心理状态交错,从心理负荷视角出发,将所承担的多种心理状态作以集合,模拟实战情景,克服外在的多样性干扰,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具备在复杂环境下准确射击的技能,使手中的枪真正成为遏制犯罪的利器。
(2)考察警察日常射击训练,普遍缺乏心理负荷强度,没有足够心理负荷下的射击脱离警察一线,不利于临场实战。从心理负荷视角调整警察射击课程的教学设计,在掌握基本用枪规范后有意识循序渐进的增加射手心理负荷,使射手训练中的每一枪都是在一定心理负荷之下击发,使警察射击课程教学更加贴近实战,提升课程的时效性。
(3)面对日趋增长的暴力恐怖犯罪案件,警察只有最快速度武力介入才可能及时控制局面,避免更大威胁和恐慌。这就要求持枪警察具备娴熟的拔枪、握枪、开保险、上膛、瞄准、快速击发的技能,并且能够依据不同地形条件选择不同射击姿势对不同目标(隐显、静止、运动目标等)进行有效射击,即娴熟的用枪技术与战术。技战术娴熟,有了自信,才能降低临战的高心理负荷,出色完成任务。
(4)分析、了解不同个体的实战射击中导致心理负荷升高的特殊心理状态,教授简单易学的心理自我控制技术,通过心理学控制技术增强警察实战射击中的焦虑、过度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的自我调控能力,提高不同心理负荷下的射击精度,进而提升警察在复杂实战情况下的射击精度。
4 研究不足
警察心理负荷测量中的生理负荷测量应包括脑诱发电位、瞳孔直径、心率变化等,但该文考虑到实验中的便利采用了直观感觉判断法,但缺乏仪器的测量在准度上会存在一定误差。结合生理负荷相关理论和动机U型理论,我们相信心理负荷同样存在着一个适宜范围,在此范围内,注意力专注,神经协调准确,绩效优势明显。心理负荷过小除了导致注意力和动机水平下降外,还会使适应能力降低,而心理负荷过大则引起工作效率降低甚至导致心理衰竭。因此,如何找寻、确认警察射击精度最高的适宜心理负荷范围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1]尹伟,盛大力.警察实战射击训练提示[J].公安教育,2006(2): 3 6-3 8.
[2]石子坚.警察开枪的困扰及其解决途径之探讨[J].公安学刊, 2007(6):32-34.
[3]徐重鑫,赵军.对我国警察手枪射击实战性教学训练的思考[J].公安教育,2007(8):38-40.
[4]李阳.手枪实用射击训练对射击教学的启示[J].政法学刊,2003 (12):79-81.
[5]赵玲云.警察应用射击心理现象成因分析[J].2009(10):90-92.
[6]郑猛.射击运动员心理负荷的测评[C]//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1.
[7]http://baike.baidu.com/view/494758.htm(百度百科对心理负荷的解释).
[8]http://www.56.com/u79/v_MTA4MjczODYw.html.
G80-32
:A
:2095-2813(2015)10(a)-0038-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8.038
2013年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资助(Y201329731)。
刘龙(1981—),男,汉,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警察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