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国际化背景下应用型外语人才需求与培养

2015-12-25侯吉歌

雪莲 2015年23期
关键词:需求培养

侯吉歌

【摘要】本文通过调研,了解在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背景下,对应用型外语人才需求的种类、层次、能力定位和文化素养等要求的基础上,分析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外语人才;需求;培养

一、研究背景

2009年6月,国家颁布《关天区规划》,将西安确定为“国际化大都市”,目标是把西安市建设成“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此背景下外语人才的需求的数量、种类、层次和質量都有显著的变化和提升。了解目前西安外语人才的现状,掌握社会各单位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和业务能力以及素养的要求,提高外语人才培养的质量以满足经济建设发展需要成为迫切的研究课题。

二、制约因素

通过对西安高校外语教师和外语相关行业工作人员就应用型外语人需求及培养以及对其产生制约的因素等方面问题进行的调查访谈,分析总结出制约西安高校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的主要因素可分为高校及社会两方面。

(一)社会因素

l.政策因素

(l)高校扩招。伴随高校扩招,外语专业录取人数逐年增长。伴随西安步入国际化大都市行列,重建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战略,为了适应就业市场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加大,几乎每所高校都开设英语专业。外语人才数量也逐步提高。导致了大量英语专业毕业生流向就业市场,数量超出了西安就业市场需求,造成了英语人才严重过剩和就业难的问题。

(2)高校缺乏自主权。伴随西安国际化,社会分工细化,行业特征明显。各行业对外语人才专业性和应用性要求增加,对ESP人才的需求日益明显。金融、法律、旅游、商务等专业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在就业市场受到欢迎。而鲜有高校开设金融、医学、法律英语等。部分ESP专业或小语种课程设置的欠缺使得高校所培养的应用型外语人才不能满足目前专业化多元化就业市场的需要。高校申报新专业中,由于政策原因却屡屡受阻。由于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要遵循教育部颁布全国统一的专业目录,教育部要求严格按照专业目录审批高等学校设置新专业,并且在实际操作中对新专业限定数量。这些政策限制了高校设置新专业的自主权,不利于高校新学科、新专业的及时设置,阻碍了高校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对接,限制了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

2.就业条件制约

西安作为新兴的国际化城市,在吸引外来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方面还有一定难度,需多方扶持。成功转变为国际化大都市,走向国际化还需要一个过程。而这导致了西安就业市场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相对不足,影响了高校对于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计划。

(二)学校因素

通过调研发现,高校自身在教育思想观念、课程设置、实习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及人才评价等方面的缺失也制约了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

l.思想观念的制约

目前,西安很多高校在办学定位上还存在一定的盲从性,仍在追求成为研究型大学,忽视了其办学特色和条件。传统的办学观念导致了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重学而轻术,在培养过程中过于重视专业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应用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于对研究型人才的需求。学校在人才培养中应以市场为导向,突出特色化办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大部分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还定位在培养具有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扎实听说读写译等专业基本功的外语类人才,未能重视对学生动手、创新等能力的培养,致使培养出的外语类人才实践能力差,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难以满足岗位需要。传统的思想观念对高校自身发展及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就业具有制约作用。

2.课程设置的制约

课程设置是高校培养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决定人才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对西安高校外语专业课程设置调研发现,仍遵循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以讲授基础理论知识为主,着重读写能力和词汇语法,兼顾口语、听力、翻译等能力的培养。在对目标语国家的文化历史背景和文化差异方面,重视不够。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以精读、泛读等课程为主;对口语、语音以及不同国家文化背景差异等课程的设置相对较少。按照传统的外语教学课程设置模式培养的外语人才往往具有较强的读写能力和理论知识,而口语、听力、文化背景等应用型知识方面相对薄弱。在就业市场调研中,不少用人单位反映目前的高校外语人才存在“哑巴英语”,在听力口语交流方面存在一定障碍,外语应用能力较差。

课程设置中欠缺ESP课程及跨学科知识。随着各行业之间相互渗透融合,对具有行业专业知识和跨行业知识的人才需求加大,这要求外语人才在具有基础外语专业知识的同时能了解本行业的相关外语知识以及一定的跨学科知识,从而能够更好地胜任工作岗位。

3.实践实训的制约

随着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兴起,西安高校在外语人才培养计划中都安排了相应的实习实训环节。通过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实训,学生能够及早熟悉适应工作岗位,学习专业技能,从而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中得心应手,最终实现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虽然高校都开设了实习实训课程,但调研发现,无论是从课程广度还是深度上仍然难以满足就业市场对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要。例如,大部分学校都是将实习实训安排在大三第二学期或大四期一学期,历时一个月到一学期不等,学生往往刚进入实习岗位,还没能熟悉工作性质就要结束实习工作,这就使实习实训效果大打折扣,也不能够达到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的最终目标。另一方面,由于实习实训时间限制以及学校合作实习单位有限,大部分学生只能在一个行业的一种岗位上实习,这就限制了学生对于将来就业市场工作岗位的选择性,从而降低了学生对不同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制约了高校对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在走访教师、旅游、外贸、翻译等行业进行调研时,不同的行业也表达了对不同外语人才的需求,提出了学校所安排的实习实训不能够满足与不同行业工作岗位的对接要求。

4.师资构成的制约

目前西安高校绝大多数的外语教师都是来自于重点院校的学术型研究生或博士生,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功底及教学科研能力,在高校从事的大部分都是理论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典型的学术型人才,高校外语教师普遍具有扎实的外语听说读写译基本功,能够用流利的外语进行口语授课,拥有较高的词汇储备,系统的语法知识以及丰富的外语理论知识,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因此,大部分的高校外语教师都能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来对学生进行外语专业理论教学,具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但是这还不够,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定位是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它更强调将所学外语专业知识和具体行业相结合的应用能力。而这也是很多高校外语教师所欠缺的——在具体行业中的实践经验和与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不能够向学生传递其他行业的相关知识,也很难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具体行业相结合,从而不能很好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具体实践应用能力以及相关的社会意识,不利于学生就业。因此,较为单一化的教师队伍也制约了高校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

5.评价系统不完善

目前高校对于外语学生学业成绩评价还是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方面。大部分高校还是采用“笔试”来对学生的外语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测评,其中包括对外语学生口语、听力、阅读、写作、翻译等外语基本技能的测试。但是,这些测试也都是对外语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例如实践能力、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个人文化素养,缺乏评价标准。对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学业成就评价标准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学术型外语人才与应用型外语人才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对于这二者的学业成绩评价标准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学术型人才学业成绩评价内容应偏重于对外语学科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各项专业外语技能的掌握情况;应用型外语人才则应兼具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因而,应用型人才的学业成绩评价不仅应重视学生对学科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应侧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分析、理解、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个人文化素养等综合应用能力的评价。然而,目前大部分西安高校对外语学生的评价体系还是侧重于对学生的专业外语知识及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测评,对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其他能力,如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个人素养却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

三、对策建议

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满足西安就业市场多元化需求,西安各高校在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改革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无论是在教学观念、办学层次还是课程设置上,仍不能够满足西安国际化进程中对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因此,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得出以下建议:

(一)调整政策导向

从社会角度来讲,国家应适当放宽高校的自主权,在专业设置等方面给予高校足够的空间与支持,共同培养能够充分满足西安就业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因此,在高校努力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同时,政府也应该积极引进外资、合资企业,拓宽就业渠道,扩大西安就业市场对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解决高校后顾之忧。

(二)更新思想观念

更新应用型本科的办学理念,使应用型的观念深入人心。就学校来说,上到顶层设计,下到教师、家长和学生,以及用人单位都深入认识到应用型教育的改革的重要性,在思想上形成统一的认识,从而推进应用型教育改革。

(三)调整课程设置

高校在外语专业课设置方面应该做出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增加口语、听力、文化背景差异等应用性较强的课程的比重,在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时,将口语、听力等应用能力也作为教学重点进行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方面,高校应该在开设专业理论课的同时加大有关文化素养等文化基础课的比重,培养学生个人修为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待人接物的能力,帮助学生今后更快适应工作岗位。

(四)加强实践实训环节

高校在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方面,还是应该继续加大实习实训力度,充分调动教学资源,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习实训机会。深化实习实训改革。使实习实训向多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高校应该充分调动学校资源,申请政府企业等相关扶持。可以与不同行业联合办学,校企结合,增加学生实习实训的深度与广度。为学生增加了实习实训机会,也为企业培养了真正的应用型人才。

(五)优化师资结构

高校应加大培养自身教师的力度,尤其是青年教师,弥补他们在实践能力方面的缺乏。多联系机会让教师走出去,到一线的企业和用人单位实习,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所需能力,再指导学生。也可以吸引一线具有管理经验的企业高管、工程师等人才来学校担任客座教授或讲师,使学生根据社会和行业需要来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能力。

建设一支兼具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能够有效解决高校外语教师实践性不足这一问题。丰富教师队伍,使其向多样化发展,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更好地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

(六)完善评价体系

西安高校对应用型外语学生的评价系统还应该进一步完善,将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个人文化素养等也纳入考核之中,从而更好地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

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既要区别于研究型本科和高职高专类院校的评价体系,又要体现出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评价的特色。根据应用型大学教育质量要求,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应综合、全面、客观、其评价体系应该是面向社会、面向专业领域、面向工程实践、面向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职业技能和素养、社会适应性、社会认知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体系包括两个阶段:学校教育阶段和毕业生评价阶段。学校教育主要评价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与培养目标是否吻合,评价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人文素质、应用或创新能力是否达到要求。社会评价利用学生毕业数年后的信息反馈来进行,还有企业和社會的综合评价。

四、小结

由于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步伐尚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和高校对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方面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就目前来看,根据课题组的调查和访谈的结果分析发现,在外语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高校自主权不够、思想观念陈旧、课程设置失衡、实践实训缺乏、师资队伍结构单一和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最后对西安外语专业高校提出完善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建议:争取政府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支持的力度,拓宽就业渠道:转变思想观念、完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加强实践实训环节、优化师资结构;建设质量保证体系等措施。

参考文献:

[1]汪家树.21世纪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J].同济大学学报,2004.

[2]周玉忠.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2004.

[3]曹若男.论西安区域济发展中的外语人才素质基于国际化大都市背景[J].西部经济,2014.

[4]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需求培养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基于云端的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的研究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