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三针对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2015-12-25梁一男张水生张欢肖舒文韩春霞300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300吉林省长春市儿童医院
梁一男 张水生 张欢 肖舒文 韩春霞300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300吉林省长春市儿童医院
手三针对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梁一男1张水生1张欢2肖舒文2韩春霞1
130021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1
130012吉林省长春市儿童医院2
目的:探讨手三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收治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分为手三针治疗组30例、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并针对临床疗效、安全性进行评定,重点在于规范手法,验证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率60%。结论:手三针疗法较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颈性眩晕有着较高的疗效。
颈性眩晕;手三针疗法;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疗效
颈性眩晕是一种以眩晕为主症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是颈部病变影响颈椎椎间孔内的椎动脉从而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是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性眩晕常见的临床特征包括部分患者颈扭转试验阳性、视物旋转或头晕伴头痛、颈部体位变化后或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颈部外伤史。颈性眩晕患者会出现颈框反屈、椎间盘突出、椎体不稳等颈部影像学检查异常。本文选择2009年8月-2012年5月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与手三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评价手三针疗法的确切性与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9年8月-2012年5月在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推拿科门诊就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关于颈椎病(椎动脉型)的西医诊断标准,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本研究要求。按照随机原则分成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对照组与手三针治疗组,以下简称对照组与治疗组,年龄40~70岁。其中对照组女16例,男14例,病程2周~10年,平均年龄(57.39±8.50)岁,治疗组女17例,男13例,年龄(56.60±8.3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和表2。
排除病例标准:①疼痛、麻木较重的神经根型患者。②合并肝、肾、心、造血系统、内分泌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年龄在<18岁或>70岁。⑤智力障碍、盲、聋、精神障碍、哑等法律规定的残疾患者。⑥近3个月内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⑦怀疑或确有药物滥用、酒精病史患者。
剔除病例标准:资料不全,无法统计的患者;在治疗中非治疗因素死亡的患者;不依从设计方案进行治疗的患者。其结果计入安全性统计,不计入疗效统计。
终止撤出标准:因各种原因而未完成治疗的患者。
脱落病例标准:资料不全,无法判定疗效的患者;因各种原因,未能按规定方法及时间完成治疗的患者。脱落病例应注明脱落的原因。
病例数估算:在病例收集最后按顺序增补组内脱落患者。
方法:给予治疗组患者手三针治疗。治疗选择劳宫(双)、中渚(双)、间谷(双)3个腧穴。劳宫在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位于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线上,握拳屈指时中指间处。中渚位于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线上,在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间后方凹陷处。合谷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两穴连线的中点是间谷穴位所在。凡三间、合谷两穴的适应证均是间谷穴位适应证。但其敏感度较两穴高得多。得气快,疗效速。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的疗效甚为突出。取双侧劳宫、中渚、间谷进行针刺治疗。让患者取坐位,保持颈项直立,术者立于患者身后,对间谷、中渚、劳宫三穴,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进行取穴、用75%酒精消毒、针刺。间谷穴直刺0.4~0.6寸深,产生麻胀感,得气后调整针尖朝后拇指尖方向,使针感下传至指尖。中渚穴直刺0.4~0.6寸深,产生麻胀感,得气后调整针尖朝后拇指尖方向,使针感下传至指尖。劳宫穴直刺0.4~0.6寸深,产生麻胀感,得气后调整针尖朝后拇指尖方向,使针感下传至指尖。各穴位针刺得气后,每隔5分钟运针1次,3次后即出针。针刺手法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三穴使用提插手法,进针深度严禁超过0.8寸深,以免损伤骨骼,造成疼痛加重。每天上午治疗1次,10d 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1],10mg/次,1次/d口服。10d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
表1 颈性眩晕主要症状与体征评分表
表2 治疗前后眩晕持续时间积分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眩晕持续时间积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t=6.176 4,★P<0.001;t=5.187 7,▲P<0.01;与对照组比较,t=1.797 4,△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对照组 30 3.00±0.87 2.37±0.85▲ 0.63±0.67治疗组 30 3.07±0.74 2.13±0.94★ 0.97±0.76△
表3 治疗前后眩晕严重程度积分比较(±s)
表3 治疗前后眩晕严重程度积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t=10.388,★P<0.001;t=8.8385,▲P<0.001;与对照组比较,t=1.9044,△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对照组 30 5.13±1.59 2.57±1.48▲ 2.57±1.59治疗组 30 5.23±1.45 1.83±1.26★ 3.40±1.79△
表4 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例)
疗效观察: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评分标准见表3,总分8分,>6分为重度,<6分为轻、中度。疗效评定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①无效:头晕、头痛、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②有效:头晕、头痛、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③显效:头晕、头痛、症状体征积分减少≥70%;④临床治愈:头晕、头痛、症状体征积分减少≥95%。采用[(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表示。见表1。
统计方法: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Ridi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眩晕持续时间积分比较:治疗前,治疗组患者眩晕持续时间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前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对照组眩晕持续时间积分较治疗前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眩晕持续时间积分较治疗前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2种治疗方法均可缩短眩晕持续时间。治疗后,对照组眩晕持续时间积分差值明显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严重程度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眩晕严重程度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治疗前眩晕严重程度积分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治疗后眩晕严重程度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眩晕严重程度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对照组眩晕严重程度积分差值明显小于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t=1.9044,P<0.05),表明治疗眩晕发作症状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的效果不如手三针治疗效果。见表3。
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0.0%,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0.0%,两组经χ2检验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P<0.01)。表明手三针疗效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组。见表4。
两组安全性观察:①生命体征:两组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呼吸、心率、血压等在治疗前后变化不大。②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依从性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共发生3例病例脱失,采取后继病例替补的办法保证了本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讨论
手三针疗法可以治疗颈性眩晕,是采用针刺手段刺激劳宫穴、中渚穴、间谷穴,仅施术于手部,不需要特殊设备及场地,具有见效快、取穴少的优点,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为减轻患者的负担,使其得到验、廉、简、便的方法治疗疾病,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在挖掘中医适宜技术。采用手部穴位治疗颈肩部疾病,是因为头面部是手三阳经与手三阴经的交汇处。临床上对劳宫穴、中渚穴、间谷穴研究较多。但同时针刺这三个穴位治疗颈性眩晕尚属首次。合谷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两穴连线的中点是间谷穴位所在[3-4]。凡三间、合谷两穴的适应证均是间谷穴位适应证。但其敏感度较凡三间、合谷两穴高得多,得气快,疗效速。针刺间谷穴对缓解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症状效果突出。中渚位于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线上[5-6],是人体手少阳三焦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在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间后方凹陷处,针刺该穴可以缓解后颈沉重感、耳鸣、目眩、肋间神经痛、站立时头昏眼花等症状。劳宫[7]属荥穴,在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位于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线上,握拳屈指时中指间处,针刺该穴可以缓解口臭、鹅掌风、心痛、癫狂、昏迷、晕厥、口舌生疮、呕吐等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颈性眩晕患者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手三针疗法的质量控制条件下,两组治疗前后眩晕持续时间积分、临床综合疗效积分、严重程度积分三项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三针疗法的总有效率高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手三针治疗颈性眩晕效果较好。
研究结果表明,手三针疗效显著。但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其不良反应较大,而且服药后易导致困倦,影响正常工作、驾驶机动车和学习。从国家适宜技术推广角度看,手三针疗法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手三针疗法具有选穴少、见效快、价格低廉、对施术场地无特殊要求等优势,可以成为一种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服务大众。
[1]陆菁,沈群,陈百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4):255-25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8.
[3]丁仁祥.间谷穴为主治疗三叉神经痛2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2001,22(7):36-37.
[4]李晓瑜.间谷穴为主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300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9,25(6):49-50.
[5]赵建家.针刺中渚穴在临床上应用的体会[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12):741-742.
[6]喻言芬,苟勇.针刺中渚穴治疗脑源性头痛33例[J].河南中医,2002,22(2):58.
[7]王卫.劳宫穴探析[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5,24(1):8-9.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hree acupuncture in hand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vertigo
Liang Yinan1,Zhang Shuisheng1,Zhang Huan2,Xiao Shuwen2,Han Chunxia1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Jilin Province 1300211
The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Changchun City,Jilin Province 1300122
[Fund Projec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ject funded by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Jilin province,project number:2011-js21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ervical vertigo treated by three acupuncture in hand.Methods: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vertigo were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with three acupuncture in hand(30 cases)and 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flunarizine hydrochloride capsules(30 cases).The curative effect and safety were evaluated,and the multiple point lie in benchmarking manipulation and validated the treatmenteffectiveness.Results: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0%,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60%.Conclusion:Three acupuncture in hand has better curative effect than flunarizine hydrochloride capsules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vertigo.
Cervical vertigo;Three acupuncture in hand;Flunarizine Hydrochloride Capsules;Effectiveness
10.3969/j.issn.1007-614x.2015.1.58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项目课题,课题批准编号:2011-js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