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化护理管理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5-12-22魏青王永媛朱蓓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全程化肠造口造口

魏青 王永媛 朱蓓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江苏 镇江212001)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癌瘤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资料,2002年全球结直肠癌新病例占全部癌症的9.4%,现存的结直肠癌患者仅次于乳腺癌,约有280万[1]。我国每年约有10万病人需做永久性结肠造口,并呈逐年增加趋势[2]。由于肠造口改变了病人原有的正常排便方式,容易造成病人自尊低下等心理变化和社交障碍,从而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随着医学的发展,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学者认为,除了控制患者身体症状外,还要尽量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将生存质量作为衡量治疗结果的重要指标[3]。全程化护理管理是一个合作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评估、计划、执行、协调、监督和评价来选择医疗服务,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造口全程化护理管理包括:手术前、手术后和出院后,它们各自相对独立,但又相互衔接。我们将全程化护理管理应用于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的护理中,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了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了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普外科行Miles手术后乙状结肠造口病人72例,男38例,女34例,年龄30~80岁。均为永久性结肠造口。纳入标准:(1)年龄18岁以上,可以正常交流。(2)自愿参加本次调查者。(3)患者意识清楚,能阅读并独立完成问卷调查。排除标准:(1)有远处转移或全身转移的直肠癌患者。(2)伴有意识障碍、精神疾患和生活不能自理、不能完成问卷调查者。按实施全程化护理管理的时间将7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6例(实施后)和对照组36例(实施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病人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宣教、术前健康教育和术前造口定位、术后造口护理指导、以及详细的出院健康指导。

1.2.2 观察组 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全程化护理管理。具体方法如下:成立全程化护理管理小组,组内成员包括一名造口治疗师、两名责任组长及造口志愿者。全程化护理管理内容由全程化护理管理小组成员制订,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具体问题再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4]。发放造口师编写的“肠造口健康教育手册”与配套VCD,讲解和示范全程化护理管理相关内容,包括饮食指导、活动方式指导、更换造口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常见造口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自我保健、术后心理状态的调整及门诊复诊时间等。全程化护理管理的内容:(1)手术前:进行术前心理辅导和术前造口定位,为患者选择一个便于自我护理和合适的造口位置,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接受造口,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来接受手术。(2)手术后第1天:造口师示范更换造口袋,并标明更换日期,观察和评估造口及其周围皮肤情况,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讲解造口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3)手术后第3天:指导患者和家属清洗造口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正确更换造口袋的方法,并指导患者和家属根据造口类型、个人习惯及经济状况来选择合适的造口袋及造口辅助用品,指导患者如何观察造口黏膜颜色及造口周围皮肤情况,及家属尽快掌握造口的护理方法。(4)手术后第6天:让患者自我护理造口,亲自参与去除造口袋,清洗和测量造口大小,独立完成更换造口袋,造口治疗师或管床护士在旁予以技术指导,并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请造口志愿者到病房探望肠造口患者,增强患者对造口的接受和自我护理的信心。(5)出院前:提供造口治疗师的名片,告知门诊复诊时间,建立造口病人登记本,有利于双方随时沟通,及时解决康复期可能出现的问题。(6)出院后:实行延续性健康教育,由造口治疗师负责对本组患者进行全程化护理管理,采取出院后一周及出院后一月电话随访、出院后一个月门诊随访、定期家庭随访等多种方式,方便肠造口患者随时询问,并给予耐心详细的解答,加强门诊随访工作,组织患者定期参加全程化护理管理小组举行的爱心讲堂和造口联谊会,讲解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合理饮食的重要性、术后活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健康指导,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

1.3 评定指标 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标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进行,其内容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等,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共发放调查问卷72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有效率96.6%。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 15.0软件来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生活质量 对照组(n=36) 观察组(n=36)P 0.05心理功能 38.31±7.71 65.39±8.13 <0.05情感功能 52.36±5.29 72.03±7.34 <0.05认知功能 66.50±8.20 72.22±8.99 <0.05社会功能 47.14±8.95 68.56±8.80 <0.05总生活质量躯体功能 68.36±2.40 74.75±3.32 <272.67±27.92 352.94±32.53

3 讨论

3.1 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现状 目前,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普遍较差,处于中下水平[5]。造口的存在,不仅影响身体形象,还影响患者生理功能,从而影响社会功能、情感功能和生活质量。周玉洁等[6]在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中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术后1个月以上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直肠癌结肠造口术后,患者的躯体、心理、社会功能三个方面均受到很大影响,其中以生活质量总体水平最为突出。

3.2 全程化护理管理提高了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人工肛门的存在使肠造口患者的自身形象发生了改变,患者心情压抑,自觉衰老,与配偶及朋友的关系也趋于冷淡,对治疗也失去信心[7]。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会减弱其免疫力,不利于康复。全程护理管理致力于不断满足病人的需求,通过持续的护理使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总体健康方面有所提高。因此,把全程化护理管理应用于造口患者中,有利于帮助病人建立自信心,增加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肠造口的能力,调动患者和家属参与管理造口的积极性。通过全程化护理管理,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适当调整,增加保健意识。我们还邀请造口志愿者,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帮助造口患者,提高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全程化护理管理效果。

3.3 全程化护理管理提高了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全程化护理管理后,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随着全程化护理管理的不断深入,患者对结肠造口知识掌握程度也有所提高,其自我护理的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造口健康知识等均有显著的提升。实践证明,这种全程护理管理方式,既增加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责任感与自我概念,又能充分调动患者和家属造口护理的积极性和康复主动性,有助于促进结肠造口患者术后的康复。因此,全程化护理管理能有效提高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丰富和深化了优质护理的内涵。

[1]DM,Bray B,Ferlay J,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J].CA Cancer J Clin,2005,55(2):74.

[2]万德森.肠造口的并发症及其护理[J].实用肿瘤杂志,1998,13(4):195-196.

[3]Fialka-oser V,Crevenna R,Korpan,et al.ancer rehabilitation:particularly with aspects on physical impaiments[J].J Rehabiled,2003,35(4):153-162.

[4]张立颖,李亚洁,吴丽萍,等.14所医院腹部手术病人健康需求方式调查[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29(6):1294-1296.

[5]覃惠英,郑美春,温咏珊,等.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癌症,2004,23(11):1589-1592.

[6]周玉洁,路潜,庞冬,等.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3,18(7):488-490.

[7]方文,陈永彤,诸蕊玉,等.直肠癌术后人工肛门患者生活质量调查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7):560-561.

猜你喜欢

全程化肠造口造口
普外科护士肠造口护理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多功能肠造口栓的设计及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体会
微信授权式教育在尿路造口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全程化探析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全程化探究
构建全程化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学习资源平台设计与构建
肠造口护理中奥瑞姆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