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动导向教学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中的运用

2015-12-22袁仕清

职教通讯 2015年30期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职业学校

行动导向教学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中的运用

袁仕清

摘要: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人才市场的客观要求和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都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注重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价体系进行改革,能创设接近真实的工作情境,将教学置于近似实际的工作条件下进行,可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职业学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行动导向教学

作者简介:袁仕清,女,广东省工业高级技工学校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中图分类号:G712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的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间的经济往来和教育联系日益密切,科技创新和教育革新都在跨越式发展,职业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和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和探索职业教育,各种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其中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行动导向教学备受关注和青睐,它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旗帜,对我国职业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行动导向教学简介

行动导向教学是德国最先提出的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和理念,对世界职业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它吸收了各国职业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倡导用“完整的行动”模式替代“部分的行动”模式,学习过程要与行动过程相统一。它要求职业学校要按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教学,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全面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它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必须以真实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计划、实施与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学生自我建构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整合后形成的综合职业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由于它对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起着十分重要而有效的作用,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与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在职业教育界,行动导向教学是指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和行动产生与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1]

二、行动导向教学的必要性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是理论知识运用于生产实际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学习机械类技术和技能必需的实践课。传统的“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弊病,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与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

教学脱离实际,没有将学习融入到工作需要中进行,也没有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学生不能切身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不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少,致使学习目的性不强,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好。

(二)教学没有充分发挥职校学生的优势和特点

职校学生喜欢动手实践学技术,不喜欢动脑思考学理论;喜欢操作具体事物,不喜欢抽象逻辑思维。教学没有用职业活动和行为作导向,也没有将知识和技能融入到典型工作任务中,致使学生所学技能不过硬,实际工作能力不强。

(三)教学仍按应试教育的模式和方法进行

教学仍注重知识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注重实操技能的运用训练,没有创设贴近真实工作的职业情境,也没有配置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场所,更没有配置学做结合的教学设备,致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

行动导向教学是有目的、系统化组织学生在实际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参与设计、实施、检查和评价职业活动的过程,学生通过发现、探讨和解决职业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体验并反思自己学习行动的过程,最终获得完成相关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哪些知识应该学、哪些技能应该练,就会咨询老师、同学或利用其他手段进行学习,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目的。由此可见,行动导向教学更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三、行动导向教学的实践应用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采用行动导向教学,主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增强了课程的实用性、实操性和可操作性。

(一)教学目标

行动导向教学的出发点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2]

1.专业能力目标。根据学生日后可能会从事的职业工种和岗位工作内容,分析各岗位要求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形成课程的专业能力目标:正确识读零件图或装配图中的尺寸标注和配合标注,正确使用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正确检测和处理工件的形位误差,正确判断和检测工件的表面粗糙度,正确检测和评估零部件的加工质量。

2.方法能力目标。现代社会是一个瞬息万变的知识信息时代,学生需要具备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调整的方法和能力,以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尽快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学生就业后,要能通过自学和探究,正确使用新的检测工具和检测方法;通过体会和感知,将自身的经验和方法总结归类,根据新工件正确选用检测工具和方法。

3.社会能力目标。坚持情商与智商并重的养成教育,要求学生在完成各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注重培养自身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和其它社会能力。学会团结互助和分工协作,体验在分工协作中提高质量和效益;学会为人处事和与他人共处,学习在和谐融洽的社交中互相促进;学会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勉励,学习在独立工作中建立友好协调的合作共事关系。

(二)教学内容

打破学科体系,突出实际应用,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设计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同的项目任务,将理论知识融入各项目任务的技能训练中。为使前后知识和技能衔接紧密、层次递进、逐步推进,项目设计遵循“任务驱动、能力递进”原则,设置阶梯式、渐进式的综合实训项目,模块化递进实施。本课程的项目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行为导向教学与传统教学项目设计对比

续表1

(三)教学准备

1.教学情境设置。行动导向教学倡导学生在真实的工作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学习,教学应该建立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学生通过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熟悉实际工作过程和岗位职责要求,体验和感受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及其相互促进关系。因此,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创设贴近企业的真实工作情境,根据学校条件配置与工作环境相似的设施、设备和工量器具,创建贴近岗位实际的工作场所,使教学尽可能在真实的工作状态下进行。[2]

2.教学用具准备。为促进行动导向教学改革,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对专业的整体认识,在准备被测工件时,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选择有完整公差标注和技术要求的典型工件、学生实训工件以及竞赛练习件及其图纸,从零件到配合件,再到装配件,逐步综合。再根据被测工件准备计量器具、检测用具及其它辅助用具。

3.教学资料准备。针对学生实际,编写项目指导书和学生工作页。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如需学习新知识,要求学生自学相关教材和项目指导书,自行解决项目任务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如需查询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定,要求学生提前到图书馆借阅相关工具书。在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检测,自行分析检测数据,自学相关理论知识,自我训练操作技能,自主完成对应的工作页。

(四)教学过程

能力无法传授,只能通过学习和训练逐步培养。行动导向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咨询师、指导者和引路人,学生在贴近真实的工作情境中,独立制定工作和学习计划,独立或协作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并进行评价,教师采用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等,通过合适的学习任务和多种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自我构建,培养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此,教学过程设计为:情境导入——项目介绍——策划分析——实施项目——评价总结——拓展反思。[1]

1.情境导入。为了创造真实的使用、检测情境,教师准备相关图纸、对应工件和项目指导书、学生工作页,对项目任务与相关岗位进行联系,并做职业描述,将学生置于真实工作的情境之下,使学生真切感受岗位工作情境和各种社会关系,切实了解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目标要求,明确岗位职责和要求、职业工种和等级目标。

2.项目介绍。为了让学生明确项目的目标要求、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所需要的资料和准备工作、实施的过程与方法,教师要对每个项目作具体介绍。如“轴类零件的尺寸检测”项目,其介绍为:轴类零件通常是车工最基本、最常见的加工件,生产人员需要对它的端面、各段轴径及其长度、内孔轴径及其长度等尺寸进行检测,以便知道自己加工的产品是否合格;检验人员则需要对各批次产品进行抽检,检查各加工尺寸是否达到要求,以求达到规定的合格率。因此,需学习有关尺寸、公差与偏差的知识及其相关检测技术,学会识读和绘制零件图,掌握测量工件、判断工件是否合格的方法,从而为以后更好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策划分析。为了高效完成项目任务,教师与学生要共同讨论、分析和策划完成项目任务的计划、环节、过程和方法,分析将要学习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预测将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还要引导和督促学生做好预习准备,或到图书馆借阅相关工具书,利用课余时间到实习车间观看相关工件的加工过程,了解实习人员的检测方法。为激发学生的持续竞争力,激励他们高效学习,教师还可采用组内竞赛和组间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分别完成不同的检测任务。

4.实施项目。根据班级人数和被测工件数目,项目初期由学生自行分组,每组配置若干检测工件和检测器具。因之前已做项目介绍和策划分析,学生对完成该项目已有初步认识,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教师主要以项目指导书和学生工作页来引导学生,学生则以小组形式讨论需要检测的部位、检测各部位的方法及其工具,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各项检测任务,独立分析或小组讨论检测结果,独立完成工作页。教师巡回指导,适时点拨和解疑,粗略示范和提示,学生自我调控工作进程和自学内容,自行探究检测方法和技巧,自主领会所学技能和工作方法。

5.评价总结。项目完成后,教师公布竞赛情况和结果,总结点评项目实施情况,肯定和表扬学生的优良表现和行为闪光点,指出存在的理解误区、操作盲区和疏漏之处,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对成绩不佳的组和组员,做相应激励和鼓舞。各组推选代表发言,总结做法和经验,分享收获、体会和感想,教师就学生发言做总体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6.拓展反思。每个项目结束后,教师要给予学生拓展反思的机会,要求他们将所学知识和技术归类,将学习方法、操作思路、工作方法进行汇总,并保存在自己的课程实录手册中。学生借助这一过程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工作方法和取得的成绩,总结经验教训,提炼技巧和技法,将原有经验和新经验重新组合,逐步提升自己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

(五)评价体系

为了顺利实施行动导向教学,体现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考核标准,课程采用养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笔试、操作、德育评价共同发挥效用的考核体系,将考核分散到每个项目,将传统的知识点考核变为“知识+能力+素质”的考核,既考核学生所学的知识,又考核学生掌握的技能,还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作方法等。

1.养成性考核。根据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工作方法、课堂表现、检测得分、读图得分、标注得分、评价总结等方面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养成性考核,总分为60分,分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它们各占30%、30%和40%。

2.终结性考核。根据学生平时作业情况和笔试成绩,评定此项得分。其中笔试成绩占60%,平时作业占40%,该项总分为40分。评价体系的构成与分值如表2所示。

表2 评价体系的构成与分值

四、行动导向教学的改革成效

行动导向教学改变了过去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动手少、技能训练不到位、对所学知识理解不透彻、对所学技能不能灵活运用的状况,受到了学生的好评。学生在层次递进的各项目活动中,积极性越来越高,主动性越来越强,后进生与优等生的差距越来越小,他们的自学能力、实际检测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班级凝聚力和团结互助情况明显改善,教学和德育效果明显。经过多个班级、多届学生的教学实践,这种综合性的良性效果已得到有效验证。

参考文献:

[1]刘邦祥.试论职业教育中的行动导向教学[J].职教论坛,2006(3):44-46.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陈国平]

猜你喜欢

行动导向教学职业学校
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研究
行动导向理念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高职院校行动导向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经验研究
行动导向教学在中职会计课堂中价值与运用
档案管理在职业学校评估中的作用
关于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探讨
谈职高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让管理更有效
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疏与堵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