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三角互动教学法 改革“运动损伤防治技术”课程教学

2015-12-22洪煜

职教通讯 2015年30期
关键词:高职

运用三角互动教学法改革“运动损伤防治技术”课程教学

洪煜

摘要:当前高职“运动损伤防治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可选的教材太少,任课教师缺乏实战经验,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主动性。根据存在的问题,探讨三角互动教学法以改革传统的教学,由校内任课教师与校外专家共同合作,并加强产学合作,从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运动损伤防治技术”;三角互动教学法

基金项目: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研究课题“三角互动教学法在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项目编号:14JY009)

作者简介:洪煜,女,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人体科学。

中图分类号:G712

2006年颁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通过与企业及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三课互动式”教学法的含义

所谓“三角互动式”教学法,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学生、教师和校外专家三者之间的交往与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1]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校外专家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形成教师学生互动、专家学生互动、教师专家互动、学生间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法。

二、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运动损伤防治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运动损伤防治技术”是高职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社会体育指导、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等社会体育工作,尤其应具备一定的健身咨询和指导能力。因此,在工作中,有必要对科学运动和预防运动损伤和疾病有一定的了解。“运动损伤防治技术”课程是研究体质与健康,以及体育运动中保健规律和措施的一门应用科学,其中运动损伤的教学内容所占比例较大,这部分内容也是学生学习比较困难的部分。在传统的教学中,需要应用大量的图片和幻灯片,而临床的表现和不同疾病的病理变化都需要学生想象。目前,该课程的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材选择性太小,所选项目案例单一

“运动损伤防治技术”的课程教学中需要以项目和案例为依托,所选项目和案例的质量直接关系能否实现教学目标。[2]而现今高等职业院校并没有根据教学需求开展教师编写运动损伤教学项目和案例的工作。以项目作为依托的教学应根据教学目标,选取有针对性的案例,或者设计综合性的项目,通过项目案例的模拟,营造与实际较为相似的实践环境成为教学最佳选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的项目和案例,均来源于教师所接触到的损伤案例和学生自身所产生的损伤案例,总体来讲,来源比较单一,并不能更好的更丰富的囊括运动过程中的损伤案例。

(二)任课教师缺乏实战经验,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

目前许多教师还是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灌输式教学方法居多。以项目作为依托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在自身知识水平、能力、教学方法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有的教师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要求任课教师需要具备双师素质,既能够胜任教学工作,又能够跟企业的实际保持一致。但是当前专业教师还是以从学校毕业后直接担任教师岗位的居多,自身缺乏实践,教学停留在理论层面,而课堂的组织能力也急需提高。

(三)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自制能力较弱,同时他们还不能很好的理解高等职业教育侧重于培养实践性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学习上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以项目作为依托的教学,其宗旨在于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独立自主地探寻项目的解决方案,而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项目的意识薄弱。在项目准备过程中,经常采取分小组准备、集体展示的形式进行,凡是需要团队合作的方案,容易出现个别同学依赖学习自觉性较强、成绩较好的学生,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三角互动教学法在“运动损伤防治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一)理论与实践对接,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根据“运动损伤防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和计划的要求,校外专家从自身的工作环境中挑选合适的项目素材,再由校内任课教师与校外专家进行讨论,提炼出项目覆盖的知识点,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对项目和案例进行重新加工,切实做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来自健身会所或医院的授课老师本身具有的丰富运动损伤处理经验,项目案例均来自于工作实际,通过互动教学,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学习教学内容。项目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均为在实际工作中会面对的现实问题,实战性较强,因此,会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们不仅学到了运动损伤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通过与校外专家接触,也对健身会所和康复医院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们进一步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二)促进了对校外人才需求的了解,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与学生就业较多的运动健身会所进行沟通后发现,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作为大专层次的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能够为运动会所的会员提供基本的运动保健知识,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在会员发生运动损伤后,能对运动损伤进行处理;同时,在损伤的后期,选择合适的运动对损伤部位进行康复。[3]通过这些了解,可以更加科学的制定课程目标,制定更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共同开发课程,增强产学合作深度

校内教师在授课前将“运动损伤防治技术”的课程要求及学生学习情况与校外专家进行充分的沟通,共同讨论并编写项目案例,确定课堂授课的提纲,共同组织课堂教学。在与校外专家共同进行课程开发的同时,校内教师可以更及时的了解工作实际的需求,了解运动损伤的急救与康复的新技术,使运动损伤防治技术的教学与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同时,可提高学校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

四、三角互动教学法的实施

(一)划分运动损伤课程模块,编写运动损伤案例

根据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运动损伤防治技术”课程要求,教师应对传统的运动损伤课程进行精心改革,使之变得更贴近工作实际情况,可以将课程划分为人体检查、保健按摩、医务监督3个模块,其中人体检查包括心电图实验、哈佛台阶试验、5次肺活量实验;医务监督包括包扎、止血、骨折、脱位的临时固定和搬运、成人心肺复苏术;保健按摩包括穴位按摩、运动按摩、治疗按摩(见表1)。

校外专家从运动会所和医院中出现的运动损伤挑选合适的项目素材,再由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讨论,提炼知识点,重新加工项目案例。在课堂所用的项目案例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运动损伤的真实案例;考虑学生职业发展;工作中所需的基本技能。

(二)组织课堂教学

三角互动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发挥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的各自优势,把项目教学、案例分析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充分运用模拟操作、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发言,充分思考。校内教师在授课前将“运动损伤防治技术”的课程要求及学生学习情况与校外专家进行充分的沟通,共同讨论并编写项目案例、确定课堂授课的提纲,共同组织课堂教学,充分做到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表1 “运动损伤防治技术”课程教学模块

例如,“呼吸心跳骤停的急救”一课的课堂教学可作如下安排。

1.问题引入与分析。采用视频再现马拉松运动时心跳呼吸骤停的情景,引入问题:运动员发生了什么伤情?

教师启发引导:晕厥后如何判断呼吸心跳骤停?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下列结论:(1)现场安全评估,确认现场环境安全,做好自我防护措施;(2)判断反应,呼吸心跳骤停的表现为意识丧失、面色苍白、呼吸停止;(3)学会正确呼救的4句话。

归纳总结出知识点:呼吸心跳骤停伤员的主要表现为意识丧失、面色苍白、呼吸停止。对应的技能点是对周围环境进行安全评估,对呼吸心跳骤停的伤员进行判断,能正确有效地呼救。

校外专家引入问题: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

学生可利用课前所查资料和准备的情况,对呼吸心跳骤停进行处理,操作心肺复苏术。

校外专家对每组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

2.问题的解决。专家演示正确的处理步骤和方法,教师配合讲解:(1)摆放正确的抢救体位;(2)进行胸外按压;(3)开放气道;(4)人工呼吸。

专家组织学生讨论:(1)自己之前的操作步骤是否正确?与正确的步骤有何不同?(2)胸外按压的部位如何判断?(3)为什么要开放气道?

专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1)按压的部位离心脏越近,效果越会显著;(2)按压部位可选择两乳头间或者运用中指定位法来判定;(3)开放气道运用仰头举颌法,下颌经耳垂连线与地面呈90度,开放气道可以使得人工呼吸更为有效。

归纳出知识点:对伤员胸骨下1/2段进行胸外按压,操作人员的定位手放在另一手的手背上,两手掌根重叠,十指相扣,手心翘起,手指离开胸壁。向下按压5厘米左右,按压30次。人工呼吸时需捏闭伤员的鼻翼,吹气量大约为600毫升左右。

3.技能掌握与熟练。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和技能点后,将基础知识和技能与工作实际相融合并熟练掌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将学生分组,组内演练,用所学的处理原则和方法对呼吸心跳骤停的伤员进行处理,逐一练习,组内纠错与评价。在此过程中,校内教师及校外专家巡回指导。其技能指导要点是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与要领。

4.提问与小结。(1)教师对专家进行采访式提问。问题可包括:哪些伤员不可进行心肺复苏术?对伤员进行心肺复苏要持续操作多久?什么时候可以停止心肺复苏术?(2)学生对专家和教师提问。对学生在呼吸心跳骤停急救操作中存在的疑问,由专家和教师共同作答。(3)专家和教师对本课的知识点、技能点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与小结。

5.技能拓展。学生在课上掌握了基本技能后,课后可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并对其它问题的资料进行查询,有利于有能力的学生课后的技能拓展和创新。如双人进行心肺复苏该如何操作?如果人工呼吸时增加吹气量会产生什么影响,等等。

(三)推进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校内专任教师通过与校外专家共同编写适合本专业适用的运动损伤教材,通过合作教学,学校可与校外的企业保持一定的联系,同时,便于建设校外的实训基地。校外专家进入学校授课,可以为企业挑选合适的毕业生打下基础,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宣传企业的目的。企业还可以利用学校在人才和智力上的优势,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教师可以发挥自身在科研水平上的优势,参与企业工作实际,为企业服务,创造利润。共同参与授课过程的同时,还可加强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及岗位要求,更加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因此,校企合作的基础形成之后,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将会实现双赢的结果。

参考文献:

[1]余芳,刘利.关于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的调查与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33-35.

[2]和风军,陈普,杨恩彬,等.人体解剖学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及展望[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2(4):25-27.

[3]刘耀文.高职教育特色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4):77-79.

[责任编辑陈国平]

猜你喜欢

高职
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高职舞蹈表演专业的反思和探索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探索
认知学徒制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园林植物识别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