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要点掌握及层次分析

2015-12-21何世歆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写作阅读语文教学

何世歆

【摘要】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是贯彻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及学习的奠基石,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凸显,而如何针对小学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方法已然成为教学工作的核心课题。本文拟提出几点看法,以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写作;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语文的重要性

在人们的学习及生活中,对语文的重视已经超越兴趣为导向而是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门技能来恒定。不容否认,生活中人们的语言交流艺术,工作中诸如申请、证明、计划书、文案等写作,均与语文紧密相关,人们无法离开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正在为学生塑造一个“模型”,是保障学生向更深层次学习的必要手段。小学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数学的题目阅读需要理解能力,英语的翻译需要结合中文进行领会,其他学科也需要结合语文或是基于语文的精髓方可开展教学工作,可见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层次分析

(一)学生心理层次分析

“幼教”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在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以教师为导向与其他同学为参照,属于“盲目性”学习阶段。升入小学后随着课程难度的加深,除阅读、背诵外还有写作,而教师及家长对学生学习成绩有了相应要求,该阶段极大程度上体现出学生“被迫性”学习特点。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主选择性”逐步显现,此时两者之间的矛盾或越发凸显,该现象可以理解为“心理断层”。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心理层次:接触—了解—认识—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分析学生心理特征,正确引导,杜绝一味追求学习结果,缺乏科学性地对学生施压。应充分挖掘与这一阶段心理特征相符的教学方法,心理分析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教师能够进一步调整教学方案,促进学生接受,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深度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有几个关键词:“背诵”“写作”“阅读”。如要求阅读某课文时,让学生有顺序地观察或者有重点地观察,可提升阅读兴趣[1],增强情感体验,培养语感,积累知识。阅读教学也需要掌握深度层次。如,针对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可以采用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的教学模式;对于童话、寓言,可以采用“初读,知顺序─熟读,记语言─再读,演一演”的教学模式……

语文背诵,通常为课堂早自习和家庭练习方式。家庭背诵通常由学生单独完成,但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附加相应要求,如家长必须充当监督者而且具备背诵课文某一段的能力。其结果是学生背诵效率提高,而该过程势必体现家长与学生的交流,最终实现学生课堂内外都在学习的目的。课堂背诵也可以结合朗诵,比如在背诵以前通过其他渠道获得课文朗诵的几个范本,为学生加深印象或者强化兴趣,促进下一阶段的背诵。

语文写作训练,是提升学生对知识积累、内容感悟和技能运用的直接途径,也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良好实践。写作对大多数学生而言都很困难,写什么,怎么写?首先,让学生感兴趣,其次要结合生活,要进行交流[2]。以兴趣为导向结合实际生活的写作是一种心理享受,如果让一个人既没有兴趣也脱离生活去写一篇文章,那必然是痛苦的。课堂中应该做好“写作准备”,以课文为蓝本,培养学生创设自我想象的情境,写下自己的感受、体验,以备随时进入写作。与现实生活结合紧密的文章,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或扩写,或改写。加强针对课文展开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点燃学生表达欲望与激情。

三、语文教学中需要掌握的要点

(一)以人为本,以“情”为线

首先,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具有行为动作、思想情感,语文教学中以人为本是教学的核心。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去获得确实的技能,与现实需要结合,需要反思完善自我。所有的教学工作需要围绕“人”展开,避免空虚抽象无所关联。其次,语文教学不仅是“认识活动,也是情感活动”[3]。情感是一种无形力量,也是语文教学的传播途径,语文的生命力在于情感。教师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紧张及成就感等情感,能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更大兴趣及互动性。如,体验课文带来的情感,是喜悦还是悲楚,是激动还是低沉,阳光的加以学习,消极的加以纠正。有情感投入的活动不仅是一种心灵旅行,也是对“人”的定义。

(二)师生同步,“仁爱”为教育根本

教师仅充当引导角色,而非“统治者”。教师需要与学生保持“同步”,在教学工作中需要对教授内容进行评估,如做到对学生接受能力的调查分析,不能一味自行设置目标,忽略学生的感受—出现“台上滔滔不绝,台下睡倒一片”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下功夫,比如搜集与课文相关而且符合学生心理诉求的资料,在上课时穿插使用,一方面缓解课文的枯燥教授,另一方面活跃学生的思维和角度转换。

小学生开始对事物产生辨别、认识的能力,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正确诱导,而语文教材秉承中华文化的人文精髓,弘扬真善美,鞭笞虚假丑陋,教学过程应该引用生活案例结合课文加以分析,调动学生情感,为学生提供阳光健康的思想。教育根本为“仁爱”,而“爱”是“认识活动”的核心。何为爱?体谅、微笑、宽容、帮助、欣赏、支持等等行为及情感表现都是爱的范畴,小学语文教学可以说是塑造学生品格的最佳时机,因此何为“爱”需要在学生脑海中有清楚的意识及判断。这远比收获一份成绩单更为宝贵,这也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四、小结

学习是一种获得体验,学生必须要经历“获得”,比如阅读被感动。比如写了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更爱父亲了,比如通过背诵记住了许多经典的语句等等。这些“获得”体验是唯一能够支持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精髓所在。

参考文献

[1]仁欠卓么.在阅读课本中让学生学会观察[J].教育界,2013(13).

[2]金佳佳.从谈“文”色变到喜文乐“作”[J].教育界,2013(13).

[3]贾丕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投入[J].卷宗,2013(1).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写作阅读语文教学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