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2015-12-21

成人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高职学生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柳春

(杭州市工人业余大学,杭州310003)

【摘要】文章提出构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专家函询法确定各指标的重要性,利用标度法确定比较维度,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与排序。

【关键词】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层析分析法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一个国家的自主创新归根结底是要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新一代的创新人才。目前我国的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表现出成绩不足,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的创新动力来自于企业员工的创新,我国的企业员工创新能力不足已经严重阻碍了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发展,特别是企业新进的大学毕业生在创新能力上明显不足,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

近十年来,已有上千篇关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专论发表,研究角度涉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各个方面,大大拓展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如:张鹏等认为创新的内涵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三部分,核心是创新思维,进而进行了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1]张宝臣等认为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包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2]刘珍云阐述了研究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性;[3]曾禛等对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及对策研究;[4]李宪分析创新创业能力是促进创业型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制约因素;[5]宋晓宁对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通过创新竞赛为学生提供沟通交流的渠道,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为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有效途径;[6]贾学彬进行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着力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7]本文在现有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对创新创业能力的评价指标进行整理和筛选,并通过德尔菲法、企业家访谈、学生座谈的方式确定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并且通过实证分析,建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模型并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

二、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模型的构建

1.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的确定

为了确定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本课题组采用访谈、座谈等方式确定各评价指标,选取的专家主要是各行业的企业领导人、高校专家学者、学生,按照层次分析法的层次结构,选择创新创业能力的评价指标,确定三级目标层级结构评价体系。一级目标层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二级准则层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素质4个部分。创新意识指的是指学生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经分析包括创新欲望、创新兴趣、创新动机、创新精神四个方面。创新能力指的是运用专业及非专业的知识和理论,在各领域中不断提供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在课题分析中包括专业基础知识、自我管理能力、抗击压力能力、创新方法掌握能力。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将创新意识的感性愿望提升到理性的探索上,实现创新活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飞跃,概括为敏锐的市场观察力、良好的决策判断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完备的统筹规划能力。创新素质是指人在先天遗传素质基础上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所获得的稳定的在创新活动中必备的基本心理品质与特征,可包括自信、乐观、冒险、顽强4个方面。经过前期的分析确定三层次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模型。

2.基于AHP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就是将与评价目标有关的因素分解成目标层(Z)、准则层(X)、指标层(Y)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利用层析分析法建立层级模型,如下图1:

图1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模型

三、确定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各指标权重步骤

1.专家评分

为了对图1模型中4类准则及所属的16个指标变量的重要性进行评价,采取专家函询的方式对各指标进行重要性比较。重要性比较采取1—9标度法并逐一算出各几何平均值。

表1 相对重要性比较度的含义

2.构造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由于各专家对问题的认识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我们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只有当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时,我们获得的各指标权重才有效。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单层次权重。算出各判断矩阵的λmax和对应的归一化特征向量W。

(2)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计算一致性指标CI和一致性比例CR,CI = (λmax-n) /(n-1),CR = CI/RI,其中RI(Randomindex)为平均一致性指标,可以查表获得,n是列入比较的元素个数。当CR<0.10时,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确定的权重有效。

表2 Z-X比较判断矩阵

表3 X1-Y比较判断矩阵

表4 X2-Y比较判断矩阵

表5 X3-Y比较判断矩阵

表6 X4-Y比较判断矩阵

表7 各指标权重总表

四、研究结果分析

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将指标层的16个指标对总目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进行排序,找出评价中权重较大者,即为对于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的关键性指标及重要的准则。在创新能力中专业知识能力权重最大,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要想具有创新能力必须要较好地掌握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只有在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的基础上再加上良好的创新方法的应用才能形成较强的创新能力,当然在创新能力中自我的约束与管理、良好的抗压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创新思维中权重最大的是敏锐的市场观察能力,其次是良好的决策判断力,说明在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中必须具备的能力是敏锐的市场观察力和判断决策力。在创新意识中创新动机和创新欲望极其重要,可以说是创新的原动力。在创新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冒险精神,其次是顽强与自信,这和我们与创业学生的访谈结果一致。

从上述的权重总表中,我们可以得出研究结果。在4个二级目标层中企业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中认为最重要的是创新能力,其次是创新思维,两者可以占到权重的80%,这和我们与企业家访谈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对于学生来说在创新方面首先要有创新的能力,其次要有创新的思维,这是创新创业的首要影响因素,也是可以给企业带来创新价值的首要因素,当然创新意识和创新素质也必不可少。通过总的权重排序表我们可以得出对于当代的高职学生而言,若要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地掌握创新的技巧和方法,并且需要有敏锐的市场观察力和良好的决策判断力,同时具备创新创业的欲望和动机,具有冒险精神并且顽强、自信。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评价体系中其他的指标虽然占的权重不多,但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能力。

五、结束语

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便于定性分析,无法精确地进行定量分析,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构建了由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素质4个方面16个指标组成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评价体系模型,是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的新方式,并且通过专家函询法确定指标比较维度,通过计算获得各指标权重与排序,对于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鹏,等.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5,(3) :50—53.

[2]张宝臣.高等师范教育改革与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 :40.

[3]刘珍云.论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J].现代商贸工业,2012,(20) :27—29.

[4]曾禛,刘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13,(1) :110—115.

[5]李宪.论创业型经济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2013,(8) :211—212.

[6]宋晓宁.论创新竞赛对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0,(9) :30—31.

[7]贾学彬.应用型本科高校着力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以宿州学院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9) :192—194.

(编辑/樊霄鹏)

【作者简介】柳春(1980—),女,黑龙江绥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成人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多级联动培养机制研究”,编号为Y201430830

【收稿日期】2014-12-24

doi:10.3969/j.issn.1001-8794.2015.04.017

【文章编号】1001-8794(2015)04-0055-0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718.5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高职学生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