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数字教学资源开放与共享的动因分析及模式构建

2015-12-21

成人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共建共享模式构建



高职数字教学资源开放与共享的动因分析及模式构建

许爱军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430)

【摘要】对比分析单主体、双主体、多主体三种建设模式,得出制约高职数字教学资源开放与共享的关键在于校企合作不顺所凸显的体制机制问题。为促使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共建共享数字教学资源,提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院校推进”的动力机制模型。基于此,从优化契合点、巩固支撑点、搭建共享点、登上制高点四个方面提出实施策略。

【关键词】数字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构建;四方联动

我国高职数字教学资源经历起步发展和高速发展两个阶段,现已进入综合发展期。在起步发展阶段(以2003年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为标志),建成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6 000余门;在高速发展阶段(以2006年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标志),建成500个特色专业群、4 000门优质专业课程、1 500种特色教材和课件。2009年以后(以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启动为标志),开始步入综合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除了将建成28个国家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外,还将与普通本科院校共同建成1 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和5 00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

总体来看,经过1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高职数字教学资源的普及面、受益人数、投入的资金、取得的成绩都是举世瞩目的,教学资源为教育教学方式、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的革新创造了种种条件,积蓄了无穷潜能。但从实际应用看,却仍未能达到人们所期望的效果。数字教学资源开放与共享机制的缺失和建设主体动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其深入发展的瓶颈。如何构建起共建共享的新模式,促进“政(政府)、校(院校)、行(行业)、企(企业)”四方联动和四力齐发,已成为高职数字教学资源在综合发展阶段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高职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模式分析

纵观我国高职数字教学资源的发展历程,主要采取了三种建设模式,即单主体建设模式、双主体建设模式、多主体建设模式。三种建设模式的对比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三种建设模式对比情况

单主体建设模式是指主要依靠学校或者企业单方力量来开展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对学校而言,为满足内涵建设和教学需要而开发的校本资源就属于这种类型。对企业而言,为企业员工培训而开发的培训资源、为追求利润而兴建的辅学助考资源、[1]为传承文化而自建的公共媒体资源等,都属于这种类型。单主体建设模式主要面向学校或企业内部发展需要,由于资源来源单一,优质数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有限,因而难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双主体建设模式是指在互利双赢的基础上,通过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校企合作开展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如校企合作开发的工学结合资源和员工培训资源等都属于这种类型。双主体建设模式主要面向行业发展需要,在资源来源上较为宽泛,优质数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有一定保障,但受到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的限制,往往也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多主体建设模式是指通过发挥学校、企业、个体和社会组织力量,联合开展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如网众自发贡献的生成性资源及在国家项目引动下学校、企业、行业、研究所等组成联盟合作开发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等都属于这种类型。多主体建设模式主要面向社会和终身学习需要,在资源来源上十分广泛,优质数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能得到充分保障,但是需要得到政府组织的项目引动或者社会共识下的联动,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高职数字教学资源开放与共享的动力模型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无论是单主体、双主体,还是多主体建设模式,都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但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以及发挥程度如何则是一个关键因素。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从根本上讲还是校企合作不顺所凸显出的体制机制问题。除此之外,资源建设过程中教育价值上的功利性取向、资源共享中的独占性趋势以及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缺失及相应政策滞后等,都是无法回避的重要制约因素。

可见,要解决高职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与发展所面临的种种困惑,最根本的是要解决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问题,而这个机制的关键又在于能否充分调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各方的积极性,即构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院推进”的动力机制,[2]实现各方互利共赢,如图1所示。

从结构上看,图1描绘的是典型的“飞机模型”:利益驱动机制可以看作是飞机的机头(引擎)、政策保障机制可以看作是飞机的机尾(平衡器)、监控评估机制和管理协调机制可以看作是飞机的双翼(调节器)。

图1 政校行企四方合作动力机制

1.飞机的机头:市场导向的利益驱动机制

高职数字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看,系统的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来维持。市场导向的利益驱动机制,能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功能,在提高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同时,增加竞争性和选择性,因而可以当作引擎带动整个系统持续向前发展。利益驱动机制也只有放在市场化的环境中,实行成本分担、组织或学习者合理付费,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贯彻“谁使用谁付费、谁提供谁受益”原则,才能让资源的投入和产出循环,释放出旺盛的运作活力。当然,市场导向的利益驱动机制不能替代政府对高职教育的投入,也不能弱化政府在坚持教育公益性方面的责任。[3]

2.飞机的左翼:四方参与的管理协调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数字教学资源采取的是“谁建设、谁管理、谁使用”的策略,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均衡发展。为此,要打破闭关自守的思想禁锢,建设起利于资源合理流动与均衡发展的管理协调机制。只有“政、校、行、企”共同参与资源管理,平衡优化校企联盟各成员间的教育资源分配,建立和谐稳定的资源共建共享关系,既使数字资源拥有者愿意将自身资源共享出来,又能协调好资源供应方、服务方和使用方之间的权利和利益关系,才能为资源共建共享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3.飞机的右翼:科学公正的监控评估机制

优质资源短缺一直是影响数字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因素。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遵循国家相关标准的前提下建立起共建共享的标准体系,实现数字资源的合理化组织、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定期对资源的内容、水平和使用情况进行监控、评价和反馈,促使资源建设方不断修正和完善,确保资源的建设质量和水平。同时,也要引入资源的淘汰机制,将质量不高、内容不当、使用效益不好的资源予以淘汰。需要强调的是,监控评价机制只有贯穿资源开发、管理和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才能确保资源的建设质量和效益。

4.飞机的机尾:政府主导的政策保障机制

在“政、校、行、企”四方合作的动力模型中,政府需要扮演好主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综合应用规划、立法、政策指导和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4]调动企业参与资源建设的热情,在保护企业利益的同时,切实解决好数字资源的版权问题。同时,在国家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学校资源的协议使用与服务、社会资源的“代销”或“采购”、企业行业资源的交换与共享上,建立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数字资源的开发建设,开辟多元化资源提供渠道,探索多元化资源供应机制。对高职院校而言,也要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调动专业教师、技术开发人员等开发数字资源的积极性。

三、高职数字教学资源开放与共享的实施策略

长期的实践证明,推进高职数字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有利于整合多方优质资源、发挥资源最大效益,有利于促进资源合理分配、缩小资源贫富差距,有利于加强校企双向互动、实现培养就业对接,有利于消除资源信息孤岛、提升高职内涵建设水平,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采取措施有效推进,已成为高职内涵建设的当务之急。

1.优化契合点:深化校企合作,不断挖掘互利互惠的新亮点

“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共建共享数字资源的决定因素在于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换句话说,只有校企深度合作了,“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为此,高职院校要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调整优化专业布局,通过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校企合作的“立交桥”。一要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共同完成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教学任务,促进企业新技术、新工艺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二要提升专业师资队伍,实施内培外引工程,打造一支能解决企业生产难题、能提升企业生产效率的“双师”队伍。[5]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宽校企合作的广度,挖掘校企互利互惠的新亮点。

2.巩固支撑点:解放传统观念,努力提高共建共享观念和水平

“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共建共享数字资源的根本前提在于解放传统观念,形成共建共享的共识。首先,校企双方要改变“共享资源就会失去竞争力”的传统观念,处理好教育公益性和企业发展追求利润两者之间的关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为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提供思想保证;其次,要完善内部软硬件基础平台建设,通过建立数据中心或标准的开放式接口,打通内部各个数字资源应用系统,构建起涵盖教师备课、课件制作、网络化教学及管理的数字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实现内部资源的共建共享,为外部资源共建共享打下基础;最后,要提高校、企内部人员的信息素养,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为资源共建共享做好人员储备。

3.搭建共享点:制定标准体系,逐步推进共建共享平台建设

“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共建共享数字资源的根本实现在于搭建统一标准的公共服务平台,处理好资源的分布式建设与存储以及集中管理与应用之间的关系。首先,校企双方要在数字资源设计、开发过程中遵循国家教育技术规范,实现数字资源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兼容性;其次,要在行业专家指导下制定资源和数据的分类方案、信息资源的元数据、数据格式、编码规则、资源组织、资源库的模式选择与数据封装标准等,明确资源准入、运行、退出的具体指标,完善评价和反馈流程,确保资源建设质量;最后,要在政府主导下开发基于教育资源元数据技术的基础性服务平台,提供不同主体之间的数字资源检索、互换、互访等功能,实现对校、企、行、所等多元化数字资源的兼容并包。

4.登上制高点:革新教学方式,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服务

“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共建共享数字资源的根本目的在于革新高职教学方式,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为解决当前高职数字教学资源分散、低效共享等现状,必须充分调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四方力量,政府承担起政策制定、资金支持和宏观指导方面的责任,[6]行业承担起标准制定、政策咨询、监督协调等方面的责任,学校和企业紧密合作,承担起资源共建共享的主体职责,做到四方联动、四力齐发,形成区域性数字资源互联、互通的应用技术保障,建立以知识组织体系为支撑的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大环境,为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提供随时、随地、高效、便捷的数字教学资源服务。

【参考文献】

[1]祝智庭,许哲,刘名卓.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新动向与动力机制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2) :1—5.

[2]王芳.产业对接背景下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耦合管理模式[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 :118—119.

[3]王向岭.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模式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模型构建与战略思考[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2,(7) :104—108.

[4]“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教改项目组第三课题组.数字化学习港公共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J].中国远程教育,2008,(9) :11—16.

[5]杨善江.动力机制:高职园区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运行的“发动机”:以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为例[J].职教论坛,2012,(12) :25—29.

[6]许爱军.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特色教育资源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9,(1) :82—83.

[7]丁新.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分析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3,(21) :9—14.

[8]徐明,陶秋荣,柏菊花.高校区域性数字教学资源共享服务体系构建与核心问题的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11,(12) :83—88.

[9]周理盛,熊拥军.数字图书馆容灾系统的分析与构建[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 :140—142.

[10]段辉良,钟玲俐.基于云理论的协同学习资源平台构建[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193—194.

(编辑/乔瑞雪)

Strategy Analysis and Model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Opening up and Shar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XU Ai-jun

(Guangzhou Institute of Railway Technology,Guangzhou 510430,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ree existing models as single subject,double subject and multi subject,this paper ca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the key restricting the higher vocational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sharing system is the institution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colleges.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construction of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sharing system among the government,industry,schools and enterprises,a model is purposed.It mainly consists of four core ideas,“led by government,guided by industry,fulfilled by enterprises,and promoted by colleges”.Based on that model,four strategies are suggested,which are“optimizing the operation,strengthening supports,building sharing system,and taking the initiative”.

【Key words】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model construction; cooperation among four subjects

【作者简介】许爱军(1978—),男,湖南岳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信息化。

【基金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2013年度课题,课题编号为2013A238; 2014年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为14G5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课题编号为12YJC880107

【收稿日期】2014-12-17

doi:10.3969/j.issn.1001-8794.2015.04.016

【文章编号】1001-8794(2015)04-0051-04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434

猜你喜欢

共建共享模式构建
航空集团公司共享式财务集中管理模式构建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多元化评价体系融入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构建
高校动画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构想
Interlib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应用初探
创新应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模式的建构及相关问题阐述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现状思考
高职院校“2+3”企业化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