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的疗效观察
2015-12-19陈亚琦
陈亚琦 陈 莹
湖北襄阳市中心医院 襄阳 441021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主要分为髓鞘形成障碍型和髓+鞘破坏型两种,前者由遗传代谢障碍因素所致,后者又分为继发型(如一氧化碳中毒、电解质紊乱、脑血管疾病等引起)和原发或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diseases,IIDDs)。临床类型有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及急性脊髓炎症(acute myelitis,AM)等。本次研究观察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8-01—2014-01我院接受治疗的IIDDs患者60例,年龄11~72岁,平均(41.1±3.6)岁;男14例,女46例;经诊断均为IIDDs患者,其中MS 30例,AM 30例。MS的诊断参照Poser提出的MS 诊断标准[1],AM的诊断参照急性脊髓炎国际协作组提出的AM 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恶性肿瘤;先天畸形;血液系统疾患;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幽闭恐惧症;不能配合研究者;药物过敏史;临床资料不完整。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甲泼尼龙组)和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各30例,均包括MS、AM 患者15例,2组年龄、性别及体质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特征
1.2.1 临床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炎发病以中年女性居多。AM 患者主要表现为脊髓瘫痪和感觉障碍,少数伴大脑神经症状。MS患者神经突变累及大脑、脊髓、脑干等部位。起病急性或亚急性,25例患者发病前有诱因,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2例,劳累7例,饭后腹部不适伴恶心、呕吐6例。神经症状中大脑半球症状6例,脑干损害8例,小脑性共济失调5例,肢体瘫痪15例,感觉障碍7 例,二便障碍6例。
1.2.2 诱发电位检查:VEP 检查显示 异常25例,BAEP 检查异常8例,SEP检查异常35例,均表现波幅降低。12例临床症状无视听障碍,但检查结果发现异常,表现为潜伏期较长。
1.2.3 MRI检查:头MRI异常27例,主要表现为放射冠区及半卵圆中心多发斑片状异常信号病灶,病灶长轴相对于侧脑室呈现垂直状态。脊髓MRI异常39例,表现为脊髓内斑点状、条形或椭圆病灶,常多发,形状不规则,可融合成片。均呈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1.2.4 CSF检查:CSF 细胞学异常35例,主要表现为单个核细胞增多,(10~70)×106个/L,蛋白异常29例,主要表现为轻度升高。
1.3 治疗方法 甲泼尼龙组注射甲泼尼龙500~1000mg/d,治疗7d,减为半量,最后改为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开始用50~80mg/d,逐渐减量至6周后停药。地塞米松组采用地塞米松15~20mg/d静脉注射,注射7d,减为半量,最后用醋酸泼尼松片治疗,20~60mg/d,逐渐减量至6周后停药。
1.4 效果评价 治愈:主要临床症状、体征迅速恢复至基本正常。显效: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接近正常。好转: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恢复,但遗留部分神经系统功能缺损。无效:主要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神经系统功能缺损无改善或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种药物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疗效比较见表1,甲泼尼龙组疗效显著高于地塞米松组,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表1 不同症型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患者疗效比较
3 讨论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的病因多样,且临床表现各异。无确切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普遍认为MS发生在易感基因的基础上,受环境因素的触发而导致免疫系统异常,进而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以及轴突损伤而发病。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发现,MS离赤道越远发病率越高,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MS在社会经济高的地区群体中较社会经济低的地区群体常见,认为MS与经济水平有关[4-5],提示MS的发病与环境因素有一定关系。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均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抗炎、调节免疫、恢复血脑屏障功能、减轻水肿及改善轴索传导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甲泼尼龙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不含卤素的糖皮质激素药物。该药具有抗变态反应、降低血管通透性及在体内能够迅速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的作用,且具有较少的不良反应[6]。地塞米松是人工合成的长效糖皮质激素,是泼尼松龙的氟化衍生物,其抗炎、抗毒和抗过敏作用比泼尼松更为显著[7]。该药易自消化道吸收,同时可经皮吸收。常用于支气管哮喘和治疗过敏性疾病、休克、缓解中毒症状等[8]。
本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以20~50岁女性患者多见,其临床症状不一,多以脊髓损伤和大脑神经障碍为主要表现。多数患者VEP或SEP检查波幅较低,MRI检查可见脑或脊髓等处斑片状病灶。经激素药物治疗后,甲泼尼龙组的效果较地塞米松组明显,提示甲泼尼松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时具有更好的效果。胡瑾[9]的研究将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地塞米松和甲泼尼龙,结果甲泼尼龙的效果优于地塞米松。地塞米松和甲泼尼龙均可直接作用于脱髓鞘轴突,改善其炎性水肿,降低炎性反应,减少神经细胞损伤,但甲泼尼龙效果更加明显,其对轴索传导的改善及对脱髓鞘区受损的传导性神经纤维修复作用明显,可降低不可逆的神经损伤[10]。
[1]王博,龚洪翰,周福庆,等.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默认网络的功能与结构连接的MRI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47(12):1 082-1 085.
[2]张悦,龚洪翰,周福庆,等.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初级视觉皮层功能连接的静息态fMRI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11):1 723-1 726;1 761.
[3]王晓雪,张峰菊,罗岗,等.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不同临床分期患者非脱髓鞘神经损害相关蛋白变化[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10):1 050-1 054.
[4]凌波,陶敏,唐玉兰,等.糖皮质激素对多发性硬化血清非髓鞘神经相关蛋白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212-214.
[5]孟庆萍,王嘉俊,冯娟,等.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1,14(3):200-202.
[6]李家鑫,欧俐羽,陆婉杏,等.外周血CD4+CD25+T 细胞频数与多发性硬化患者激素治疗的关系[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9(3):395-397.
[7]刘江红,李小松,叶静,等.糖皮质激素对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4水平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0,23(2):105-106.
[8]王康,王国相,刘兴洲,等.HLA-DRBI基因型与多发性硬化易患性[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3,36(1):21-24.
[9]胡瑾.激素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4):6 262-6 263.
[10]O′Connor P.Key issue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ultiple scle-rosis:An overview[J].Neurology,2012,59(6 Suppl 3):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