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白细胞介素-18和-23S100B及同型半胱氨酸和神经肽Y水平检测对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

2015-12-19沈显群龚自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9期
关键词:神经肽介素半胱氨酸

沈显群 龚自力

1)重庆市北部新区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重庆 401121 2)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神经内科 重庆 400037

本研究通过观察血清高迁移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23(IL-23)、S100B蛋白、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神经肽Y(NPY)水平的变化情况,分析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和指导,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10—2013-04神经内科收治的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为对照组。诊断标准按照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会议(1995年)制定的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入选条件:临床诊断新发缺血性脑梗死;头颅CT 或MRI证实;缺血发生至就诊48h内;有局灶性或区域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排除标准: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复发及并发后遗症;合并恶性肿瘤、脑出血等患者;且无严重心、肺、肝、肾疾病,无全身性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抑制的患者。对象均符合上述入选标准,观察组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45~83岁,平均(65.2±10.7)岁;收缩压90~170mmHg,平均(141.4±17.5)mmHg;合并糖尿病22例,高脂血症33例。对照组男60例,女40例;年龄44~85岁,平均(63.9±11.3)岁;动脉压68~130mmHg,平均(101.3±15.2)mmHg。2 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观察组患者至入院起,采集当天、第3、7、14天的静脉血。对照组在体检后采血1次。所有收集的标本均放入无菌抗凝管,经过3 000r/min,20min离心处理,分离出血清,放入-70 ℃的冰箱保存待测。

1.2.2 标本测定:采用上海森雄科技实业公司提供的仪器与试剂,进行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23(IL-23)的测定。使用芬兰丹尼WK-II型酶标仪,并由瑞典CanAg公司提供的S100B-ELISA 试剂盒与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试剂盒,进行S100B 蛋白与血清高迁移族蛋白B1 的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测定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使用美国雅培公司的Hcy试剂盒,神经肽Y(NPY)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试剂盒由北京科美东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1]。所有操作均按严格的操作及试剂盒使用说明进行。

1.2.3 观察指标:对入选患者的血糖、血压、血清高迁移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23(IL-23)、S100B 蛋白、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神 经肽Y(NPY)等水平进行测定。评价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的神经功能缺损(SSS)情况,根据NIHSS评分系统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衡量患者神经功能。

1.3 诊断标准 预后分为死亡:发病后1a内任何原因所致的死亡;残障:日常生活上需要依赖他人,生活自理能力出现困难,mRS评分>2;复发:在上一次缺血性脑卒中后,出现新的急性神经血管系统疾病,主要指脑梗死,且症状持续超过24h。将mRS 0~2分患者定义为预后良好组,mRS 3~6分患者定义为预后不良组[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统计软件进行录入、核实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对于存在差异的采用Cox单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情况 通过随访,观察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61)和预后不良组(n=39),2组平均NIHSS评分、高血压史以及糖尿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例死亡,病死率12%。见表1。

表1 观察组患者预后情况

2.2 2 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2 组胆固醇、血糖、CRP、NPY、IL-18、IL-23、S100B、HMGB1以及Hcy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各项检测指标对比情况 (±s)

表2 2组各项检测指标对比情况 (±s)

组别 n 胆固醇 血糖 CRP NPY IL-18 IL-23 S100B HMGB1 Hc y观察组 100 2.83±0.52 5.7±2.3 0.11±0.05 6.6±2.1 0.4±0.2 2.24±0.87 0.5±0.04 8.4±2.5 16.3±2.6对照组 100 1.07±0.45 4.1±1.5 0.04±0.01 1.7±1.2 0.1±0.01 1.01±0.03 0.01±0.01 2.1±0.8 6.5±1.4

2.3 检查指标对观察组患者预后的影响 NPY、S100B 蛋白、IL-18、IL-23随着病情进展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NPY 为对照组的2.2倍,IL-18、IL-23、S100B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GB1以及Hcy的水平变化同样也反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情况,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浓度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观察组患者预后及死亡的单因素Cox回归分析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资料显示,患者发病1a内的病死率达20%,且超过15%的幸存者遗留终身残疾。如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预估和预后早期评价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以及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的关键。通过快速识别高危患者,不仅可以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还可以充分改善患者康复情况,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远期预后[3]。然而,目前临床上的功能缺损症状很难准确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因此,临床上急需能够迅速预测疾病死亡风险和进程的指标。笔者通过观察NPY、S100B蛋白、IL-18、IL-23、HMGB1以及Hcy水平的变化,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

血清高迁移族蛋白B1(HMGB1)是一种能够促进炎性细胞活化的单链多肽,可刺激促炎因子的产生和分泌[4]。当缺血的细胞坏死时,HMGB1 就由细胞核内释放至胞外,发挥其致炎作用,且HMGB1受到促炎因子的作用,又会大量分泌,形成一种正反馈环,刺激中性粒细胞。通过巨噬细胞表面抗原的相互作用,导致细胞因子的生成与释放,促进了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活化了HMGB1[5]。HMGB1 浓度的增加促进了血管内皮炎症因子的表达,增加内皮与炎症细胞的附着作用,加剧了炎症环境,易化了内源性免疫细胞,使得疾病的预后向不利的方面发展。

IL-18与IL-23在多种疾病中发挥着功能,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炎症介导下产生局部缺血坏死。而IL-18 是致炎的决定因子,缺氧缺血的环境诱导IL-18的释放,促进了干扰素产生,而干扰素又激活免疫因子,让巨噬细胞反应,提高了细胞毒性T 细胞的分化[6],加剧了炎症反应。IL-18与IL-23关系非常密切,都具有许多共同特性,在诱导细胞死亡方面,两者均可作为炎性反应增效剂,IL-23与IL-18相互作用,促进了炎性效应。进一步诱导肿瘤坏死因子的产生,使得促炎基因和诱导性酶的产生,使炎性损伤加重[7]。现已证实,记忆T 细胞、NK 细胞以及DCs细胞中IL-18与IL-23均有表达,又使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激活了IL-18与IL-23,促进TNF和IL炎性介质的产生,在缺血性脑卒中IL-18与IL-23作用下使得病情加重。

S100B蛋白是一种酸性钙结合蛋白,主要存在胶质细胞中,一旦神经功能受到损伤,S100B 蛋白能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血液,而神经未受损的患者则不易被测出。相关资料显示,S100B蛋白血清水平的测定可以反映脑损伤的程度,S100B能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分化和修复,但浓度超过正常值时就会导致细胞死亡[8]。其与细胞中的一氧化氮合酶反应,导致神经细胞的加速死亡,表明S100B 的表达与患者预后进展密切相关。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氨基酸半胱氨酸的一种,Hcy本身并不参与蛋白的合成,主要是通过各种转甲基作用,是中枢神经系统唯一的甲基提供者[9]。Hcy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风险,已有研究证明,血清中Hcy含量的升高与患者的预后有密切联系,这与Hcy内含有自由基有关[10]。Hcy脂质的过氧化可以使生物膜遭到破坏,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转变。Hcy还能够抑制抗氧化酶的表达,使机体更利于诱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Hcy的超氧化物和过氧化物具有促血栓形成作用,易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Hcy及其衍生物可影响凝血因子V 的活性,通过氧化应激反应破坏血管内皮细胞,使得血小板功能活化失衡,加速血小板的聚集,抑制纤溶功能,进一步加重病情。

神经肽Y(NPY)是机体产生的一种多肽,与去甲肾上腺素共同释放,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主要参与细胞的识别、分化以及信息传递等过程,还可以引起脑血管的收缩。因此,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NPY 的水平同样反映了患者疾病进展程度[11]。NPY 还具有感知、传递功能,作用于神经递质、激素、病毒和干扰素的受体,对神经组织的再生、修复、分化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血清高迁移族蛋白B1、白细胞介素-18、白细胞介素-23、S100B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以及神经肽Y 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有密切联系,这些指标的恶化表明病情程度越严重,患者预后越差,因此,临床通过对上述指标的检测,可较好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情况。

[1]汤鲁明,卢中秋,姚咏明.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胞外作用与免疫效应[J].生理科学进展,2011,42(3):188-194.

[2]Liu X,Wang L,Wen A,et al.Ginsenoside-Rd improves outcome of acute ischaemic stroke-a 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multicenter trial[J].Eur J Neurol,2012,19(6):855-863.

[3]Thulin E,Kesvatera T,Linse S.Molecular determinants of S100Boligomer formation [J].PLoS One,2011,6(3):e14 768.

[4]张蕊,鲍红光.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炎症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0):5 988-5 992.

[5]Ye R,Yang Q,Kong X,et al.Ginsenoside Rd attenuates early oxidative damage and sequential inflammatory response after transient focal ischemia in rats[J].Neurochem Int,2011,58(3):391-398.

[6]Fritz G,Botelho HM,Morozova-Roche LA,et al.Natural and amyloid self-assembly of S100proteins:structural basis of functional diversity[J].FEBS J,2010,277(22):4 578-4 590.

[7]Zeng X,Deng Y,Feng Y,et al.Pharmacokinetics and safety of ginsenoside Rd following a single or multiple intravenous dose in healthy Chinese volunteers [J].J Clin Pharmacol,2010,50(3):285-292.

[8]Sarra M,Pallone F,Macdonald TT,et al.IL-23/IL-17axis in IBD[J].Inflamm Bowel Dis,2010,16(10):1 808-1 803.

[9]李淑萍,李春,赵蕾.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临床医学,2010,30(11):44-45.

[10]刘建军.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肌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自检测的临床意义[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5):1 301-1 304.

[11]Run ML,Yun FX,Su JC,et al.Correlation of plasma neuropeptide Y and neurotensin with cardiac functional damage and prognosis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patients[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on,2004,8(30):6 794-6 795.

猜你喜欢

神经肽介素半胱氨酸
血清白细胞介素-37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神经肽Y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棘皮动物神经肽的研究进展❋
棘皮动物神经肽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棘皮动物神经肽的研究进展❋
健康人群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的水平关系
白细胞介素-37在冠心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