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 《雪国》的比喻翻译

2015-12-18徐曌瑢陈运玲

安顺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驹子岛村雪国

徐曌瑢 陈运玲

(1、2.运城学院,山西 运城044000)

一、比喻与翻译

比喻是修辞格的一种。比喻就是 “打比方”,就是用具体、形象、通俗浅显的事物或者道理,来说明比较复杂、抽象的事物或者深奥难懂的道理。汉语和日语都存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汉、日语比喻修辞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人类语言普遍性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克服认识上的盲目性。比喻由 “本体”“喻体”“比喻词”三部分组成(暂不将 “比喻词”作为研究对象)。比喻运用得恰当,可以使意思更具体,道理更明白,形象更生动,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而比喻翻译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能否再现原文的语言效果,甚至是艺术效果。

二、《雪国》译本的互比分析

《雪国》是川端康成的第一部小说,也是川端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之一。1968年,川端康成作为日本人,凭借《雪国》《伊豆的舞女》、《千纸鹤》还有 《古都》,第一次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本文把川端康成的名作 《雪国》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中的若干比喻表现进行考察,分析日译汉过程中应如何遵循翻译原则,达到较好的翻译效果。文章主要采用叶渭渠[1]、高慧琴[2]和李永炽[3]的译文,进行比较分析。

例文一:島村は表に出てからも、葉子の目つきが彼の額の前に燃えていそうでならなかった。それは遠いともし火のように冷たい。[4](p27)

译文1:岛村走到外面,可是叶子那双眼神依然在他的眼睛里闪耀。宛如远处的灯光,冷凄凄的。[1](p63)

译文2:岛村出了大门,仍觉得叶子的目光在他眼前灼烁。那眼神冷冰冰的,如同远处的一星灯火。[2](p543)

译文3:岛村走到屋外,仍感觉到叶子目光在他额上燃烧,而且像远处灯火一样冰冷。[3](p38)

这是岛村在驹子的房间再次遇见叶子的一段文字。本体是 “目つき”,喻体是 “遠いともし火”,把 “眼神”比作 “远处的灯光”。岛村第二次来雪国在火车上偶遇叶子,已是傍晚时分,岛村望着叶子映在窗玻璃上的脸,山野灯光在她脸上闪过,灯火同她眼睛重叠,美得无法形容,以至于第二天再次碰见之后,眼前还不断闪映着她的明眸。汉语中有关 “眼睛”也有各种各样的比喻,比如天边闪烁的星星、深深的潭水、犀利的刀子等等。故常将眼睛视为人们的五官之首、心灵之窗。岛村欣赏叶子的年轻貌美,但对于叶子来说,岛村也就是驹子的一个客人,所以只看了岛村一眼。而这一眼让岛村觉得 “冷たい”。原文乍一看,“燃える”和 “冷たい”好像存在矛盾,再看看译文,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根据广词苑的解释,“燃える”有四层意思。即:①炎が立つ。燃焼する。②火の燃え立つような光を放つ。光る。③気力、情熱、感情が盛んに起こる。④真夏の陽光、熱気が強く盛んで、燃え立つようである。本例应该是第二层意思。如果像译文2、3一样译成 “灼烁”“燃烧”的话,就不符合原文意思了。因此,笔者认为译文1比较好,再现了岛村对于叶子美貌的欣赏以及叶子对岛村漠然的态度。

例文二:蚕のように駒子も透明な体でここに住んでいるかと思われた。[4](p26)

译文1:他想:驹子大概也像蚕蛹那样,让透明的身躯栖居在这里吧。[1](p61)

译文2:岛村想象着驹子像蚕一样,以她透明之躯,住在这儿的情景。[2](p542)

译文3:想来驹子可能像蚕那样亮着身子,住在这里。[3](p37)

《雪国》的特色之一就是对女性的描写细致入微。本段本体是 “駒子”,喻体是 “蚕”。驹子跟着雪国里的师傅学艺,并和师傅的儿子行男定了亲,但未婚夫病卧在床又迫使驹子做了艺妓,目的是挣钱为行男治病。驹子并没有被不幸压倒,反而出淤泥而不染。在岛村看来,驹子很美,而且呈现出非常洁净的美。除了蚕以外,作者还多次把驹子、叶子比作萤火虫和雪之类。那蚕为什么身体是透明的呢?首先得对蚕有所了解,蚕的一生经过蚕卵—蚁蚕—熟蚕—蚕茧—蚕蛾,共四十多天的时间。而且在 “熟蚕”期身体会变透明。作者把 “駒子”比作 “蚕”,既表达了岛村对驹子 “洁净之美”的欣赏,同时借 “蚕”表达了对下层妇女的同情。译文3出现理解偏差,翻译成 “亮着身子”。

例文三:小さい瞳のまはりをぽうっと明るくしながら、つまり娘の眼と火とが重なった瞬間、彼女の眼は夕闇の波間に浮かぶ、妖しく美しい夜光虫であった。[4](p8)

译文1:她的眼睛同灯火重叠的那一瞬间,就像在夕阳里飞舞的妖艳而美丽的夜光虫。[1](p35)

译文2:当姑娘的星眸同灯火重合叠印的一刹那间,她的眼珠儿便像美丽撩人的萤火虫,飞舞在向晚的波浪之间。[2](p516)

译文3:当姑娘的眼睛与灯火重叠的刹那,她的眸子成了妖艳美丽的萤火虫,浮游在薄暮的波涛间。[3](p7)

这是岛村在火车上遇见叶子,通过车窗玻璃观察叶子的一段文字。本体同样是 “眼”,喻体是 “夜光虫”。岛村第二次来雪国看驹子,列车行驶在皑皑雪原,夜幕开始降临,然而尚未将雪原全部覆盖起来。岛村正从车窗欣赏这蕴含一种神秘感的黄昏美景,忽然一张同这衬景非常调和的影影绰绰的面孔映入他的眼帘,山野灯光在她脸上闪过,灯火同她眼睛重叠,微微闪亮,岛村的心也被牵动了,“眼と火とが重なった瞬間”就好像 “夜光虫”一样。那么,该 “夜光虫”是否为大家所熟知的萤火虫呢?根据《百度百科》,夜光虫 (Noctiluca)是一类生活在海水中的原生动物,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鞭毛纲、腰鞭毛目。它们在夜间由于海水波动的刺激能发光,因而得名。而萤火虫有2000多种,大多于夏季在河边,池边,农田出现。也就是说夜光虫和萤火虫是两种生物。这也可以从 “波間”这个词得到印证。“波間”是 “波涛”的意思,提示了夜光虫的居住环境——大海。此文把皑皑雪原比作大海,把驹子的眼睛比作夜光虫。因此,译文2、3属误译,译文1译成“夜光虫”,为避免产生歧义,附加注释会更好。

例文四:少し中高の円顔はまあ平凡な輪郭だが、白い陶器に薄紅を刷いたやうな皮膚だ。[4](p17)

译文1:颧骨稍耸的圆脸像划出一个轮廓,但肤色恰似白陶瓷上抹了一层淡淡的胭脂。[1](p48)

译文2:颧骨微耸的圆脸,轮廓固然平常,但白里透红的皮肤,宛如白瓷上了浅红。[2](p529)

译文3:中央略高的圆脸,形成平凡的轮廓。皮肤有如白陶润上淡红。[3](p22)

这是有关驹子的一段描写。驹子陪岛村一夜温存后,清晨时镜前梳妆,红颜黑发,受到窗外白雪的烘托,岛村欣赏着,未免感到心旷神怡。作者以富于抒情色彩的优美笔致,描绘驹子的相貌,并巧妙地用雪国独特的景致加以烘托,屋外皑皑白雪,屋内红颜佳人,创造出美不胜收的情趣和境界。虽然汉语中没有 “白い陶器に薄紅を刷いたやうな皮膚”之类的比喻表现,但理解起来没什么问题。所以可以直译,而且可以领会到日本独特的思维方式。尽管如此,笔者还是认为,像译文2一样,加上 “白里透红的皮肤”会更好。

结语

汉语和日语虽然都有比喻修辞手法,但由于文化联想的不同,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同一 “本体”会采用不同的 “喻体”进行表达。在对比喻文化进行翻译时,如何对比喻文化内涵进行准确的传达是至关重要的,而准确理解好原文是最关键的一步。要做好这一点要充分利用字典、网络等各种工具进行相关语言、文化知识的查询,理解其文化内涵后再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翻译。具体在翻译时,能直译的地方就要直译,尽量体现原文的风格。在容易产生误解的地方,需要在直译的基础上附加注释。但是如果直译让读者一头雾水的话,就要使用意译手法。

[1]陈映真·诺贝尔文学奖全集[M].台湾:远景出版事业公司,1989.

[2]文洁若·世界中篇小说经典(日本卷)[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6.

[3](日)川端康成·雪国[M].李永炽译,台湾:桂冠图书公司,2000.

[4](日)川端康成·雪国[M].日本:新潮社,1955.

猜你喜欢

驹子岛村雪国
冬牧
雪国的炊事班
《雪国》:一首美的颂诗与爱的哀歌
不赚钱的玄机
“镜中花影”
燃烧的冰棍
《雪国》:不畏徒劳只为美
吃亏营销
吃亏营销
岛村芳雄原价销售术:先赢口碑再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