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未病”理论对围绝经期情志抑郁患者的干预研究

2015-12-17蒋花邱连利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治未病绝经期情志

蒋花,邱连利

(甘肃省中医院,甘肃兰州730050)

针刺“治未病”理论对围绝经期情志抑郁患者的干预研究

蒋花,邱连利

(甘肃省中医院,甘肃兰州73005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心理健康辅导治疗模式(运用“治未病”理论)对围绝经期情志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心理健康辅导治疗模式,对照组单纯采用心理健康辅导治疗模式。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SDS评分、治疗效果等。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2%,对照组为65.6%,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心理健康辅导治疗模式能明显改善围绝经期情志抑郁患者的症状,无毒副作用且舒适有效,易于患者接受,同时能对阻止抑郁症状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针刺;“治未病”;围绝经期;情志抑郁

围绝经期情志抑郁是在围绝经期发生的一种精神疾病,常发生在绝经前后(40~55岁之间),以情志忧郁、焦虑和紧张为主要临床表现。另外,可有多疑、嫉妒、妄想等表现,大多数患者伴有失眠、躯体不适和植物神经紊乱等症状,并伴有内分泌功能尤其是性腺功能减退或衰老等[1],严重时甚至可发展为精神分裂症。近些年,我课题组采用针刺结合心理健康辅导治疗围绝经期情志抑郁,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且由于治疗过程舒适、无毒副作用,更容易被患者接受,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针灸科66例围绝经期情志抑郁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4例,年龄(44.71±3.50)岁;对照组32例,年龄(44.43±2.88)岁。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沈渔邨主编的《精神病学》中有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内容。

1.2.2 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3 纳入标准

(1)女性,年龄40~50岁,月经紊乱>3个月或绝经<6个月。(2)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2]≥40分,持续两周心情低落、兴趣与愉快感丧失、易疲劳等,符合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10(ICD-10)中关于抑郁障碍的分类。抑郁严重指数=总分值/ 80,指数范围为0.25~1.00,≥0.70为重度抑郁症,0.60~0.69为中度抑郁症,0.50~0.59为轻度抑郁症,<0.50为无抑郁。(3)围绝经期症状评分(Greene评分)≥10分。(4)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心电图均无明显异常。(5)暂未采取任何抗抑郁治疗措施。

1.4 排除标准

(1)有严重自杀倾向者;(2)继发于其他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的抑郁症状者;(3)继发于甲亢、结核、糖尿病、慢性感染所致的潮热出汗等症状者;(4)有子宫内膜癌、乳腺癌或有乳腺癌家族史者;(5)有严重躯体疾病者。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采用心理健康辅导,同时行针刺治疗。

(1)心理健康辅导:①采用医患共同参与的模式,关心、理解、同情患者,多用鼓励、安慰性语言,引导患者交谈,从而使患者积极参与治疗。②对患者进行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讲解,使其有正确的认识,并根据患者个性特点及对疾病的认识情况,帮助其正确认识围绝经期的心理和生理反应,使其适应社会和家庭的变化,提高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针刺治疗:患者仰卧,取双侧太溪、三阴交、神门、太冲等8个穴位,用0.28mm×40mm的华佗牌针灸针,对穴位及针具常规消毒后,操作者左手拇指按穴位,右手将针垂直刺入穴位,用平补平泻法治疗。

1.5.2 对照组单纯采取心理健康辅导。

1.5.3 疗程隔日一次,5次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休息3天再接着下一个疗程,共4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1)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共20项。(2)症状。(3)抑郁程度变化。

1.7 疗效判断标准

1.7.1 计算减分率减分率=[(治疗前得分-治疗后得分)/治疗总得分]×100%。显效:减分率≥80%;有效:50%≤减分率<80%;缓解:20%≤减分率<50%;无效:减分率<20%。

1.7.2 疗效判断标准治愈:症状消失,情绪正常;好转:诸症减轻;未愈:诸症无变化。

1.8 统计方法

临床研究的所有资料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人]

表1显示,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刺结合心理健康辅导较单纯心理健康辅导治疗效果好。

2.2 SDS评分及减分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DS评分及减分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DS评分及减分率比较(±s)

组别项目治疗前治疗后1个疗程2个疗程3个疗程4个疗程治疗组评分(分)53.38±15.99 51.53±14.52 46.97±15.35 44.94±15.61 40.88±15.85减分率(%)—16.89±10.82 16.07±5.36 21.96±4.23 51.28±18.52对照组评分(分)52.12±16.72 49.79±17.73 48.18±17.60 46.15±18.22 45.41±18.46减分率(%)—16.89±10.31 20.82±12.60 27.21±12.03 50.28±20.11

从表2可见,治疗组治疗后各疗程的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各疗程的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疗程SDS评分及减分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单纯心理健康辅导与针刺结合心理健康辅导均能改善围绝经期情志抑郁患者症状,且针刺结合心理健康辅导较单纯心理健康辅导更有效。

2.3 抑郁程度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抑郁程度比较[n(%),人]

两组经治疗后抑郁程度均减轻,且治疗组无抑郁人数占14.7%,对照组占6.3%,治疗组无抑郁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3.1 目前对“治未病”理论的认识

随着人们预防疾病意识的提高,中医“治未病”越来越受到重视。祝恒琛[3]认为,未病是指未被明确诊断为疾病的一种情况,包括健康的情况,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情况。王华等[4]则认为,未病状态包括病前潜伏状态(即亚健康状态)和疾病缓解期的未病状态。宋昳星等[5]认为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早期防治和已病防变3个方面。本课题运用宋昳星等的“已病防变”理论治疗围绝经期情志抑郁患者,对其进一步发展为精神分裂症起到了积极的干预作用。

3.2 中医学对围绝经期情志抑郁的认识

“人有遇事或多言而烦心生,常若胸中扰扰,纷纭而嘈杂,此乃阴阳偏胜之故,火有余而水不足也。”(《辨证录·虚烦门》)可见中医学认为本病导致的不寐、惊悸怔忡、虚烦、健忘与肝肾阴虚有关。

3.3 围绝经期发病率分析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压力也随之增大,女性一般既要承担工作压力,又要照顾孩子、家庭,加上围绝经期生理的变化,使得发病率大大提高。

[1]WuIf H U.At last A new and precise international set ofmenopause related definitions[J].Menopause Management,2003,19(1):47.

[2]Zollner Y F,Acquadro C,Schaefer M.Literature review of instruments to assess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during and after menopause[J].Qual Life Res,2005(14):309-327.

[3]祝恒琛.未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

[4]王华,梁凤霞.“双固一通”针灸法与疾病防治[J].湖北中医杂志,2004,26(4):3.

[5]宋昳星,鲍毅梅.浅谈针灸“治未病”及应用[J].新疆中医药,2009,27(3):24-25.

R195

B

1671-1246(2015)02-0147-02

兰州市科学技术局课题“针刺‘治未病'理论对围绝经期情志抑郁的干预研究”(2012-1-47)

猜你喜欢

治未病绝经期情志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滋肾解郁宁心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观察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绝经期与非绝经期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