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旅游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对策

2015-12-17李丹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辽宁旅游业

辽宁省旅游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对策

李丹

(鞍山师范学院 商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

摘要本文对辽宁省旅游业综合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市场营销、产业融合等视角提出了具体的提升对策。

关键词辽宁;旅游业;综合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59

收稿日期2015-03-20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省旅游业发展研究”(214DJY049)。

作者简介李丹(1977-),女,辽宁鞍山人,鞍山师范学院商学院讲师,硕士。

一、辽宁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及存在问题

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影响因素是广泛的,主要包括旅游资源、交通及区位条件和产业结构等因素。

(一)旅游资源的梳理与评价

1.旅游资源的属性梳理

(1)自然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包含地文景观类和水域风光类两种。

首先,辽宁拥有山岳、洞穴、岛屿等类型的地文景观类资源,其中以山岳资源最为丰富,主要分布在辽宁的东部和西部。辽宁有四大名山——千山、医巫闾山、凤凰山、药山。加上山上宗教寺观林立,自然与人文共生,构成辽宁别致的山地旅游景观。还有近期对棋盘山的整体打造,成为集森林生态旅游、冰雪旅游、风光旅游、度假旅游、名胜古迹旅游、融棋牌竞技、科普知识、商贸购物、文体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其次,辽宁拥有海滨、河流、湖泊、温泉等类型的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其中海滨风光是辽宁现有极具吸引力的旅游风光,从丹东鸭绿江口到绥中碣石海滨,海岸线绵延2 900多公里。大连、丹东、营口、锦州、盘锦和葫芦岛等海滨城市秀美多姿,金石滩、长海群岛、兴城海滨等滨海度假区与旅游名胜远近闻名[1]。

(2)人文旅游资源

辽宁省有着悠久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相对丰富,境内己发现古、近代遗址遗迹多达1万余处。其中,古人类、秦汉、辽金、前清(满族)文化资源和近现代文化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价值。

2.辽宁旅游资源评价

(1)旅游资源的类型较多,具有较强的独特性。辽宁的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种类较多,文化底蕴丰富,尤其在自然、历史遗产、革命传统、工业、都市旅游资源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

(2)旅游资源价值品位较高,开发提升空间大。截至到2013年7月,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文化遗产的有31项,其中辽宁有4项,分别是盛京三陵(2004.7)、沈阳故宫(2004.7)、九门口长城(水上长城)(2002.11)、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2004.7),这些资源的价值提升空间较大。除此,辽宁还有很多极富价值的旅游资源处在尚未开发状态或初级开发阶段,进一步利用和挖掘的潜力很大[2]。

(3)旅游资源空间和时间分布不平衡。空间分布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南部沿海地区和东部山区旅游资源数量多、密度大、品位高,而西部地区资源分布分散,开发程度低。时间上的不平衡主要是因为气候的原因。辽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寒冷期较长等特点,所以旅游的淡季时间长。

(二)交通、区位条件分析及存在问题

1.辽宁省交通畅达。铁路、公路十分发达,铁路以沈阳为核心向四周辐射,密度居首位。高速公路的总里程为2 762公里,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市市通高速。有六大机场(沈阳、大连、鞍山、锦州、丹东、朝阳)与日本、俄罗斯、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100多个大中城市通航。大连、营口等港口拥有300多个生产性泊位,已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可见,辽宁省综合立体交叉交通网已经形成,交通优势十分明显,利于旅游市场的开发。

2.省内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相对于长途交通而言,辽宁省内交通条件较差,中心城市与辐射区域间交通不畅,尤其是一些旅游区的交通存在可进入性不强、内部交通条件有待改善等状况。因此,应重点进行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从旅游中心城市到其辐射区域间的交通,以及旅游区域内部交通设施的建设,进而扩大省内交通在旅游发展中的竞争优势。

3.区位优势明显。辽宁省是我国最北部的沿海省份,位于环渤海地区重要位置,是东北经济区与京津冀都市圈的结合部,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区域,在经济商贸、科技文化和信息交通等方面是东北三省的核心。此外,辽宁省等径辐射区内有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

(三)产业结构分析及存在问题

1.辽宁省旅游业内部发展形势喜人,外部融合度不高

近年来,辽宁旅游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2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473.134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6 281.5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 742亿元,旅游外汇收入为31.834 5亿美元。截止2013年底,星级以上宾馆523家,其中五星级宾馆28家;旅行社1 243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251个。但辽宁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度不高,如文化产业、科技创新产业等,没能形成产业融合发展局面。

2.旅游行业结构仍处较低的发展阶段

辽宁的旅游收入主要来自食、住、行和购物部门。其中,食住行部门的需求弹性较小,购物部门的需求弹性较高,而需求弹性较高的娱、游等部门收入所占比重较小,严重地限制了辽宁旅游产业的发展。为了扩大这两大部门在旅游产业中的比重,我省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真正了解游客对于纪念品和娱乐的需求点所在,并以此为导向,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个性化的旅游纪念品和娱乐设施设备。

3.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

我省的旅游产品主要是观光游览型的,开发的深度不足,仍处在较低层次,缺少休闲型、体验型的产品。而且旅游产品缺少特色、缺少品牌,内涵特色挖掘不够,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省内的旅游产品雷同现象严重,同质化发展已产生恶性竞争问题,对目标群体定位不清,不能针对不同年龄、收入、文化的游客的不同需求开发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

4.旅游区域发展结构不均衡

我省旅游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受旅游资源的禀赋、价值、开发等因素的影响,各旅游区域的发展基础条件、发展环境不同。其中,辽宁沿海经济带整体发展势头较好,其旅游竞争力明显高于辽宁省平均水平,也高于沈阳经济圈和辽西北,辽宁整体出现“东南强,西北弱”的格局。如,辽宁东部的丹东、本溪、抚顺和南部的大连、丹东、鞍山的旅游竞争力都处于较强水平,西部的锦州、朝阳、盘锦、阜新和北部的铁岭竞争力均较弱。沈阳和大连旅游竞争力在省内具有绝对优势,但是可惜的是没能充分发挥这两个“发展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主要原因是辽宁大区域旅游之间合作发展的格局没能形成,各区域间的发展关系还主要集中在竞争上,没能将互补性比较强的旅游产品真正地串联起来。

二、辽宁省旅游业综合竞争力提升对策

(一)基于旅游产品开发视角

1.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内涵,提升旅游产品吸引力

辽宁省的旅游资源相对丰富,但是开发严重不足,旅游产品缺少多元性,形式单调,缺乏吸引力。而如今消费者的旅游需求日渐多样化,一元的旅游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缺乏竞争力。辽宁可在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有限的情况下,从全省的高度,全局规划旅游产品体系,优化升级旅游项目,对现有旅游产品进行归类管理,对待开发旅游产品进行合理规划,避免同质化发展,寻求特色发展之路。科学开发旅游产品,提高旅游资源内在价值的外显度,提升旅游产品的品位和质量,例如精心打造大连的滨海旅游产品和会展旅游产品,打造丹东民族风情和异国风情旅游产品等。

2.实施集中发展战略,重点进行品牌建设

辽宁旅游业应实施“先极化后扩散”的集中发展战略。首先集中力量对重点旅游区域进行开发,对旅游精品进行统一包装,重点推出区域品牌,逐步形成旅游发展的增长极,走“超常规”发展道路。从资源禀赋和现有发展情况等因素的综合分析,辽宁旅游业的突破口可以选定为两极(沈阳、大连)和“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打造。充分发挥两级的辐射作用,确保在旅游线路设计和旅游交通方面都能实现对辽中城市和辽东半岛带动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并在“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现有良好的发展态势基础上,形成有效的旅游发展链条,互促互进、构建区域旅游发展体系[2]。

(二)基于旅游市场营销视角

1.实施联合营销战略,实现旅游区协同发展

对省际和国际市场实施联合营销战略,将传统旅游目的地和特色旅游目的地结合,合理设计旅游线路。对省内进行宣传,应充分发挥省内大连、沈阳这两个旅游发展极的牵引带动作用,将其作为旅游线路的串联节点,作为外省游客的集散地,吸引外部客源游览辽宁,构建旅游协作区,进行差异发展、协同发展[3]。

2.发挥旅游形象作用,吸引客源

充分发挥旅游形象在市场中对于客源的吸引作用。辽宁省旅游局于2014年7月向社会各界发布了以“乐游辽宁、不虚此行”的主题口号和标识为主题的形象品牌,并推出辽宁6大旅游主题、10大旅游景区、5条精品线路和3条自驾线路宣传营销产品及线路。这是树立辽宁旅游新形象的重要绝佳时期,辽宁可以充分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宣传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通过制作“乐游辽宁、不虚此行”系列旅游宣传品、系列旅游纪念品、系列旅游商品,对新老商品进行规范包装等方法,迅速树立起“乐游辽宁、不虚此行”的品牌形象,提高竞争力[4]。

(三)基于产业融合视角,科学规划,融合发展

旅游产业是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产业,其在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过程中应注重和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问题。由于旅游产业本身的特质,其发展与文化产业和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产业融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而且过程极其复杂,影响的因素诸多。首先应寻求融合产业的发展基础,在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上有所突破,建立相互支持、联动发展的工作机制,树立大文化、大科技、大旅游观念,建立一个有权威、统一、高效的协调平台,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确保相关产业的发展能进行有效的对接,提高部门决策能力和办事效率,形成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管理模式。其次,要从整体上对融合发展的产业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在发展的战略和规划上实现协同,具体包括在融合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主题定位等方面。最后,要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产业的融合工程。通过宏观调控、舆论引导、政策扶持、法规规范等措施,对不同性质的文化、科技创新和旅游组织实施分类指导,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的产业融合发展格局,走上以旅游为载体、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创新为手段的科学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李丹.辽宁省文化旅游发展问题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6):17-18.

[2] 汪德根.我国各省份国际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J].经济管理,2004,26(21):65-70.

[3] 郭舒,曹宁.旅游目的地竞争力问题的一种解释[J].南开管理评论,2004,7(2):95-99.

[4] 郭立赢.辽宁城市旅游形象设计与传播[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ourism industry in Liaoning

LI Dan

(SchoolofBusiness,AnshanNormalUniversity,AnshanLiaoning114007,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we analyzed the factors of tourism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in Liaoning Province and the problems which are existing.Finally,we came up the specific policy from the visual angles of tourism products development,tourism marketing and industrial integration.

Key wordsLiaoning;tourism industry;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责任编辑:刘士义)

猜你喜欢

辽宁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辽宁之光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新疆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贡献实证分析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澳门辽宁 携手同行
辽宁舰
政府间合作与区域旅游业发展——以构建辽西区域旅游业为例分析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