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育人”内涵及其路径选择
2015-12-17金建龙
“精致育人”内涵及其路径选择
金建龙
(辽宁大学 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摘要在探索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教育实践中,精致化理念走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域。作为精致化理念终极价值追求,“精致育人”既是一种价值追求,又是一种教育模式,同时也是一种育人态度。实施“精致育人”必须坚持制度为先、以学生为本和系统过程等原则。“三位一体精致化互补育人”“年级差异精致化分层育人”和“特征差异精致化分类育人”等路径设计,为“精致育人”的深入研讨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精致育人;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
收稿日期2015-04-11
作者简介金建龙(1973-),男,辽宁大连人,辽宁大学商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强调高等教育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在探索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教育实践中,精致化理念走入高校工作视域。精致化管理所强调的“从细节入手”“全过程育人”“尊重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分类分层指导”“强调个性发展”等教育理念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备受关注和迫切要求的内容。
一、“精致育人”内涵
“精致育人”是在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社会对教育的一种客观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实现教育理想的一种途径与方法。在高等学校,“精致育人”内涵较为丰富,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
(一)“精致育人”是一种终极价值追求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致化是一个价值追求过程,而“精致育人”是精致化理念的核心价值[1]。所谓“精致育人”,就是将大学育人树人之道置于哲学的思辨中,置于精妙道义的探索与运用中,更是置于大学文化的给养中。正所谓“精义入神,以致用也。”“精义入神”势必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以致用也”自然要独具匠心、精心出精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和复杂性的“过程教育”,其教育效果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充分显现和客观评价。这就需要教育者将其视作人生使命和终极价值追求,持续不断地对其倾注智慧、激情和创造力。
(二)“精致育人”是一种育人态度
精致,本身是一种文化态度;育人,正是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在高等学校,“精致育人”理念必将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浸润中西学养,博采众家之长,深刻打上文化的印记。而所谓文化态度,则是以文教化人心。这种文化态度对于教育主体一方,则要求要有“为中国而教”的使命感,有“为更好的教育”的目标感,尊重个体发展,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育人境界;对于教育客体一方,则要求要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完善的人格,要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整合与重建。“精致育人”理念正是注重了人的精神生活,强调了育人的人文效益和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形成了一种以文化为特征的育人态度与方法。
(三)“精致育人”是一个更高教育层次
“精致育人”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高等教育的客观需求,是对传统育人方式的发展与整合。它倡导“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2]。它将“人本”和“人文”精神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每一个环节中,尤其是涉及到人的思想、人的心灵等具体工作。“精致育人”在强调“培养什么样人”的基础上,更加关注“怎样培养人”和“如何培养好人”,即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微观操作和具体执行。它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为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坚持从细节入手,强调育人过程与效果并重。在教育内容上体现针对性,在教育安排上体现科学性,在教育方法上体现艺术性。
二、“精致育人”原则
(一)制度建设为先原则
作为一个终极价值追求,“精致育人”的实现需要制度保障。制度的基本价值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精致化管理过程中。一是制度界定了教育主体的职责范围。职责清晰是教育主体开展工作的基本准则。实施“精致育人”,需要制度明确规定为谁服务和对谁负责,明确规定工作方法、工作流程、具体方法和评价机制。二是制度保证了公平。精致化管理是以公平为前提的。公平包括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实施“精致育人”,需要制度来维系教育对象享有同等发展机会,需要制度来保证教育对象共同受益于教育资源和成果。三是制度明确了教育对象“自我”的度。实施精致化管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精致育人”更加强调教育对象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批判、自我改变。教育对象“自我”是以完善制度和法定程序为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度”,这个“度”是教师主导的依据,是学生“自我”的一面墙、一条高压线。
(二)以学生为本原则
“精致育人”是一种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育人方法。坚持以学生为本原则,一方面体现了“精致育人”的目标是学生全面发展,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育人理念,服务学生、关心学生,为全体学生搭建更为广阔的成长平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卓越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人格发展完善的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另一方面“精致育人”充分尊重了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要求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有针对性,引导大学生在规则意识下发展个性,依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创造性开展工作。“精致育人”尊重了学生价值,注重了学生精神生活。同时,“精致育人”突出了教育对象主体地位,强调了教育对象内在价值。
(三)系统过程原则
“精致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育人工程,由空间维度、时间维度、类别维度等多个环节和子目标构成。“精致育人”坚持系统过程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过程管理的完整性,通过规划把日常工作中容易割裂的工作环节有机地衔接起来,在一个总目标的统领下,分别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巧设计,将育人子目标分散到每一个环节中;二是指管理系统的整合性,通过一条主线、一个理念将日常工作中看似孤立的各项工作整合成一项系统工作,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将所有工作项目建立逻辑关系,使他们能够发挥整体功效、实现多个管理目标,而不是局限于单个项目的单一功能目标。“精致育人”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将育人每个环节都做到质量控制,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同时,“精致育人”要求对育人框架中子目标和总目标进行有效时间管理和进度控制,通过分散的精致过程实现整体的“精致育人”效果。
三、“精致育人”路径选择
(一)三位一体精致化互补育人
大学期间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个体来讲,这种发展涉及到家庭关系、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对个性的塑造,三者之间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良好呼应,有利于形成优质的教育氛围。
家庭教育在“精致育人”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一方面,学校育人教育中的文化浸润与精神倡导,需要家庭教育给予重视和认可,并有意识地配合学校对学生个体成长进行塑造;另一方面,对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积极有效地介入,帮助学校做好痕迹管理和成长背景调查,为专业引导和教育提供支持。学生、家长、育人主体三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是高等学校开展“精致育人”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精致育人”要重视社会资源对学校教育的补充作用。学校应当充分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优化社会教育资源配置,在社会实践中帮助学生了解世情、国情、社情,增强自身实践能力,找准人生发展坐标,树立成长成才理想,实现社会需求与个人理想的合理对接。
学校教育是“精致育人”核心环节。“精致育人”首先要明确育人的针对性,要明确将课堂和寝室作为主要阵地,真正契合学生实际生活、学习情况,注重学生成长中的细节和过程管理,鼓励学生规则意识下个性成长;其次有明确目标性,要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重要抓手,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卓越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人格发展完善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最后,要具有可操作性,“精致育人”是一种具有特定价值追求的教育模式,通过精致文化、精致思维和精致管理等内容积极构建育人框架。
(二)年级差异精致化分层育人
一年级新生的首要任务是适应问题。从高中到大学,学习和生活方式、心理适应度、人际关系和环境适应度以及自我认知度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适应这种变化成为一年级新生的有效需求,教育主体可以在新生中进行氛围教育、融入教育和规则教育。氛围教育通过“自立从今天开始”“迈好成长第一步”“学长朋辈引路”“独具匠心的校史教育”等主题活动,帮助新生在入学之初就能感受到大学独立、自由、开放的生活和学习氛围。融入教育通过“互动体验式社团活动”“团队辅导与军事训练”“多元交融校园文化展览”等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完成人际交往的破冰行动、树立团队意识、实行激励与反馈机制、形成团队整体风尚和价值观,帮助新生尽快建立自身朋友圈,形成和谐人际关系,更好融入大学生活。规则教育通过“师生面对面访谈”“引导式调查问卷”“个人成长档案分享”等主题活动帮助新生熟悉大学规章制度、校规校纪,明确学习、生活所需遵循的原则和规范,培养初步自我规划能力,提高学生个性、潜能、兴趣等方面发展的最优化和最大自由度。
二年级是大学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教育主体要对学生进行学业教育、艺术教育和心理教育。学业教育要注重学业计划、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等三个方面内容。帮助学生定制个人学习计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潜力,利用“精英班”等形式拓展专业学习深度及广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利用“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专业竞赛形式提升学生专业技能;鼓励学生学以致用,积极开创教学实习基地,开展卓有成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升专业教育的生动性和实用性。艺术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重要内容,通过陶冶情操、提升品位、滋养心灵,进而激发灵感、启迪智慧、鼓励创造[3]。艺术在大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无可替代,通过形式多样的学生社团活动,让多元艺术文化的浸润始终伴随学生成长,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品质,营造丰富的精神世界。心理教育则是在尊重大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不同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培养逆商、情商和快乐生活的智慧,及时调试在适应环境、人际交往和个人发展等方面遇到的困难,让“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理念伴随每一位学生成长。
三年级学生对自己和社会有了更客观认知,此时,教育主体应对学生进行发展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教育是指学生根据自身价值理念、人生理想、综合实力、兴趣指向、实际需要等相关因素,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和修改,教育主体要引导和帮助学生科学、合理规划未来发展方向和路径。对发展目标明确的学生,要在关键环节和平台上助力成长;对发展目标较为模糊的学生,要帮助其完成自身优劣势分析,平衡兴趣取向和实际需求的差距,做初步的发展规划。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取向和就业指导。通过专业实习、社会实践、自我认知等环节帮助学生做好职业定位;通过模拟面试、职场模拟、创业大赛等形式,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觉自身潜能,提高就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四年级学生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教育主体应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和毕业教育。感恩教育是通过注重毕业典礼,建立校友档案,分享成长经历,开启“我写校史”等活动来激发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的情怀。毕业教育主要体现在教育主体对学生毕业就业、升学、出国等各个环节的指导和对学生在办理各项毕业手续、毕业派遣、签订劳动合同等具体内容上的服务,促进管理和服务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性化。
(三)特征差异精致化分类育人
学生在适应大学生活和自我发展过程中,会形成特征典型的特殊群体。例如,成长困难学生群体,包括学业困难、家庭贫困、心理脆弱、学籍异动、离群索居、人际障碍和性格偏执等;区域特点典型化学生群体,包括城市生源和农村生源、省内生源和省外生源、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等;优质学生群体,包括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团队领袖和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等。教育主体应根据不同群体特征采取不同应对策略。
对于优质学生群体,要多方位、多角度提供平台,助力其成长成才。实践中,要注重学业“拔尖”教育,成立精英班,选拔优秀学生重点进行学术培养;要注重学生党员先锋模范工程引领,开展“叫响我是学生党员”系列活动,加强学生党员德行修养;要注重大学生骨干培养,定期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系列活动,全面提高学生干部各项能力与素养;要注重大学生个性培养,注重大学生兴趣开发,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培育与搭建大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对于区域特点典型学生,要了解他们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信仰禁忌等,因势利导,使他们能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实践中,要尊重他们平等主体地位,在制度设计上让省外学生、农村学生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能够平等尽快地参与到学生活动和学习生活中,同时又能够充分尊重这些学生风俗习惯、信仰禁忌;要注重融入教育,通过特色“班会”“团会”及专业教育和校史教育等形式,搭建学生深度了解、沟通平台,让更多的学生展现自我,了解别人,融入集体。
对于学业困难、家庭贫困、心理脆弱、学籍异动、离群索居、人际障碍和性格偏执等成长困难群体,是教育主体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实践中,通过“朋辈教育”帮扶学业困难学生;通过“公益岗位”帮助家庭贫困学生;通过“心语交流”解决学生成长中适应性与发展性问题;通过“成长档案”关注学生成长中细节与点滴。针对不同类型群体的特点,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引导,必要时借助于专业人士与专业机构,因材施教,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快乐生活、快乐学习,圆满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 张庆东,王玮.育人视角下对学生工作“精致化”理念的再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4(3):80-82.
[2] 张彦.以“精致化”要求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10(4):24-27.
[3] 王虹英.台湾高校精致化育人细节与启示[J].北京教育,2011(2):77-80.
The connotation and path choice of “refined education”
JIN Jianlong
(CollegeofCommerce,Liaoning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110136,China)
AbstractIn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of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alents cultivation,the concept of refinement is accepted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As the ultimate purpose of refinement concept,“refined education” is not only the pursuit of value and a kind of educational mode,but also an educational attitude.The practice of “refined education” must take regime as the precondition,put students in the center and stick to systematic procedure.The path design of “triune and complementary refined education”,“grade discrepant refined edu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discrepant classified refined education” establish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refined education”.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refined education;path choice
(责任编辑:刘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