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确教学目标 注重评价实效

2015-12-17郑璐莹

新课程·上旬 2015年11期
关键词:评价策略品德与社会教学目标

郑璐莹

摘 要:教学评价作为新课标背景下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对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做好教学评价,是实施有效性教学、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关键一环。立足于新课标教学实际,提出了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评价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教学目标;评价策略

所谓教学评价,它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当我们对学生进行教学后,可以通过教学评价来判断教学的有效性。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教改的进一步深化,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运用教学评价的策略来进行更有效的教学,是我作为一名专任的品德与社会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预设教学目标,注重目标生成

在进行品德与社会教学之前,教师应该预设教学目标,然后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来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教师进行目标的设定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根据实际随时调整,并且每次评价都应该有所得,不能随意偏离目标。

记得曾经听过一堂关于拾金不昧的诚信主题品德社会课,当时有一个提问的环节,老师给学生做出这样的评价:

老师提问:请你简要地说一说你曾经碰到过或者知道的助人为乐的事。

其中一个学生就举起手来:“老师,我有一次在学校里捡到了一台苹果手机,我猜是老师忘记拿,放在洗手间的外面,我就把他交给了班主任老师。”

教师问道:“哦?这么贵重的物品,你为什么不留下呢?”

学生回答:“我爸妈都是用苹果手机,家里好多了,拿回去也没什么用啊。”

老师紧接着评价到:“看来你真是个拾金不昧的好孩子呀,老师在你的身上看到了诚实的品质。”

从上述师生对话中不难看出,教师的评价出了问题,评判既不准确,又偏离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小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欠佳,不准确的评价不但起不到好的教育作用,而且给学生造成了误导。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注意评价必须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过程。而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差别的,比如,对诚实守信的认识、对尊师重道的认识、对文明礼貌的认识等等,不同学生的看法有别。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灵活掌握评价标准,在每次进行教学评价之后,都要让学生学有所得,评有收获,使学生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体验和进步。

二、打破教师主体,面向全体学生

品德与社会教学评价应该打破教师为主体的局面,面向全体学生来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同时需要多方的支持和参与,让孩子和谐地成长在社会、家庭和学校之中,多注意家校联系和社会融入。

比如,我在教学《健康生活每一天》一文时,为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方式,我让学生展示各自的兴趣爱好,我设计了这样的题目:请班上每位学生都说出自己的一种爱好。这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爱唱歌,有的爱画画,有的爱打乒乓球,有的爱弹琴,有的爱看动画片,有的爱上网……

面对同学们不同的回答,我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爱好,分别予以肯定的评价:“你的歌声真动听,给大家带来美的享受……”“你的画画得很棒,希望将来做一个小画家。”“打乒乓球是一种很好的体育活动,可以锻炼身体,更好地学习和工作。”……同时指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爱好。但是,同学们在发展爱好的同时,要注意全面发展,还要注意摒弃一些不良嗜好,把自己锻炼成为社会需要的全能型人才。激励性和全方位的语言引导,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

又如,在《生活中处处有规则》《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爱护集体荣誉》和《邻里之间》等课程内容的教学评价中,教师注重结合家庭和社会进行全体性评价,这样就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认知。

三、转变应试观念,开展多元评价

品德与社会课程本就是一个开放性的课程,对这门学科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应该采用较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应试固然是评价的常用手段之一,但绝不是必须的,更不是评价的全部。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更为丰富的评价活动,把评价结果和学生日常表现相结合,和期末测试相结合,或者和学生问卷相结合,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在评价形式上,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活动。开学初可以让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发展性评价档案袋,经过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的学习,用文字或表格的形式来描述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的成长,例如,有了哪些优点,克服了哪些缺点,取得了哪些进步和荣誉等。同时,档案袋里还可以装入一学期或一学年以来的品德与社会学科学习成果,如,手抄报、调查报告、幻灯片打印稿等。期末的时候,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每个人的档案袋进行小组评价和教师打分,作为平时的学习成绩。最后与期末量化成绩相结合,从而得出该名学生真实的教学评价。(2)定期进行家校联系,可以是开家长会或通过电话、网络等工具来收集家长的评语。教师也可以制作一个量化的表格,分发给家长,让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学习和表现情况给予一定的分值评价供教师参考。(3)在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上坚持每月举行一次辩论活动,让学生围绕品德与社会课中的某一课题深入地开展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计入到平时成绩中。(4)进行恰当的语言评价。在用语言评价时,教师应该注意语言艺术。例如,在评价性格比较外向并善于发言的学生时,我是这样评价的:“你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老师从你的发言中感受到你的活力,也了解了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老师很欣赏你!”对于看问题比较爱钻牛角尖的学生,我是这样评价的:“你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很棒啊,但是你要能从更多的角度再想想这个问题,可能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收获哦!”教师不仅要学会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善于运用评价语言,而且这些评价的语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注意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尽量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坚持评价创新,注重评价效果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创新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教学评价也应该与创新相结合,注重评价的效果。实施品德与社会的评价目的是树立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所以,教学评价要注重创新,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带动学生进行适当的研究性学习。

例如,在讲授《我学会了尊重》一课内容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发现一些诸如公交车上面对弱小无人让座,有的人不讲礼貌、举止粗野,有的人拜金主义严重,为了一己私利,做出损害他人利益的缺德之事,等,这些与主题相悖的现象,会给部分学生带来迷茫,教师要允许学生正视这种迷茫,通过正面事例引导等方式,创新性地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要引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在课堂上进行研究性学习,从而提升认知水平。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评价中,教师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评价策略,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才能提高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质量,保护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君丽.发展性教学评价技术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

[2]张文.高玉柏.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0(10).

[3]周建平.重构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12).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评价策略品德与社会教学目标
“儿童立场”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