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高段学生感恩心理品质现状调查分析

2015-12-17胡晓宁

新课程·上旬 2015年11期
关键词:感恩教育

胡晓宁

摘 要:感恩一词在历史中存在已久,但是对于感恩心理品质的研究却少之又少。积极心理学兴起之后,很多国外学者开始对感恩进行研究。近几年,国内许多学者也渐渐开始关注感恩这个研究方向,但是大多集中于中学生和大学生的感恩心理品质研究。以小学中高段学生为被试,采用青少年感恩量表,从小学生的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学校等多个维度对小学生感恩心理品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就小学生的感恩现状对未来小学生感恩教育进行方法探讨。

关键词:小学中高段学生;感恩心理品质;感恩教育

感恩心理品质是指个体用感恩认知、情感和行为了解或回应因他人的恩惠或帮助而使自己获得积极经验或结果的心理倾向。对于小学生而言,感恩心理品质可以定义为在日常生活中能觉察父母和社会为其生活和学习所需的物质条件和环境条件作出的努力,并抱有感激之情,希望以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父母和社会。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在感恩的相关研究中发现感恩能使个体感受到积极情绪,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方面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国内学者祝伟娜、田荣等对中学生的感恩心理品质的研究发现,感恩心理品质能使个体亲社会行为和积极情绪增加。为了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感恩心理品质,更有针对性地探寻培养感恩品质的方法,本研究以小学中高段学生为样本,探究小学生的感恩心理品质现状。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被试学生来自于厦门市六所小学3~5年级756名学生,采用集体抽样的方式。

2.问卷选择与修订

本研究选择青少年感恩量表。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为避免社会认可倾向的回答,保证施测数据的可靠性,本研究在问卷中加入一道测谎题“我从来不说谎”,这道测谎题来自人格问卷,运用五点计分方式。测谎题的作用在于剔除不可信的问卷,不参与其余统计分析。

3.施测过程

本研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感恩心理品质的测验,测验采用不记名的方式,用以降低被测者的掩饰程度。参与测验的人员在测验中使用统一的指导语。本研究发放问卷756份,回收问卷756份,回收率100%。通过测谎题剔除无效问卷226份,有效问卷530份。

4.统计工具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小学生感恩心理品质的描述统计、方差分析、t检验、非参数检验方面的数据分析。

二、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

本研究对问卷使用同质性信度和分半信度来检验可信程度,其中Cronbachs Alpha为0.762,Guttman Split-Half系数为0.670,说明该问卷内部一致性水平高。总体看来,该问卷在本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可信度。

表1 青少年感恩量表信度检验表

2.效度分析

本研究对问卷进行了因子分析,KMO值为0.919,高于0.5。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中Sig值为0.000,小于0.05,说明本研究中使用此问卷分析,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

表2 KMO检验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表

根据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信度、效度良好,该问卷适合在本研究中使用。

三、问卷分析结果

1.小学中高年段学生感恩心理品质的总体状况

本研究使用青少年感恩量表测得小学中高段学生感恩心理品质平均水平为93.62,平均每道题的分数为3.74。说明小学中高年段学生感恩心理品质一般。

表3 青少年感恩量表均值表

2.小学中高年段学生感恩心理品质性别差异

根据表4分析结果,男女生在感恩心理品质的方差分析中,Sig值为0.164,大于0.05,说明满足方差齐性。其次,在t检验中Sig值为0.033,数值小于0.05,说明男女生在感恩心理品质方面差异显著。女生感恩心理品质平均水平高于男生。

表4 男女生在感恩心理品质上的t检验结果

3.小学中高段学生感恩心理品质年级差异

本研究被试群体来自于三个不同的年级,分别为三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从表5的结果中可以发现,t检验结果Sig值为0.000,小于0.05,说明小学中高段学生的感恩心理品质在年级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从表6均值来看,五年级学生的感恩心理品质总体高于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

表5 小学生感恩心理品质在年级上的t检验结果

表6 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学生感恩心理品质均值表

4.小学生中高段感恩心理品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间的差异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方差分析中显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感恩心理品质上差异不显著。说明学校、家庭及社会在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感恩教育方面没有特别的差异性。

表7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感恩心理品质t检验结果

5.小学生中高年段感恩心理品质学校间的差异

本研究共有六所学校学生参与到问卷调查中,通过多独立样本检验,Sig值为0.000,小于0.05,说明六所学校在感恩心理品质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表8 六所学校感恩心理品质t检验结果

四、结果讨论

本研究中,小学中高段学生感恩心理品质状况一般。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及非参数检验等检验方式发现,小学中高段学生在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存在差异性,但是在性别、年级及学校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1.男女生在感恩心理水平上的差异性

小学中高段学生已经开始适应自己的性别角色和相应的社会角色,在对待事物的看法上,男生的性格大而化之,对于任何事情不追求细节,而女生情感细腻,对细节的感知觉察能力高于男生,因此,女生比男生更容易体察到感恩事件。同时,小学中高段逐渐进入青春期前期,在这个阶段,女生和男生相比也更善于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表达出来,外化为语言和行动。所以,在感恩事件的表达和反馈上,女生比男生更好一些。

2.不同年级对小学生感恩心理品质的影响

从分析结果来看,小学生在三年级到五年级的过程中,五年级感恩心理品质最高,四年级感恩心理品质最低,而在年龄上却没有明显的差异性,说明年级的跨度是影响小学生感恩心理品质变化的因素之一。小学三年级学生依赖性仍比较强,看待事物的方式方法大多停留在社会认可的角度上,因此在处理问题和表达情感中也更多的是建立在父母或者老师对自己期望的基础之上。小学四年级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期,是从低年段向高年段过渡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面临着较大的改变,思维方式也逐渐由笼统的思维转向具体化的思维。在认识事物上逐渐摆脱父母和老师的认可,而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内部的主观分析,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可能对感恩心理品质产生了影响。小学五年级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的前期,在认识世界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处理上也比三年级和四年级更加成熟,五年级的学生对于社会规范认可度增加,加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影响,感恩心理品质也不断得到提升。

3.学校文化熏陶及教育教学方式对感恩心理品质的影响

在本研究中可以发现,参与研究的六所学校在感恩心理品质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六所学校均来自于厦门市,在教科书的使用上是一致的,学校间有显著的差异性,说明学校文化和教育教学方式是影响小学生感恩心理品质的重要因素。以往很多的感恩教育中常常用“给父母洗脚”这样的活动来进行感恩教育,这样的活动并没有起到显著的效果。实际上,感恩教育不能仅停留在一个活动上,而应该从更加长远的角度思考如何进行有效的长期的感恩教育,比如,校园文化的塑造,每个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渗透,乃至回家后家庭教育的细节等等,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感恩心理品质。

4.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未来展望

从本研究可以看出,小学中高段学生的感恩水平略高于平均值,说明感恩水平一般,有加强的空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可以从以下方式开展小学生感恩教育。

(1)主题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以学校为主的主题教育具有全面覆盖性的特点,可以大范围地进行集体感恩教育,具有普遍性意义,但是主题教育是一时性的,对于学生的影响是短暂的。日常教学中的学科教育中渗透感恩教育可以针对班级学生,甚至个体学生的特点进行,具有特殊性、长期性的特点。两者相结合,可以取长补短,达到感恩教育的目标。

(2)理论教育与体验教育相结合。感恩教育需从理论教育上入手,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感恩事件及如何感恩,这是理论层面上的教育。很多学生对理论上的感恩并不陌生,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不会实际应用,变成课堂上一套,生活中另一套的脱轨现象。因此,在感恩教育中加入体验部分,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感受感恩他人所带来的积极情绪体验,引导学生逐渐将感恩行为内化为内在引起的主动行为。

(3)团体辅导。许多学者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理论及实证研究,王晓伟曾经以初中生为例,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进行干预,研究学生的感恩水平。研究发现,团体辅导这种辅导模式确实可以提升学生的感恩心理水平。在小学的感恩教育中,也可以尝试引入感恩团体辅导,针对某些有共性的学生,例如:可以选取感恩认知、感恩情感或者感恩行为薄弱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激发学生的感恩认知、感恩情感和感恩行为,在团体活动中,逐步提高感恩心理品质水平。

参考文献:

[1]Emmons RShelton C M.Gratitude and the science of positive psychology[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2]祝伟娜.初中生感戴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感恩教育
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感恩教育策略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浅谈幼儿实施感恩教育的几种途径
感恩教育缺失的后果及实施策略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浅析小学留守儿童感恩教育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浅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