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MOOC看“在线教育”项目的运作规律

2015-12-16江声皖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在线教育教者运作

江声皖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黄山分校远程教育应用研究所,安徽黄山 245000)

从MOOC看“在线教育”项目的运作规律

江声皖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黄山分校远程教育应用研究所,安徽黄山 245000)

远程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摸着石头过河”,产生了许多新模式、新概念,现予以阶段性小结,从MOOC中归纳出“在线教育”项目的运作规律,可分述为五个条件:1.品牌效应为项目成功运作的充分非必要条件;2.“强交互”的在线教学平台技术为项目成功运作的必要条件;3.“教者在线”的线上教学是项目成功运作的充分必要条件;4.配套的线下学习支持服务是项目成功运作的充分条件;5.有效的考核发证是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MOOC;在线教育;品牌效应;线下学习支持服务

近些年来,远程教育领域内新模式、新概念层出不穷。喧嚣之后,有的模式与概念立住了,而多数的新模式、新概念便如大浪淘沙,消失了、变化了。但更多的新模式、新概念却又如推前浪的后浪一般,正在继续奔涌而来。

在我看来,这就犹如远程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摸着石头过河”,是其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必然阶段。问题是,当全球的远程教育“试水者”,在投入了这许许多多的智力、人力、财力之后,是不是到了应该予以阶段性小结的时候了呢?我们是否可从中归纳出某些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来,从而使某种程度上的顶层设计成为可能。

我这里抛砖引玉,先就从MOOC中归纳出的“在线教育”项目的运作规律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品牌效应为项目成功运作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众所周知,“慕课”(MOOC)的井喷式发展始于2011年秋的斯坦福大学在线免费课程。2012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加州理工、密歇根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等62所知名大学迅速加入,与斯坦福大学合作共建这一在线教育项目。同年5月,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宣布整合两校师资,联手实施edX网络在线教学计划,现在全球已有上百家知名高校申请加入。而中国也已成立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等国内名校加盟中文“慕课”(MOOC)平台。

上述在线教育项目的运作均已获得初步成功,如斯坦福大学的项目2012年4月上线,4个月后学生数便突破100万,一年不到突破了234万。而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手实施的在线教学计划,第一门课《电子和电路》即有12万名学生注册;2012年秋,第一批课程的学生人数已突破37万。

这种项目初始阶段的成功,证明了在线教育项目运作中确实存在着品牌效应的作用。

品牌效应本为经济领域的一个概念,指的正是由品牌为企业带来的效应,是商业社会中企业价值的延续,即品牌使用给商品的生产者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事实说明,在教育领域,也存在着品牌效应,名校、名师的品牌便意味着教育的项目定位、运作模式、学习族群和利益回报,其所发挥的作用是充分而有力的。

特别在新兴的远程教育领域,非传统的教育形式和才组建的教育机构,都必然使潜在的学习族群却步,因而名校、名师的品牌确实能在这种教育起步的初始阶段,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1979年,中央电大正式播出电视课程的时候,便正是请著名教授华罗庚来上第一节课,并把“一流的合作高校、一流的外聘教授”作为自己立校广告语的,从而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第一学期就吸引了全国42万名正式学员收视了高等数学、英语、无机化学等3门课程。

1999年,中国为推进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首次批准试点高校的便也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4所名校。截止到2006年底,教育部公布的试点高校已经扩大为69所,其中也都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名校。并迅即取得明显的品牌效应,在2003年至2007年的5年间,试点高校网络本、专科共招收学生近437万人。

然而,事物存在的另一面是,这十几年来,且不说国外,就拿中国国内的情形来分析,许多“在线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它们有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的原本名不见经传,并无品牌效应的助力,而如今却或在国内领跑,或在国际获奖,或在美国上市。如“过来人公开课”,原来只做线下的就业培训,现在却已成为北大、清华在线教育项目的合作伙伴。又如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原本为行业内的培训中心,现在却获得了被誉为“全球培训业奥斯卡”的ASTD(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的“卓越实践奖”。

由此证明,在线教育项目的成功运作并不一定要依赖品牌效应。故而可以肯定,品牌效应仅仅是“在线教育”项目成功运作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二、“强交互”的在线教学平台技术为项目成功运作的必要条件

凡是教学都要有平台,亦即教、学双方发生作用的平台,传统的有教室、操场、教具。而到了现代社会,情况便变得复杂了起来,但教学平台也仍旧是指教学使用的一系列软硬件设施的统称,也仍旧是教学成功运行的必要条件。

具体到“在线教学”来说,因为现代远程教育是与信息技术同步发展的,故而它的软硬件设施早已超越了第一波的广播、电视、卫星接收技术,是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一种新型的工具平台。

这样的在线教学平台,必须是师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交互的方式呈现信息,学生在网络中不仅接受,同时也在表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调整教学;学生可以与教师发生交互作用,向其提出问题,请求指导,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也可发生这种交互作用,从而有利于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进行协同式学习。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便达不到国际上Edutools网络教学平台的评价标准。

最近,清华大学的钱锡斌博士等人,以Edutools网络教学平台评价指标为基准,将美国三家MOOC平台和国内外典型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新兴的MOOC平台在支持大规模学习群体的自主学习方面做了有益探索,但在整体功能的完备性和成熟度方面还落后于典型网络教学平台。”[1]如“MOOC课程给学生提供针对特定知识点的视频讲解并进行即时测试反馈,从而提高了学生与学习对象的交互性,便于学生自主掌握学习的进度和效果。”但典型网络教学平台“在线打分工具模块……具有较完善的功能。”“都具备讨论答疑功能……通过讨论答疑、常见问题和邮件答疑等形式支持答疑指导。”

因而他们的结论是,通过相互借鉴发展出来的、未来的网络教学平台,将“利用各种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增强现实、体态计算、学习分析、移动终端等,构建沉浸式、强交互、重体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1]61-68

在深入研究钱锡斌博士等人所罗列的“构建”目标后,我发现,这其中只有“强交互”是纲,其他诸如“沉浸式、重体验、个性化”便都是目。就是说,只有在线平台技术确保在线师、生,生、生之间所使用的“交互”工具改进得强大有力后,才有可能让学习者浸润在专业学习的环境中;使他们身临其境,进行体验性学习。也只有近乎“零距离”的教学“交互”,才有可能在大规模的在线教学中,营造出个性化的教学和学习环境来。

对于这样的发展目标,早期的远程教育专家似乎无力预料,只感到它是一种憧憬,因而1991年,当德斯蒙德·基更修订他的远程教育定义时,便只是委婉地作了如下表述:“学生和教师进行双向交流是可能的。”[2]

而今天,“强交互”已经是国际上Edutools网络教学平台评价标准的最为重要的内容,如《评价标准》里“效能工具”中的“导航和帮助”“课内检索”;“交流工具”中的“讨论区”“文件交换”“课程邮件”“实时聊天”;“学生参与工具”中的“分组”“自评互评”“学生社区”;“课程设计工具”中的“内容共享/复用”“课组管理”;“课程发布工具”中的“自动测试评分”“教师帮助”“在线打分工具”“学生跟踪”;“课程管理工具”中的“身份认证”“托管服务”。[1]61-68这些“强交互”工具占到了整个《评价标准》31个二级指标的一半略强。

可见,即便从“达标”的角度来看,“强交互”也是在线教育项目平台建设的基础性要求;更何况,以远程教育定义的内涵价值来判断,“学生和教师进行双向交流”不但“是可能的”,而且确实是必需的。因此,可以肯定,“强交互”的在线教学平台技术应该是在线教学项目成功运作的必要条件。

三、“教者在线”的线上教学是项目成功运作的充分必要条件

在远程教育领域,关于其最为核心的“教学”问题,定义上一直比较模糊,做法上一直在不断校正,评价上也一直遭人诟病。

德斯蒙德·基更的定义是“技术媒体代替了常规的、口头讲授的、以集体学习为基础的教育的人际交流;”[3]意思似乎是用“技术媒体”代替了“常规的、口头讲授的”教学的人。由此看来,在这位远程教育理论权威的心目中,教学的人,与“技术媒体”,即教学平台或载于平台的教学资源是分离的。这与他对远程教育“学生与教师分离”,或以后又修订为的“在整个学习期间,学生和教师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3]的基本认识相符。而初期的远程教育,即广播、电视教育便也正是如此运作的。

21世纪以来的现代远程教育,譬如电大教学就已有了长足的进步。电大的“在线平台”上,早已建成有“直播课堂”“在线帮助”和“互动社区”,而“互动社区”中又设有“课程论坛”与“公共论坛”;而中央电大的“在线平台”上,还设有“形成性测评系统”。尽管各专业教学团队在实际使用这些工具时力度参差不齐,但“教者”的身影已在线上隐约可见。

而“奥鹏”所合作的高校网络学院“在线平台”则改进得更为明显,在它们的“我的课堂”中,建成有“课程论坛”“实时交流”和“在线作业”,“教者”在线上已清晰可见,其出现的频率也显著增高。故而“奥鹏”的多数课程干脆一开始就取消了线下辅导。

我这里所说的“教者在线”,它包含、但并不等于“即时教学”的概念,而是把所有可以使“教学交互”实际发生的教学行为都纳入其中。“教者”也并非单指某一位主讲教师,而是包括整个教师团队,甚至包含预设的教学反应,如“导航和帮助”“自动测试评分”等工具的有效运行。至于如何让“学员在线”长时间地保持良好状态,则也正是“教者在线”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那么,什么样的状态可称之为“教者不在线”呢?如“网站和教学平台的开发设计……以静态网页为主;……超过一半的课程没有提供学习论坛。而且互动交流平台一般在课程评审期使用最多,在评审成功后极少使用,学习者在论坛上的留言和提问一般也得不到教师的解答。”[4]又如“精品课程作者主要关注与教相关的资源,不太关注与学生的学相关的资源,这说明教师不太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对精品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5]凡是这样的网上教学资源,即便是“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便也只能最终导致该在线项目运作的失败。

因此,我要把“教者在线”列为线上教学项目成功运作的充分必要条件。

对此,清华大学“学堂在线”《电路原理》课程负责人于歆杰有一段具体而生动的描述:“MOOC的视频和知识点必须要进行拆分,同时要想尽办法,让每个学习者感到老师在给他上课,从而增强学生的代入感。这里面有很多技巧:老师每周应该有几次视频出镜,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存在;几分钟视频后立刻来一个与之相关的小题目,类似于课堂上的老师提问;……每周作业有提交截止日,过期后不能获得成绩……”。[6]

而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教授的比较研究就更能说明问题:“通常我们讲的网络课程是1.0版的,拍个教学视频放在网上,严格讲很少有师生互动。而MOOC……老师跟学生有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有互动……甚至中国的学生提的问题很可能是北美、非州的学生来回答你……”[7]。

几十年的远程教育实践证实,用“技术媒体”来代替“常规的、口头讲授的”教学的人,即对教师“教学行为”作录音、录像的记录之后,便用电台、电视台一播完事;或者往网上一挂了事,任由学生“自学”,然后去完成学业,这恐怕只是人们对远程教育理解的一厢情愿。如此教学,对个别特有毅力、特有恒心的学习者可能有用;但对于“大规模”的学习群体,对于这些利用业余时间、单个人在网上完成学业的学员来说,在没有“教者在线”、继而又自然地消失了众多的“学员在线”后,要孤立无援地攻克学业上的种种困难、独自承受心理上的种种压力,这确实就会让线上教学项目成功运作的条件丧失殆尽。

四、配套的线下学习支持服务是项目成功运作的充分条件

“在线教育”的“线下学习支持服务”有不同的称呼,其原始的称谓便是大家所熟悉的“面授辅导”,现在有将其与“线上教学”一起统称为“混合式教学”的,有称其为“线下学分课”的,还有直呼其为“翻转课堂”的,总之是指的网络之下的实体教学活动。

对于“在线教育”来说,正如“奥鹏”一开始就取消了多数课程的线下辅导那样,它似乎并不是项目成功运作的必备条件。但即便是“奥鹏”所合作的高校网络学院,也还是希望学习中心对高等数学、医药化学等课程组织面授辅导教学的。

至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则正是传统面授教学面对网络时代的一种主动性变革。它重新调整了(传统)课堂内外的时间,教师不再占用(传统)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线上”自主完成,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去查阅需要的材料,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亦即进行“在线学习”;而反过来把面授课堂变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答疑解惑、运用知识、进行实验、完成作业的场所。

如果把“翻转课堂”与“在线教育”配套,其线下学习支持服务所发挥的作用,毫无疑问可称作为项目成功运作的充分条件。面对着来势汹汹的MOOC,一些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普通高校,如果主动调整,及时转型,与一些开设MOOC课程的名校合作,便可在“线下学分课”中,以自己的实训、实验、助学、指导优势,来发挥“线上教学”无从替代的优势。

五、有效的考核发证是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目前,尽管MOOC很火,但我们还不能断定它是一个成功运作的“在线教育”模式,原因就在于它的“免费”和“无证”。

因为对于“大规模”在线学习的学员来说,MOOC是免费的,这自然激发起了人们探究的兴趣。但对于开设MOOC课程的学校来讲,这样的教学活动绝不可能“免费”,如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资深顾问就透露:“每门课程大概有25万港币的发展及制作经费。”而且“在主讲教授制作视频期间,我们还会适量地减轻他们的授课任务。”[8]据说“普通一个IT系统可能一百万就能开发出来,但没有一千万元别想做一个好的慕课平台。”[9]

如此对外不收费、而内部高耗费的矛盾,决定了项目的不可持续发展。

而且,伴随着“免费”的学习结果是“无证”,或只发给并无多少含金量的“认证证书”,长此以往,被激发起了兴趣的人们,恐怕也难以长久地保持自己学习的激情。

问题出自哪里?拨开开设MOOC课程名校的高调宣传,到底是有效的考核发证方法尚未思考成熟,还是“免费”之后的“收费”发证尚未发展到亮相的阶段,便都有待于揭晓。可以找到的“无证”线索是,“毕竟MOOC的这种学习方式很难确定学习是不是真正发生了。”[8]

这就说明,无论对于要花钱办“在线教育”的机构,还是对愿意付出合理学费,以获取社会认可证书的学习者,有效的考核发证都是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就正如日本放送大学校长冈部洋一所说:“由于缺乏课程开发和维护的费用,政府或高校在推动MOOCs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事实上,MOOCs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已经非常严峻。……大多数在线课程将会走向基于指导收取费用,也就是从MOOCs走向MOCs(Massive Online Courses)”[10]

综上所述,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在线教育”也不例外。对于准备办或正在办“在线教育”的机构,这5个条件,在助力于他们的顶层设计,助力于他们事业的成熟和发展上,想必应该有所作用。

[1] 韩锡斌.MOOC平台与典型网络教学平台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61-68.

[2] 穆肃,丁新.德斯蒙德·基更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4(8):37.

[3] 刘晶晶.远程教学资源[EB/OL].(2006-10-09)[2015-05-13].http://www.360doc.com/content/06/1009/10/11649-225865.shtml.

[4] 王根顺,孙俊俊.西部高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中国远程教育,2012(15)85.

[5] 黄德群,毛发生.广东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2(15)89.

[6] 于歆杰.对慕课认识的六个误区[N].光明日报,2014.04.29(13).

[7] 宫玉玲.上海交通大学:组建MOOC课程推进混合式教学[J].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2014(2):3.

[8] 宫玉玲.香港科技大学:突破困境认可MOOC学分[J].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2014(6):9-10.

[9] 夏巍峰.张有明:幕课会提升整个高等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2014(10):11.

[10] 季薇,王丽娜,魏顺平.第28届AAOU年会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4(23):7.

The Operation Law of"Online Education"Project Viewed from the MOOC

JIANG Sheng-wan
(Institute of Applied Distance Education,Huangshan Branch,Anhui Radio and TV University,Huangshan Anhui 245000,China)

Across the world,distance education has produced many new models and new concepts in its development as"crossing the river by feeling the stones",and a stage summary of the development can be made.Viewed from the MOOC,the operation laws of the"online education"project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five conditions:1.The brand effect is the necessary but not prerequisite condition for the successful operation of the project;2.Platform technology of"intensive interaction"is the essential condition for the successful operation of the project;3."The online teaching of the teachers"is the necessary and prerequisite condition for the successful operation of the project;4.The off-line supporting service is the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the successful operation of the project;5.The effective examination and certification is the necessary and not-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roject.

MOOC;online education;brand effect;off-line supporting learning service

G728

A

1008-6021(2015)03-0058-05

[责任编辑 李潜生]

2015-05-13

江声皖(1947-),男,江西婺源人,安徽广播电视大学黄山分校远程教育应用研究所所长。

猜你喜欢

在线教育教者运作
小学数学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浅议耶律德光于大梁城的政务运作
企业创新机制的设立和运作研究
歌剧艺术市场化运作的可行性研究
提高机械原理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慕课中美应用差异的四大原因分析
混合学习模式及其实施要点 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传统媒体微信运作六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