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研究
——以河南新蔡县为例
2015-12-16张富田
张富田
(许昌学院管理(经济)学院,河南许昌 461000)
产业升级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研究
——以河南新蔡县为例
张富田
(许昌学院管理(经济)学院,河南许昌 461000)
在国内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条件下,新蔡县剩余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遇到了新的困难。通过对现有状况的分析,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知识技能水平、资源禀赋条件、就业岗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研究了影响其非农就业的原因,并以此逐条提出了解决方案。
产业升级;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
一、导 论
农村劳动力不断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然结果,是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和社会转型过程中重要的特征。驻马店市新蔡县作为河南省的全国现代农业项目先进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加快了农村就业结构向非农业化方向快速转变,促进了新蔡县产业经济发展。但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耕地却不断减少,人地关系日益紧张。而长期的城乡分割,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上述原因导致新蔡县农村还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严重制约了新蔡县区域产业规模的提升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基于产业发展的区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研究还十分有限。分析近年来研究文献,研究结论基本分为以下方面:一是认为农村居民的家庭生活水平、身体健康状况会影响非农就业。如魏众(2009)[1]和樊明(2012)[2]就认为居民非农就业的机会能否获得与劳动力健康水平密切相关。杜鹰(2012)则指出农村资源的极度困乏,是导致农村劳动力到城镇和非农产业部门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3]二是认为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决定了非农就业水平。白菊红(2004)就指出个体的人力资本存量或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着家庭非农就业的决策。[4]李培林(2008)也认为农村劳动力的迁移与受教育程度及居民收入等呈正相关。[5]三是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影响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就业的流动。郝海广等(2010)认为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之间的劳动力收益差别,是导致农户非农就业根本原因。[6]蔡昉(2012)也认同农村居民所在乡镇农业资源的多少和农村地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愿不愿意流动到城市就业。[7]
但是上述研究对具体地区、具体因素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县域规模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较少涉及,而这正是本文理论和实证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探讨县域经济条件下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的有效路径与合理对策,以推动基层经济单位的产业发展和城镇化步伐。
二、新蔡县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就业现状分析
作为河南省的人口大县,新蔡县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截止到2012年底,新蔡县总人口达到111.23万人,当年新出生人口1.13万人,出生率达到11.78‰,死亡0.84万人,死亡率7.56‰,自然增长0.47万人,自然增长率4.22‰。新蔡县作为河南省的劳务输出大县,每年对外输出大量务工人员,2012年底,新蔡县乡村户数达到22.63万户,乡村劳动力资源66.53万人,其中乡村从业人员65.14万人,在乡村从业人员中,从事农业的有32.57万人,剩余的32.57万人从事非农产业的生产。
经过数十年的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转移,新蔡农村居民的就业结构目前呈现以下特征:一是农村劳动力就业偏重第一产业。2012年底,新蔡县共有69.34万从业人员,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从业人数分别为34.63万人、18.21万人、16.50万人,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比为49.9%∶26.3%∶23.8%。其中,乡村从业人员占65.14万人,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分别为:一产33.11万人,二产17.7万人,三产14.33万人,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比为:51%∶27%∶22%。二是农村劳动力就业主要分布在农林牧渔及劳动密集型行业。新蔡县农村劳动力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农林牧渔业、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基础性行业,而像金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领域则很少涉及。他们一般是通过体力劳动来获取劳务报酬,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的就业岗位逐渐减少,匹配农民工的就业空间也随之缩小,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三、新蔡县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就业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新蔡县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依然存在很多制约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因素。
(一)农村劳动力知识技能水平低,导致了就业领域的狭窄
根据河南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可以看出,新蔡县的教育投入总额不高,农村教育培训水平也很低。新蔡县与临近的鹿邑县、固始县相比,在普通高中、普通初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数量上有较大的差距,在专任教师的数量指标上也难以比拟上述两县。说明新蔡县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较为有限,人力资本积累的数量质量不足。而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劳动力素质越高,劳动力资本含量就越高,能够满足高要求的岗位。随着新蔡县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文化程度低和就业技能水平不高的劳动力会很难达到就业岗位的要求。新蔡县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就业技能水平低的“双低现象”,较低的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已经成为阻碍劳动力非农就业的重要因素。
(二)农村人口多耕地少的矛盾,加重了非农就业的压力
新蔡县是目前驻马店市人口密度大,人数较多的县。2012年底,新蔡县拥有耕地面积148万亩,人口数量达到111.23万人。新蔡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大量的农村人口和农村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耕地面积却不会同步增多,尤其是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农村剩余劳动力会不断增多,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任务也会不断加重。随着新蔡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以及工业企业建设、交通体系及住宅的建设都会占用大量的耕地,这样一来,耕地面积逐年递减。同时,农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人地矛盾进一步加剧,农村劳动力的剩余不可避免。随着土地吸纳的劳动力数量的递减,农村居民为了生存就必然会在非农产业寻找工作。新蔡县的这种人多耕地少的情况导致农村劳动力过剩,从而加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压力。
(三)就业不匹配,造成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激烈竞争
根据河南统计年鉴显示,新蔡县存在着大量的失业人口,2008年以后失业人数和失业率都在不断上升。2012年失业率达到3.1%,失业人数增加到0.21万人。凯恩斯认为就业不匹配会造成结构性失业,新蔡县很多失业者失业的原因就是如此情况。另一方面,新蔡县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向城市,非农岗位的竞争会不断加剧。这样一来,就业岗位不足也限制了新蔡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就业。
(四)农村居民的医疗、养老和子女教育问题,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
据河南统计年鉴显示,新蔡县的社会保障体系与其他省直管县以及全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家庭的稳定是基于家庭成员形成的稳固的三角关系,任何一角的缺失,都会影响家庭的稳定,进而影响非农就业。根据年鉴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新蔡县与鹿邑县、固始县这两个省直管县相比,在养老基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工伤保险等方面水平都较低,而新蔡县农村人口还略多于其他两县。因此,新蔡县农村人口还有许多未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农民工家庭中老人的赡养、幼儿的教育以及身体健康状况得不到保障。农民工的医疗、养老和子女教育问题也成为限制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重要因素。
四、促进新蔡县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对策
(一)通过加强教育和专业培训以及打造劳务品牌来增强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首先,应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基础性教育的投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的问题。201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新蔡县虽然小学和初中的毛入学率都达到了100%,但小学阶段的巩固率为99.2%,初中阶段的巩固率则只有89.5%。这说明,新蔡县还有一部分人因为辍学的原因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此外,高中阶段的入学率仅为67.4%。为了保证新蔡县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水平的提高,应真正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力争普及12年义务教育,使更多的农村青少年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其次,应加大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首先,建立远程教育培训网站。为了提升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建立远程教育培训网站,以职业学校、镇成人学校为基地,派出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对农民进行培训,在农闲时农民工可以在线学习各种安全知识,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培训成本,还可以提高培训效率。开办“技能夜校”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由于农民工白天没有时间,可以建立技能夜校,在晚上集中对农民工进行培训,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这样既不会影响农民工的正常工作,又能提高技能。第三,打造劳务品牌。新蔡县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知识技能的同时,力争打造自己的劳务品牌。
(二)通过压缩劳动力的供给,维护耕地面积来缓解劳动力非农就业的矛盾
首先,压缩劳动力的供给。新蔡县作为一个劳务输出大县,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人口增长过快是劳动力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想压缩劳动力的供给,先要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一方面,对居民的生育行为进行引导,控制人口的过度膨胀,缓解农村劳动力问题继续扩大。另一方面,通过经常排查的手段,来防范一些非法的企业雇佣童工。若能让这一部分人脱离劳动岗位,等到他们成年获得一定知识和技能后再就业,不仅可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还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工作能力。
其次,维护和扩大耕地面积。维护和扩大耕地面积,可以由四个层次开展:第一,让农村居民提高土地资源的意识,认识到国家土地保护的重要性,让人们无论是在城镇化过程中,还是农村住宅建设以及其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过程中,都必须努力减少对耕地面积的占用。第二,可以在财政上对于耕地保护予以适当的倾斜,充分保证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积极地开展。第三,制定符合地方情况的土地规范准则,要求当地各个单位、部门严格遵守。第四,明确法律中关于耕地保护方面的各种条文,对于违反法律规定的企业及个人,要严格追究法律责任,给予严惩。
(三)通过加强乡镇企业的发展和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就业
首先,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创业是实现就业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劳动者就业的重要形式。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推动“回归工程”,积极鼓励、动员和支持在外创业有成人士回乡创办工业企业、发展第三产业。第二,在税收政策方面,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的税收政策,新蔡县要积极给予回乡创业农民工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并做好相关政策的落实。第三,在金融政策方面给予支持,一些地方已经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政策范围,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和吸纳返乡农民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财政给予担保和贴息支持,这点新蔡县可以借鉴。第四,新蔡县可以建立政策咨询平台及劳动力市场服务系统,为当地劳动者提供各种与岗位相关的信息及就业指导等服务。
其次,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新蔡县要抓住转移的机遇,在这方面要加大招商引商的力度,同时做好本县人力资源及土地资源等优势的宣传。
(四)通过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础教育设施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首先,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第一,要确定养老基金的筹集标准和方式,可以把养老基金标准划分几个档次,但要确保低档能保证农村最低养老需要。同时,可以创建一个专门从事保险机构投资基金,按照多渠道投资市场原则经营保险基金,从而使原有的养老基金保值。第二,合理地筹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县、乡、村分别承担一定比例,使资金来源渠道更加规范化,各部门密切配合制定出保障线标准,真正保障贫困村民的生活。第三,政府要加大农村医疗投入,积极推进农村医疗设施建设,使资源能够得到合理配置。
其次,建立基础教育设施解决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教育问题。建立农民工子弟学校是目前解决剩余劳动力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途径。政府与民营企业都可以投资建立,也可两者合建。
[1] 魏众.健康对非农就业及其工资决定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4(2):64-74.
[2] 樊明.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个人因素:基于河南省农民工及农民问卷数据[J].经济经纬,2012(6):33-37.
[3] 杜鹰.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与重点任务[J].求是,2012(4):38-40.
[4] 白菊红.农村家庭户主人力资本存量与家庭收入关系实证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50-55.
[5] 李培林,田丰.中国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本对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J].江苏社会科学,2010(1):76-94.
[6] 郝海广,李秀彬,辛良杰,等.农户兼业行为及其原因探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0(3):16-23.
[7] 蔡昉.如何进一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1):87-90.
Research on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of Rural Surplus Labor in the Condition of Industrial Upgrading——Taking Xincai County of He'nan Province as the Case Study
ZHANG Fu-tian
(Management and Economy Institute of Xuchang University,Xuchang He′nan 461000,China)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omestic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the surplus labor force in Xincai county have encountered new difficulties in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Through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the reasons which influence the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of rural surplus labor are researched in the aspects of knowledge and skill levels,resources and endowment condition,employment opportunities,rur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etc.On the basis of these,detailed solutions are put forward.
industrial upgrading;rural labour force;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F325.1
A
1008-6021(2015)03-0032-04
[责任编辑 武 光]
2015-04-15
张富田(1976-),男,河南许昌人,副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工商管理博士后。研究方向:制度经济学、会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