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化脓性腮腺炎的诊疗与体会

2015-12-15吴清明

中国乳业 2015年11期
关键词:颈静脉腮腺炎脓腔

文/吴清明

(广州珠江牛奶有限公司)

广州珠江牛奶有限公司存栏奶牛1700 余头,近几年临床上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疾病,表现为:病牛一侧或双侧的耳廓下方、下颌骨后面、咽喉部上面出现肿块,严重影响病牛的呼吸和采食。由于早期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不清,病变部位特殊,兽医以肌注抗生素辅以局部涂药、封闭等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早期病例均以死亡和淘汰告终。近两年来,笔者通过临床探索,查阅大量资料(国内外多部奶牛疾病专著没有记载这种病,在家畜外科疾病教材中可查阅),诊断该病为化脓性腮腺炎。笔者通过手术切开排脓引流6 例,成功治愈6 例。现将诊疗方法与体会与同行分享。

1 奶牛化脓性腮腺炎疾病概况

1.1 发病原因

腮腺是奶牛唾液腺中最大的腺体,位于耳下部下颌骨后方,呈上宽下窄的弯向前下方的狭长三角形[1]。腮腺分泌的腮腺液通过腮腺管进入口腔,腮腺管开口于颊黏膜的唾液乳头上,腮腺液起湿润饲料帮助消化的作用。

由于腮腺管开口于口腔,容易受到饲料中尖锐异物如麦芒和草梗的损伤[2]。这种损伤会导致腮腺管发炎,继而上行感染引起急性腮腺炎。如果急性腮腺炎没有及时发现和正确诊断治疗,待到发现咽喉部有肿块、吞咽、呼吸困难时已经不可逆转,最终发展成化脓性腮腺炎。

1.2 发病率

本病在奶牛临床上发病率不高。传统的饲养模式下奶牛粗饲料供给以青饲料、青贮饲料为主,干草类为辅,发病率低于1‰。随着近年来饲养模式的改变,粗饲料以苜蓿草、燕麦草、羊草等干草类为主,青贮料为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珠江牧场近三年资料统计,年发病率达到4‰。除3个月龄内犊牛以外,各类牛群均有发病[3]。

几年前与珠江牧场邻近的某奶牛场,后备牛饲喂了从野外收割的杂草,杂草成分复杂并含有水中螺蛳、贝壳等坚硬杂物,其后备牛发病率达到2%。而该场成母牛饲喂青玉米杆、青贮、苜蓿草羊草等,发病率在2‰左右,差异非常大。

1.3 临床症状

1.3.1 急性腮腺炎

奶牛急性腮腺炎表现为耳下部咽喉区域有弥漫性肿胀,局部有热痛,头颈伸直,采食时有流涎[4](图1)。在集约化饲养模式下,受兽医观察牛群和诊断水平的限制,在临床上急性腮腺炎往往因为没有及时发现或未得到正确的诊断而被延误治疗。

图1 急性腮腺炎(局部弥漫性肿、头颈伸直流涎)

1.3.2 化脓性腮腺炎

多数病例可由急性腮腺炎发展到化脓性腮腺炎阶段。病牛表现:耳下部、下颌后缘、喉结上方出现肿块,头颈伸直,咀嚼吞咽缓慢或谨慎,呼吸不畅或困难,有时在夜间听到病牛呼吸似拉风箱的声音。久之,病牛日渐消瘦。

肿块(脓肿)分为“独立性脓肿”和“贯穿性脓肿”。独立性脓肿是腮腺脓肿出现在一侧或左右两侧出现,但脓腔是各自独立存在的,表现左右基本对称,肿块明显;贯穿性脓肿是两侧脓肿贯穿,存在于咽喉部上方,表现为喉结向外突出明显,左右两侧肿块不明显。由于肿块对咽喉部的压迫,常听见病牛呼吸时发出“哧哧”的声音。由于脓肿有一层较厚的腺体组织包裹,触诊局部感觉有一定的压力,但波动感不明显(图2)。病牛体温正常,由于呼吸困难,其活动量明显减少。

2 疾病诊断

根据在耳下、下颌骨后方、喉结上方等特殊部位的肿胀,头颈伸直,采食吞咽困难,呼吸不畅等特征症状可做出诊断;最终确诊则要在触诊有压力相对柔软的地方用针头穿刺,有脓汁才能确定。

3 鉴别诊断

由于本病位置特殊,许多临床兽医不愿承担治疗风险,在没有进行认真地诊断和研究的情况下就将病牛淘汰。表1是与奶牛化脓性腮腺炎容易混淆的几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4 治疗

化脓性腮腺炎的治疗,实质上就是一个脓肿的治疗,只不过由于解剖部位的特殊性,要求术者尤为谨慎。

4.1 切开排脓[3]

图2 化脓性腮腺炎(肿胀隆起 喉结突出)

手术者必须对局部解剖十分清楚,知道局部血管、神经、食道、气管等部位和走向。步骤为:首先确定颈静脉,在颈静脉上或下方1 cm开外,找到相对有波动感的部位,穿刺确定是否有浓汁,确保刀下就是脓肿。第二步,局部剃毛,消毒,用手术刀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囊,即有脓汁冒出。切口方向与颈静脉平行。第三步,扩大切口,用止血钳或手术刀柄进入脓腔固定创口(因为有几层组织有时很难找到最初的切开),用剪刀小心剪开创口1.0~1.5 cm,创口不能太小,否则排脓、排液不畅。

4.2 冲洗脓腔引流

用双氧水注入脓腔,反复冲洗浓汁,而后用黄药水(利凡诺溶液)反复冲洗。最后在脓腔内置入用黄药水浸湿的纱布条,外露布条1.0~2.0 cm。

图3 化脓性淋巴结炎(脓肿位于皮下)

表1 奶牛化脓性腮腺炎的鉴别诊断

对于贯穿性脓腔,在一侧切开后用大号止血钳在脓腔探查其深度,在对侧的皮下感知到止血钳头的存在,此时在保证避开颈静脉血管和食道的前提下,以止血钳为导向在对侧开一个创口,这样利于术后炎性渗出物的排除和引流。因为较大较深的脓腔,用两侧引流好于一侧引流。

4.3 后续治疗护理

切口排脓减压后,病牛症状立即改善。但术后最初几天,脓腔还有炎性渗出物聚集和创口炎性水肿,术部消肿速度不如体表脓肿切开消肿明显。所以不可小视术后的后续治疗护理。

具体方法:肌注抗生素5 天,每天将置入创腔的纱布条拉出一部分保持渗出液流出通畅,必要时3天后再冲洗1 次脓腔。局部涂擦浓碘酒。15~20 天后肿胀逐步消退,病牛恢复正常。

5 治疗体会

5.1 此病的实质就是在耳下方、下颌骨后方、咽喉上方的一个脓肿。由于脓肿存在的位置较深,又有腮腺组织包裹,在外部触诊时波动感没有皮下脓肿明显。因此在主要症状存在的情况下,最终用针头在相应的部位穿刺确诊。

5.2 由于脓肿存在的位置重要而特殊,在切口排脓时既要大胆又要细心,切口的位置和走向非常重要。切口要位于离颈静脉1 cm以上的脓腔的下端,平行于颈静脉走向,在切口见脓后,扩创操作不要使用手术刀而使用剪刀。

5.3 作为执业兽医,要有一种不断探索、力求完美的专业责任感。由于本病临床发病率低,报道少,在专业的奶牛疾病书籍中难以查阅到,很多临床兽医对本病位置的特殊性和手术治疗的风险,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临床上遇到这种病牛就以淘汰告终。笔者对本病的治疗也是通过了很长时间的摸索,通过对6 例病牛的治疗,摸索出了治疗本病的心得,证明只要诊断正确,方法得当,本病是可以治愈的;只要切口位置准确,操作小心,治疗过程风险是可控的。

6 典型案例

6.1 5068号牛,两侧独立性化脓性腮腺炎,具有上述典型症状,兽医将该牛列为淘汰对象,抱着尝试的心态,分别在两侧切口排脓,两侧分别排脓约400 mL,经后续治疗护理痊愈。

6.2 4629号牛,右侧化脓性腮腺炎。因采食受到限制,奶量渐减。经切开排脓约500 mL痊愈。

6.3 00324号牛(图4),两侧贯穿性化脓性腮腺炎,两侧肿胀明显,喉结突出,呼吸有“哧哧”声音,采食吞咽困难。穿刺肿胀部有脓液,切开排出约800 mL脓汁,经止血钳探查,创腔深至对侧,在对侧也切一口引流,治愈。

图4 治愈后的00324 号牛切口部位

6.4 00176号牛,症状与00324相似,没有及时切开排脓治疗而死亡。经剖检,咽喉部有一脓肿,脓液约700 mL。脓腔由一较厚的腺体组织包裹,结果证明是化脓性腮腺炎导致的呼吸困难死亡。

6.5 4702号牛,具有典型的两侧化脓性腮腺炎症状,经穿刺见到浓汁确诊。但兽医治疗保守,仅用大号针头抽出脓肿500 mL,没有切开排脓、冲洗引流,症状仅改善2 月后又如之前,最终淘汰。

[1]沈和湘,周进三,李福宝编著.禽畜系统解剖学.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2-93.

[2]张幼成,朱祖德主编.实用家畜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56-58.

[3]曾伯才.我看犊奶牛腮腺炎的防治.北方牧业,2004-08-15.

[4]北京农业大学东北农学院主编,家畜外科学(下).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360-361.

猜你喜欢

颈静脉腮腺炎脓腔
脊柱结核骨质破坏、脓腔MSCT、MRI特点与临床病程的关系研究
康复新液应用于糖尿病患者颜面部软组织多间隙感染脓腔破溃愈合1 例
介入治疗食管瘘合并纵隔脓肿
腮腺炎外敷用什么药
单宁酸与牛颈静脉的交联机制研究
流行性腮腺炎 中医透皮技术治疗经验
流行性腮腺炎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疫情流行的具体措施分析
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介入置管的保守治疗效果探讨
颈静脉孔的解剖及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