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 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超声筛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2015-12-11杨先悦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心脑血管多普勒

杨先悦 杨 晓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与多种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有关的动脉慢性炎症性疾病。AS 的危险在于它可以使受累血管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的血供减少甚至中断,从而造成其缺血甚至坏死。更重要的是,粥样硬化斑块的脱落可引起急性心脑血管事件,预后不良。AS是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高血糖或高血糖记忆是导致AS 的危险因素,所以尽早诊断和治疗T2DM 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T2DM 患者下肢动脉斑块形成情况,同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便指导T2DM 患者的治疗,努力控制或者延缓其发展,防止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取2014 年1 月1 日~2014 年10 月31 日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广德路院区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 患者107 例,其中男性61 例,女性46 例,年龄36~83 岁,平均年龄61.44 ±11.37 岁;病程1~31 年,平均7.46 ±5.94 年。所有患者均检查生化全项、糖化血红蛋白及其他相关检查,并询问每位患者是否合并有高血压病,此外,均由超声科同一位主任医师对他们进行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T2DM 的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委员会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其他类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肝肾功能严重受损患者以及恶性肿瘤患者。

1.2 仪器与方法 107 例T2DM 患者于入院第二天早晨空腹抽血测定生化全项及糖化血红蛋白,并完善其他相关检查项目。生化全项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查指标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HDL/CHOL)、空腹血糖(GLU)等。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应用Philips IE33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11MHz,依次观察患者双侧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的内经、中-内膜厚度(IMT)及动脉内有无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重点是观察有无斑块,如果有斑块,观察斑块的位置、大小及内部回声等情况,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动脉管腔内血流充盈情况,利用脉冲多普勒(PW)观察动脉的频谱及峰值流速。按照血管超声检查指南,1.0 ≤IMT <1.5mm 为内膜增厚,IMT 增厚≥1.5mm 即诊断为斑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进行t 检验,以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斑块组与非斑块组之间性别的比较 107 例患者中下肢动脉有斑块者45 例(斑块组),其中男性28 例,女性17 例,无斑块者62 例(无斑块组),其中男性33 例,女性29例。用χ2检验得出χ2=0.861,P=0.353 >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T2DM 患者下肢动脉斑块形成与性别无关(见表1)。

表1 斑块组与非斑块组之间性别的比较(例)

2.2 斑块组与非斑块组之间是否合并高血压病比较斑块组45 例患者中有36 例合并有高血压病,非斑块组62 例患者有32 例合并有高血压病。用χ2检验得出χ2=9.071,P=0.003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高血压病可以促进T2DM 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见表2)。

表2 斑块组与非斑块组之间是否合并高血压病比较(例)

2.3 斑块组与非斑块组之间年龄、病程及其他相关因素的比较 斑块组与非斑块组之间年龄、病程、TG、CHOL、HDL、LDL、VLDL、HDL/CHOL、GLU 及HBA1C 之间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显示两组之间的年龄和病程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相关因素之间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斑块组与非斑块组之间年龄、病程及其他相关因素的比较

3.讨论

2008 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相当于每4 个人中就有1 个高血糖状态者。2009 年职心乐等人调查得出以空腹血糖≥6.1mmol/L 为标准的高血糖筛查阳性率为11.68%(标准化率为11.17%)[1],可见T2DM 已经成为我国一种主要的公共健康难题。

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就是大血管病变,主要累及心血管、脑血管和外周血管等。在新诊断的T2DM 患者中,大血管病变发生率接近50%[2]。大血管病变是T2DM 患者致死、致残原因之一,其病死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 倍。大血管病变的主要基础是AS,而AS 病变早期无症状,仅表现为大血管IMT 增厚和(或)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AS 是一种可逆性的病理过程,饮食治疗或者药物治疗降低血脂等可以使斑块缩小甚至消失,所以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并随时检测动脉的动态改变显得尤为重要,而彩色多普勒超声就可以提供很好的办法。

下肢AS 或者粥样斑块形成是T2DM 患者外周血管病变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本研究中糖尿病患者发生AS 或者粥样斑块的阳性率为91.59%,发生斑块的阳性率为42.06%。下肢AS 与糖尿病足的发生密切相关,AS 可致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肢端供血不足,进而引起缺血性溃疡、局部感染和微循环障碍,是导致患者足部溃疡不愈、下肢坏疽和截肢的重要原因。此外更重要的是T2DM 患者较非T2DM 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和病死率明显增加。下肢动脉病变与冠状动脉病变和心脑血管病变等在病理上有共性,因此在临床上这几种病变常同时存在。下肢动脉病变对冠状动脉病变和心脑血管病变有预测价值[3],而且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脑血管事件,因此尽早诊断下肢动脉病变很重要。

本研究表明T2DM 患者下肢动脉斑块形成与年龄、病程及高血压病患病率有关,而与性别、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因素无关。所以对T2DM 患者的血压及血糖早期干预并长期检测使达标,可以延缓大血管病变的进展,减少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及糖尿病足等的发病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T2DM 患者下肢动脉出现硬化及形成斑块的病变中较为直观、方便、无创、可重复性高,并能提供下肢动脉病变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据此临床医生能尽早给于相应的治疗和预防,降低截肢率,并可以为T2DM 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一、二级预防提供重要依据。

1 职心乐,王建华.天津2 型糖尿病患病情况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9,17(4):275-277.

2 冯静.2 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与颈动脉病变关系研究[J].临床荟萃,2010,25(3):230-232.

3 喻昆林,虞青,徐勇辉.2 型糖尿病冠脉病变与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4,10(1):27-29.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心脑血管多普勒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21例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我国高血压病的空间分布研究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多普勒效应》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