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生命课堂”下《历史与社会》发展性学业评价策略

2015-12-10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瞻岐镇中学葛鸿飚

新教育 2015年24期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学业考试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瞻岐镇中学葛鸿飚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生命课堂”下《历史与社会》发展性学业评价策略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瞻岐镇中学葛鸿飚

在“生命课堂”理念的指导下,分析了《历史与社会》发展性学业评价应坚持的三个原则,即可操作性原则、促进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并探索了适应“生命课堂”的评价方式,以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养成积极参与、努力思考、创造性地完成学习内容的习惯的目的。

“生命课堂”学业评价学生发展

学业评价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环节,具有方向性和指导性意义。“有意义的评价,不仅在于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状况作出评价,而且在于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发展性评价。”“生命课堂”下的《历史与社会》学业评价,如何做才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

课程标准是评价的依据,鲜活的生命是评价的对象,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是评价的终极目标。因此,“生命课堂”下的《历史与社会》学业评价应体现三个原则:一是可操作性原则。学业评价应充分考虑到城市与农村学校的差异,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的不同,七八年级与九年级毕业班的区别,等等。否则,再完美的学业评价也不过像海市蜃楼一样,只给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而无一用处。二是促进性原则。新课程所需要的学业评价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差异,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发展水平,评价的作用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的水平基础上不断发展。所以,学业评价要让学生感到“你行我也行”,从而对《历史与社会》这门课程感兴趣。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三是适应性原则。《历史与社会》的学业评价要适应“综合性学科”的这一最大特点,要适应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社会与个人生活的实际,要适应教学环境从课堂的狭窄范围扩展到社会的广阔空间的要求。这要求我们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应该更开放;不能仅仅局限于个人观点,而应该更大胆,更具有个性化。

根据以上三个原则,笔者在执教《历史与社会》的实践中,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

一、活动表现评价

活动表现评价就是根据学习内容、学生条件和教学条件,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自主活动或完成某一任务,依据学生的真实表现来评价学生。活动的形式不拘一格,针对九年级学生的实际,我选择了三个项目,即“时政三分钟”、“小论文”和“社会调查”。

时政三分钟,就是每个学生每个学期在上课前在全班同学面前作一次时政讲解,其他同学则作记录,这一活动占学年成绩的10%。它的评价标准如下:

这项活动既促进学生关注社会,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提炼信息、口头表达、笔记等能力,一直以来很受学生欢迎。

小论文写作,这是最能反映学生分析、提炼、写作能力的一个项目。在这个活动中,我追求的是质而不是量,达到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小论文写作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所以要求学生每个学期只写一篇(当然也鼓励有水平的学生多写),欢迎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修改(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这一活动占学年成绩的10%。学期结束汇编成册,作为纪念。

社会调查,能体现学生的合作精神,反映学生的运用知识、参与社会的能力。这个活动,我首先帮助学生设计好调查表格;其次,让学生进行课题选择,选择调查对象,然后给予充分时间去完成。教师对过程进行监控,要求学生最终把调查报告及调查过程上交,形式不限。这一活动占学年成绩的10%。

二、课堂教学评价

凡是做过教师的人都知道,一个教室的学生由三部分组成,即活跃的少数、沉默的多数、被老师遗忘的人。传统上的课堂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以对活跃的少数评价为主;评价的内容,也是对学生回答问题情况的评判;评价的语言,不外如“对”、“不对”、“很好”、“回答的不错”、“你做得真棒”,以此来表达对学生的赞同和反对。

这样的评价方法,存在着评价范围狭窄、评价主客体单一、评价内容浅显、评价层次较低等问题,难以促进全体学生的进一步有效学习。

我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是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辅以他

评和教师评价。具体的做法是:每节课后,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后交学习小组长鉴定,确定星级。一月统计一次,张榜公布,当然这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课堂教学评价占学年成绩的10%。

《历史与社会》课堂自我评价表

这种课堂教学评价方法,覆盖到了教室的各个角落,促使学生积极学习、努力参与,让他们在成功或失败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考试评价

考试作为一种评价方式依然存在,并且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是九年级。但可以改变的是考试的内容、考试的形式。考试评价由单元测试、期中和期末测试三部分组成。在现有的考试体制下,期末考试一般由区教研室提供试卷,我们可以做文章的,是单元测试和期中测试两类。

单元测试采用自主测试的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分组命题,编制试卷;在此基础上,各组交换试卷测试。由命题组批改试卷并总结。这样的考试评价,使测试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融为一体,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期中测试由教师命题,测试不但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更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充分体现历史与社会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和独特的情感教育功能。与此相对应,命题的题型也出现了从呆板严肃到灵活亲和的新变化。少了客观题,多了主观题;少了死记硬背,多了联系社会;少了唯一标准,多了开放答案。准确点击、学海冲浪、图中学史、材料分析和问题探究等新题型纷纷问世。看起来变化的是题型,实质是增强课程对学生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在期末的学业评价中,考试评价占60%,即单元测试占10%,期中测试占20%,期末测试占30%。当然,为了鼓励“落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期末的学业评价中,还可以考虑学生的进步程度。首先让学生自己提出申请,并说明理由;然后教师根据该生的学年表现给予适当的加分。

根据以上的学业评价方法,每个学生在期末得到这样一份《历史与社会素质报告单》: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大海是孕育生命的地方,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在教学上面向充满生命气息的学生,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学业评价,那么,这一个个生命就会在春天开出一朵朵色彩斑斓的鲜花,装饰整个世界。

猜你喜欢

历史与社会学业考试
艰苦的学业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导入艺术探讨
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与实践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