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本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实践研究——以苏州相城实验中学为例

2015-12-10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实验中学翁永兴

新教育 2015年24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体系中学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实验中学翁永兴

校本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实践研究
——以苏州相城实验中学为例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实验中学翁永兴

本研究主要以苏州相城实验中学的生命教育开展为研究对象,从课程开发的角度,构建了一个校本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框架,结合本校实际对生命教育课程的设计理念、设计思路进行了分析,梳理了不同类型的校本生命教育课程内容,从实践的视角对中学生命教育校本课程体系进行了探索。

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案例研究

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发展并逐步完善自身的生命价值和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培养健全的人格的一种教育活动。我们需要根据生命教育的内涵,明确中学生命教育的各个层次的目标,进行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开发。

一、校本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化的必要性

当前的生命教育课程中存在着内容泛化或是单一化的倾向。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但并非一切和生命有关的内容和活动都需要作为生命教育课程的内容。无论是内容的泛化还是单一化都只会让生命教育走向误区、偏离本真。

现有的学科课程中虽然隐含一些生命教育的元素,但主要是从各自的学科视角诠释生命教育现象,不能对生命教育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一些学科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生命教育意识,难以挖掘其中的生命教育元素;学校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专题教育或德育活动践行生命教育,但缺乏系统,不成体系,且没有稳定的师资队伍和课时保证,也没有形成对生命教育的研究、管理和评价机制,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生命教育在学校的践行和落实。

二、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

中学生命教育课程体系以生命教育为核心,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中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从生理、心理、技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以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形成科学的生命观理念,从而热爱生命为主旨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具有综合性、活动性等特征,是通过学生的实践和体验来开展与实施的课程。

图1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图

1.课程理念的设计。生命教育的课程首先应该以关爱生命为起点,教会学生生命的知识,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学习与自我及与他人、社会、环境和谐相处的道理。其次应以尊重生命为前提,关注生命的平等,公平地对待每一个生命个体。再者,生命教育课程应与生活实践融为一体,帮助学生获得真实的生命体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掌握生活技能,在实践中锻炼生命,体验生命。

2.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目标就是教育宗旨和培养目标在教育活动中的具体化。课程目标依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习者身心发展的特点,当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学科发展的客观要求。当代青少年学生生命教育总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发展的特点,使之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引导他们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使之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激扬生命,完善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高生命质量、提升生命意义。

三、案例研究——相城实验中学生命教育课程体系

1.案例简介。在对中学生命教育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和当前中学生对生命的认知特点进行分析后,苏州市相城实验中学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开展了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前期基础。苏州市相城实验中学在的办学道路上的积累与沉淀为生命教育奠定了深厚的教育教学基础。教学环境方面,学校建立了三个生命教育主题科普馆,分别为地震科普馆、消防科普馆、人防科普馆;实践活动方面,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生命教育体验参与活动,如农耕活动、国旗下的讲话等。

3.案例设计。根据生命教育课程内容设计的原则,结合苏州市相城实验中学的教学实际,本校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如图2所示:

图2相城实验中学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图

第一层为生命教育主旨的确定。这包含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生命健康教育:认识生命,教育学生要认识自己的生命,了解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促进身心健康的方法;学会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学会与人交往,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热爱生命,敬畏生命。其次为生命安全教育:珍爱生命,教育学生要学会保护自己,树立生命可贵的意识,认识生命的独特价值和意义,正确认识生死,能够珍惜生命,善待生命,掌握生命保护的技能及生命干预的技能。最后为生命之光教育,发展生命,教育学生保持心理和情绪健康,促进社会性的良好发展,形成积极乐观的、热爱生命的人生态度。

第二层为生命教育相关活动的设计与开展。结合本校已有的相关场所、设施及活动形式,如“地震馆”、“消防馆”、“人防馆”、“国旗下的讲话”等,进行相关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及相关教材的整合与编写,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探究性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生命知识,培养学生的生命认同感和责任感,让学生直接参与、感受情境中的生命体,从实践活动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第三层为生命教育与学科的有机渗透,生命教育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生成性的教育,学校各学科中的很多课程都与生命教育息息相关。生命教育的课程需要整合其他课程中分割的学习内容,形成多学科整合拓展的生命教育内容、灵活多样的生命教育形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使生命教育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学科的学习需要。

4.评价与反思。

(1)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参与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发,从使用者转变为开发者,不断进行思索与探究,逐步提高了教师对生命问题的探究与创新能力,并能逐渐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待生命问题,更加注重学生的交流与成长。

(2)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通过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学生在对生命的认识、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环境等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在良好习惯的培养及生命技能的养成方面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3)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曾经有些学生存在一些不良习惯,导致学生之间发生摩擦的情况;在生命教育后得到了改善,学校的整体氛围也在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中变得愈发团结友爱,促进了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的建设。

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1)教学目标有待完善。从苏州相城实验中学生命教育实施过程中看,设定的生命教育实施目标过于笼统,尚未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特点制订相应的分级发展目标。不同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各有差异,因此,在不同年级认知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不同年级特点的生命教育目标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2)实施模式有待改进。生命教育的实施模式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尚没有比较完善的可供借鉴的模式。在本校生命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多数教师还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降低了生命教育的实践性和体验性,而且违背了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初衷。

(3)家校合作有待推进。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学生生命的根本所在,因此家庭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观念和方法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影响深远。生命教育需要系统的开展,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密切配合,形成生命教育的合力。所以,家庭和社区教育是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和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结语

开展生命教育,完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学生既能掌握与生命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也能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获得生命的体验,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但是,我们的研究与探索还存在许多不足,如生命教育内容体系的开发还有待深入、生命教育校本课程资源还有待挖掘、课程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等,这也将是我们日后在生命教育教学研究中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体系中学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在多解中学创新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