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视阈下太极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研究①

2015-12-05贾军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36期
关键词:段位制练习者太极

贾军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新视阈下太极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研究①

贾军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太极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武术文化之精粹,在当今社会更是作为一种时代的主流带领中华武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太极文化以其刚柔并济,以守为攻,攻防结合的技击动作,向世人展示出中华民族的以德服人,以和为善。在这个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时代潮流化的大背景下,对太极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剖析,使它发出耀眼的星光,并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该文采用文献综述,叙述了太极文化对青少年的作用和传播中的众多障碍,并针对当今太极文化的传播途径和传播对象的不足,为太极拳文化传播途径做出几点创新理论。

新视阈 太极文化 太极拳 青少年 传播途径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思想的开放也得到了发展,太极文化在社会群体中的传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由传统的师徒传播,走向了大众传播、师生传播和媒体网络传播,深受广大群体的喜爱。尤其是在老年群体中得到极大地传播推广,但在青少年阶段的进展却并未取得良好效益。青少年群体作为国家新一代的继承者,担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国内对太极文化研究众多,但在青少年群体传播的研究相对欠缺。笔者认为有必要从青少年和太极文化两者之间找寻、发现其契合点,为太极文化在青少年群体的更好传播与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1 太极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太极文化作为文化的分支,并作为非物质遗产文化,太极文化是太极拳技术及相关理论的总称。[1]太极讲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并要求气沉丹田,动作形如流水,柔中带刚,刚中带柔,四两拨千斤。太极文化将中国的“和”文化孕育于太极拳文化之中,讲求万事万物以和为贵,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作为武术的至高境界。太极文化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德育中的“和”文化与体育中的健身功能相结合,在育体中育人,育体中育德,达到一种真正的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1太极拳对青少年群体的作用

青少年是人类发育过程中的一段时期,介于童年与成年之间。在这段时期里,人类会经历一段青春期,也就是性成熟的过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的生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心血管系统、骨骼肌肉的健康发展,增强神经系统的灵敏性,提高柔韧度与肌肉耐力,缓解日常中的各种生活和学习上的精神压力。通过对青少年进行太极文化中“武德”的学习与教育,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不骄不躁的心理品质。通过参加对练和集体演练的项目有利于扩大练习者的交际圈,培养青少年团体协作的能力以及团体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1.2太极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传播中的障碍

太极十年不见功,形意一年出真功。太极及各类武术精髓于一身,内涵深测奥秘,相对青少年群体晦涩难懂。太极拳讲究动作柔和,呼吸、意念与动作相通,身轻体松,但青少年正处于一个好动与注意力相对不能集中的阶段,太极拳对于青少年来讲缺乏了许多的趣味性,不能很好地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再加上太极服饰的单一性与青少年所追求的个性化产生矛盾。难以满足青少年的审美。太极拳修习者的平均年龄都在50~60岁,因此,也被称为“老人拳”。[2]这就造成了太极文化在思想和练习群体的脱节。青少年的性格好强、好斗、好胜,太极文化难以满足其内心需求。以上这些方面的阻碍导致太极拳在青少年阶段的传播产生了较大的困难。

2 太极文化在青少年传播途径创新

传统的太极文化的传播包括师徒、书籍、网络、电视、电影、教学传播。这些传播相比以前的传播有所突破,但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与突破,尤其是在青少年这个年龄阶段。面对青少年阶段进行的太极拳文化的传播,笔者可以做以下几方面的创新。

2.1推广太极拳的对练模式。

对练是练习者利用单人套路中攻防动作与对手进行攻防转换的练习。通过对练模式的练习改变原有单一练习的枯燥与乏味性以及原有的会练不会用的表演模式。通过对练推广不仅有利于练习者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与练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乐趣,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阶段的需求。对练模式有助于增进青少年了解太极拳技击的含义和运用,相比单人练习更具趣味性与竞技性。

2.2推广段位制

段位制涵盖了单练、对练、拆招技法等各项能力的评判标准、考核标准以及理论知识的考核。进行段位制推广,可将无形的东西有形化,并将其进行量化。通过段位制的评判标准,使学习者可以将一个长期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子目标。通过段位制的考核可以使练习者看到自身所处的阶段以及自身的进步,激发学习的兴趣,推动青少年的斗志与积极进取的精神。将段位制引入各个学校,有助于增进青少年对段位制的了解。同时它对练习者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达到积极地传播的作用。

2.3举行青少年太极拳比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活动成为人们的需求,体育赛事成为人们闲时所谈论、观赏的一项重要事件。尤其是各项竞争激烈的体育赛事更是受到了青少年的迷恋与追捧。通过举行青少年太极拳比赛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爱好者参与、观看,并将潜在的爱好者转化为运动参与者。同时也有利于激发青少年学习太极拳的积极性。通过这种比赛形式不仅做到了在比赛者之间的推广传播,同时也激发了其他潜在的参与者的兴趣,促使这些潜在的练习者成为喜爱太极的一员。

2.4创编新式简易太极套路纵观青少年群体所学武术套路动作,不难发现他们喜欢学习外部看起来更为刚健有力的各种武术动作和跳跃性动作。这些动作符合青少年的审美标准和心理需求,有助于他们将内心的各种好争、好斗、好胜的需求通过这些动作的练习表现出来。太极的精髓在于将人的浮躁和杂念消除,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以青少年的各项心理特征,要达到这样的水平,确实非常困难,但我们并不能因为其困难,而听之任之。应根据太极原理创编一套简易的适于青少年的太极健身套路,为我国太极文化在青少年群体的“断层”填补空缺。

2.5设计新型太极服饰

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人们的生活、饮食文化、出行工具和审美发生了巨大改变。穿衣风格摆脱了原有的单一色调,更趋向于多色调的混合搭配,以及图案的印刷。基于这样的文化挑战,传统服饰的风格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动。同时西方思想的传播,使青少年群体受到西方文化强烈的冲击,他们在服饰上追求个性化。面对目前社会巨大的服饰文化冲击,太极服饰作为太极文化的一部分,对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它既是太极文化传播的必由之路,也是传播推广的重要策略。利用现代服饰潮流和青少年的审美标准,为青少年设计新型太极服饰,引导青少年对太极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不失为一种重要的传播途径。

3 结语

太极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优越的民族特色和悠久历史,对塑造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传播太极的途径有多种,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挖掘和实践,找出其最佳的传播途径。我国目前在青少年阶段的传播相对薄弱,加强太极文化在青少年群体的传播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需要各领域研究人员通力协作,为太极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之中的传播开辟出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传播之路。太极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源于中国,属于世界。青少年作为中国的新一代力量更有责任、有义务将中国的传统武术文化,尤其是太极文化发扬光大,推向世界,推向奥运会的舞台。太极文化作为国之精粹,作为当代青少年的精神食粮,是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强有力的代表。但传播太极文化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

[1]高雪梅,郝小刚.太极文化软实力价值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0(10):25-27.

[2]杜菁菁.太极拳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和推广策略研究─以潭州市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12.

[3]钟霞.太极文化和瑜伽文化的对比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0(9):29-30.

[4]李秀.当代中国太极拳的现状及发展思路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1(10):50-52.

[5]李春龙,唐云,王志英.作为人类非物质遗产的太极文化[J].搏击.武术科学,2008(3):29-31.

[6]张祝平.从文化自觉的视域审视太极文化的勃兴[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1):25-27.

[7]史兵.体育文化空间传播类型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2):5-8.

G85

A

2095-2813(2015)12(c)-015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6.154

贾军(1991,3—),男,汉,山西临汾人,硕士,研究方向:武术专项教学训练与理论实践。

猜你喜欢

段位制练习者太极
小学生初学跳长绳小妙招
『太极+』,未来可期
世界,从此『太极』
武术段位制与学校体育结合研究
地域视角下“武术段位制+一校一拳”模式构建
武术段位制技术考试评分规则演变研究
中国武术段位制推广瓶颈与对策研究
健美操训练中舞蹈意识的培养方法探析①
太极马扎(三)
太极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