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读中领悟在悟中提升

2015-11-28庄洁静

课外语文·下 2015年9期
关键词:诗歌鉴赏兴趣语文教学

庄洁静

【摘要】诗歌鉴赏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激发兴趣,熟读成诵”“体味意境,激发情感体验”“多媒体教学,提高诗歌鉴赏教学效果”三个方面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诗歌鉴赏。

【关键词】语文教学;诗歌鉴赏;兴趣;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领学生阅读欣赏诗歌,感悟诗歌内涵,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阅读体验,把握诗歌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树立多元的、开放的、个性化的阅读观,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通过积极参与,让学生体验鉴赏的快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激发兴趣,熟读成诵

传统的诗歌教学,很多教师遵循“读、译、抄、背”的思路,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对诗歌课程缺乏兴趣。诗歌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乐趣,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领悟诗歌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课堂导语,营造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鉴赏诗歌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地进入诗人的心中,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诗歌是音韵的艺术,体现了音乐美,具有往复回环的节奏感,抑扬顿挫的声音美带给人美的享受。熟读成诵是诗歌鉴赏的前提,朗读是鉴赏的切入点,读诗是一门鉴赏艺术,鉴赏需要激情诵读。例如《天上的街市》教学,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激情诵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表现出节奏美和韵律美,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准字音基础上,读出重音、音韵和节奏,让学生一边读,一边体会诗句的节奏,做到熟读成诵,为诗歌鉴赏奠定基础。所谓“三分诗七分读”,通过反复朗读,诗歌内涵的音律之美让读者的心灵为之感染,体会诗歌蕴含的真情实感,让学生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领略诗歌意境美,为诗歌鉴赏做准备。

二、体味意境,激发情感体验

文学作品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愉悦的情感,激发人们内在的心理需求,陶冶人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和智力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品格,提升审美素养,达到体验美、理解美、创造美的教学目的。教师在诗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人物形象,体会他们的思路历程,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写作背景、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深入剖析作品,挖掘作者创作时的激情,在对课文内容的领悟中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乐,体味作者的人生态度,激发积极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意脉流动,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声调高低错落,语调抑扬顿挫,悦耳动听,具有音乐之美,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诗歌语言的音乐美,体会诗歌的意蕴美,感受诗歌的艺术美。用多媒体再现文本所描述的画面,体验如诗如画的情景,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真切地感受诗人的情感,让学生形象地感受作家笔下的画面。中学课本中的古诗词都是流传千古的绝唱,散发着无穷的韵味,古诗具有音乐特质,节奏感强,韵律和谐,通过丰富的美感、特有的旋律、变化的节奏塑造形象。精彩纷呈的古诗是前人留下的艺术瑰宝,传承着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诗中的形、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体味文章美的意境,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例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以“假如我是诗人”进入意境,展开想象的翅膀,勾画一幅画面:长江两岸,春暖花开,彩蝶翩翩,百花吐艳,滚滚波浪向东翻腾,一叶扁舟漂向水天相接的远方,消失在烟波浩渺的江面。学生借助想象,融入自己的理解,创造出美的意境,学生领悟到作者融景色美之中的情感,拓展美、创造美。语文教师要根据作者的审美意识挖掘教材的审美情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引导学生鉴赏美,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思索、领会作品蕴含,提升鉴赏能力。

三、多媒体教学,提高诗歌鉴赏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创设了语文教学广阔的时空,为学生提供了丰富音响资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信息技术信息量大,传播的速度快,语文教学包含大量的文化知识,时空跨度大,运用信息技术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找到平台,信息技术创设课文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教学是一门艺术,采取灵活多变的阅读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用心灵感悟作品,触摸作者情感的脉搏,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合,使教学情境生动活泼,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进行交互式的网络教学,使教学过程具体化和形象化,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使课堂变得生动形象。例如,古诗《钱塘湖春行》教学,教师在字面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欣赏古筝音乐伴奏下的朗读,再为学生播放春意盎然的画面,展示绿草如茵、莺歌燕舞、碧波荡漾的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形象地感受作家笔下的画面,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提高鉴赏效果。

总之,诗歌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意识,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饱含深情,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诗人一起体验悲欢离合,提高思想境界,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净化和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培养学生多向思维形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更深层的理解,在读中领悟诗歌内涵,在悟中提升鉴赏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玉英.浅谈中学语文诗歌教学[J].丽水学院学报,2011(4).

[2]凌建艺.诗歌鉴赏教学之探微[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3).

[3]许月珍,诗歌鉴赏切入点刍议[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诗歌鉴赏兴趣语文教学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和阅读题的审题训练刍议
通过微课培养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