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几点思考

2015-11-28焦辉

甘肃教育 2015年21期
关键词:了解学校管理尊重

焦辉

【关键词】 学校管理;教师;尊重;了解;

信任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21—0029—01

学校的管理,说到底是对“人、财、物”的管理,其核心是对人的管理。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过程,实际上就是运用激励手段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有效发挥其作用的过程,学校中的人员素质水平总体比较高,他们都受过正规的教育,再加上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复杂的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他们往往有更高的追求,教师的劳动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了更希望在一种较为宽松、自由的环境下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创造性的工作,所以在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会锦上添花,效果更佳。在管理中,校长为主导,教师为主体,是学生的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旨在引发教师的向上力和向心力,形成教师创造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局面,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这是办好一所学校的重要条件之一。从我校的工作实践来看,我认为学校教师管理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尊重

校长要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离不开“尊重”两字。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工作就会陷入困境。一个校长应时时处处表现出对教师的尊重。尊重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并创造条件,让教师有更多的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使他们真正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学校领导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实际情况办事,是则是,非则非,坚持整理,修正错误。一旦不坚持原则,处处以老好人的面孔出现,那么,对领导自己、对学校工作、对教师都是极不负责任的,长久下去,势必极大地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校长还要注意在心理上与教师“交换位置”,站在教师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思考所碰到的问题,这有助于理解教师的思想感情,达到相互理解、和睦相处、团结共事之目的。

二、了解

要尊重教师,首先要了解和熟悉教师。一所学校由于教师年龄、性别、习惯、性格、爱好等因素的差异,他们的需要千差万别。这就要求学校领导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教师的各种需要是否正当合理,分清轻重缓急。对教师急切的合理需要,应该尽可能予以优先满足,以激发其工作热情;对一些因条件限制而暂时难以满足的需要,要说明原因,讲清道理,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对那些不当甚至是错误的需要,则要既不姑息迁就,也不武断否定拒绝,而是做细致耐心的说服工作,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觉悟。当然,作为学校管理者,仅在教师生活需要方面关心还是不够的,更应该对每位教师的性格特点、能力状况、工作效率、为人处事方式等方面的优劣长短做到心中有数,在工作的安排上要尽可能地寻找每一位教师能力、兴趣与工作任务的最佳结合点,善于创造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力求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三、信任

信任教师主要应表现在发挥教师的民主管理作用方面。学校管理目标的制订和具体措施的实行,都应尽量反映教师的意见、期望和需要。校长要积极创造与教师对话、沟通、理解的机会,并带头做出示范,即积极主动地与教师多联系、多谈心、多沟通,坦诚地征求意见,说明情况,以此达到相互理解,进而达到相互信任、支持的目的。校长坦诚待人,有利于同教师人际关系和谐氛围的创造。校长对教师说得最多的话之一,就是“要信任学生”,可是校长信任老师吗?管理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感染,校长的感染也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因此没有对教师信任的校长,就很难有对学生信任的教师。

四、提倡“参与”管理

通过民主途径,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民主管理学校的积极性,激发教师的主人翁精神,使学校集体产生巨大的凝聚力,这就需要学校领导者真正做到作风民主。具体到工作中,就是要转变观念,克服领导比教师高明的思想,树立教师才是学校的主人,自己甘当配角的观念,对一些涉及全局型、长远性、关键性的问题决策,要通过相关会议形式,让教师畅所欲言,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多数人的意见,集思广益,形成共识,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工作中的错误;要营造民主管理的良好氛围,使人人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学校领导要平易近人,经常性地与教师打成一片,倾听教师呼声,了解管理中的“热点”问题,听取合理化的建议。许多教职工认为,学校决策是领导们的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是一旦参与,就等于施加了压力,不但说明领导信任教师,也可发挥其才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参与让教职工也体会到了领导在组织管理中决策的不易,从而达到与领导的情感沟通,进而促进相互理解。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了解学校管理尊重
浅谈如何与中职学生做朋友
诚朴决策管理学校的探索研究
情感管理是最高效的管理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好老师就该关爱学生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以家访提升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