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心理倾向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2015-11-28于丽群

甘肃教育 2015年21期
关键词:积极良好习惯影响因素

于丽群

【关键词】 幼儿;良好习惯;心理倾向;积极;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1—0043—01

心理决定行为。心理倾向是指个体在从事活动时较为稳定驱动行为的心理特征总和。幼儿的心理倾向主要有:独立、自信、谦和、友爱、合作等积极的心理倾向和依赖、自卑、孤僻、焦虑、胆怯等消极的心理倾向。本文旨在探究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中的幼儿心理倾向,预防和纠正其不良情绪和态度,探讨幼儿心理倾向对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促进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影响幼儿心理倾向的因素

1. 环境与教育是影响幼儿心理倾向的决定性因素。缺乏爱和安全的环境,关系淡漠、紧张,很容易使幼儿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稳定、和睦、宽松、平等的环境和气氛,教师、家长的理解和关爱,有利于幼儿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

2.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倾向的影响。宠溺、放任自流、缺少必要的关爱,或不恰当的限制干涉都是幼儿产生消极心理倾向的原因,会导致幼儿不良性格与行为的产生。有的家长常常紧张、焦虑,常挂着严肃或愁眉不展的脸;不陪伴孩子游戏,宁可看手机也不愿做孩子的玩伴,这样幼儿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表现出心情烦躁、内向、沉默、孤僻、反抗等,以示不满。

二、培养幼儿积极心理倾向的教育策略

1. 渗透于生活教育中,给予幼儿尊重与爱。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及时体察幼儿内心感受,既尊重幼儿的独立性,又坚持自己的合理要求,给予幼儿充分的关爱。教师、家长与幼儿谈话,能起到减轻心理压力的作用,对幼儿不良情绪能及时得以调试和消除,让他们能在积极的情绪下进行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用鼓励的目光、适宜的鼓励、良好的情绪、温情的身体语言、适当的提问等,让幼儿感受到被倾听和被关注的情绪体验;当幼儿遇到挫折、出现过错时,要注意正确引导。

2. 给幼儿创设一个愉悦的环境,让他们乐在其中,愿意遵守规则和要求。环境和氛围对幼儿的心理倾向影响尤其重要。因此,教师要与幼儿共同制定良好的行为规则,要求和规则要适合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及能力水平,明确具体的行为准则,要能使幼儿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制定的行为准则会使幼儿比较容易接受,幼儿通过参与,也比较容易将这些规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3. 做幼儿真正的朋友,给予其游戏和交往的空间,耐心地帮助幼儿成长。游戏是最适宜并最能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活动,教师要给予幼儿游戏和交往的空间。在感觉安全和重视的前提下,在和谐的师幼或亲子氛围中,幼儿感受到愉悦,会形成积极的心理倾向,从而会主动参与、乐于参与,利于将游戏中的礼仪要求和规则意识保持下来,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全人格。

友谊对幼儿的个性心理倾向和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朋友的榜样作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影响很大。因此,教师、家长要用足够的耐心、良好的情绪态度做幼儿真正的朋友,发挥良好榜样作用,帮助幼儿通过观察到的良好行为方式,逐步熟悉并掌握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人际交往规则,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

4. 真诚地对待幼儿,正确看待幼儿的行为问题。教师与家长的情绪、态度及对幼儿的主观评价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倾向。因此,教师应正确看待分析幼儿行为,结合幼儿特点进行心理、情绪上的调适和引导。如发现幼儿有不良行为习惯,应从分析幼儿心理倾向入手,调整期望值,控制焦虑情绪以减轻幼儿的心理压力,采取理解态度对待幼儿出现的行为问题,尽量避免与幼儿对立。

5. 教师和家长携手共育,教育理念和方法交流要互通,步调要一致。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行为要求应相同和步调一致,应通过家委会等相关教育讲座,提升理念,明确角色,发挥教育作用。教师与家长要对幼儿进行支持和鼓励,应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幼儿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与肯定,这样幼儿就会感到被信任,就会产生相应的安全感,其情绪、行为的协调性也就比较和谐。

家长和教师保持良好、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幼儿倾注良性情感,以爱与关怀努力营造有利于幼儿积极心理倾向的环境,可以消除幼儿的紧张、不安、恐惧与焦虑,使幼儿的积极心理倾向得到充分发展,促成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中幼儿心理倾向的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4]GHB1240)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积极良好习惯影响因素
浅谈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幼儿午睡良好习惯培养之我见
高中物理教学方式探述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小学生学习英语良好习惯培养策略
良好习惯与成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