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创新双循环作用研究
2015-11-27代同亮徐修德王庆金
代同亮 徐修德 王庆金
摘 要:为了理清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创新对于企业内部及外部的作用机理,文章借助系统动力学模型来分析知识创新对于企业内部个人、企业技术创新、内部组织体系以及外部企业间的双循环作用。最终明晰知识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 科技型中小企业 双循环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0-045-0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任何一个快速掌握先进知识、创新知识的企业都会获得迅速的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掌握了先进知识就等于掌握了快速发展的动力源。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产业化等工作的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极为迅速,成为众多高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也成为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支重要推动力量。
在美国大约有90%的科技成果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相关,有70%以上能够形成产业化的科技成果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相关。美国IBM、苹果公司都是由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形式发展壮大,通过不断的发展逐渐成长为全球电脑、手机行业的佼佼者。
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创新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van Auken,Howard通过在44家中小型企业中进行融资实验,研究表明,大部分的公司所有者并不把资金引导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来源,而且发现顾问或者咨询机构的财务规划有利于公司所有者制定更好的公司金融战略,提出企业要高度重视财务信息的搜集和整理;Polanyi最早提出了“隐性知识”一词。其实Hayck对于知识的观点中是最早涉及到知识的隐藏性的,但并没有进行定义,他认为知识具有模糊的性质,正是这种性质阻碍了知识的传播;Ziori.Eleni在他的隐性和显性知识概念研究试验中发现增加或者减少隐性知识可以通过培训进行预判,通过实验发现不论知识组被分配到哪里。显性知识都会在培训中得到增长,而隐性知识会保持不变或者减低,他的研究和Cleeremans的预测结果一致。
在融资和融资模式方面,李桂君,王瑶琪等将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选取四个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股权融资的方式比债权融资的方式更具有优势。
国外学者研究表明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其发展要依靠对知识的管理和工具的创新性应用,而且大多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并不充裕,因此必须做好引资和融资工作。而国内学者研究主要集中在融资模式、创新动因以及知识产权等方面。但是对于知识创新对企业内部以及企业外部双循环作用机理细节方面的研究并不多,本文通过借助系统动力学模型来充分理清知识创新对科技型企业发展的作用,为企业内部的知识创新循环和知识生态体系的建设打下基础。
企业知识创新双循环是指企业通过不同的实践活动,发现并改正企业的例行错误,并且对企业当前运行流程、规范、目标等进行修正。组织学习包括单循环、双循环、第二次以及行动学习的理论;双循环理论作为对单循环理论的发展和升华,通过借助双循环理论来分析能够清晰的理解知识创新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内在机理。
本文分析知识创新双循环作用按照从微观到宏观的步骤进行(员工双循环、技术开发双循环、整个企业知识体系双循环),通过分析揭示知识创新的动力源以及知识创新的隐性扩散化机理。
一、对于本企业员工个人双循环作用
员工个人的发展受到不同因素(领导风格、知识背景等)的影响,本文从知识创新的双循环作用来分析知识创新对于员工发展的作用机理。通过个人或者企业的知识创新使得企業员工的知识储备量不断增加,这些知识逐渐转化为员工个人的显性和隐形知识,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知识的不断运用,使得企业员工潜移默化的修正着自身的错误观念,也使得员工的工作流程、工作作风以及工作目标不断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员工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的技能水平不断提升;员工作为团队中的一员会随着自身创新能力的增强而得到重视,进而提升整个团队的创新能力;团队能力的增强也反过来增加员工的知识储备量,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双循环系统。因此,整个员工的创新体系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正反馈体系。
二、对于本企业技术开发的双循环作用
对于中小科技型企业,知识创新影响较为关键的一部分是企业内部的技术开发,因此将其作为知识创新双循环分析的重要部分。在企业知识创新的驱动下,使得企业技术储备量不断地增加,随着技术储备量的不断扩展使得先前的错误技术认识得到修正,技术开发的流程得到优化,使得技术开发的效率大幅度提升,技术的开发能力得到不断的增强,随着技术错误人士的减少、技术开发流程的优化以及开发能力的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的提升;技术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创造使得企业产品的开发成本逐步减低,技术开发的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因此企业整体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随着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企业会增加员工的福利待遇,进而吸引大量优秀人才入驻企业,因此形成一个良性的正反馈技术开发双循环体系。
三、对于本企业内部知识系统的双循环作用
从知识创新对于整个企业知识系统双循环作用流图中可以看出,图3中存在众多的因果关系回路,在此择取4条典型因果关系回路简要分析。
知识创新——知识体系——研发成功率——企业创新能力——企业竞争力——产品成本——盈利能力——待遇提升——人才吸引力——成果转化——知识创新。该反馈回路是正反馈回路,揭示知识创新对于整个企业创新能力得到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不断提升,进而吸引众多创新型人才。
知识创新——知识储备——错误观念减少——创新技能——创新能力——创新水平——知识创新。该反馈是正反馈,揭示通过知识创新达到企业内部错误观念的减少,提升创新能力,形成良性的企业双循环作用。
知识创新——知识体系——工艺改进——产品成本减低——盈利能力提升——人才吸引力——知识创新。该反馈是正反馈回路,揭示通过知识创新达到改进工艺流程,实现知识创新的螺旋式上升的双循环作用。
知识创新——成果转化——企业专利数量——创新能力——创新水平——知识创新。该反馈是正反馈回路,揭示通过知识创新使得企业专利数量增多,创新水平得到提升,并形成良性循环。
以上的循环均以知识创新为源头,通过知识创新达到知识储备的增加,进而减少企业、个人的错误认识,实现企业运行流程和工艺的改进,达到双循环的生态循环体系。
四、对于外部知识体系的双循环作用
在企业内部实现良性的双循环体系的过程中,会将企业创新型的技术、知识以及信息等通过知识流、信息流以及创新流的方式传导给外部知识创新体系或协同的创新联盟;其中创新的知识流包含企业内部隐性的和显性的知识,显性的知识能够通过座谈会、企业宣传单页、公司间的交流的方式得到传播,但是隐性知识的传播会受到一定的阻碍,阻碍首先在于知识的特性(隐藏性、专业性),其次在于拥有知识者传播的意愿和表达能力;信息流也可以通过座谈、会议等方式进行传播;创新流的传播方式主要是借助专利权的转让或出租、知识产权转让等;企业内部知识体系通过知识流、信息流和创新流的方式传导给外部知识体系,实现外部知识体系的创新,进而达到外部知识体系的双循环。
其中外部知识体系主要包括供应链企业、竞争企业、战略联盟等,企业内部在知识创新双循环的作用下不断的改革,通过改革和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企业自身的进步逐渐传导给外部知识体系。
当企业内部知识体系的双循环作用传导给产业链企业时,在知识流、信息流和创新流的作用下,实现产业链上游企业库存量降低、供货成本大幅度減低、供货更加及时等方面的进步;下游的产业链企业实现自身销量的增加、产品售卖竞争力增强、产品卖点纷繁,最终实现整个产业链运行流程更加规范和高效化。在实现本企业知识创新双循环的作用下,企业内部的“三流”传导到竞争企业,竞争企业在外部刺激下会主动改进本企业的运作流程、更新自身的制度规范,最终实现双循环的上升的螺旋式发展;在知识创新企业的双循环的作用下,也促进了整个联盟体系的制度创新和运作流程的变革创新。
五、结论
对于每一个科技型的中小企业而言,知识创新意味着一次蜕变,知识创新使得科技型中小企业内部员工、运作流程、工艺流程等等产生良性的双循环作用,在双循环的作用下使得企业的例行错误得到改正,而且企业的运行流程、规范、目标等进行修正,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不仅如此双循环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内部,同时也会对企业外部产生双循环作用,进而产生企业间和产业链上的双循环作用,在不断的双循环的作用下促进企业以及产业链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李毅中.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R].北京:中国新闻网,2009
[2] van Auken,Howard.The Use of Bootstrap Financing Among Small Technology-Based Firms[J].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EntrepReneur-ship,2004(2)
[3] Ziori.Eleni.The time course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concept learning[J].Consciousness & Cognition.2012(1)
[4] 李桂君,王瑶琪,江俊龙,刘静琳.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特征的案例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1(2)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商学院 山东青岛 266071)
(作者简介:代同亮,青岛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徐修徳,青岛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知识管理、技术经济;王庆金,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技术经济、企业管理。)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