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推进衡阳低碳发展的路径研究

2015-11-27李闯陈政

经济师 2015年10期
关键词:碳足迹衡阳市经济新常态

李闯 陈政

摘 要: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为促进衡阳低碳发展,需要着力以低碳目标调整产业结构,以环境要求调整产业方向,以生态和谐调整产业布局。为此,在构建碳足迹计算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湖南省衡阳市12个区县市2009-2013年相关数据的实证研究,提示碳排放量与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之间的关系,并从低碳发展模式、能源结构、低碳生活方式、人才培养等五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衡阳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低碳经济 碳足迹 发展路径 衡阳市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0-190-04

低碳经济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但湖南省衡阳市一直是能源消耗以煤炭为主的工业化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典型的高消耗、高排放特征,这一市情与新常态经济的低碳化要求相悖而行。因此,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如何实施衡阳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需要从低碳发展模式、能源结构、低碳生活方式、人才培养等方面,找到推进衡阳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推进衡阳低碳发展的必要性

(一)能源消耗以原煤为主

据统计,煤炭在全球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占27.8%,发达国家的煤炭消费比例低于21%。{1}而在衡阳原煤、电力、焦炭、柴油、汽油等几个主要能源品种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以原煤为主,所占比重高达67.2%,电力、焦炭、柴油、汽油消费分别为占全市规上工业能源消费量的14.3%、7.7%、1%和0.3%。{2}目前每消耗一吨标准原煤将会产生2.66吨的二氧化碳气体,相对石油、天然气,其碳排放量要多很多。由于衡阳目前煤炭消耗量大,相应地二氧化碳排放也较大,导致衡阳经济处于高碳发展阶段。在今后发展中,须应对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方面的任务繁重。

(二)全社会用电量呈增长势头

当前衡阳正处于“四化两型”发展时期,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居民用电量增长速度较快,对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呈增长态势,2014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74.09千瓦时,同比增长4.2%。从全行业用电量来看,第一产业下降87.2%,第二产业增长11.2%,第三产业增长12.3%。其中工业用电占比最大,占全社会用电量62.7%,用电量为46.49亿千瓦时。从增长速度来看,居民生活用电增长速度最快,增长27.5%,用电量为15.14亿千瓦时。{2}用电量增长特征突出,将成为制约衡阳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

从三次产业结构看,2014年三次产业比为15.2∶46.8∶38.0,与2013年相比,一产下降0.4个百分点,二产下降1.1个百分点,三产提高1.5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看,总体仍显不优。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依然薄弱。一产业比重偏高,7县市一产占比均超过16%,其中衡阳县、衡南县、衡山县和祁东县一产占比超过20%,分别为23.7%、21.6%、25.5%。从发展后劲看仍显不足。经济发展的后劲主要靠投資,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虽然除衡山外均高于衡阳平均水平,但较上年回落较为明显,6个县市回落均超过10个百分点以上。{3}

二、低碳发展的计量模型

目前,衡量低碳发展的水平主要依靠碳排放量,而碳足迹通常作为碳排放量定量分析的主要指标。于是,本文采用碳足迹分析法来分析衡阳低碳发展水平。

(一)碳足迹

碳足迹的概念。碳足迹通常定义为与一项活动以及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所直接与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用来测量机构或个人因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指标{4}。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不同之处在于碳足迹是从消费角度来定义的,破除了狭义碳排放量的观念。这个概念以形象地说明了个人和单位在温室气体产生过程中而留下了自己的痕迹。目前碳足迹的应用层面,可分成个人碳足迹、产品碳足迹、企业碳足迹、城市碳足迹等四大层面{5}。这样个人和集体可以通过确定自己的碳足迹,进而去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二)碳足迹模型

根据碳足迹的定义,按能源消耗分解,构建碳足迹计算模型如下:

CFP= Ci=  ×Y

其中,CFP为碳足迹,Ci为第i种能源的碳排放量,Y为国内生产总值(GDP),  为单位GDP的碳排放量。

基于上述影响因素可以将模型中参数进一步分解{6},GDP可以分解为人口数量与人均GDP的乘积,单位GDP的碳排放量可以分解为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量与单位能耗碳排放量(碳排放系数)之间的乘积。

三、低碳发展实证分析

1.数据采集。根据衡阳2009~2014年统计年鉴的数据整理得到衡阳12个区县市2009-2013年的GDP和人均GDP如表1所示。

根据衡阳市统计年鉴和衡阳统计信息网,整理出衡阳市12区县市2008—2014年单位GDP碳排放量如表2所示,其中碳排放系数取0.7329吨/万吨标准煤{7}。

2.碳足迹的计算。根据碳足迹模型,将上述数据代入得到衡阳市2009—2014年各区县市的碳足迹,如表3所示。

3.衡阳市碳足迹分析。

(1)碳足迹的变化趋势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整个衡阳市的碳足迹在2009—2013年期间呈上升态势,其中2010—2011年的碳足迹变化相对下降,其后两年的增加速度较快,各区县市的碳足迹变化趋势与全市的变化趋势相类似。但从表2可以看出,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两型社会的构建2009—2013年各区县市单位GDP的碳足迹逐年降低。

(2)经济发展水平对碳足迹的影响。为验证经济发展水平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了衡阳市2009—2013年的数据,以人均GDP来表示经济发展水平,并运用EXCEL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全市碳足迹(CFP)与人均GDP(x)之间的回归关系情况,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衡阳市12区县市碳足迹与人均GDP之间的回归模型中拟合优度R2均大于0.8,拟合优度较好,且P值均小于0.05,表明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较好,即碳足迹与人均GDP的线性关系比较显著,且相关系数都是大于0的,表明衡阳市12个区县市的碳足迹与人均GDP之间的正相关性较显著仅衡山县、石鼓区和蒸湘区,也就是说,衡山县、石鼓区和蒸湘区的碳排放量随人均GDP的上升而增加,经济发展越快,其能耗越高,碳排放量越大。

(3)人口数量对碳足迹的影响。通常人口数量与碳排放量是正相关的,因为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越多,则该地区与碳排放相关的活动也相应越多。但从表3中2013年的数据来看,两者的相关性并不明显,人口数列全市第2的衡南县,其碳足迹相对较低,这就说明人口数量对碳排放量有影响,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4)产业结构对碳足迹的影响。从表2可以得知,近5年来,单位GDP碳足迹最高是耒阳市,这与耒阳市的产业结构是密不可分的。耒阳作为湖南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其产业结构以煤炭、水泥为中心,煤炭、水泥的产能都突破了千万吨,而这些产业都具有高能耗,高碳排放量的特点。相比较而言,单位GDP碳足迹较低的祁东县、南岳区和雁峰区的产业结构与耒阳完全不同,雁峰区主要发展文化、新材料、生态农业等能耗低的产业;而南岳以发展旅游、茶叶等低碳优势产业为主。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对碳足迹的影响非常明显。

(5)能源结构对碳足迹的影响。能源结构也是影响碳足迹的重要因素,从当前衡阳的能源消费情况来看,各区县市能源消耗中,煤炭和石油所占的比重较大,占全市能源消耗总量的70%左右{2},而煤炭和石油属于高污染、高排放的常规能源,像水电、风能等清洁能源消耗的比重太低,也是推动衡阳碳足迹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推动衡阳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

1.优化产业结构,構建低碳产业发展模式。近年来,全市的高耗能产业是工业生产“大户”,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大户”。2013年煤炭开采与采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等六大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80.5%。{2}因此,推动衡阳低碳发展必须从降低工业能耗入手,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文化传媒等低碳产业和服务业,积极培育研发设计、咨询策划和时尚消费等创意产业,积极推进低碳科技服务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基地的建设,努力做好钢铁、水泥、造纸等产业的企业整合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降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比重,优化产业结构,构建衡阳低碳产业发展模式。

2.以科技为导向,抓好重点能耗企业的节能工作。科技创新是低碳发展的关键,衡阳低碳发展自然离不开低碳技术推广和应用。而目前衡阳能源结构和能源消耗的现状,实施技术节能的空间较大。从全市能源消费增长的情况来看,综合能耗在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重点耗能工业企业有28户,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86.91万吨标准煤,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67.3%,是全市工业节能降耗的重中之重。因此,应加强对这些企业按照产业政策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强企业节能管理,加大节能技术改造,更新装备,以缓解全市能源瓶颈制约。具体可采用:造纸、钢铁、纺织印染等行业完善工业废水处理,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鼓励有条件水泥厂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窑处置工业可燃废弃物及生活垃圾;鼓励废纸、废钢铁、废旧轮胎等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支持工业废渣的资源化利用等。{2}

3.优化能源消费品种结构,打造低碳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发展低碳经济,应认真审视低碳经济的内涵和发展趋势,将提高能效、降低碳排放纳入到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建设框架中来,在吸取衡阳市水口山冶炼集团、耒阳再生资源集散市场等循环经济试点经验的同时,将循环经济发展全面铺开,推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中。并通过深化循环经济改革,应加快实施能源多元化战略,优化能源消费品种结构。目前,全市能源消费中,煤炭依然占较大比重,石油、天然气、电能等优质能源比重偏低。因此,全市要以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为能源结构调整目标,能源供应从以煤炭为主向煤、电、气、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转变。

4.注重人才培养,推进低碳经济研究。推进衡阳低碳发展,人才是一个重要因素,首先应着眼于中长期战略发展,注重低碳经济人才的培养,制定明确的低碳技术发展路线和实施体系,并建立低碳能源实验室,集中国内外优质研究资源,充分调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构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低碳研发体系,对低碳经济、技术、政策及战略,发展可再生和替代能源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同时,着力推进低碳经济产学研用一体化,建立成果充分共享低碳研发网络,提高研发成果的转化效率,不断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

5.把县域发展作为重要支撑,积极打造低碳经济发展区。一是编制低碳经济发展区、低碳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积极开展低碳经济的产业和园区试点工作,建立低碳经济产业示范园,逐步建立低碳产业支撑体系,坚持用低碳理念统筹城乡建设,走出一条具有衡阳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努力成为国家“十三五”期间发展低碳经济的实验区。二是大力发展碳汇林业和农业,充分发挥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研究表明,每增加1%的森林覆盖率,可以从大气中吸收固定0.6亿~7.1亿吨碳{8}。就衡阳来讲,发展碳汇林业和农业潜力较大,可以选定一些区域,强力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绿色长廊、水土保持等工程,大力发展林果业,扩大造林面积,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充分利用农业和森林的碳汇潜力,积极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低碳经济发展区。三是要形成区域特色,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各县市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依托市场开发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区域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采取更灵活的方式联合、引进新资源,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现有的特色产业、块状经济。四是要鼓励和引导市区工业向县域转移,实现中心城市与县域优势的充分发挥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积极推动市区金融、物流、中介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强化市区对县域发展在生产、生活领域的服务功能。{3}

[项目基金:衡阳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市情课题)《衡阳县域经济发的对策研究》(编号:2012B[F]13);湖南省省情与决策咨询课题《经济新常态下湖南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2015BZZ164)]

注释:

{1}赵荣钦,黄贤金.基于能源消费的江苏省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碳足迹[J].地理研究,2010,(9):34-37.

{2}衡阳市统计局.衡阳市能源消费现状分析.[2014-08-26]http://www.hntj.gov.cn/zhuanlan/saeccr/analysis/201408/t20140826_111468.htm

{3}2014年衡阳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及2015年展望[2015-02-12] http://www.askci.com/finance/2015/02/12/162530yyfh_all.shtml

{4}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6):158-161.

{5}任力.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9(2):23-26.

{6}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9,8(3):79-87.

{7}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1):46-49.

{8}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8,15(4):24-28

(作者单位:1.湖南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8;2.湖南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2)

[作者简介:李闯(1975—),男,湖南祁东人,湖南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陈政(1988—),男,湖南常宁人,湖南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应用数学与信息工程。]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碳足迹衡阳市经济新常态
衡阳市德丰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衡阳市德丰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碳审计技术标准及其应用的比较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化工建材产品碳足迹分析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基于追踪“碳足迹”企业构建绿色优势的分析
基于碳足迹视角的碳会计纵深扩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