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系治理研究的发展及演化趋势——基于共词聚类与文献分析结合视角

2015-11-27邓娇娇吴绍艳

华东经济管理 2015年5期
关键词:共词年度聚类

邓娇娇,吴绍艳,严 玲

(天津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天津300384)

一、引言

自20 世纪70年代,尤其是法学家Macneil 提出了“关系契约”(relational contract)的概念以来,关系契约所对应的治理机制——关系治理成为组织间关系中发展最快的研究领域之一,对关系治理的探讨和运用常见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法学等若干学科[1]。关系治理之所有具有如此吸引力,是由于它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组织间关系治理或者说交易治理的新视角和新手段,更强调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受其所处社会环境的制约,即依赖于一些社会过程和关系规范[2]。无论关系治理是作为正式的契约治理的补充[3]抑或替代[4],都说明关系治理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理机制。这也响应了Williamson 所建议的发展一套能够适应21 世纪组织发展的新的治理范式[5]。

关系治理研究的快速发展决定了对这个领域的现有研究进行综述和分类的必要性。仅2012年下半年,国内就有3 篇围绕关系治理展开的综述性文献发表[6-8]。但这些文献都是采用传统的文献综述方法,基于研究者的主观判断对所筛选的有限文献进行述评,尚没有发现运用文献计量的分析方法处理检出文献的相关研究。而且,也没有从关系治理研究的内部知识结构及其演化的角度对该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若从该角度对关系治理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可以与现有的综述性文献形成互补,从而更好地展现该领域研究的发展和演进。

鉴于此,本研究拟以文献计量中的共词分析作为核心方法,从关系治理研究的外部发展特征以及内在知识结构变化所体现的研究发展路径的视角,对近10 余年(2002-2012年)来关系治理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以一窥关系治理研究的全貌,并就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讨论。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逻辑

文献计量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量化分析,提供了直观的分析结果,其研究结论为全面系统地掌握学科或领域的研究态势提供了有益帮助[9]。文献计量分析中的共词分析法反映出当两个表达某一学科领域、研究主题或研究方向的词语同时出现在一篇文献中时,这两个词语之间存在某种关系。根据国家标准(GB7713-1987),关键词是“从文献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它们是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和凝练[10],因此,关键词是形成共词网络的重要来源之一。关键词共词网络的形成和演化不仅可以反映知识单元的生成过程,也可以反映科学共同体对知识结构的认知[11]。但是,Morris 也指出,采用单一的文献计量方法来揭示文献中所包含和反映出的科学信息是有限且片面的[12]。而且,依托于共词网络分析学科结构和探究学科范式常用的多元统计方法、社会网络方法本身就存在不足。如聚类分析在聚类的过程中没有形成中心词,也无法区分形成的类别中哪些是核心类别和成熟类别[13],这就降低了用共词网络所进行的传统聚类分析方法以揭示知识结构的可靠性。

为此,本研究在构建关键词共词矩阵的基础上,首先对各年度的关键词及其共现关系的增长进行定量化分析,从关键词的外部特征上分析关系治理研究的发展趋势;然后,综合借鉴Callon 确定技术聚类簇的方法[14]以及滕立等人所提出的外部中心度指标和知识链路的分析法[15],用以分析关系治理研究的内在知识结构演变和发展。最后,综合讨论国内外关系治理研究领域的发展以及国内外研究的异同。具体研究逻辑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逻辑

(二)数据来源

1.文献检索

本研究数据来源包括国内和国外两部分。外文数据以Web of Science 的“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SSCI)中的英文文献为样本来源;中文数据以中国期刊网数据库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hina Academic Journal Network Publishing Database,CAJD)中的CSSCI来源期刊刊载的文献为样本来源。采用主题词检索方式,分别以(主题=(“relation* governance”)OR主题=(“governing relation*”)OR 主题=(“informal governance”))和(主题=关系治理或主题=非正式治理(精确匹配))为检索式在相应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最终,截至2013年1月,检索并下载了2002-2012年期间的英文文献174 篇,中文文献176篇。剔除无关键词及与主题不吻合的文献后,作为研究样本的英文文献计151篇,中文文献计153篇。

2.数据清洗

由于所选关键词属非受控的索引关键词,为保证分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避免关键词过于分散而无法有效地进行共词分析,笔者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人工干预。其一,合并相似关键词,包括近义词、同一单词的单复数形式等;其二,选择性地去除下位词,如以“合作”替代“产学合作”、“技术合作”;其三,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剔除了不能反映研究内容的词语(如“研究”、“对策”等)以及关系治理研究本身的标识词语(如“关系治理”、“非正式治理”等),以便更准确地分析其他关键词之间的相互关系。

3.数据处理方法

(1)新增关键词和共现关系的统计。为了从关键词节点和共现关系的角度定量分析关系治理研究的发展变化,采用年度总关键词、年度新增关键词和年度新增关系等指标[16]统计样本文献关键词及其共现关系的增长情况。其中,年度总关键词是指当年出现的所有不重复的关键词总量,年度新增关系是指当年首次出现的所有不重复关键词共现关系的集合,它又分为新增关键词之间的关系(NN),新增关键词与已有关键词之间的关系(NO)以及已有关键词之间的关系(OO)三种类型。其中,年度新增关键词比例为年度新增关键词与年度总关键词之比;NN、NO、OO三种关系以其占年度新增共现关系的比例表示,故NN、NO、OO的关系之和等于1。

以关键词作为载体的共词网络,它与知识系统之间的关联逻辑表现为:关键词体现概念,概念是知识的基元;关键词共词网络体现概念关系,能够反映知识的基元结构[13]。因此,从科学研究发展的角度,新增关键词意味着新的研究主题或新概念的出现,也可能是基于不同情境对关系治理研究的深化。而新增的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则可能意味着关系治理研究的深入、研究方向的拓展或者采用了新的研究方法。那么,在新增关键词和共现关系统计的基础上,结合对样本文献内容的分析,能较快捷地开展关系治理研究的整体趋势分析。

(2)内在研究主题的演化分析。Small认为文献之间的共被引关系或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可以成为连通不同研究主题或研究领域的通道[17]。反过来也可以理解为文献共被引网络或共词网络是在相关研究主题或研究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多篇文献的研究主题或多个关键词所表征的概念之间混合发展构成的研究主题经相互嫁接和耦合而最终发展出来的不规则网状结构。滕立据此提出了科学发现链式结构的概念[15],沈君则分析了专利技术主题的关联结构和链接结构[18]。本研究借鉴滕立提出的链式结构来分析关系治理研究主题的发展和变化情况,即研究的发展路径。具体计算方法和涉及的指标说明如下:

其一,关键词聚类。考虑对关系治理研究主题的表征情况,设定相应的阈值来确定进入关键词聚类分析范围的关键词。然后,应用SATI[19]和notepad++生成关键词共词矩阵。最后,运用Ochiia系数法将共词矩阵转化为共现矩阵,处理公式为:

Ochiia 系数反映出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强度。为避免一般聚类分析没有中心词的缺陷,采用Callon构建技术子簇的方法[20]。具体操作步骤为:首先,确定共现矩阵中Ochiia 系数最高的共现关键词并以其作为该聚类的核心研究内容;其次,寻找与这对关键词形成共现关系的关键词并将它们按Ochiia 系数由高至低排列,随后从中依次选择关键词加入第一个聚类,直至该聚类中的关键词达到10 个为止。最后,删除第一个聚类中所包含的关键词,并不断重复上述步骤,直至选取参与聚类分析的全部关键词均加入某一聚类类团为止。

其二,研究的发展路径。对研究发展路径的分析需要运用关键词的外部中心度指标,也就是关键词聚类形成的不同类团中的关键词与其他类团中的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强度之和[15]。第一,需确定各关键词聚类类团中外部中心度最高的关键词,以构建这些关键词的共现矩阵;第二,以前述共现矩阵中外部中心度最高的关键词作为研究路径的起点;第三,依据共现矩阵给出的共现关系,与起点共现强度最大的关键词作为第二个点;第四,删除起点关键词,以第二个节点的关键词作为起始点,继续确定链路上的第三点。以此类推,不断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关键词均构成路径上的一点为止。在确定研究发展路径的过程中,若出现中断的情况,则将中断点处的关键词与其最大共现强度的关键词相连接,然后重复前述步骤。

由于共词网络是无向网络,因此,以进入链条上的关键词达到阈值的年份代表该研究主题的成熟时间,以此来确定研究路径的走向。

三、关系治理的外在发展趋势

对关系治理研究样本文献的年度新增关键词及新增共现关系进行统计,如表1 所示。据此,可以从年度新增关键词及其共现关系的外在数量特征上初步分析国内外关系治理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一,年度总关键词、年度新增关系与年度发文总量之间是正相关关系,随着年度发文总量的逐年增加,年度总关键词和年度新增关系也随之增加。这些新增关键词和新增关系成为关系治理研究发展的载体和指示器。如2003年国外文献中新增关键词“项目(project)”,其所在文献强化了关系治理在特定情境中的研究,指出复杂项目中各参与方之间的冲突与其采用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治理机制存在联系[21]。2009年王世权和牛建波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雷士公司控制权争夺的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关系治理是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重要途径[22]。这篇文献中出现了“扎根理论”与“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的新增共现关系,体现出了关系治理研究对新方法的采用。

第二,年度新增关键词比例显示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并不等同于关系治理研究的进展放缓。其主要原因在于总发文量呈现较快增长趋势,同时上一年度出现的新增关键词在下一年度转为已有关键词。进一步比较国内外文献的年度新增关键词比例,可以发现在国内外年度总关键词数量大致相当的前提下,国内文献的年度新增关键词比例明显高于国外部分。结合样本文献标题和摘要,不难发现国内关系治理的研究领域和主题较之国外研究更为发散,不仅包括供应链、战略联盟等组织间关系,还涉及农产品交易[23]、华人家族企业[24]等。

第三,整体上来看,在年度新增关系中,国内外文献中的NN 关系比例呈显著下降趋势,NO 关系比例呈逐步上升趋势,而OO 关系比例则是不规则变动。在关系治理领域,“交易费用经济学(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是治理研究的传统基础理论,“交易关系(exchange)”和“网络(networks)”是关系治理研究的主要领域,它们作为基础性关键词频繁出现并与其他新增关键词不断构成新的NO 型关系;而“项目(projects)”、“资源依赖(resource-based view)”和“知识传递(knowledge transfer)”等逐步出现的新兴词汇不仅相互间共同出现构成NN 型关系,也与其他既有概念共同出现构成NO 型关系,这反映出关系治理研究的深化和拓展。根据复杂网络增长的优先连接机制,在知识增长过程中,新关系的增加通常优先出现在代表学科基础概念的词汇和代表学科前沿的新兴词汇上[16]。因此,NN 关系比例和NO关系比例的规律性变化也印证了复杂网络的优先连接机制。

表1 年度关键词及共现关系增长情况

总之,国内外关系治理研究的年度新增关键词涉及新视角的引入、新概念的出现、多种研究方法的采用,这些均表明该领域研究呈较快速发展之势。年度新增关系反映出原有研究主题的深化及其与新主题的融合。除这些共同特征外,还可以发现国内关系治理的研究主题和涉及领域较之国外研究更为发散。

四、关系治理的内在研究演化

(一)关键词聚类与研究发展路径构建

在关键词集合的基础上,考虑关键词对关系治理研究方向和内容的表征性,分别以频数3 和4 为阈值,选择34 和44 个关键词作为国内外参与共词聚类分析的高频关键词。按照研究设计部分提及的数据处理方法,将这些关键词分别形成了4 个和5个聚类类团,如表2所示。

表2 国内外关系治理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聚类

续表2

根据表2 所确定的各聚类类团中具有最高外部中心度的关键词,构建其共现矩阵如表3 所示。据此,根据前述研究发展路径的构建方法,可以分别绘制出国内外关系治理研究主题的内在发展结构,如图2所示。

表3 最高外部中心度关键词的共现矩阵

图2 国内外关系治理研究的发展路径

(二)结果分析

1.研究主题的变化

按照以共现关系最高的一对关键词作为关键词聚类类团的核心研究内容的原则,结合表3 所呈现的结果,可以初步判断国内外关系治理研究的主题。在国外样本文献形成的4个聚类类团中,类团1以交易费用经济学作为主要理论基础,讨论正式治理机制与非正式治理机制(即关系治理机制)在供应链中的作用。类团2 的主要研究对象为不完备契约条件下的信任。类团3 的主要研究内容为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网络及社会资本。类团4 的研究主题是跨组织关系下的关系规范。

国内样本文献形成的5个聚类类团中,类团1主要讨论公司治理中委托代理问题的解决,关系治理是重要的治理手段之一。类团2的研究主题是战略联盟等情境下的信任。类团3的研究与治理模式有关,主要涉及治理模式的形成以及不同治理模式下的绩效状况。类团4的研究主题是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绩效,包括交易绩效、企业绩效、联盟绩效等。类团5的核心研究内容是社会嵌入性视角下的网络治理。

2.研究结构的演变

(1)国外关系治理的研究结构分析。综合对关键词聚类类团研究主题的分析以及图2 所示的研究发展路径,可以明确国内外关系治理研究的内在结构变化。对国外研究而言,可以清楚地看到其研究由两条路径构成:一条是交易费用(transaction cost)→信任(trust)→关系规范(relational norms),另一条是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关系规范。这两条路径恰恰也反映出关系治理研究的基础理论变化;换言之,就是研究视角的转变。交易费用理论是组织间交易传统的、经典的解释理论,对组织间的关系治理最初也多从交易费用切入。社会网络等社会学理论的引入,使得关系治理的研究视角得以扩展,不仅顺应了学术界跨学科研究范式的发展趋势,也反映出现实中组织间关系的复杂性。这些不同的理论视角在探讨关系治理时并非互不相容的,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完善了对关系治理的认知。

此外,若将契约治理概括为通过合理的正式制度的设计和安排进行治理,那么,关系治理的本质就是“嵌入性的关系契约通过关系规范来实现治理”[25]。因此,随着社会学视角研究的深入及其与经济学视角的不断融合,对关系规范的研究愈发细致与深入。从国外研究形成的类团4 中可以发现除信任外,“合作(cooperation)”、“沟通(communication)”等关系规范要素也成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2)国内关系治理的研究结构分析。国内关系治理研究同样由两条路径构成:其一是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绩效→社会嵌入性,其二是信任→治理模式→绩效→社会嵌入性。路径1 至少说明了以下问题:①国内对关系治理的研究主要发端并集中于公司治理领域,尤其是家族企业治理;②随着研究的深入,不同类型的治理模式成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进而考察其对绩效的影响;③对社会嵌入性的讨论也反映出研究视角的拓展。

结合样本文献的内容解读,路径2 实质上也是对治理模式研究的深化。这是因为多数研究都认为治理不能只依赖契约,也需要加入信任、合作等关系治理的手段[26]。换言之,契约治理机制和关系治理机制的组合构成了不同的治理模式并形成不同的交易绩效[27]。

3.国内外研究之比较

就关系治理研究主题的变化而言,整体上国内外关系治理的研究主题基本一致,可以划分为三类:①关系治理机制与契约治理机制的关系;②关系治理对绩效的影响;③关系治理的本质,如对信任等关系规范的探讨。国外关系治理的研究主题还反映出关系治理研究的基础理论的变化,即从传统的交易费用理论向社会学理论转变。

对于关系治理研究结构的演变,从时间上看,国内相关研究较之国外稍有滞后(国内代表性研究关键词2006年达到阈值,国外则为2004年)。从研究发展路径上看,国外相关研究凸显出研究视角的扩展以及关系治理领域对新理论的吸纳,同时,相关研究对关系规范的聚焦,反映出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国内关系治理的研究始于家族企业领域,更加强调纳入关系治理的情景下,治理模式的发展、选择、应用及其最终表现的绩效。

综上表明,对于关系治理的研究,由于具体应用情景、理论发展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呈现出一些差异,这符合客观上理论发展的情景依赖性。但差异之外,更多体现出的是研究中对其他学科理论的包容和借鉴,在研究内容上的深入与细化。

五、总结与展望

网络的演化包括节点的产生和消亡、共现关系的产生与消亡,以及网络结构的变化[11]。因此,本文针对国内外关系治理研究,以新增关键词及新增共现关系的统计为基础分析了关系治理的外在发展趋势;以关键词的共现矩阵为基础,通过关键词聚类和研究发展路径的构建讨论了关系治理的内在研究结构。具体结论包括:①国内外关系治理研究均处于较快速发展阶段,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主题和研究领域方面不断展现出新元素。②国内外关系治理的研究集中在关系治理与契约治理的关系、关系治理对绩效的作用、关系治理的本质三方面。当前国内的研究重点是社会嵌入视角下的关系治理,关系规范作为国外的研究重点较之国内的研究更为清晰和明确。③国内外关系治理研究的内在结构都反映出研究从经济学视角向社会视角的拓展。国外关系治理研究从信任到关系规范的结构变化,突出反映了对关系治理本质认识的深化。国内从治理模式到绩效以及信任到治理模式的结构变化,则体现了对关系治理所产生结果更进一步的研究。④根据代表研究发展的时间,可以判断国内关系治理研究比国外研究稍有滞后。

为促进关系治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可考虑从以下方面努力:第一,深化相关主题的研究。未来研究需要强化不同组织关系情境下对关系治理的研究,尤其面对国内研究主题的分散化,更需强化不同主题下的研究,将关系治理作用机制的研究推向纵深。第二,丰富分析层次。目前研究多集中于供应链、战略联盟等组织间层面以及企业内部层面,若将分析层次扩大至多组织参与的项目层面,将有助于关系治理研究的发展和完善。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从整体文献群所显现的外部特征以及所挖掘的内在结构变化两方面对关系治理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这丰富了关系治理文献回顾的分析方法,弥补了其定量研究的不足,也与既有的文献综述形成互补。但是,由于文献检索时人为地将数据库限定为收录标准较为严苛的SSCI 数据库及CSSCI 数据库,并选择主题词精确匹配。这些要求体现了对高质量样本的追求,但也可能使一些重要的文献未能进入分析视野。此外,虽然在文献计量分析的过程中辅以了相关文献的内容分析,但研究结果仍然重在从宏观层面揭示关系治理的研究全貌和研究脉络,而对具体研究方法、研究节点的深入分析不足。

[1]陈灿. 当前国外关系契约研究浅析[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26(12):10-14.

[2]Macneil. 新社会契约论[M]. 雷西宁,潘勤,译.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3]Poppo L,Zenger T. Do formal contracts and relational governance function as substitutes or complement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2,23(8):707-725.

[4]Dyer J H,Singh H. The relational view:Cooperative strategy and sources of interorganiz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8,23(4):660-679.

[5]Williamson O E. The mechanisms of governance[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6]陈灿. 国外关系治理研究最新进展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34(10):74-80.

[7]李敏,李良智. 关系治理研究述评[J].当代财经,2012(12):86-91.

[8]董维维,庄贵军. 关系治理的本质解析及在相关研究中的应用[J]. 软科学,2012,26(9):133-137.

[9]刘作仪,吴登生,李建平. 2001-2010年我国管理与运筹学研究态势的计量分析——基于Web of Science 数据[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1)1:1-8.

[10]张勤,马费成. 国外知识管理研究范式——以共词分析为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2007,12(6):65-75.

[11]王晓光. 科学知识网络的形成与演化(Ⅰ):共词网络方法的提出[J]. 情报学报,2009,28(4):599-605.

[12]Morris S A,Van der Veer Martens B. Mapping research specialties[J]. 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42(1):213-295.

[13]叶鹰,张力,赵星. 用共关键词网络揭示领域知识结构的实验研究[J]. 情报学报,2012,31(12):1245-1251.

[14]Callon M,Courtial J P,Laville F. Co-word analysis as a tool for describing the network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bas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The case of polymer chemsitry[J]. Scientometrics,1991,22(1):155-205.

[15]滕立,刘则渊,王贤文,等. 科学发现的知识结构——以宇称不守恒发现为例[J]. 科学学研究,2012,30(6):820-828.

[16]王晓光. 科学知识网络的形成与演化(Ⅱ):共词网络可视化与增长动力学[J]. 情报学报,2010(2):314-322.

[17]Small H. A passage through science:crossing disciplinary boundaries[J]. Library trends,1999,48(1):72-108

[18]沈君,王续琨,陈悦,等. 战略坐标视角下的专利技术主题分析——以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为例[J]. 情报杂志,2012,31(11):88-94.

[19]刘启元,叶鹰. 文献题录信息挖掘技术方法及其软件SATI的实现——以中外图书情报学为例[J].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2(1):50-58.

[20]Callon M,Courtial J P,Laville F. Co-word analysis as a tool for describing the network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bas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The case of polymer chemsitry[J]. Scientometrics,1991,22(1):155-205.

[21]Vaaland T I,Håkansson H. Exploring interorganizational conflict in complex projects[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3,32(2):127-138.

[22]王世权,牛建波. 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研究[J]. 科研管理,2009,30(4):105-114.

[23]张闯,夏春玉,梁守砚. 关系交换、治理机制与交易绩效:基于蔬菜流通渠道的比较案例研究[J]. 管理世界,2009(8):124-140.

[24]黄安心,吴兴华. 家族企业内部关系规则及关系治理[J].经济论坛,2006(5):63-64.

[25]王颖,王方华. 关系治理中关系规范的形成及治理机理研究[J]. 软科学,2007,92(2):67-70.

[26]陈灿,万俊毅,吕立才. 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间交易的治理——基于关系契约理论的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42-45,49.

[27]李新春,陈灿. 家族企业的关系治理:一个探索性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07-115,140.

猜你喜欢

共词年度聚类
年度新锐之星
年度创意之星
年度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研究热点分析——基于共词分析的视角
基于突变检测与共词分析的深阅读新兴趋势分析
年度采购盛典
基于Matlab的共词矩阵构造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基于Spark平台的K-means聚类算法改进及并行化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