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寡头竞争下的反倾销与补贴政策比较
2015-11-27江东坡朱满德
江东坡,朱满德
(贵州大学 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550025)
一、引言
在过去的30年中,反倾销已经逐渐取代关税和其他传统贸易保护手段成为运用最普遍的贸易保护手段。据WTO 统计,从1995年1月至2013年6月,WTO 各成员发起反倾销调查案件共有4 358 件。其中,中国遭遇反倾销指控总量高达950 件,约占全球总量的21.80%,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指控最多的国家。如何有效避免反倾销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但其前提是要了解进口国发起反倾销的动因。这其中不可回避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在可行的贸易保护和产业政策中,往往会选择反倾销进行保护?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贸易和产业政策进行比较分析。
事实上,关于贸易和产业政策工具的比较一直以来都被国际贸易学者所关注,以下仅就本文最为相关的寡头竞争模型下的比较分析进行简要评述。Dixit(1984,1988)①运用推测变差模型分析了面临出口补贴时进口贸易政策应如何进行调整[1-2]。Cheng(1988)也运用推测变差模型分析了产品差异化程度、寡头竞争类型、成本结构和需求结构对最优贸易政策(包含进口关税或补贴)和产业政策(包含生产补贴或补贴税收)组合的影响。他指出,寡头竞争类型(属于Cournot 还是Bertrand 竞争)是影响最优政策组合的重要因素,但并没有直接对两者进行比较[3]。White(2002)在同质产品的Cournot模型中比较分析了进口关税和生产补贴政策对进口国社会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比较取决于代表企业生产技术的边际成本曲线的倾斜程度。当边际成本曲线完全平行(边际成本不变的情况)和相对平缓时,生产补贴对于增加进口国社会福利的作用强于进口关税,因为此时补贴带来的额外产量并未明显显著地提高边际成本,反之则亦然[4]。Tushimitsu(2002)则指出,在同质产品的Cournot模型中,在进口关税和生产补贴对进口国社会福利、进口量的影响取决于进口国和出口国之企业的相对数量和两国企业生产成本的差距。当出口国企业比进口国多时,生产补贴优于进口关税。但当进口国企业比出口国多时,结果取决于企业之间的成本差异。如果成本差距很小,生产补贴优于进口关税。反之,则进口关税优于生产补贴[5]。DAVID R.COLLIE(2006)在不对称的Cournot模型(asymmetric Cournot oligopoly)中,分别比较了从量和从价进口关税以及生产补贴对进口国社会福利的影响。他指出,从价关税优于从量关税,从量补贴则优于从价补贴,从价关税与从量补贴是最有政策组合[6]。Emin Dinlersoz、Can Dogan(2010)在同质产品的Cournot模型中,比较分析了进口关税和反倾销税对于进口国社会福利、政府收入和进口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的比较取决于进出口市场需求弹性的差异,特别是进口国需求弹性较高时,进口关税带来的社会福利、政府收入和国内产量绝对高于反倾销税[7]。
上述文献中,寡头之间进行Bertrand 竞争的情况显然并没有得到重视。但至少出口补贴的研究表明,Cournot 和Bertrand 的竞争会导致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6,8]。而关于反倾销的研究②则侧重于企业战略行为和反倾销规则的制定,对于反倾销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取代产业政策并没有关注[9-11]。
对此,本文提出的问题是,假设进口寡头企业之间为Bertrand 竞争形态,当受经济或政治因素限制,进口国政府只能在反倾销税和生产补贴政策中进行选择时,进口国政府的选择更倾向于哪种政策?本文通过比较分析Bertrand 竞争下反倾销税和生产补贴对进口国社会福利、进口量和产量的影响,得出了二者的相对优越性及成立的条件,从而指出出口企业避免反倾销的战略选择。
二、模型假设
假设H 国和F 国各有一家企业从事生产,分别称作企业h和企业f。企业h和企业f的产品是水平差别替代品,边际成本不变,分别为ch和cf。企业h只供给H国市场,企业f既可以供给F国市场,也可以供给H 国市场,且向H 国出口的运输成本为零。本文中右上标表示政策的“性质”,FB 表示“最优”、F表示“自由贸易”、SB表示“次优”。
假设H 国的消费者具有拟线性偏好,用二次效用函数③表示为:
根据效用函数,可以导出H 国消费者对于企业h和企业f的需求函数、反需求函数和消费者剩余分别为:
假设H 国政府将会用一种一次总付的方式,或者通过其他服务,把进口税收入返还给本国消费者,则H 国社会福利函数为消费者剩余、企业利润与政府进口税收入之和减去支付补贴的财政支出:
本文可用一个两阶段动态博弈进行描述。第一个阶段,H 国政府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制定包括从量反倾销税或(和)生产补贴。第二个阶段,企业f 在观测到政府政策之后进入H 国市场,与企业h 同时选择价格以及相应的产量。因此,可以运用逆向归纳法来求子博弈精炼均衡解[12],线性需求函数和固定边际成本的假设保证了存在唯一和稳定的纳什均衡解。
(一)最优政策组合
最优政策组合指进口国政府可以同时使用反倾销税和生产补贴政策组合④的情况。反倾销税具有利润转移的效应,但会降低国内消费,而生产补贴能够减少垄断带来的国内扭曲。两者同时使用时,可以获得利润转移和消除扭曲的双重效果。
根据逆向归纳法,从博弈第二阶段开始求解。此时,在给定反倾销税、生产补贴政策和对方价格的条件下,企业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同时选择各自的价格。
企业h和企业f的利润函数分别为:
由(5)式的一阶条件组成方程组,可以解出价格竞争的纳什均衡解:
博弈第一阶段,H 国政府预计到企业对于组合政策的反应,选择反倾销税和生产补贴,使其社会福利最大化。根据(4)式,可得其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一阶条件:
将(2)式分别对ph和pf依次求导,得到,将(7)式分别对s和t求导,得到。将上述偏导数以及(7)式代入(8)式,可得到反倾销税和生产补贴⑤:
企业产量:
H国社会福利:
根据(9)式和(11)式,可以得到命题1:
企业f相对于企业h具有成本优势时,最优政策组合为正的反倾销税和生产补贴。当成本差距增大时,生产补贴将降低,而反倾销税将增大。
这是因为,企业f更低的成本增加了企业h面临的竞争压力,也降低了H 国市场的扭曲程度,从而减弱了生产补贴的作用;而更低的企业f 成本会增加其利润空间(profit margin),刺激H 国政府提高反倾销税来取得更大的利润转移。
为了后面的比较,本文在此顺便得出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时的产量和本国福利。这时,进口税和生产补贴都为零,两阶段博弈退化为一阶段博弈。将(5)式中t和s值设为零,由一阶条件可得自由贸易时的价格:
可得产量:
H国社会福利:
(二)反倾销税政策
假设H 国政府只征收从量反倾销税,则反倾销税具有利润转移的效应,但会加剧H 国市场扭曲程度。更高的进口税水平将会减少进口,并通过替代效应增加H 国生产。企业h 的利润和政府反倾销税的收入会因此而增加,而企业f 的利润和H 国的消费将会因此减少。
由博弈的第二阶段开始求解。在给定反倾销税和对方价格的条件下,企业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同时选择各自的价格。将(5)式中的补贴s值设为零,由一阶条件可得到两国企业的产量和价格。博弈的第一阶段,H 国政府选择反倾销税水平,使其社会福利最大化。(4)式的一阶条件为:
经过与(8)式相同的求解过程,可得反倾销税:
企业产量:
H国社会福利:
通过比较可知:tSBT>tFB。这是由于在最优政策组合下,生产补贴会增加H 国生产,减少H 国市场扭曲,并间接地起到利润转移的作用,从而部分替代了反倾销税的效应;而单独实施反倾销税时,反倾销税要承担利润转移的作用。因此,反倾销税的水平要高于最优政策组合中反倾销税的水平。
(三)生产补贴政策
假设H 国政府不征收反倾销税,只给予企业h从量生产补贴,则生产补贴将会减少市场扭曲,同时也部分起到利润转移的作用。
在博弈的第二阶段,在给定生产补贴政策和对方价格的条件下,企业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同时选择各自的价格。在此,将(5)式中的进口税t值设为零,即可得到两国企业的产量和价格。博弈的第一阶段,H 国政府选择生产补贴水平,使其社会福利最大化。(4)式的一阶条件为:
同样的,经过与(8)式相同的求解过程,可以得到生产补贴为:
企业产量:
H国社会福利:
通过比较可知sSBS>sFB。这是由于在最优政策组合下,除了生产补贴外,反倾销税会增加H 国生产,从而部分替代生产补贴的效应;当单独实施生产补贴时,生产补贴要全部承担此作用。因此,单独实施的生产补贴水平要高于最优政策组合下的量值。
三、反倾销税与生产补贴的比较
本节将主要通过比较不同政策选择对H 国社会福利水平、企业h 的产量和企业f 的进口量的影响,分析H国政府的政策选择空间。
(一)消费量、产量和进口量的比较
根据(10)式、(13)式、(17)式、(21)式,可得:
即生产补贴下的H 国消费水平总是大于反倾销税时的量值;生产补贴下企业h 产量高于反倾销税下的产量。这意味着生产补贴会提高企业h 的产量,从而都带来更高的生产者剩余。但反倾销税下和生产补贴下企业f 的产量(即进口量)的相对大小尚不确定。
定义反倾销税和生产补贴下的进口量差距为:
当产品差异缩小到一定程度,无论成本差距如何,生产补贴对于企业f 进口限制的效果都强于反倾销税。此时来自企业f的竞争压力较大,H国政府可以直接用生产补贴政策来提高企业h的产量,从而替代企业f的产品,导致进口量下降。反之,当产品之间差异扩大到一定程度以上时,虽然H 国市场存在较大程度的扭曲,但随着成本差距增大,扭曲程度将会逐步缓解。如果实施生产补贴政策,生产补贴水平需要足够大才能取得一定的限制进口效果。因此,即使反倾销税会降低H国消费量,H国政府仍然会实施反倾销税而非生产补贴以限制进口量。
这意味着,若进口国政府关注的是本国企业产量,则应使用生产补贴;若是关注进口量,则在出口企业具有明显成本优势时,应使用反倾销税限制进口。
(二)社会福利的比较
政府制定贸易政策的最终依据是本国社会福利。在此,进口国政府将通过反倾销税下和生产补贴下其社会福利的相对水平来决定最终选择哪种保护政策。
根据(11)式、(14)式、(18)式和(22)式,可得:
值得注意的是,最优政策组合的社会福利明显高于反倾销税和自由贸易时的水平,却并不总是高于生产补贴政策带来的社会福利;反倾销税下和生产补贴下社会福利水平的相对大小也不确定。
定义最优政策组合和生产补贴带来的社会福利之间的差距为:
当0<k<0.50,ΔW>0;当0.72<k<1,ΔW<0;当0.50 ≤k≤0.72,ΔW≥(≤)0 取决于β**≥(≤)β⑦。
由此得出命题2:
当产品差异缩小到一定程度以下,最优政策组合带来的社会福利明显高于单一生产补贴政策。但当产品差异扩大到一定程度后,两种政策社会福利的高低取决于两国成本差距的相对大小。当成本差距较小时,即企业f 的成本优势较低时,最优政策高于生产补贴政策,当成本差距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即企业f 成本优势较高时,生产补贴政策就会高于最优政策组合(证明与本文主要的结论命题3相似,从略)。
定义反倾销税和生产补贴带来的福利水平差距为:
当0.72<k<1 , ΔW*<0 ;当0<k≤0.72 ,ΔW*≥(<)0 取决于β*≥(<)0⑧。
由此得出命题3⑨:
产品差异缩小到一定程度时,决定反倾销税和生产补贴对H 国社会福利影响程度的是企业成本差距的相对大小。当成本差距较小时,即企业f 成本优势较小时,生产补贴优于反倾销税;当成本差距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即企业f 成本优势较大时,反倾销税就会优于生产补贴。但当产品差异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生产补贴明显优于反倾销税。
命题3 的逻辑很明显。当产品差异程度较小时,企业h 造成的市场扭曲程度较小。如果成本差异较小,企业f的利润空间并不大,企业h承受的竞争压力也相对较小。此时实施反倾销税,利润转移效应带来的企业h 和H 国政府的收益不足以弥补H国扭曲带来的损失。因此,H 国政府更倾向于使用生产补贴来削弱市场扭曲。当成本差异较大时,企业f的利润空间增加,而企业h的竞争压力增大。实施反倾销税,通过利润转移效应所带来的收益将会大于由此增加的H 国市场扭曲导致的损失。因此,反倾销税变成了此时的最优政策选择。当产品差异程度较大时,企业h 造成的市场的扭曲程度较为显著,H 国政府更倾向于忽视成本差距,实施生产补贴来削弱扭曲。
四、结论及其涵义
本文在一个简明的产品存在质量水平差别的双寡头Bertrand 模型中考察了进口国政府的贸易保护政策选择问题。分析表明,反倾销税和生产补贴对于进口国社会福利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企业的成本差异和产品的差异程度。当产品差异程度较小且成本差距较小,生产补贴优于反倾销税。当成本差距较大时,反倾销税优于生产补贴。这意味着,当出口国企业在与进口国企业产品差别不大,且在进口国市场依赖成本优势进行价格竞争时,将更容易面临进口国政府发起的反倾销。
中国遭遇国外反倾销的现实支持了以上的结论。长期以来,中国凭借低劳动成本优势,形成了以低价格为特征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产品结构,而中国出口厂商在国际市场上以价格竞争为主,甚至会采取恶性价格竞争的行为,进一步压低了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结果使进口国得以以中国出口产品低价倾销为由,纷纷对中国发动反倾销。根据相关研究,中国遭遇国外反倾销集中在贱金属及其制品、化工产品、家电产品、纺织产品、塑胶制品五类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竞争性产品上。其中,钢铁产品之所以成为中国遭受的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出口产品,其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出口的钢铁产品中,60%以上是低附加值的普通钢材和初级产品,数量庞大,价格低廉。且由于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较低,导致中国钢铁企业往往通过低价竞争来获得市场份额。
为了有效地避免中国企业在国外遭遇的反倾销,中国政府和企业可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首先,调整出口目标和理念。除了通过质量标准等制度建设和鼓励研发投入来提高产品质量外,更为重要的是出口目标应当由注重出口的数量和规模转向追求出口的质量和效益,由出口大国转变为真正的出口强国。
其次,调整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鉴于中国遭遇国外反倾销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竞争性产品上,因此,一方面,中国应从传统的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逐步向出口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或知识密集型产品过渡;另一方面,努力提高竞争性出口产品的加工深度和附加值,通过产品的差异化和多样化避免跟国外产品直接的价格竞争。
最后,调整出口产品的竞争策略。为了避免引发以低价竞争为特征的倾销嫌疑行为,中国企业出口产品在与进口国同类产品的竞争中,应避免使用单一的价格竞争手段,而应更多地采取非价格竞争手段,包括产品差异化、质量、品牌、售后服务以及广告宣传等。
注 释:
① Dixit 认为生产补贴是不现实的工具,因而用反倾销税(反补贴税)代表生产补贴。因而没有明确地分析最优进口贸易政策的选择。
② 早期反倾销研究可参见Viner(1923)、Ethier(1982)和Gruenspecht(1988)。马捷和周纪东(2001)对反倾销作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作用作了详细评述,彭立志和王领(2006)则对关于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企业的战略行为和反倾销规则制定的最近进展进行了较为完整的述评。
③ 这一效用函数由Vives(1989)引入,用于比较库诺特竞争和伯川德竞争,现广泛于伯川德模型分析,如Collie(2005)。k为产品差异程度系数,产品的差异程度介于完全独立到完全相互替代之间,即0<k<1 。
④ 实际上,最优政策组合还包括配额等在内的众多政策工具,本文在此之所以选择进口税和生产补贴,因为这两类政策工具具有代表性,也更为研究所关注。因此,“最优”是相对“次优”的单一政策而言,绝非绝对意义上的最优。
⑤ 为了保证企业产量都存在内点解,本文模型参数必须满足条件:。在此,a=a-ch,表示H 国市场规模的大小;β=cf-ch,表示企业f 与企业h边际成本的差距。
⑥是Δqf=0 时β的取值。
⑦β**为ΔW=0 时β的取值。
⑧β*为ΔW*=0 时β的取值。根据(25)式、命题2和命题3,可以推测β**<β*。否则“次优”进口税政策带来的福利将会在某个产品差异和成本差距的交叉的区间大于“最优”政策组合,从而与(25)式矛盾。
⑨ 命题3证明:
设β=0,可得:
对ΔW*[β,k]求β的一阶导数,得:
综合(1)式、(3)式和(5)式,可得:
当0.72 ≤k<1,且时,ΔW*<0;
当0<k<0.72,β<β**时,ΔW*<0;
命题3得证。
[1]Dixit A K.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for Oligopolistic Industries[J]. The Economic Journal,1984,94:1-16.
[2]Dixit A K. 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Duties under Oligopoly[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88,32(1):55-68.
[3]Leonard K Cheng. Assisting Domestic Industries under International Oligopoly:The Relevance of the Nature of Competition to Optimal Policie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8,78(4):746-58.
[4]Mark D White. Strategic Trade Policy with Polynomial Costs[J]. Economics Bulletin,2002,6(6):1-5.
[5]Toshimitsu Tsuyoshi. The Choice of Optimal Protection under Oligopoly: Import Tariff vs. Production Subsidy[J]. The Japanese Economic Review,2002,53(3):301-314.
[6]David R Collie. Tariffs and Subsidies under Asymmetric Oligopoly:Ad Valorem Versus Specific Instruments[J]. The Manchester School,2006,74(3):314-333.
[7]Emin Dinlersoz,Can Dogan. Tariffs versus anti-dumping duties[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10,19:436-451.
[8]Xavier Vives. On the Efficiency of Bertrand and Cournot Equilibria with Product Differentiation[J].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1985,36:166-175.
[9]Wilfred J Ethier. Dumping[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2,90(3):487-506.
[10]马捷,周纪冬. 以寡头竞争为基础的贸易理论与贸易政策[M]//藏旭恒,林平. 现代产业经济学前言问题研究.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3-42.
[11]彭立志,王领. 不完全信息、反倾销威胁与最优出口贸易政策[J]. 经济研究,2006(6):70-77.
[12]Robert Gibbons. Game Theory for Applied Economists[M].Princeton,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2: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