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十大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研究

2015-11-27鹏,毕

华东经济管理 2015年5期
关键词: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

曾 鹏,毕 超

(1.中央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100081;2.桂林理工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541004;3.广西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广西 桂林541000)

一、引言

目前,我国一些城市依靠特定的内在交通网络体系与信息港的支持,逐渐形成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群体和国家级的科技文化创新中心。这些城市之间强强联合的发展模式使部分城市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共同体,逐渐产生了京津冀、辽中南、长三角、山东半岛、中原、长江中游、珠三角、川渝和关中等十大城市群。这些城市群逐步成为国家乃至全球经济运行最重点发展的地区[1],尤其是以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为核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已经变成加速我国经济增长的坚实力量[2]。然而,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社会和环境问题,如污染问题、人口发展与城市化等,给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因此,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成了亟待研究的课题。可持续发展是在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定义的: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随着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进行,1995年哥本哈根的世界首脑会议再次提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互依赖、相互支持。国外学者主要从城市群产生的意义、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方法指标设计原则和指标体系建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范吉提斯(Y.N. Pyrgiotis ,1991)[3]、昆曼与魏格纳(K. R. Kunzmann&M.Wegener,1991)[4]都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国家之间逐步建立起的网络化城市体系进行了研究,认为大城市带的形成是产业空间整合的衍生物,这种新型的地域空间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未来将占据全球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利卫曼(Liverman,1988)[5]的研究中提出了测度可持续性指标应符合的8 项标准。还有一些外国学者如Warner[6]、Glyfason[7]等通过技术外生的增长模型发现资源和经济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他们的研究结论表明经济体不可能一直稳定快速地发展,随着资源和能源的消耗,经济体的发展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国内学者们也从多个方面来分析和研究城市群可持续发展问题,刘新(2011)[8]认为在城市文明的进步与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群的发展将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对象,他将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和市场定位、竞争力培育结合进行研究,得出这两者在城市群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姚士谋(2010)[9]对我国城市群总体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存在区域差异,城市群产业结构上存在严重的同构,比如长三角各地将电子、化工等产业作为未来主导产业,使区域内不能实现产业互补,同构现象严重。通过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除了社会经济方面的发展,还要处理环境、资源、生态等方面的和谐平衡发展;除了关注城市群的经济增长可持续能力,也要重视可持续发展能力中的社会、自然环境的承载、支持能力。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运用综合集成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是研究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模式,将为我国十大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和完善提出理论、实践的依据指导。

二、范围界定、研究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肖金成和袁朱[10]的研究,将中国十大城市群及其所包含的城市界定如表1。

表1 中国十大城市群及其包含城市

续表1

学者们[11-13]在研究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运用过多种方法,由于研究对象的数量较多,本文将以主成分分析法为基础,对我国十大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比较分析。

按照科学性、目标性、简明性以及可操作性原则,对评测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的构建拟从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以及自然环境三个方面(B层),建立了包含7个层面(C层)共23个具体指标的中国十大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较全面地评估了中国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大小(见表2)。

表2 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在数据的来源和处理方面,在本文的数据来源中,各个地级市的数据均根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3年版)直接得出或公式计算求得;四个县级市中,济源市的数据均根据《河南统计年鉴》(2013年版)提供的数据直接得出或公式计算求得,仙桃、潜江、天门三市的数据均根据《湖北统计年鉴》(2013年版)提供的数据直接得出或公式计算求得。

同时,运用极差公式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对于正面性指标,可以通过公式(1)计算:

对于负面性指标,可以通过公式(2)计算:

三、实证分析

(一)A层指标分析

运用SPSS 软件,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的A层指标进行因子分析。中国十大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得分结果和排名见表3。

表3 中国十大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主因子得分、综合得分及排序

通过表3 我们可以看出,综合得分为正数的城市群有5 个,分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山东半岛、京津冀和辽中南城市群,另外5 个城市群综合得分均为负数。其中,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最高的珠三角城市群(综合得分为0.533)和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最低的川渝城市群(综合得分为-0.574)得分相差1.08,差距非常大。

(二)B层指标分析

运用SPSS 软件,分别对B 层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B层指标得分排名

社会环境指标分析:分析社会环境指标时,从表4 总量指标得分及排序来看,排名前6 位的是珠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海峡西岸城群市、长三角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并且这6 个城市群的得分均为正值;对于人口发展与城市化水平而言,这6 个城市群也处于前六名的位置,并且6 个城市群的得分均为正值;在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珠三角城市群、山东半岛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得分仍然排名前列,说明这3 个城市群有着比其他的城市群更好的社会环境。在生活质量方面,珠三角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分别为第2和第3,但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却排名第6,说明这三个城市群虽然总体上来看有较好的社会环境基础,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忽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居民生活质量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在社会环境指标中,处于第9、10 名的城市群分别是川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他们的社会环境一般,其指标得分为负值,在人口发展与城市化水平方面分别排名7、9名;而在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这两个城市群分别排名8 和6 名;从生活质量方面来看,这两个城市群分别处于9和10名。说明这两个城市群总体处于一个较差的社会环境中,并且无论是从生活质量方面还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来看,川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的现状都落后于其他城市群。在社会环境中排名7、8名的两个城市群分别是中原城市群和辽中南城市群,这两个城市群虽然从总量上看都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但是在人口与城市化方面,中原城市群高居第2 位;同时在生活质量方面上,辽中南城市群更是十个城市群中水平最高的,说明这两个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均衡,只有补足自己发展上的缺陷才能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

经济环境指标分析:分析经济环境指标时,从表4 指标得分及排序来看,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居前三位,并且这三大城市群的经济环境指标均高于平均水平。其中,京津冀城市群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两方面均排在前段,说明其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很高,在城市群可持续发展上具有很大的经济优势。排名第4到第6位的是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和川渝城市群,其中,川渝城市群依靠着便利的水路运输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其经济得以比较良好的发展,特别是重庆,近几年来城市建设飞速发展也映衬了重庆的经济增长势不可挡的劲头。在之前的研究中不难发现,辽中南城市群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依托此基础能够发挥积极的国际贸易优势,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最后4 位的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表现出经济环境指标排名靠后的现象,意味着在经济上的表现都不太理想,与其他城市群存在一定的差距。

自然环境指标分析:分析自然环境指标时,通过分析表4,我们可以发现自然环境较好的城市群有京津冀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他们的指标得分都为正值。自然环境的指标是由环境污染控制指标和城市生态建设指标构成的,我们可以得出表4 中排名前四名的城市群在照顾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兼顾污染的治理和城市环境的保护。关中城市群在经济环境指标中位列最后一名,说明其经济发展相对更落后一些,但是自然环境指标却排名第6,不难看出关中城市群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自然环境的建设中而没有重视该城市群经济处于落后水平这一现状,也是一种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平衡的表现。而在自然环境指标中排名最末尾的三个城市群分别是珠三角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其中,珠三角城市群在经济环境上得分较高,说明其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对于经济发展过后留下的环境问题不够重视,在城市生态建设方面做得比较差,所以在自然环境的排序中排名靠后,这样不平衡的状态也有可能制约该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

(三)C层指标分析

分别对C 层的人口与城市化、基础设施、生活质量、经济持续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环境污染控制以及城市生态建设7 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C层指标得分排名

通过对上述7 个方面的指标比对分析,能够看出,山东半岛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以及京津冀城市群的各项指标的排名基本维持在前列,这说明三大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上水平要比其他城市群高;其次是辽中南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它们在部分方面的指标得分排名靠前,说明这几个城市群在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排在最后的是中原城市群以及川渝城市群,大部分指标的得分排名都在最后几名,说明这几大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低,还存在很大提升空间。

(四)层次聚类分析

通过用中国十大城市群的初始数值作为可观测因子变量,运用类平均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进行类型的科学划分,最后得到聚类谱系图(略)。

中国十大城市群可聚合成三类(见表6)。

表6 中国十大城市群离差平方和分类结果

(五)综合集成分析

表6 得到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结果,结合本文中提及的影响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的问题,可将中国十大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划分为三个不同类型(见表7)。

表7 中国十大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类型

四、结论及讨论

通过构建中国十大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从经济、社会、自然三个方面建立23项具体指标,并且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经济、社会、自然方面进行评估。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异同点。

(一)相同点

从微观层面来看,经济较发达的城市群在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水平。从各个城市群的原始数据来看,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例如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北京市,珠三角城市群中的深圳市等)无论是在经济实力、社会建设或者自然环境方面,在该城市群内的评分排序中都有较前的名次,这就说明了城市群中中心城市对提高整个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整体水平具有一定积极的作用。

从中观层面看,十大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大小基本上和其经济环境的优劣呈正相关。通过分析A 层数据与B 层数据可以看出,城市群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排名和城市群经济环境的排名基本上相符,这反映了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影响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起着较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考虑如何提高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同时应该先把目光落在城市群的经济基础,也就是城市群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上。

从宏观层面来看,十大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影响着全国的可持续发展。从原始数据来看,十大城市群有100 个城市,其人口总数超过了全国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年度地区生产总值占到全国的70%左右,在经济上体现了十大城市群在全国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十大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对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二)不同点

第一,虽然中国十大城市群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突出,但是发展不均衡一直是制约十大城市群甚至全国可持续发展的阻碍。京津冀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在经济、社会和自然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综合水平,分属于第一类,定义为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较高型;辽中南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及关中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并不是最高的,但是分别在不同的方面都有较突出的表现,比如辽中南城市群在生活质量指标上位列第1,说明该城市群的居民生活质量较高,所以这四个城市群分为第二类,定义为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较一般型;中原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在经济、社会、自然整体发展较弱,且在不同的领域排名都十分靠后,导致了总体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较低的水平。这2 个城市分为第三类,定义为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较低型。

第二,由于这十大城市群地处不同的环境,存在着不同地理位置的优势和劣势,例如山东半岛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这四个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最高的城市群,都属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这个优越的地理位置也推动了它们经济、贸易、居民就业、环境治理等等综合实力的发展;川渝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这两个个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差的城市群,基本上位处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一直无法赶超东部地区,在地理位置、资源环境、国家的政策和地区自身的发展能力来看都是导致中西部地区落后于东部地区的因素。虽然从十大城市群的划分来说,体现的都是我国综合发展实力较强的城市,但是在十大城市群内部仍然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平衡。

第三,从个别指标上看,中国十大城市群在经济、社会、自然方面中都存在优势与劣势。比如珠三角城市群不管是地区总产值、第三产业的发展还是较低的失业率都说明了珠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实力雄厚,但是珠三角城市群尽管在综合水平上排名第1,仍然在城市生态建设、环境污染控制等一些方面存在“短腿”现象。川渝城市群在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化等各方面排名末位,说明川渝城市群在各方面协调发展上存在非均衡,特别是在经济和环境治理上远远地落后于其他城市群,所以导致其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较低。

五、政策建议

第一,对于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较高的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来说,我们在看到他们整体良好的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他们自身仍存在的不足的地方。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同时也是我国最早快速发展起来的城市,如今已经成为全世界享誉盛名的现代化都市。河北与北京相邻,作为一个人口大省,河北省的综合实力并不强。所以京津冀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必定是北京着重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河北的建设,给河北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利用北京优越的师资力量,帮助河北的开展教育事业,形成城市群内互帮互助、先进城市与较落后城市的传帮带作用,以提高京津冀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珠三角城市群在各个方面的指标排名可以看出在城市生态建设、人口与城市化、环境污染控制方面做得不太理想,原因可能是由于珠三角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有大批的进城务工人员和外来人口集中在此,同时珠三角也成了众多工厂首选的落脚之处。数量庞大的居民和工厂给珠三角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也给城市的环境及承重能力带来挑战,这就造成了珠三角城市群在部分指标上表现较弱。珠三角城市群应该看到其临海的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开拓新的市场;充分利用海洋能源,加强对天然气的开发;拓展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面,积极寻找与邻近的长三角城市群的合作契机,促进优势的互补和资源的共享,实现互利共赢,同时能更好地辐射和带动周边较落后地区的发展。

第二,辽中南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和川渝城市群在不同的方面有着突出和较弱的表现,这些城市群应当针对自身不足的地方,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调控和解决。川渝城市群在自然环境方面做得不太理想,环境污染控制、城市生态建设排名落后。川渝城市群应当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及时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粗放型产业结构为集约型产业结构,大力推行循环经济模式;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的过快发展,鼓励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的引进与发展;加强对环境的治理,健全和发展保护和发展环境体系。考虑到辽中南城市群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地产资源,可以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方面着手。通过对能源利用率的提升,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又在资源的开采和利用程度上进行控制和技术革新,消除发展给城市的自然和环境造成的压力,这样能够大幅度增强辽中南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对于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弱的两个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的经济实力不强,但是我们看到河南省的人口优势,发展大批有技术、有知识的人才是推动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的途径之一。通过改善教育水平,引进先进的教育和培养模式,引导政府对劳动就业者开展大量的技能培训。有了大批的建设人才,就能使当地的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充满活力,从而使中原城市群的经济得以快速的发展。关中城市群也应该看到自身在社会建设方面的不足之处,重视对科教文卫领域的资金投入,有重点、分阶段地改善城市社会公共设施和服务体系,着眼于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只有使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才能使居民积极地为提高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出贡献。

[1]刘玉亭. 城市群概念、形成机制及其未来研究方向评述[J]. 人文地理,2013(1):62-68.

[2]郑继承. 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群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我国“十二五”规划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探讨[J]. 经济问题探索,2013(3):73-81.

[3]Pyrgiotis Y N. Urban Networking in Erope[J]. Ekistics,1991,50(2):350-351.

[4]Kunzmann K R,Wegener M. The Attern of Urbanization in Western Europe[J]. Ekistics,1991,50(2):156-178.

[5]Liverman D M,Hanson M E,Browne B J,et al. Global sustainability:Toward measurement[J].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1988,12(2):133-143.

[6]Sachs J D,Warner A M. Fundamental Sources of Long-run Growth[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7,87(2)184-198.

[7]Glyfason T. Natural Resources,Educ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1,45(4-6):847-859.

[8]刘新. 市场定位、竞争力培育与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兼论城市群可持续发展之道[J]. 经济研究导刊,2011(6):130-131.

[9]姚士谋. 我国城市群总体发展趋势与方向初探[J]. 地理研究,2010,8(8):1345-1354.

[10]肖金成,袁朱. 中国将形成十大城市群[N]. 中国经济时报,2007-3-29(4).

[11]姚士谋. 我国城市群重大发展战略问题探索[J]. 人文地理,2011(1):1-4.

[12]胥卫平,赵晓华. 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影响评价经济模型[J]. 人口与经济,2007(4):15-20.

[13]黄焕春. 中国不同城市群的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协调度分析[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1,24(6):1-5.

猜你喜欢

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