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区教育装备维修维护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015-11-25邵吉荣
文 邵吉荣
南京市江宁区教育装备维修维护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文 邵吉荣
近年来,教育装备工作倡导的第一要素,都是为教育管理和教学应用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服务,为提升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保驾护航。具体来说,从传统教育的常规教具、实验仪器和器材、图书资料与文献、后勤设备设施,到电化教育阶段的录音机、电视机、投影仪、幻灯机、幕布,到信息技术时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互动探索微格教学、微博日志论坛,再到如今的大数据、“互联网+”时代,教育装备工作经历和见证了一系列的迅速发展,逐步从基建工程、后勤总务等工作中剥离且凸显出来,大量的现代化教育教学装备迅速占领了城乡中小学的教室、实验室、专用室和办公室,“地球村”“数字化”“人工智能”“智慧校园”……这些虚幻的概念瞬间具体而形象地渗透到师生的教学活动中。
正当大家惊叹这些新技术、新装备带来的伟大变革时,接踵而至的是大量设备维护保养、维修升级的问题,这是一个必须在购置设备时就要同步考虑的问题,未雨绸缪才能物尽其用,物尽其用才能推波助澜。为此,南京江宁区教育局进行了教育技术装备维护维修管理工作的探索和尝试,联合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和技术软件公司,开发了“江宁区学校后勤管理与教育技术装备维护维修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并进行了试点运行和推广。
一、平台开发的背景
自“十二五”开年,江宁区教育局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大幅提高了我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对加快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经费投入方面,招标采购项目的金额逐年提高,从2011年的4 536万元至2014年的7 000余万元,共计2.4亿元。
经过调研发现,随着应用的加强以及时间的推移,学校配备的设施设备逐步老化,出现了各种故障及问题。为了应对设施设备的维修维护工作,各学校逐年增加维修维护费用,操作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有的按年度整包给企业,有的借助产品原厂商,有的交给地方区域内的个体维修户,有的求助教育局相关直属职能单位。在维修经费来源上也是各不相同:有的请求教育局拨款,有的寻找周边单位援助,有的是学校自筹支出。
以上种种,带来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因技术专业性强而无法准确核实维修的价格,有的“关系户”造成维修费用明显过虚、过高,有的因标准规范的不一致而导致维修效果不满意,还有拖欠费用、以权谋私等债务纠纷和矛盾,大量的设施设备损坏流失严重,维修维护成本逐年递增,给学校、教育局带来不少的棘手难题。
二、平台实现的方式
为了做好我区中小学教学设施设备和信息技术装备建设、应用、维护、管理等各项工作,我区教育装备和勤工俭学管理中心于2011年暑假开始,着手谋划借助网络数字化的集中报修管理系统,进行市场化运作模式,规范维修行为,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1.服务范围
我们通过分析数据发现,在每年教育装备投入中,55%以上是信息技术类装备,也就是计算机、投影机、网络教室、监控、广播、数据中心等设备和集成。这些技术性强、使用频率高、淘汰周期短的先进设备,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维护保养、维修更新、升级扩充,短短几个月后将会变成一堆电子垃圾。鉴于此,维修维护平台服务的项目范围,主要定位于信息技术设施设备和传统教学设施设备(包括后勤设施设备)两大类。经过相对集中与细化,分为多媒体系统、网络系统、安防监控系统、计算机设备、办公设备、电器设备、食堂设备、音乐器材、美术器材等14类,分包后进行招标。
2.运作流程
维护维修平台的运作流程分三步:第一,做好维护维修服务商的征集工作,通过项目招标的方式,确定各项目模块的优质服务商,约定维护维修的响应和约束机制;第二,区教育装备和勤工俭学管理中心作为具体项目的监管、实施部门,做好管理工作,坚持“统筹管理、优质服务”的原则,对学校申报的维护维修请求进行审核,对服务商所提供的相应时间、服务内容、配件价格等进行审核评价;第三,各学校加强对教学设施设备的使用管理,制订相关的报修制度,指定专人负责。
平台运行之后,主要由各学校教育技术室主任和总务主任集中上报、校长审核;结算采用上门计次收费的方式,合同中约定费用包括上门费(依据路程远近分三档)、服务费(招标时谈判约定)和配件费(不得高于同期市场价且公示);所有报修项目,分为质保期内和质保期外两种情况。
3.经费保障
在经费安排上,为促进城乡学校教学设施设备维护维修服务工作的均衡协调发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区教育局统筹安排,集中使用专项经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费),整体推进全区中小学教学设施设备的维护维修服务工作。
同时,随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的逐步提高,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的能力逐步增强,将各中小学教学设施设备的维护维修以及运行所需资金纳入义务教育保障经费预算,保证教学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与维护的经费来源,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所有维护维修等服务项目产生的费用,采用“学校配比+教育局补贴”的方式(区管学校:自付1/3,教育局补贴2/3;街镇学校:自付1/4,教育局补贴3/4),由区教育局根据协议或招标合同条款,联合中小学校,在验收合格后,统一支付给服务商。
在教育局财务部门的配合下,上述经费政策得到顺利实施,各项操作规范、共同监管。
4.实现目标
平台开发的目标和方向,决定了其基本原则:规范操作行为、降低维修成本、保障使用效益、便于分析决策。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对中标供应商产品质量的跟踪与监控,尤其是硬件设备类,实时监控与跟踪、评估。
(2)规范学校的维修行为,杜绝违规操作等现象。
(3)通过企业竞争及公开透明的市场化运作,节约维修维护成本。
(4)依据行业标准和规范,科学有效地对设施设备进行合理的维修维护,延长使用寿命。
(5)对全区、各学校、各项目、各供应商以及经费使用等多对象、多要素进行多样化的统计汇总,及时了解掌控相关数据,为相应的决策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三、平台运行的效果
该平台从2011年暑假开始筹划、设计,后逐步导入我区内学校、人员、设备以及近两年市招标采购项目的信息;2012年2月,通过招标方式确定服务商,4月平台试运行;2013年5月,全市推进使用。
1.平台操作流程
(1)平台业务流程图
图1 平台业务流程图
(2)主菜单
①维修审核,主要用于区县管理中心对学校申报的报修单进行查看、审核和打印“维修流程记录表”,通过审核之后的维修项目即开始计入经费结算。对不符合规定的问题报修项目,可以退回学校重新发起或修改。
②维修监控,将学校上报的维修单分为等待审批、等待确认、等待响应三种状态,实时跟踪监控流程中的项目。
③维修报警,包含维修监看和报警统计两个子栏目,主要用于对响应不及时的项目、企业进行跟踪监管。
④费用统计,对审核完结的报修项目进行汇总统计,并能按日期、学校、项目和企业分类查看、汇总,生成报表。
⑤后台管理,主要用于对用户、单位的添加、删除、密码重置等相关操作。
⑥公共事务,主要用于公告发布、系统通知、功能帮助等项目。
⑦个人事务,主要用于用户个人信息的修改、工作安排等服务。
图2 主要界面
2.利用平台进行数据分析
数据的权威性、准确性。设备信息资料来自于资产监管网,每一条报修信息都经过主任申报、校长审核、企业确认和区县核准。
图3
数据的多维分析、对比统计。所有报修信息,可以按项目、按学校、按企业、维修次数、报警情况等,分别进行统计汇总,能发现维修量的大小、企业的响应情况、费用的比例情况、设备的质量情况等,便于对比和分析。
图4
四、平台深化的过程
在平台运行过程中,通过不断调整,完成了几大实质性改进。
第一,平台实现了通过调用“教育资产监管网”和“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底层基本数据,共享学校的设施设备购置日期、品牌、型号、供应商等信息,只需输入设备条形码,即可显示。
第二,“学校后勤”模块功能进一步完善,所有校内教师可以网上申报自己使用的设施设备,由学校相关后勤保障部门进行维修维护等处理,无法解决问题的,再向区级申报,进一步细化了学校资产管理工作,做好师生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第三,平台针对不同区县的不同需求,增加了更多功能,在公用平台基础数据的前提下,可以运行不同的报修流程、查询汇总及结算方式,既满足了大多数区县的个性化需求,又能实现数据共享互通。
鉴于以上三点,必须要有更大的用户群体、更多的项目资料、更全的底层数据以及更便捷的查询统计功能,才能体现平台的实用性与科学性,规模化的运作,整体推进,更好地为市、区级的后勤管理与教育技术装备维护维修提供服务。
五、结束语
平台自2012年4月试运行,至2013年7月第一次费用结算,共有50所学校报修1 587次,逐渐成为学校使用最为频繁的系统平台,得到了教师的肯定和认可。平台开发的初衷也基本实现。
如果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维护维修网络建成,用户可以单点登录、统一身份认证,采用多样化、实时性的报修方式,通过标准化、程序化的维修维护,实现配件物品的仓储式、连锁化,保证经费数据的精确化、多样化,那么最终实现的就是:借助云计算的平台,享受物联网技术带来的高效便捷服务。
作者信息
邵吉荣,本科,中级职称,副主任。南京市江宁区教育装备和勤工俭学管理中心,2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