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为心理护理对后循环动脉狭窄植入术病人焦虑及抑郁状况的影响

2015-11-22滕海艳王普清

护理研究 2015年21期
关键词:植入术颈动脉动脉

滕海艳,王普清

缺血性脑血管病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中多数为后循环缺血,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疾病、椎基底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等[1]。后循环缺血疾病的主要原因是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近年来研究表明,无症状的颈内动脉中度及以上狭窄的病人,后循环缺血的发生率约2%;症状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病人,后循环缺血发生率较高,约为15%[2,3]。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对后循环动脉狭窄病人的治疗方法从最初的单纯药物和康复临床治疗逐渐发展至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其中当前后循环动脉狭窄植入术的有效率在95.0%左右[4]。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行为心理护理已成为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5]。行为心理护理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和行为心理干预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可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6]。研究显示,对冠心病病人实施短期的行为心理护理,有助于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但是在后循环动脉狭窄植入术病人的应用比较少[7,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后循环动脉狭窄病人240例。纳入标准: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脑血管造影诊治为后循环动脉狭窄并成功实施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病人;病人与家属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病人;年龄20岁~80岁;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能准确理解量表的有关内容,并作出相应的回答。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慢性躯体性疾病的病人;听力障碍病人;患有各类原发性精神障碍的颈动脉狭窄病人。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受教育年限、狭窄程度与支架植入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植入术后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检测生命体征;鼓励病人多饮水,协助医生拔除动脉鞘,穿刺部位绷带加压包扎,无菌纱布覆盖穿刺切口,常规进行预防感染。观察组采用行为心理护理,包括疾病相关知识宣教、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睡眠护理和相关遵医行为干预等,两组的干预周期均为6个月。在具体护理内容中,护理人员根据病人对后循环动脉狭窄植入术的了解程度,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病人讲解后循环动脉狭窄的相关知识,手术的目的、方法、效果。住院期间责任护士每天为病人及家属讲解20min~30 min有关后循环动脉狭窄预防的知识,建立健康知识与保健宣传栏、QQ群、微信群,普及医学常识,使病人全面正确认识后循环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预防、治疗及康复。同时告知病人术后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平时生活要有规律。在饮食上多吃水果和蔬菜,避免进食一些高维生素K的食物,摄入低盐、低脂饮食。根据个人身体情况,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广场舞、练气功、打太极拳、打羽毛球、爬山、步行、慢跑等。病人出院时,结合其病情和个人的一般情况进行注意事项的告知,督促病人认真执行护理干预内容。讲解内容和方式应结合病人的健康需求,尽量避免程序化教育,使病人感到教育内容单调、重复、乏味、无趣。

1.3 观察指标

1.3.1 焦虑与抑郁 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两者调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3,分数≥40分代表有焦虑或者抑郁情况。

1.3.2 自我效能 所有病人在护理前后选择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该量表进行评定,包括症状管理、角色功能、情绪控制、医生沟通4个方面,其评分越高,自我效能也越高,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1。

1.3.3 生活质量 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进行评估,SF-36是一个科学可靠的评价生活质量的工具,简化的量表包括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4个维度,其评分越高,生活质量也越高,在护理后进行评定,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5。

1.3.4 疾病认知程度 在护理后进行疾病认知程度的评定,包括非常了解、一般了解与不了解3个程度,由护理调查人员对病人的知识水平进行判断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焦虑与抑郁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都存在明显的焦虑与抑郁情况,护理后焦虑与抑郁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同时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与抑郁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与抑郁评分比较±s) 分

SAS SDS护理前 观察组时间 组别 例数120 52.11±4.22 54.09±4.13对照组 120 52.81±4.09 53.89±3.09 t值 -0.290 0.311 P>0.05 >0.05护理后 观察组 120 34.09±4.94 33.09±5.92对照组 120 41.87±5.13 40.13±5.11 t值 -9.113 -9.782 P<0.05 <0.05

2.2 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效能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效能评分比较±s) 分

表3 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效能评分比较±s) 分

时间 组别 例数 症状管理 角色功能 情绪控制 医生沟通护理前 观察组120 6.44±1.12 6.89±1.22 6.33±2.19 5.78±1.95对照组 120 6.00±1.25 6.82±1.32 6.39±3.10 6.00±2.10 t值 0.892 0.014 -0.009 -0.693 P>0.05 >0.05 >0.05 >0.05护理后 观察组 120 9.35±0.45 9.78±0.11 9.45±0.33 9.22±0.44对照组 120 7.99±1.52 8.24±0.62 8.10±0.44 8.19±0.56 t值 6.982 4.983 4.284 5.092 P<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后SF-36评分比较±s) 分

表4 两组护理后SF-36评分比较±s) 分

组别 例数 生理功能 总体健康 精力 社会功能观察组 120 92.34±4.38 83.47±6.39 91.37±5.39 88.38±5.33对照组 120 78.39±6.42 67.02±5.29 78.27±6.30 70.29±6.33 t值 14.398 16.399 13.477 18.347 P<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护理后疾病认知程度比较(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后疾病认知程度比较 例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发生改变,脑血管疾病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9]。流行病调查表明,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而经过治疗幸存的病人中约有75%的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部分工作及自我照顾能力,重度致残率也在30.0%左右[8]。在脑血管疾病病人中,大部分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后循环动脉狭窄的程度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同侧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存在于60%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人[10]。其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导致的颈动脉管腔的狭窄是后循环动脉狭窄的病理基础,其发病原因主要有大动脉炎、动脉或动脉周围炎、放疗后纤维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动脉粥样硬化等[11,12]。支架植入是一项近几年开展的微创手术方法,目前已被认为是治疗后循环动脉狭窄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后循环动脉狭窄治疗毕竟是一种创伤性治疗,对病人有一定的创伤,也存在明显的焦虑与抑郁情况,为此对于术后护理的要求比较高。行为心理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诠释人们采用或者不采用健康行为的原因,分析促进健康行为的因素。行为心理护理对疾病治疗效果的促进已有很多研究得到证实[13,14],但对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系统化行为心理护理作用的相关报道较少。

本研究采用的行为心理护理模式是在临床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综合方法实施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促进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的健康行为,缓解焦虑与抑郁情况,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前都存在明显的焦虑与抑郁,护理后焦虑与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与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行为心理护理模式根据“知-信-行”理论而来,其护理内容不仅包括疾病基础知识的行为心理护理,还包括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15]。本研究的护理实施措施包括知识讲座、一对一讲解、健康宣传手册和出院后的各种随访及时联系等。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后对疾病认知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行为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生活质量是指人们在心理功能、社会人际关系、躯体功能、精神健康等多个所具有的一种良好状态,本文观察组住院期间的行为心理护理是在病人的床旁进行,通过采用询问、观察等方法准确了解病人对行为心理护理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在出院后也是一种动态的、全程的、连续的、无间断的护理手段,促进了行为心理护理的规范化[16]。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自我效能是一种主观判断,指人们对实现某个特定领域的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和信念。研究显示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病人最信赖的教育者是主治医生与责任护理,最想了解的内容是术后是否会复发及服药知识,最喜欢的教育方法是一对一讲解[17]。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后症状管理、角色功能、情绪控制、医生沟通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行为心理护理通过系统方法实施的社会活动等方式促使个人主动接受有益的健康生活方式,减轻危险因素,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促进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后循环动脉狭窄植入术后病人采用行为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焦虑抑郁情况,促进病人自我效能与疾病认知程度的提高,达到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1] 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组.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9):786-787.

[2] 李建军,齐润花.颈动脉狭窄病人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围术期护理探讨[J].护理研究,2013,27(10C):3376-3377.

[3] Sorg H,Waizy H,Stukenborg-Colsman C,et al.Preoperative perfusion analysis before total ankle arthroplasty[J].Handchir Mikrochir Plast Chir,2012,44(6):360-365.

[4] 林剑靖,刘先宝.2例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治疗高危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2):161-164.

[5] Wei K,Lc E,Bin JP,et al.Quantification of blood flow with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J].J Am Coil Cardiol,2009,37(4):1135-1140.

[6] 朱建芳,周婷.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1例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3):478-479.

[7] Adams BC,Clark RM,Paap C,et al.There is no benefit to universal carotid artery duplex screening before a major cardiac surgical procedure[J].Ann Vasc Surg,2014,28(1):93-101.

[8] 冷梅芳,栗静,许秀萍,等.电话随访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药物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4,3(22):15-18.

[9] 李庆祥,张莹,王梅,等.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筛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6):626-629.

[10] 史文倩,吕强,石进,等.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率与脑血管储备力的相关性[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4,47(5):320-323.

[11] Turan TN,Cotsonis G,Lynn MJ,et al.Intracranial stenosis:Impact of randomized trials on treatment preferences of US neurologists and neurointerventionists[J].Cerebrovasc Dis,2014,37(3):203-211.

[12] 张燕,牛小媛,徐玮.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期预后与脑动脉狭窄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2014,9(3):338-342.

[13] Textor SC.Stable patients with atherosclerotic carotid stenosis should be treated first with medical management[J].Am J Kidney Dis,2010,42(8):858-863.

[14] 赵宏峰,王东,张临洪.症状性椎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短期疗效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5):510-513.

[15] 方传勤,吴小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3):233-236.

[16] Nagahama K,Sudo H,Abumi K,et al.Anomalous vertebral and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ies as a risk factor in instrumentation of the posterior cervical spine[J].Bone Joint J,2014,96(4):535-540.

[17] 李凤娟,张芹,李继梅,等.加强对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认识[J].中国卒中杂志,2014,8(22):669-674.

猜你喜欢

植入术颈动脉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双侧腋动脉分支及右侧肱动脉分支变异一例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单纯吻合指动脉在末节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