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过浮华看“赛课”

2015-11-12胡丽娥吴良标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赛课优质课学区

胡丽娥 吴良标

如今,各级各类的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等观摩评选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不可否认,这些活动的开展为深化课程改革、推动课题研究、促进学校和教师的交流互动、提高教学研究实效及教师的专业水平发挥着积极、重大的作用。本文试图从另一个角度,本着善意的态度,结合日常教育教学的实际为优质课评选活动“找茬”,吹毛求疵地进行挑刺、思辨,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样的“吐槽”言语或许有失偏颇,权当抛砖引玉,以期引发大家的思考。

一、 课前:起点不一、主客有别

以笔者所在的边远海岛为例,我学区共10所小学,每次赛课均由个人申报、学校推荐,先是参加片区的选拔赛,从提前分好的3片中每片选出一名教师参加学区比赛,再遴选出1名教师代表学区赴县参赛。我校的参赛教师以获得三等奖者居多,二等奖也有,但不是常态,我学区近五年甚至十年来能冲出县区赴市参加赛课的老师更是凤毛麟角。这说明在农村完小任教的教师如果能够过五关斩六将,参加县级赛课并取得名次已属难能可贵,含金量很高。而与农村基层学校近乎残酷的淘汰不同,市、县直的实验小学教师比赛的起点颇高,他们往往一出马便是市级或县级的荣誉,再加上有强大的智囊团作后盾,站得高,跳得就更高。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总是慢人家一拍,如何破解这一僵局呢?窃以为,除了切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实行同伴互助外,还应该加强城乡教师的交流互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从城市学校中选派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到农村校传经送宝、指点迷津,再从农村薄弱校指派事业心强、接受新理念快的年轻骨干教师到城市学校跟班学习,缩小城乡教研力量之间悬殊的差距。

同时,优质课评选还有一个特点:比赛的承办校往往有主场的优势,集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的有利条件,能够“近水楼台先得月”。只要这个学校的参赛教师不出大的意外,大多能荣膺一等奖,且代表所在地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这种现象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评委老师在观摩评分、交流意见时往往得小心翼翼地照顾东道主的“利益”,对于主场的参赛教师高估一筹,对于客场选手则寻弊索瑕。“我劝评委重抖擞,不拘校别荐人才”,作为评委老师应该抛除赛场外的人为因素,以公正、客观的态度对待每一节课,审慎严谨,实事求是。

二、 课堂:不同寻常、包装过度

日常教学中有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就是很多老师怕别人听课,正应了这样一句话:生手怕熟手,熟手怕高手,高手怕失手。如果随机展开调查的话,估计十人中有八九人不愿意人家听课,主要是担心课前准备不全,临时仓促上阵则容易出糗献丑。特别是每次上面开展教学常规检查,老师们不怕看作业、查教案,就怕推门听课,这种“突袭式”的课堂观摩让老师们提心吊胆,坐立不安。因为上好了相安无事,上不好,既丢自己的面子,还影响学校的评估成绩。

但如果是参加优质课评选便不同了,本着“好课都是磨出来的”信念,参赛老师会热情、诚意地邀请教研组的同事建言献策、集思广益。每节优质课都是经过摸爬滚打、苦磨细练中出来的,集合了众人的“集体智慧”,代表着所在校的教学研究水平,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参赛教师前后往往得忙乎一个月,甚至更长。从确定课题、撰写教案到试讲、修改、再讲,如此反复。每一环节应该说什么话,做什么事,花多少时间,都经过精心的预设。再加上绚丽多彩、夺人眼球的课件制作和准备齐全的教学用具,仿佛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让旁观者眼花缭乱。这样的课如同一件包装精美的商品,令人爱不释手;又如同一道精心烹饪的美味佳肴,色香味俱全。但这样的“商品”可能标价虚高,这样的“佳肴”可能营养失衡。因为为了展示的精彩、方法的多样、思维的创新,执教者就得让少数的“优等生”出手,学困生便成为陪衬的绿叶,加剧了学情的差距,这种教学行为带有深厚的表演色彩。如此卖力地作秀,自然难以反映日常教学存在的问题,一线老师更难以复制和借鉴。它没有“家常课”粗茶淡饭的实在,很多时候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并不理想,过后往往还得“回炉加工”。

这两种现象在教学中普遍存在,是课堂教学的两个极端,一个是考虑不周、匆忙上阵、随心所欲;一个是准备充分、精心预设、包装过度,这都是不可取的。期待着我们的教学能追本溯源,摆脱浮华,不取悦评委,不迎合听课教师,追求“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境界,弹性地控制教学环节,灵活地处理教学内容,给学生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和自主建构的空间。我们的课堂应成为学生灵性迸发的空间、智慧展示的平台、精彩生成的码头、思维碰撞的场所、快乐成长的驿站。很喜欢这样一句话:课堂不是舞台,教师不是演员,教案不是剧本,学生不是道具。

三、 课后:疏于反思、涛声依旧

每一次的赛课,业务能力提升最大的是执教者,其次是其背后的教研团队。然而执教者和参与者过后往往很少有意识、自觉地将磨课的经历趁热打铁地记录下来,未能静心思考,将琐碎、零散的教学经验感悟上升到理性层面,用于指导今后的教学。

而作为听课者,往往听时心潮澎湃、有所触动,回来尝试失败、热情消退,最后涛声依旧、老调重弹。笔者分析认为,这是因为执教教师在磨课的过程中已将很多可能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状况通过精心的预设消除掉了,而这恰恰是教学研讨最有价值的地方。可以说,执教者痛苦抉择、数易其稿的心路历程比赛场上的精彩呈现更迷人,而这些是听课老师无从知晓的。如同厨艺比拼一样,品尝者除了品尝到丰盛可口的美食外,更需要了解掌勺者的食材选择、火候掌握等制作过程,因为听课老师也要“掌勺烹饪”,也需有高超的“厨艺”。

有的活动还安排评课环节,但经常虎头蛇尾、草草收场,未能收到预期效果。有的老师爱说套话空话,不痛不痒,纯属耽误功夫,没有什么教研价值。又或只讲肯定和表扬的话,用美丽的语言掩盖教学不足,导致执教者处于陶醉和麻痹之中,问题无法被发现和解决。又或没有深入思考,东谈一句,西聊一段,让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为评课者,课前得做足功课,熟悉教学内容,把握学段目标和编者意图。课堂上得有一双火眼金睛,用心聆听,透过纷扰的课堂表象直抵问题的实质。点评时得提纲挈领、条分缕析地为课堂教学把脉。

针对当前优质课评选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笔者一直在思考:有没有一种形式,可以让赛课成为一场盛宴,不用顾及出处?有没有一种形式,可以让上课成为一种研究,不用顾及成败?有没有一种形式,可以让评课成为一席畅谈,不用顾及情面?如此,方才能发挥优质课评选的“正能量”,从而展示当前课改的新成果,引领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和方式,发现、挖掘新人,也不枉费我们投入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赛课优质课学区
13城整顿学区房炒作
学区房还能买吗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育研究与评价项目获奖结果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别让赛课流于形式
例谈x/1+x0)题型的构建
优质课评选当精减
全员赛课的实施要略
插翅还是折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