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协商民主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现代超越
2015-11-12黄奇敏
黄奇敏
摘 要: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推动了中国政治的现代化进程。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具有民主性和专制性两重因素,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可以说,协商民主是对民本思想的现代超越。这主要表现在:继承民本思想的重视人民和尊重民意,由民本思想的为民作主转变为让民作主,由民本思想的愚民政策转变为广集民智,由民本思想的民本与人治结合转变为民主与法治结合。
关键词:协商民主;民本思想;民主
中图分类号:D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0-0049-02
民本思想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是维护封建统治者政权的工具,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民本思想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持国家稳定、巩固民族团结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表现出一定的进步性和合理性。协商民主不仅有现代民主的合理内核,也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二重性因素
中国古代的“民”指的是除君主和大臣之外的普通百姓即臣民,“本”指的是立國之本,“民本思想”指的就是以民为立国之本的政治法律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 民本思想曾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发展。时至今日,民本思想作为一种思想观念的影响力并没有因为封建制度的消灭而终结,依然影响着人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生活。
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民本思想本身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和合理性。一是民众是国家的主体。《尚书·夏书·五子之歌》中记载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强调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体和根本。《孟子》中记载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人民在政权中的重要地位,人民是国家安宁的前提和基础。《吕氏春秋》中的“天下非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强调国家应该是人民所有。二是民意是政权的基础[1]。民的意愿和民心向背决定国家政权的兴亡,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国语·周语上》中记载:“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承认民众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强调要善于听取民间的声音,善于接受人民的建议和批评。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栽舟,水则覆舟。”君主要想统治持久,就必须尊重民意,以维护自己的政权合法性。
作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和维护统治者政权的工具,民本思想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即具有专制性因素。一是君本位。名为民本,实为君本,君主重民、爱民、利民,其目的是要让民众顺从和信服,以维护和巩固统治秩序。二是民乃“臣民”。“民”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公民,而是臣民,臣服于君主,所谓“君君,臣臣,夫夫,子子”,与君主是人身依附关系,而不是平等的主体。三是民无权。统治者虽然重视人民的地位和作用,但并没有赋予民众权力,只有纯粹的为君主服务的义务,而且爱国与忠君等同。国家大事和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事,统治者并不让民众自己作主,而且民众亦没有自己作主的意识。四是人治。民本思想虽重德治,施行仁政,但排斥法治,实际上是人治,君主决定国家大事、百姓福祉,主导国家一切,掌握着生杀大权。
二、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
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一大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之一。早在2006年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就指出协商民主是“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2]。可见,协商民主更注重以人民为主体的社会协商,协商民主的主体是人民,客体是“重大决策“和“共同性问题”,手段是“充分协商”,目的是“取得一致意见”。十八大报告中对协商民主作出了进一步的阐释,并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十八大报告指出:“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
三、协商民主是对民本思想的现代超越
民本思想强调重视民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民是国家的根本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其进步性是不可抹杀的,而其君本位、民无权、人治等专制性因素应引以为鉴。正如哈耶克所说:“一种文明之所以停滞不前并不是因为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已被完全释尽,而是因为人们根据其现有的知识成功地控制了其所有的行为及其当下的环境,以致完全扼杀了促使新知识出现的机会”[4]。而协商民主并不是对民本思想的完全扼杀,而是批判继承。
(一)继承了重视人民和尊重民意思想
民本思想强调应重视人民的地位和作用,认为统治者应该尊重民意,顺应民心。中国当代政治文化中包含了关注民意、尊重民权、保障民主的思想:《宪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表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的重视;将“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政策的标准,这是对民意的尊重。协商民主正是基于以上思想提出的。协商民主是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之一,其目的是要让公民充分发挥国家与社会的主人翁意识,参与国家事务,使政府决策体现公民意愿,以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以便这些决策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大事。协商民主作为民主政治的一种创新的形式,体现了对民本思想的重视人民和尊重民意的继承。
(二)由为民作主转变为让民作主
封建统治者虽然重民,但并没有赋予民众实在权利,反而以忠君思想教化民众,所以民众不能以自身的力量来实现利益诉求,更谈不上主导自己的命运和参与国家管理。于是在忠君思想的教化下,民众甚至没有权利意识,只习惯于忍受顺从,并不断企求明君和贤臣的出现,改变不公的现状,为民作主。协商民主正是这种为民作主的“官本位”思想的转变。为民作主重在“治民”,协商民主重在“民治”,即人民群众通过有序的政治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协商民主一方面体现了政府官员要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性地位,重视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思,积极推进公民参与各项重大决策的协商。另一方面,体现了公民要珍视自己的民主权利,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自身利益问题建言献策,发挥其管理国家和社会的积极作用。所以协商民主不仅仅是重视人民的地位和作用,主张通过民众的参与和协商,让人民群众能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当家作主,而不是官为民作主。协商民主由为民作主转变为让民作主,这显然是对民本思想的发展和超越。
(三)由愚民政策转变为广集民智
封建统治者正是看到了人民的作用,才惧怕人民的力量,所以奉行“愚民思想”,实行“愚民政策”。《论语·伯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国家统治人民,只需要指使他们去做事,不要让他们明白在做什么。“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认为知识是统治阶层所独有的能力和权利,普通百姓没有权利和能力对政治问题有看法或者参与。协商民主正是对这种愚民思想的彻底抛弃。协商民主体现了政府官员只是政府决策的执行者和实施者,而决策制定权在人民,凸显了人民群众在决策制定過程中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有权利更有能力管理国家和参与政治生活,所以要问计于民,问政于民。相较于愚民政策的让民服从,协商民主重在与民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发挥人民群众“智囊团”的作用。封建社会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是自上而下的,而协商民主对于决策的制定和推行是一种平行的双向互动过程,即政府与群众对重大问题充分协商,达成共识,将群众的意愿,群众的观点,群众的智慧凝聚成公共政策和解决办法,再通过政府的执行和实施来服务于群众。可以说,这是协商民主对民本思想的现代超越。
(四)由民本与人治结合转变为民主与法治结合
民本思想重德治,而德治只能靠有德的君子贤人,其实质是人治,君主掌握这一切,而重民只不过是教化臣民忠君的手段。《诗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种“家天下”的观念是君主拥有绝对权力和权威的体现。《孟子·梁惠王下》:“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虽尊重民意,但是民众只能“曰”,而“用贤”、“杀之”的权利却全在于君。而协商民主要求民主与法治相结合,强调依法治国。封建社会的人治,因人而异,“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而依法治国是使国家的各项工作都制度化、法律化,而且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真正实现协商民主,实现公民有效的政治参与,是离不开法治的,离不开法律和制度的约束和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些都为协商民主提供了制度和法律保障。唯有将民主与法治相结合,推进协商民主的法律化和制度化,才能使其真正成为人民参与政治生活和管理国家事务的有效形式,才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权利。可见,实现由民本思想的民本与人治结合向民主与法治结合的转变,既是对民本思想的扬弃,也是协商民主发展的根本前提和必然要求。
民本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历史价值,也存在历史局限性。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不仅仅包含西方民主的合理内核,更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即发扬了民本思想的民主性因素,抛弃了民本思想的专制性因素。可以说,协商民主是对民本思想的现代超越。
参考文献:
〔1〕诸凤娟.民本思想的发展逻辑及现代转型[J].学术月刊,2012,(2).
〔2〕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王晓琳.浅析儒家民本思想及其对当今的影响[J].改革与开放,2010,(9).
(责任编辑 王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