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宁方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观察

2015-11-11张晓辉阚文军张桂艳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1期
关键词:益精颈源椎动脉

张晓辉 阚文军 张桂艳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中医院,河北青龙066599)

颈宁方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观察

张晓辉阚文军张桂艳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中医院,河北青龙066599)

目的观察中药颈宁方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颈宁方口服,两组均观察1个月,观察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00%(P<0.05)。服药后治疗组头晕目眩消失或减轻,心率、血压等基本恢复正常,见效快,疗程短,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颈宁方治疗颈源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颈源性眩晕颈宁方

颈源性眩晕是由于颈椎增生,椎间盘突出、变性、椎间孔狭窄后,刺激或压迫椎动脉,使其出现痉挛、阻塞,致患者感觉周围物体或自身在旋转、移动或摇晃,常伴有恶心、呕吐、平衡失调、眼球震颤、面色苍白、出汗及心率和血压的改变。其发病与头颈转动密切相关。临床上治疗多以休息、颈椎牵引、颈托固定,解除血管痉挛药物等治疗,但见效慢、疗程长,复发率高。笔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颈宁方治疗本病,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门诊及住院颈源性眩晕患者200例,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之眩晕诊断标准[1]。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年龄46~86岁,平均65.80岁;男性52例,女性48例,病程1 d至8年。中医证候分类:肝肾阴虚36例;痰浊上蒙28例;风阳上扰21例;气血亏虚15例。对照组100例,年龄40~88岁,平均68.6岁;男性56例,女性44例,病程1 d至7年。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卧床休息,在热疗、电疗、超声治疗、颈牵引基础上,给予扩血管药物:口服盐酸氟桂利嗪10 mg,每日1次,睡前服;静脉输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80 mg,每日1次。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颈宁方:鸡血藤12 g,骨碎补9 g,熟地黄20 g,淫羊藿15 g,鹿角胶6 g(烊化),肉苁蓉9 g,莱菔子6 g,地龙30 g,白芍10 g,甘草6 g,杞子12 g,菊花12 g,淮山药15 g,白芷10 g,葛根20 g。水煎服,每日1剂。随证加减:风阳上扰加天麻(先煎)、钩藤、栀子;痰浊上蒙加半夏、白术、天麻(先煎);气血亏虚加白术、茯苓、黄芪;肝肾阴虚加山茱萸肉、杜仲。治疗1个月,观察症状、体征缓解情况。

1.3疗效标准治愈:头晕目眩消失,无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无耳鸣、耳聋及出汗,查体心率、血压恢复正常,无眼球震颤及面色苍白。经颅多普勒示椎动脉痉挛消失。好转: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减轻,无恶心、呕吐,偶有耳鸣、耳聋及出汗,查体心率、血压基本恢复正常,面色苍白减轻。经颅多普勒示椎动脉痉挛好转。未愈:头晕目眩,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耳鸣、耳聋及出汗无好转或加重,查体心率、血压未恢复,出现眼球震颤及面色苍白。经颅多普勒示椎动脉痉挛。

1.4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两组伴随症状、体征缓解情况见表2。服药后治疗组恶心、呕吐、耳鸣、耳聋及出汗等伴随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发作间隔时间延长,心率、血压基本恢复正常,眼球震颤、面色苍白消失或好转,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伴随症状、体征缓解情况比较(n)

2.3两组用药症状、体征缓解时间见表3。结果示服药后治疗组头晕目眩消失或减轻,心率、血压等基本恢复正常,见效快,疗程短,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用药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情况(n)

表4 两组停药后复发情况(n)

2.4两组停药后复发情况见表4。结果示治疗组复发率低,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颈源性眩晕属中医学“项痹”范畴,始载于《黄帝内经》,与髓海不足、血虚、邪中等多种因素有关,《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灵枢·大惑论》云“故邪中于顶,因逢其身之虚……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灵枢·卫气》说“上虚则眩”,有“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说法。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为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气血亏虚、痰瘀内阻,致髓海不足,脑窍失养,则发眩晕。治疗上应以补肾益精、滋阴填髓、活血通络作为基本法则,再根据虚实不同而选择相应药物。笔者自拟颈宁方治疗本病,方中鸡血藤补血、活血、通络。骨碎补补肾强骨。熟地黄补血益精、滋阴填髓。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淫羊藿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鹿角胶补肝肾,益精血,治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虚劳赢瘦。地龙息风通络。莱菔子降气化痰[2]。白芍用于血虚萎黄[3]。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菊花疏风清热,清肝明目,主治肝肾阴虚,目暗昏花,肝阳上亢头痛眩晕。淮山药益气养阴,兼能收涩,滋补强壮。白芷祛风胜湿。葛根升阳,主治身热、呕吐,作为引经之药[2]。诸药合用共奏补肾益精,滋阴填髓,强筋壮骨,活血通络之功,标本兼治,缓解颈源性眩晕,疗效肯定。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7.

[2]刘时觉.中医教程新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5,139,140,45,154.

[3]张晓辉,邵宏君,阚文军.刺宁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3):479.

R255.3

B

1004-745X(2015)01-0175-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1.071

2014-06-18)

猜你喜欢

益精颈源椎动脉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益精集团 百优 ●益精
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彩色多普勒评价椎动脉走行异常的临床价值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头痛,您查颈椎了吗?
城市对接农村
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