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支原体肺炎儿童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和D-二聚体的影响

2015-11-11汤东澄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1期
关键词:凝血酶二聚体支原体

汤东澄

(浙江省永嘉县中医医院,浙江永嘉325102)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支原体肺炎儿童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和D-二聚体的影响

汤东澄

(浙江省永嘉县中医医院,浙江永嘉32510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支原体肺炎儿童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和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13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支原体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8%,高于对照组之83.08%(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和D-二聚体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和D-二聚体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支原体肺炎不仅疗效显著,且降低了儿童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

支原体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凝血酶调节蛋白D-二聚体

儿童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其病情反复,病程长,并发症多,可引起小儿全身多系统损害。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近年来儿童支原体肺炎有逐渐增多趋势,且向低龄化发展,国内外报道亦日益增多,其发病约占小儿肺炎的4%~26%[1]。中医学将其归为“肺炎喘嗽”、“咳嗽”的范畴,其发病与外邪犯肺,肺失宣降,水液输化无权滞留为痰,痰阻气道,肺气郁闭有关[2]。研究显示,对于支原体肺炎的不同类型,其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和D-二聚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观察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和D-二聚体的水平,可以了解患儿恢复情况以及血管内皮损伤情况[3]。有文献报道,对于不同证型的支原体肺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药[4]。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参照《儿科学》诊断标准[5]:(1)伴有发热、热型不定;(2)先为刺激性干咳、后为湿性咳嗽;(3)肺部体征不明显,偶见干湿啰音;(4)肺部X线检测见支气管肺炎改变,常为单侧性。

1.2临床资料选取浙江省永嘉县中医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3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且按照X线全部为大叶性肺炎,中医辨证为肺热壅盛,按照临床试验随机原则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5例。其中对照组男性41例,女性24例;年龄18个月至10岁,平均(5.30±2.70)岁;病程7~12 d,平均(8.70±1.30)d。治疗组男性38例,女性27例;年龄19个月至10岁,平均(5.70±2.30)岁;病程7~13 d,平均病程为(8.60±1.40)d。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红霉素针剂20~30 mg/(kg·d)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分2次静点,连续使用1周后改口服罗红霉素,每次2.5~5 mg/kg,每日2次,2周为1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进行治疗,组方为炙麻黄4 g,苦杏仁4 g,生石膏8 g,知母8 g,酒黄芩6 g,浙贝母8 g,瓜蒌8 g,芦根10 g,炒葶苈子6 g,鱼腥草8 g,茯苓10 g,陈皮10 g,甘草5 g,上述药物加水500 mL浸泡30 min后,先武火煎,煮沸后改文火煎20 min取汁;翻渣加水200 mL,先武火煎,煮沸后改文火煎20 min取汁,两汁混合,分早中晚3次口服,每日1剂(不满2周岁的患儿量减半,每日100 mL;2周岁以上者每日200 mL)。

1.4疗效标准[6]痊愈:治疗14 d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复查X线胸片肺部炎症全部消失。有效:治疗14 d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复查X线胸片肺部炎症较治疗前大部分吸收。无效:治疗14 d后发热咳嗽不好转,肺部仍有啰音,复查胸片肺部炎症较治疗前无变化或加重。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 100%。

1.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并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比较见表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和D-二聚体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和D-二聚体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μg/L,±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μg/L,±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时间凝血酶调节蛋白D -二聚体观察组治疗前2 2 . 0 3 ± 4 . 6 7 0 . 7 9 ± 0 . 4 1(n = 6 5)治疗后9 . 2 8 ± 3 . 1 2*△0 . 0 8 ± 0 . 0 2*△对照组治疗前2 1 . 4 3 ± 4 . 7 1 0 . 7 8 ± 0 . 4 2(n = 6 5)治疗后1 6 . 8 1 ± 3 . 7 6*0 . 2 1 ± 0 . 0 6*

3 讨论

支原体肺炎是儿科常见的且病程相对较长的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为通过肺炎支原体的直接毒性作用、免疫反应损害、病原菌与巨细胞接触释放化学介质的毒性和炎性反应等方式造成上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损害而致病[7-8]。肺炎支原体可通过诱导产生TNF-α和IL-8等细胞因子造成血管壁的损害,引起局部的血管炎或血栓性的血管闭塞,亦可通过免疫调节,如活化的补体和纤维蛋白-D二聚体等作用造成全身性的高凝状态,最终出现血栓形成、血管闭塞,血管内皮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也可能参与了MPP的发病[8]。研究发现,MPP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和D-二聚体升高,且大叶性肺炎者升高更明显,这提示MPP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改变,MP感染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并刺激产生多种物质,这些物质破坏了凝血机制和纤溶激活系统的正常调节,导致血液高凝状态[8]。

支原体肺炎属中医学“肺炎喘嗽”、“咳嗽”的范畴,因外邪犯肺,肺失宣降,水液输化无权滞留为痰,痰阻气道,肺气郁闭所致。多数医家认为肺热壅盛型支原体肺炎是由外邪犯肺,肺失宣降,肺热熏蒸,炼液成痰,痰阻气道,肺气郁闭所致,属于“肺炎喘嗽”范畴[9]。本研究用麻杏甘石汤加减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方中浙贝母性凉、味甘苦、入肺经,具有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芦根、瓜蒌清热化痰止咳;黄芩清泄肺热;石膏、知母合用清泄肺经气分之热;茯苓与陈皮相合取二陈汤,具有理气化痰、和中燥湿之功。诸药合用共奏镇咳平喘化痰之功效。

本研究表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原体肺炎(肺热壅盛型)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其能明显降低患儿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

[1]董晓艳,陆权.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治现状与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4):235.

[2]刘洪敏.益气活血方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1,43(9):71-72.

[3]沈林,胡晓芳.急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CRP和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J].微生物学杂志,2009,29(6):77-79.

[4]杜萍,王瑛,高丹,等.咳平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5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5):407-408.

[5]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18.

[6]孙钢.清肺泻肝法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序贯疗法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急症,2004,13(3):145-164.

[7]尹蔚萍,夏杰.养阴润肺法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43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11):20-21.

[8]郭山春,徐传伟,刘玉芹,等.不同类型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和D-二聚体的变化[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15(8):619-622.

[9]吕玉霞,柳琳琳,苏玉明,等.300例小儿肺炎的病原体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0,27(3):50-53.

R725.6

A

1004-745X(2015)01-0152-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1.059

2014-07-08)

猜你喜欢

凝血酶二聚体支原体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支原体阳性患者134例药敏结果分析
磁珠固定化凝血酶的制备及其在槐米中活性化合物筛选中的应用
基于稀土离子介导石墨烯量子点荧光开关的凝血酶生物传感器
多肽自组装膜用于凝血酶的检测